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在突发事件中的社会责任分析

2020-02-18

云南科技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智库公众

李 媛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0 引言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安全事故、金融危机、社会矛盾、政治冲突、疫情传播等原因引发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突发事件往往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威胁性及破坏性、影响严重性、外界高度关注性的特点,对公众心理、日常生活及社会秩序均会造成一定的冲击[2]。突发事件对社会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因此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在全社会迅速形成正确、积极的应对合力并维持正常、稳定的社会运转,需要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和有力支持。

高等学校作为最高层次的教育机构,是各类高层次人才、资源聚集地以及智力交汇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使命责任。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截至2019 年7 月,全国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2 663 所,规模可观[3]。由此可见,无论是从高等学校的职责还是从发展状况来看,高等学校均应该并且有能力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此外,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将更加密切,高校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和作用也将更为重要。突发事件是各类问题集中爆发的结果和呈现,是对社会综合响应能力的全面考验,需要各类机构及时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高校作为重要的社会公民也责无旁贷。

高校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对政府、师生员工、毕业生用人单位、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相关组织及个人、社区及社区居民、社会环境和全体公民的社会责任[4]。突发事件中,高等学校更要结合使命职责,提高站位、主动作为、立足实际、勇于担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1 高等学校有关爱师生、维护稳定的责任

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人才培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学校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二者是高等学校的主要人群。关心师生、尽力保障师生特别是广大学生的身心安全是高等学校长期的责任,尤其在突发事件中,高校更要做好相关工作。一是要做好及时的疏导和维稳。高校学生群体数量庞大,上一年度统计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总规模达到3 833 万人,高校教职工近250 万人[3]。突发事件中,高等学校要及时了解师生状况,保障正常生活供给,保护师生安全,稳定师生情绪,做好心理疏导,维护校园稳定。每位老师、学生的身后还对应着各自家庭,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所以关爱师生、维持校园稳定也是关爱数千万的社会基本单位和上亿的公众,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十分重要。二是要做好长期的教育和关怀。突发事件结束后,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可能会给公众造成后续的困扰。尤其是高校学生,由于年轻、易冲动、阅历少等原因,更易受到突发事件的持续影响。因此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不能随着突发事件的结束而终止,而应该坚持适度的、合理的、形式多样的持续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同时高校要做好教师的管理工作,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要率先遵守各级组织的要求,保持理性、冷静,在突发状况下用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体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知识分子风范。当条件适宜时,高校要积极恢复教学秩序,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师生提供充沛的学习、教研资源。通过以上举措,争取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学业和自我提升,使教师能继续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师生的干扰,建立和谐校园,促进社会稳定。

2 高等学校有发挥智库、提供决策咨询的责任

决策咨询是政府等组织决策中的重要一环,高校智库是依托高校建设的、主要研究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相关问题,学术性强、潜力巨大,能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咨询的机构[5-6]。高校智库建设伊始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政府管理的科学化发展、提升管理的现代化水平。2016 年全国高校智库已逾1 000家,学科覆盖面广、体量大,高校智库应该在政府管理尤其在突发事件中发挥好智囊团的作用,为政府贡献智力资源、履行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7]。以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应对为例,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且信息来源多元化,这些变化也将引发政府应对舆情尤其是网络舆情方式的深刻变革。尤其在突发事件中,各类消息呈现快速发酵、迅速爆发、真假难辨等特点,政府在及时完成急救、报告、响应、协调、调查、处置的同时,如何客观、主动、适时地进行信息发布,巩固政府公信力,远离“塔西佗陷阱”,是对政府管理能力的集中考核。“智库应自觉承担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高校智库亦是如此[8]。高校智库平时要对信息传播规律做好调研、建模、模拟等基础工作,并结合公共事务管理等理论,做出分析,形成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积极促进社科成果转化,提供智力支撑。当突发情况出现后,高校智库要与政府进行及时的高效沟通,协助政府对当下情况进行准确研判,对各类信息进行甄别、去伪存真,维护主流信息的公信力;把握好网络舆情生命周期特点并在关键点上为政府提供高质量的资政建议,充分发挥高校智力高地的优势,打造“智政互动”良好局面。

