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科技人文交流思路与对策研究

2020-02-18

云南科技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南亚东南亚云南

张 梅

(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1)

1 科技人文交流在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科技创新合作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1.1 围绕合作需求,加强科技人文交流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南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绝大多数国家对科研及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不足,对改善民生及经济发展方面所需的科技人才存在较大需求。针对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需求,近年来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先进实用技术、高新技术、科技政策与管理方面开展了涉及农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环保、防灾减灾、道路基础设施、技术转移等领域的培训班,组织南亚东南亚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交流。为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科技人文交流,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中国科技部设立了“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云南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沿省份,通过执行该计划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积极扩大合作与交流,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提升南亚东南亚国家创新人才队伍能力的同时,加强了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科技方面人才的交流与互动,为深入推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更深更广泛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打下来较好的合作基础。

1.2 科技人文交流与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新突破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科技人文交流日益频繁,呈现出以科技交流、培训为平台的科技人文交流频繁密切的特点。自2009 年以来,举办的中国-东盟科技论坛、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东亚峰会新能源论坛等大型国际交流活动,累计参加人数超过5 000人,促成了中国-老挝太阳能科技创新合作中心等一批项目的签约与实施;在老挝、缅甸、尼泊尔等南亚东南亚国家举办培训班,培训人数814 人;在云南共举办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各类培训班,培训人数超过3 000 人。云南交流培训领域已从新能源和现代农业,拓展至医疗卫生、资源保护、环境治理、自主创新和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覆盖南亚东南亚国家,并延伸至中亚、非洲、南太平洋岛屿国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效日益显现。

1.3 创新交流形式,开启青年科学家创新中国行活动

近年来,云南依托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中国-南太平洋岛屿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国家级对外合作平台,成功举办了南亚青年科学家创新中国行、印度青年科学家创新中国行、南亚东南亚科学家创新中国行等系列活动。通过青年科学家创新中国行这一创新型交流平台和机制,促进了各国青年科学家对中国科技创新活动、科技政策、创新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这为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科技创新合作创造了更多机遇,也使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科技人文交流建立了更加紧密联系机制。

2 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国际科技人文交流的思路

2.1 科技人文交流既要着眼现实合作需求,又要放眼前沿领域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大力推进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科技合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选择。南亚东南亚国家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治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但都有改善民生,实现创新发展的愿望。要围绕南亚东南亚国家当前关注的重点领域,如农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民生和可持续发展中的科技问题。未来要围绕“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目标和任务,有利于促进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纳米技术、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2.2 充分依托区域内国际组织的资源和平台,提高科技人文交流的效率

在推进南亚东南亚科技人文交流工作中,发挥云南区域优势,充分依托区域内APEC 秘书处、东盟秘书处、南盟秘书处、联合国亚太技术转移中心等国际组织的资源优势和高端平台的影响力,利用这些国际组织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中具有渠道畅通、信息畅通、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在促进多边、双边合作和区域合作时,充分利用和借助它们的优势,不断提高科技人文交流的效率和水平,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务实合作共同促进区域的共同发展。

2.3 构建南亚东南亚科技合作机制

依托中国-东盟创新中心、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东亚峰会新能源论坛等国际合作平台,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开展共性技术联合攻关,进一步扩大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际的科技人文交流和务实合作,集聚国内外多学科多领域科研团队,推动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共建一批开放实验室和联合研究中心,集联合研究、科技人才交流与培训、先进适用技术转移、科技形象宣传展示,搭建长期稳定的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平台。

3 对策建议

3.1 不断提高科技人文交流对区域科技创新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科技人文交流,是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双方合作必不可少的首要环节。要充分认识科技人文交流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科技界之间的广泛交流与互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人文交流机制。通过科技人文交流,可有效搭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平台,为开展技术转移、合作交流,寻找结合点提供良好的条件,推动区域国际科技合作营造良好环境,建立彼此的信任和友谊。在提升南亚东南亚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更深层次技术转移与国际科技合作。

3.2 实施科技人文交流工程

1)启动“南亚东南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滇工作计划”,在现有工作实践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2017 年5 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快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青年科技人员的合作交流,构建中外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在科技部“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的框架下,组织启动“南亚东南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滇工作计划”。每年遴选30 名南亚东南亚杰出青年科学家来云南短期工作,并参照科技部的做法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2)全面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青年科学家创新中国行活动。进一步推动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度合作,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人文交流与合作,促进双边、多边合作,建立起高效交流合作机制。2018 年6 月,云南在第三届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上启动了南亚青年科学家创新中国行活动,来自阿富汗、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青年科学家参加的第一次“南亚青年科学家创新中国行”,随后又组织了“印度青年科学家创新中国行”,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受到参与青年科学家一致赞许。

3)加大技术转移经理人培训班和专业技术培训班的实施力度。针对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需求,围绕农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生态环保、防灾减灾、技术转移与创新政策管理等领域,定期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和技术转移经理人培训班。通过举办实用技术、高新技术和科技管理的国际培训班,为南亚东南亚国家培训科技人才,增强南亚东南亚国家科技创新和自主发展能力。

3.3 依托区域内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促进科技人文交流

围绕“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和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依托在昆明举办的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中国-东盟科技合作论坛、东亚峰会新能源论坛等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邀请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科研人员参与到活动中,实现面对面交流互动。让他们通过参加高层合作论坛、技术推介与对接活动、先进技术介绍与展示、科技园区考察等系列活动,促进更广泛、更密切的科技人文交流,最终促进双方的实质合作。

猜你喜欢

南亚东南亚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云南邀您来“吸氧”
中国热科院南亚所 研发成功菠萝机械化种植机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南亚》教学设计
尼泊尔是西藏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走向南亚的重要选项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