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七化”发展思考

2020-02-18李万仙赵春雷黄文荣

云南科技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孵化器云南科技

雷 宇,李万仙,赵春雷,谢 琼,黄文荣

(云南创新生物产业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117)

0 引言

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孵化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1]。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推进,云南省孵化器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发达省份以及全国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笔者根据多年孵化器从业经验以及对省内孵化器的调研、考察,结合全国孵化器发展情况,分析了云南省孵化器行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1 现状及问题

1.1 现状

截至2019 年底,云南现有国家级孵化器13 家,除2015 年通过认定的曲靖市科创企业孵化中心外,其余12 家全部位于昆明,其中专业孵化器3 家,分别是云南新材料孵化器、云南创新生物产业孵化器、云南光谷光机电科技孵化器;省级孵化器43 家,其中昆明28 家,曲靖4 家,楚雄、临沧、玉溪各2 家,大理、普洱、红河、保山、西双版纳各1 家,目前昭通、文山、丽江、德宏、迪庆、怒江6 个州市暂无省级及以上孵化器。

1.2 存在问题

2014 年末,云南省仅认定省级孵化器14 家,2015 年以来呈现迅猛增长趋势,截止2019 年,共认定省级孵化器43 家,但无论是孵化器总数还是专业孵化器数量及占比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近七成的孵化器集中在昆明,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利于全省孵化器行业的良性发展。

省内大多数孵化器还处于房屋出租的初期阶段,仅提供场地、物业、代办等基础服务,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低下、盈利模式与投资主体单一、职业化人才短缺、信息化与国际化程度低、盈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孵化器与在孵企业尚未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1.3 孵化器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30 多年前,中国借鉴发达国家孵化器发展经验,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经过30 余年的发展,我国孵化器数量和面积、在孵企业数量都增长迅猛,总量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2],但孵化效率低下、孵化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

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来看,孵化器运营专业化、发展国际化、服务信息化、科技金融化、模式多元化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管理体系化、行业规范化则成为行业系统、规范发展的必然,而提升服务质量始终是孵化器生存和发展的核心。

2 发展建议

2.1 运营专业化

专业孵化器相较于综合孵化器而言更具有专业特色,服务要求更具专业技术性和技术难度,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构建则是必要条件,专业孵化器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孵化器的发展方向。云南省现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专业孵化器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普遍存在着运营管理模式粗放、专业技术服务水平不强、资源整合能力欠佳、服务精细化不够等问题。

建议科技主管部门围绕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建设以及“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发展战略来进行孵化器发展宏观布局,各州、市结合自身支柱产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与本地产业布局相适应的专业孵化器,引导高校、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建设专业孵化器,鼓励综合孵化器先在内部进行产业分类逐步向专业孵化器转型,在行业细分领域通过整合上下游各类科技资源,成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建细而长又深的产业生态系统,来对某一特定领域的企业进行专业孵化。通过大中小企业融通、军民融合、企业间相互协作建立新型的合作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加强孵化器间协作,争取形成一批专业孵化器集群,实现集群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专业技术人才、科技金融、科技与市场资源共享。

因专业孵化器前期资金成本投入高、项目回报周期长,各级政府需出台激励政策引导专业孵化器的发展。

2.2 发展国际化

2015 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要努力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云南由发展的末梢转变为开放的前沿,《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支持云南与周边国家共建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云南省孵化器行业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机遇。目前云南已有部分科技企业孵化器尝试开拓国际市场、迈出国际化步伐,虽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并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近年来,创新创业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南亚东南亚国家对创新创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需求与日俱增。云南孵化器行业需抓住“一带一路”倡议、辐射中心与自贸区建设的机遇,依托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对外合作平台,加强创新创业的全球链接,促进全球创新创业要素的资源流动和跨国配置,搭建国际创新创业合作平台[3],重点支持昆明及怒江、德宏、保山、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红河、文山8 个沿边州、市的孵化平台国际化发展,开展“一带一路”孵化器国际合作,形成有云南特色的孵化器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南亚东南亚孵化器行业发展,为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科技支撑。

