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一村一品”战略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2020-02-20徐光霞

四川劳动保障 2020年7期
关键词:汉源县一村一品汉源

文/徐光霞

汉源县根据自身特点,发挥农业区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破解贫困户发展产业难、增收难的问题,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产业扶贫之路。

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雅安市汉源县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探索,创新机制,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战略,把产业助农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汉源县大力实施 “一乡一主题、一村一特色”战略,发展优质高效的优势产业,深入推进“造血式”扶贫,在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助推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建成甜樱桃、红富士苹果、黄果柑、金花梨、伏季水果五大水果基地,早春、秋延、高山三大生态蔬菜基地,花椒、核桃两大干果基地,形成了66万亩“532”十大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出了汉源花椒、甜樱桃、黄果柑、生态蔬菜等一批名牌农产品。汉源县被列为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蔬菜基地县”和“首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汉源花椒获“四川味道消费者最喜爱的十大四川特产”荣誉称号,获四川首届生态旅游博览会金奖;汉源优质核桃参加首届“四川果王子”(核桃类)评选活动获铜奖;被省农业厅列为“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甜樱桃基地”。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镇123个,专业村镇经济总收入达到26.3亿元,专业村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00元,高出全县13%,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现代农业示范县、全省工作先进县,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2018年底,汉源县6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全县贫困人口29647人实现脱贫。

“一村一品”发展战略的主要经验

打好“果蔬牌”,建设一村一品百里走廊。汉源县差异化、错位式布局甜樱桃、红富士苹果、黄果柑、金花梨和高山蔬菜等专业村108个、专业乡15个,新发展果蔬产业基地近30万亩,建成一村一品百里果蔬走廊特色产业经济带。目前,全县农业总产值中,果蔬产业产值比例达到74%,全县聚集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38家、家庭农场437家,形成以企带村、以村促企的良好格局。

唱好“林草戏”,变荒坡荒山为金山银山。汉源县以环线串基地、以基地聚产业、以产业带村社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山顶生态戴帽子、山腰栽树找票子、山下种粮饱肚子”的思路,在山区发展花椒、核桃等林果,在中山发展甜樱桃、红富士苹果、黄果柑经济果木林,在坝区种水稻等经济作物,梯次布局优势产业。全县种植甜樱桃、红富士苹果、黄果柑、金花梨、伏季水果五大水果基地41万亩,早春、秋延、高山三大生态蔬菜基地15万亩,花椒、核桃两大干果基地21万亩,实现应种尽种、连片发展,中高山区60%以上行政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昔日荒坡荒山如今成为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同时大力推进山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申报工作,推出了一大批名优水果品牌,全县一村一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产品75个,认证面积达26万亩。全县注册涉农商标56件,获得国家驰名商标1个、四川省著名商标3个、雅安市知名商标8个。“汉源花椒”品牌价值7.04亿元,成为“天府十宝”,椒农直接增收超过4.98亿元。

奏好“交响乐”,发展三产融合新业态。依托“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和优势生态文化资源,县委县政府按照“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的发展思路,采取“产村相融、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将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与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推动田园变公园、新村变景区、产品变商品,延一产、接二产、连三产。沿九襄、双溪、清溪等7个乡镇,建设“百里果蔬长廊”产业环线110公里,打造四季农业景观公园;把连接“农业产业、生态资源、文化底蕴、民族特色”的耕作道打造成漫游道,让新村变景区、让民居变景点、让果园变公园;把种在花中、建在田中的民居风貌作为景观来塑造,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精品村寨。目前,全县建成景观节点14个、花果采摘园36个,建成月亮湾休闲农业基地,成功创建花海果香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县36个专业村提升为乡村旅游示范村,13万人融入产业链,乡村旅游助农增收人均超过1300元,占农民人均增收比重的45%。

推动农工结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原产地加工和精深加工。开发了汉源坛坛肉、大渡河牦牛肉、皇木腊肉、汉源湖鲜“四种肉”和玛卡酒、紫薯酒、黄果柑酒、白兰地、阿米子“五瓶酒”等特色农产品。高质量推进农工、农商融合,支持储藏、保鲜、干燥等加工环节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物流、电商等现代服务业,实施“电子商务乡村工程”。目前,全县建成组装式冷藏库共41座、农产品集配中心5个,建成花椒热风干房143座、水果分级筛选包装设施6套。

推动农商结合,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引进浙江“赶街网”“易田”等知名电商企业,建立2个县级运营中心、372个农村服务网点,成立天府商品交易所汉源花椒交易中心,建成“阳光汉源”农副产品交易服务平台,组建了汉源县农村电子商务协会和农村电子商务孵化园,并与中华全国总社“供销e家”连接合作,促进汉源县农副产品的销售。

实施“一村一品”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保障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薄弱,不利于机械操作和节水技术推广。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影响群众新知识、新理念的获取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农业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无法适应农产品销售的要求。培训机制不健全,造成培训内容重复或缺失。二是管理能力不强。农户经营管理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各自为阵,信息闭塞,思想不开放,对新生事物难以接受。三是商品化处理程度不够高。特色果品采摘后商品化、增值化处理水平落后;包装材料原始粗放、档次低、保鲜技术简单;缺少品牌策划、知名度不高。四是土地整合力度小。目前,土地整合进度缓慢,不符合规模化种植的要求,特别是建设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开发区,更需要大规模的成方连片土地。五是宣传力度不足。有关特色产业发展的宣传缺乏系统性、丰富性和规范性,虽然举办了一系列大型宣传活动吸引人气商气,但存在“会节期间热闹、会节过后冷清”的状况。

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战略的意见建议

夯实基础设施,破解特色产业发展的“瓶颈”。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新修整治堰渠,硬化生产耕作道。二是完成百公里环线提升改造,将七个特色产业主产乡镇连接起来,持续加强环线建设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三是壮大特色产业发展,特别是花椒产业,抓住机遇,建成全省红花椒标准化示范基地和三交乡花椒现代林业园区,争创全国花椒第一县。

解放思想观念,提高特色产业管理能力。一是树立正确经营理念,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民营主体、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来谋划布局和发展特色农业。二是加大人才培训,通过与四川农业大学等教学科研院校建立“院县合作”机制,对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推广控产提质技术,普及无公害、有机标准化栽培技术,把村民培育成为懂技术、会管理的技能型人才。三是加强项目科学合理规划。在总体发展规划的指导下,高起点、高标准搞好“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专项规划。深入分析现代农业发展态势和本地资源特色,促使全县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

强化品牌建设,提高特色产业的附加值。一是积极引进农副产品深加工的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加快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突出质量支撑,突出品牌核心,扩大汉源农产品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和优势,强化其信息沟通、技术交流、行业监管、对外宣传的功能,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不断健全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体系。

深化农村改革,增强特色产业发展活力。一是加快农村确权进度,有序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经营权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各项改革工作。二是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延伸服务半径,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三是建立农村资产评估和抵押登记制度,积极推进涉农担保业务,拓宽涉农保险覆盖面。

加强宣传推介,提高特色产业的知名度。一是会节搭台、旅游唱戏,宣传推介“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产品。二是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型宣传媒体,在更大的平台和领域内唱响“汉源好声音”。三是设置旅游咨询热线,统一制作汉源旅游手册,方便游客了解汉源旅游情况。

猜你喜欢

汉源县一村一品汉源
汉源县:四项治欠措施为农民工工资护航
汉源彩塑
乡村振兴的汉源实践
汉源县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关于汉源县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
汉源的山区农业现代化之路
木瓜村红富士苹果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