APP下载

基于知信行理论模式的姑息护理关怀管理对晚期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影响

2020-02-21戴敏智夏丽敏左志贵吴祥斌叶琼瑶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姑息负性关怀

戴敏智 夏丽敏 左志贵 吴祥斌 叶琼瑶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浙江温州 325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及遗传因素的影响,结直肠癌发病率呈显著增高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老龄化[1]。化疗作为临床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主要辅助手段,能减轻相应症状,延长患者总生存期,但易并发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导致机体疼痛、精神负担和身体不适感进一步加重[2]。同时,患者因担忧病情、化疗特殊性,于化疗期间常伴有焦虑、浑身疼痛、沮丧、抑郁及失眠等负性情绪和心理负担,生存质量较低[3]。基于知信行理论模式(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的姑息护理关怀作为新型护理模式,能根据患者健康行为,对其疼痛及躯体症状进行评估,并开展心理和行为等对症护理,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4]。基于此,本研究对KAP 的姑息护理关怀在改善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期间疼痛程度、负性情绪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3 月~2019 年3 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96 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8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于化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维持病房洁净和安静,重视患者个人卫生管理,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疼痛评估/护理、不良反应防治等相关基础护理。

1.2.2 干预组 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情况下开展KAP 的姑息护理关怀管理,具体如下:①组建KAP 姑息护理关怀小组:组内成员包括1 名护士长、10 名护理人员,由护士长组织护理工作会议,对KAP 呼吸护理关怀的流程进行明确,如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和形成行为,并明确自身护理职责,制订KAP 姑息护理关怀计划并实施。②获取知识:于化疗第1~5 天,由责任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一对一健康教育,说明结直肠癌相关知识和晚期症状、化疗等相关内容,使患者正确认识、对待疾病和治疗;并由结直肠癌治疗专家,在问题导向法基础上组织患者进行交流,由专家提出相应问题,患者回答,讨论交流相关问题。③产生信念:于化疗第6~15 天,由护理人员组建“互信朋友圈”,改善护患关系;于访视期间,积极和患者交流,针对患者生活及病情开展针对性沟通,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通过病房悬挂挂饰装饰、放置绿色植物等情况,创造舒适的病房环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疼痛程度、负性情绪、营养水平和生存质量。①疼痛程度:通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数字分级法评估量表(NRS)评估患者护理前、护理30 d 后疼痛程度,VAS、NRS 量表总分均为0~10 分,其中0 分提示无痛感,10 分提示伴无法忍受的强烈疼痛,即评分越高提示机体疼痛越严重[5]。②负性情绪: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量化评估患者护理前、护理30 d 后负性情绪,SAS、SDS 量表均包括20 项内容,总分均为100 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6]。③营养水平:于护理前、护理30 d 后早晨、患者空腹情况下抽取4 mL 上肢静脉血,开展3000 r/min 高速离心处理15 min,离心半径8 cm,提取血清,放于-20℃冷冻环境下冻存,待测。经白蛋白检测法测定血清总蛋白(STP)和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30 d 后疼痛程度比较

护理30 d 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 评分、NRS 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30 d 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30 d 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注:VA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NRS:数字分级法评估量表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30 d 后负性情绪比较

护理30 d 后,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显著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30 d 后营养水平比较

护理30 d 后,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STP、ALB、TF)水平均上升,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3 讨论

结直肠癌作为高发性恶性肿瘤,具有高患病率和病死率,众多患者于确诊时已进展为中晚期,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7-8]。化疗作为临床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重要方法,可减轻机体痛苦,缓解相应症状,改善患者体质,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于化疗期间,患者因担忧病情,加之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患者易出现焦虑、害怕、紧张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配合度,降低治疗效果[9-11]。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30 d 后负性情绪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30 d 后负性情绪比较(分,)

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30 d 后营养水平比较(g/L,)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30 d 后营养水平比较(g/L,)

注:STP:总蛋白;ALB:白蛋白;TF:转铁蛋白

化疗作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常用手段,存在广泛的治疗范围,能对肿瘤细胞进行有效杀伤,适用于无法实施手术治疗及局部晚期肿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12-13]。但由于化疗药物的特殊性,如GP化疗方案应用的吉西他滨、顺铂等化疗药物,可对人体正常细胞产生不良影响,促使患者出现脱发、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神经毒性等相关毒副作用,影响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临床应用存在一定限制性[14-15]。因此,为确保化疗效果,减少化疗药物诱发的毒副作用,积极寻找安全、有效的改善措施至关重要。研究显示,在患者接受化疗过程中辅以中药治疗能大大减轻化疗药物产生的毒性,增强药物疗效[16-17];相关研究显示,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化疗期间,化疗药物易对机体分解代谢及合成代谢造成干扰,诱发营养不良,降低患者整体生存质量。而癌痛作为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期间典型症状,可对患者日常睡眠质量、生存质量造成干扰,故于化疗期间需重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给予有效干预,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18-20]。

基于KAP 模式开展姑息护理关怀,能由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和形成行为等相关护理措施,对患者正确对待结直肠癌、化疗进行逐步引导,经一系列措施使患者生存信念增强,并促使患者以正确、积极态度面对生活,提高患者治疗及生活信心,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控制疾病恶化[21]。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护理前,护理30 d 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负性情绪均改善,干预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提示基于KAP 的姑息护理关怀能进一步减轻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疼痛,调节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疏解患者孤独感和恐惧感,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及依从性。本研究提示,相较于护理前,护理30 d 后两组患者的营养水平、生存质量均提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提示基于KAP 的姑息护理关怀,能通过给予患者高效的饮食干预、心理干预、生活干预及健康宣教等相关护理,改善机体营养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原因是于被动运动、相应症状管理措施的干预下,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加之健康教育和小组交流活动,能使患者社会功能增强;而组建互信朋友圈,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洁净的病房环境,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护理,给予患者心理及精神、情感支持,能使患者身心处于愉悦状态,对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理状态进行改善,促使患者积极而正确的面对疾病和治疗[22-24]。

综上所述,基于KAP 的姑息护理关怀能进一步缓解结直肠癌患者的机体疼痛程度,调节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机体营养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推广价值高。

猜你喜欢

姑息负性关怀
Bust Misconceptions About Palliative Care打破关于姑息关怀的误解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决不姑息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