3 高等学校有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普及的责任

高校科技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学科的深度融合,高校科学研究正逐渐向“会聚科学”范式的路径发展,即倡导科研着重于目标导向、成果导向,能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这对于在突发事件中集中力量进行攻关,有针对性地进行应急科研是十分有益的[9]。以此次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快速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溯源、治病及防治的基础研究”专项项目申报,鼓励学科交叉及采用新的科研范式来解决问题,鼓励高等学校与其他单位联合完成。部分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和卫健委也发布专项申报指南,紧急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科技防治”等项目申报,力求“发挥科技创新对疫情防治工作的支撑作用”。高校科研基础好、专业众多、人才密集的特点十分契合突发事件应急科研合力攻关的要求,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在突发事件中应该贡献出强劲的科研力量。

突发事件会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甚至因为信息不对称会在短时间引发一定程度的恐慌,各类消息一时间充斥于公众的生活中。在此情况下,应该创新科普方式、增强科普力度,及时发挥科学普及的作用。通过科学普及提供正确、科学的知识,既能满足公众对权威信息的渴望,又能帮助公众对各类消息去伪存真,在思想和行动上均能保持理性与克制。高校是承载科普服务的重要组织,科普是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责之一[10]。高等学校在科普内容资源、科普人力资源和科普场馆资源等方面大有潜力,高校应该结合突发事件类型、公众需要和高校专长,提供精准科普服务。从短期来看,科学普及能够粉碎流言、提振士气,有利于缓解公众的焦虑和担忧,有利于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从长期来看,科学普及不但普及科学知识,更要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4 高等学校有提供相应资源的社会责任

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经费投入,仅2018 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6 135 亿元,其中高等教育总投入为12 013 亿元,比上年增长8.15%[11]。在国家持续的大力支持下,高等学校在快速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在适当的时候(如突发事件中)应该以适当的方式提供相应资源支援国家、反哺社会,积极践行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使命责任。

4.1 医疗资源

随着高等教育、医药行业改革的深入以及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医院与高校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组建高校附属医院,高校附属医院的数量也快速增长。高等学校能提供附属医院教学、科研、人才方面的供给和支持;附属医院能给予高等学校更齐全的学科门类以及更强的社会服务能力,二者互相促进形成“双赢”局面。在公共卫生类的突发事件中,这种结合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仍以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为例,截至2020 年2 月10 日,已有287 家高校附属医院组织派遣了近8 000 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和湖北其他地区,成为疫情防控中的重要生力军;在地方的疫情防控中,当地的高校附属医院也全力投入,发挥了重要作用[12]。

4.2 心理援助资源

突发事件不仅对受害者、目击者、援助者等亲历者心理造成较强烈冲击甚至造成心理创伤,对公众的心理也会造成普遍压力。在心理健康愈发受到重视的当下,突发事件中的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全国已有数十所高校开设心理学专业,绝大多数学校都有心理咨询机构以及心理学专业人才,具备提供心理援助的基础。事实上,我国突发事件心理援助源自高校[1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校可采用更多的办法,如通过热线电话、咨询QQ 或QQ 群、微信公众号、邮箱、直播、心理讲座和培训、心理援助站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援助、心理学知识,为公众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在地震、暴恐袭击、爆炸、火灾、泥石流、风灾、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心理援助中,高等学校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4.3 场地资源

高等学校数量多、占地面积大、校舍众多。据统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约97 713.56 万平方米[3]。另外,高校空间开阔,操场、体育馆、停车场等较多,场地优势明显。在地震、洪水、疾病等突发时,高校可成为应急避难场所及隔离点,是突发事件中的重要避难场地资源。高校在防灾避难方面的资源以前未得到足够重视,但十余年来,高等学校的场地资源价值被逐渐认可,在一些城市的应急避难规划中,多处应急避难场所设置在高校中。在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武汉的多所高校宿舍用于集中隔离场所,对缓解大量病患隔离观察的场地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教育演变发展规律及社会变迁转型需求的推动下,高等学校走出“象牙塔”、 服务国家需求、融入社会发展、增进公众利益是必然趋势。高等学校要进一步认识及挖掘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高度使命感在社会生活尤其是突发事件中积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从爱护师生校园维稳、智力支持咨政建言、科技攻关、科学普及、资源开放等方面贡献高校力量。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智库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微智库
微智库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