2.3 服务信息化

云南孵化器行业应打破固有的物理空间限制,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手段提升孵化器服务水平,实现从实体入驻到虚拟入驻、从线下服务到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的转变,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采取“线上孵化+线下孵化”“物理空间+网络空间”相结合的方式达到节约资本、资源共享的目的。一方面孵化器自身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另一方面对入孵企业服务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实现线上招商、线上对接、线上管理、线上培训、线上统计等。

尤其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后企业复工复产动力不足,各孵化器及在孵企业线上服务需求急增,疫情起到了加速器与催化剂的作用,推动孵化器信息化发展,云南孵化器行业应以疫情防控为契机,探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式、新思维,提升孵化器智能化水平,推动服务升级和新业态培育。

2.4 科技金融化

强化孵化器投融资服务,加强资本驱动功能,围绕创业链部署资金链,建立由孵化器自有资金和外部资本共同构成等多层次创业孵化投融资服务体系,满足不同阶段的创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深化“投资+孵化”发展模式[3]。政府也可设立融资担保资金,为孵化器内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探索以投资为导向的孵化机制,发挥孵化器种子基金的作用,实施持股孵化,鼓励创业导师及孵化器管理人员个人持股孵化,通过持股孵化的模式实现孵化器与在孵企业共同发展,一方面解决在孵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另一方面打破孵化器难以盈利、盈利薄弱瓶颈,充分调动创业导师及孵化器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5 模式多元化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孵化器,可以实行“民办公助”的方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免征增值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探索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风险资本和社会各类机构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模式,各主体根据自身优势和特长,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为孵化器的运营提供政策、资本、技术、市场、服务等各类资源和条件,投资主体多元化能有效调动各方资源,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共同分担利益与风险。

随着双创的不断深入,现有的创业孵化机构组织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如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妇女创业园、农业创业园、退役军人创业园,各类众创空间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孵化服务不断向前后延伸,打造了一条覆盖在孵企业技术创意、产品实现到产业化实施各个阶段的孵化服务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前端多、后端少”的问题依然显著,应围绕企业高成长阶段等需求,加大科技企业加速器及各类产业园等建设力度。

2.6 管理体系化

科技部火炬中心于2017 年6 月出台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三五”发展规划,2018 年12 月重新修订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2018 年以来就出台《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多次召开研讨会。云南省现行的管理办法于2007 年出台,距今已13 年,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建议结合国际国内科技创新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最新趋势,以及云南省孵化器行业现状与产业发展状况,尽快出台符合新时代、新形势的管理办法,新的管理办法除参考科技部对全国艰苦边远地区给予倾斜外,建议对目前暂无省级孵化器的州市给予适当倾斜。

此外,建议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对孵化器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要求,结合云南实际,出台鼓励、扶持孵化器发展的具体政策条款,设立专项资金,对新建专业孵化器、通过孵化器认定以及年度考核优秀的孵化器给予一定资金扶持。

2.7 行业规范化

受资金缺口严重、没有较好的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等制约,云南及部分州、市现有的孵化器协会或联盟等行业组织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孵化器行业组织应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发展,努力提高自身造血功能,积极寻求政府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加大力度举办行业培训、对外交流等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创业导师备案登记、孵化器从业人员培训以及优秀工作者评选表彰等相关工作,亦可承接孵化器认定评审、数据统计、年度总结、考核评价等部分政府职能,在促进合作、经验交流以及连接政府与行业成员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致力成为传播行业信息、提高行业水平、整合行业资源的重要平台。通过资源共享,更加高效的配置资源,提高孵化器行业的总体实力,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3 结语

云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需多方协作、共同努力,科技主管部门在宏观规划、政策支持、资源整合等方面加强引导。孵化器自身应抓住发展机遇、提升服务水平,朝运营专业化、发展国际化、服务信息化、科技金融化、模式多元化、管理体系化、行业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发挥昆明对周边州、市,乃至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创新创业资源、创业项目及团队、创业服务机构等双向交流互动机制,带动整个区域孵化器转型升级[4],完成从追求数量到注重质量、从粗放治理到精细管理、从综合孵化到专业孵化、从基础服务到专业服务、从服务供给导向到服务需求导向的转变,实现科技企业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与企业家、促进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社会发展等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猜你喜欢

孵化器云南科技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倾力打造资本市场孵化器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