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喻中升:为了永远的乡愁

2020-02-17陈超宋丽群

北京支部生活 2020年1期
关键词:荒漠治沙种树

陈超 宋丽群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上的正蓝旗五一种畜场,是喻中升曾经插队10年的“第二故乡”。在这里,他留下了永远的乡愁。他至今难忘1976年离开那里时,茫茫草原上那一派天蓝水碧、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

喻中升曾几次回到“第二故乡”,看到水库干涸、黄沙卷地,群众还住在低矮的土围子里,每次都难过流泪。他下定决心,要植树治沙,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2010年春天,术后未愈的喻中升回到了五一种畜场。从此,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扎了根,开始植树治沙。

十年植树、十年治沙,十年守望,喻中升倾尽心血培育的绿洲,正在慰藉他永远的乡愁。

“拼搏一下为人民做点实事才不枉一生”

荒漠植树,投入成本大、周期长,没有企业愿意来植树治沙,喻中升就承包了3000亩地自费植树,帮助百姓种树治沙脱贫。

荒漠植树,缺土少水,谈何容易。当地人说,在荒漠戈壁上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

为了科学植树治沙,喻中升查阅了大量资料,认真研究正蓝旗地区的气候、土壤、降雨和地下水条件,围绕牧草、松树、榆树的栽植和可持续治沙产业化发展,撰写了厚厚的可行性报告。

第一年春天,喻中升带领工人拉来黄柳条和2000株樟子松苗,移栽榆树,播种榆树籽,还把曾任正蓝旗林水局党总支书记的老同学李百泉“拉”到现场指导栽种。第二年春天,喻中升带领工人又栽种了一批黄柳、杨树、苹果树苗。

荒漠中,喻中升既当指挥员,也当战斗员。他和工人们顶着风沙种树、冒着酷暑浇水。“每年春季挖坑种树的时候,风沙特别大,刮得眼睛睁不开,耳朵鼻子里都是土。”喻中升腹部有两道各一尺长呈人字形的缝合刀口,劳动时间一长,就疼痛难忍。每每这时,他都要用绷带缠绕身体缓解疼痛、防止刀口崩裂。

刚开始,由于浇水不够,树苗的成活率不到5%。两年中,喻中升投入的几十万元基本上打了水漂。親人和朋友都劝他放弃治沙。喻中升深思后回答说:“我考虑过这件事。我的身体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拼搏一下为人民做点实事才不枉一生,半途而废不是我的作风。”

树苗年年种、年年死、年年补。喻中升说,没算过到底投入了多少钱。“反正每年都得补树苗,有钱就花呗。”为了节省开支,喻中升节衣缩食,有时候一袋方便面和一个馒头就算是一顿饭,袜子破了也舍不得买双新的。“多省一点就能多买一棵树苗。”喻中升说。

“我永远是草原的儿子”

经过十年努力,3000多亩的荒漠基本实现了绿化,牧场重新焕发了生机。

喻中升动情地说:“我永远是草原的儿子。在内蒙古的10年中,我住过蒙古包,和牧民们一起生活。他们的好我一辈子忘不了。当年,大娘大妈的孩子们还吃不饱,但她们路过饭馆总忘不了给我买个煎饼。我回北京前,他们用自己为数不多的布票给我买衣服……”

在最困难时建立起的感情,让他从内心真诚地爱着那里的父老乡亲们:“我要把这3000亩沙地建成北京的后花园,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沙漠治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喻中升说:“当遇到自然灾害、经费困难时,我怀疑过自己,能否坚持下去是对我身体和意志的考验。最终,在当地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下,在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下,我才走到了现在。”

在喻中升事迹的感召下,社会各方聚集到了正蓝旗五一种畜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力、人力、物资支持。

2012年春节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慰问喻中升,称赞他为“昔日反渎职侵权英雄,今朝搞绿化治沙专家”。2012年8月末,最高人民检察院老干部局局长林建华和30名老干部带着捐款到治沙现场慰问喻中升;中国政法大学管理干部学院校友会捐款购买了10台灌溉水泵。

如今,70岁高龄的喻中升仍然坚持植树固沙,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他打算再多种些松树,“松树虽然不易成活,可一旦扎下根,就能几十上百年地活下去。”

喻中升说,刚做完肝移植手术时,觉得身体能撑个五六年,10年过去了,身体恢复得不错,“趁着身体还能承受,植树治沙这件事儿我要一直做下去,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儿啊!”

猜你喜欢

荒漠治沙种树
进军沙漠:新中国的治沙人
荒漠生机
种树
荒漠水塘
一起来种树
戈壁荒漠老旧小区环境改造的实践与探索
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