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类中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2020-02-16曾鹏飞夏宛廷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扁豆花经行性平

雨 桐,曾鹏飞,夏宛廷,曾 倩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妇科,四川 成都 610075)

花类中药是取植物的花蕾、花朵入药,花香淡雅,质轻性平,多入肝经,多为药性流通活泼轻灵之品[1],且无损耗气机、劫伤阴液之弊[2]。相比峻猛攻伐之品,花类中药对于秉性柔弱的女子而言更为适合,故在妇科疾病中应用甚广。

1 疏肝解郁类花药

花类中药在含苞待放之时即采摘,极似肝气升发之性,因此很多花药都具有疏肝行气解郁之功。女子以血为根本,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为女子经血之本;肝主疏泄,亦与调畅情志密切相关。其功能异常,则导致妇科诸多疾病。花类中药质地轻飘柔和,芳香透达,多入肝经,可调畅气机,芳香开郁。女子体弱善思善结,因此花类中药常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中。

1.1 代表花类

此类中药以玫瑰花、绿萼梅、合欢花、月季花等为代表,可广泛用于治疗经行腹痛、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月经过少、月经后期、乳腺增生、产后抑郁等疾病。玫瑰花甘微苦,性温,功擅理气解郁、和血散瘀,《本草正义》云:“玫瑰花……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芳香诸品,殆无其匹。”玫瑰花以花蕾入药,在春末夏初肝气升发之时即采摘,可得肝气[3],对以肝为先天的女子之诸郁,尤为恰当。绿萼梅味微酸涩,性平,功擅疏肝解郁、和胃化痰。因其色绿,得木气,感木气升发而生,故入肝经以舒肝气。合欢花味甘性平,功擅疏肝解郁、安神理气。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其对缓解抑郁症状有显著疗效[4]。月季花味甘性温,功擅疏肝解郁、活血调经。

1.2 临床应用

在临床应用中,玫瑰花解郁效果最佳,常与柴胡、香附等合用增强其解郁疏肝之功效;合欢花入心肝二经,解郁兼顾安神助眠,常与炒酸枣仁、首乌藤等配伍同用以达解郁安神之功;月季花独入肝经,活血作用更强,常用于经行腹痛,如胜春汤(《本草纲目》),与当归、丹参、白芍同用;绿萼梅疏肝解郁兼能行气散结,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梅核气、抑郁寡欢等。对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又不能坚持服汤药者,蔡连香等[5]独创解郁三花汤(玫瑰花、月季花、合欢花各10g)代茶饮,泡水频服,对于缓解焦虑、头痛、失眠、烦躁不安等症状有满意疗效。对于女子体弱而肝气郁结、不能调达者,马大正[6]自创黛玉疏肝散(玫瑰花、合欢花、绿萼梅、佛手花、厚朴花、刺蒺藜、八月札、木蝴蝶、甘松),以芳香开郁、调气疏肝。

2 活血化瘀类花药

女子以肝为先天,生性多郁,内伤七情,百病由生。肝气郁结,瘀阻胞宫冲任,则发为闭经;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胞宫气血瘀滞更甚,不通则痛,发为痛经;肝气郁滞,瘀阻经脉,血行不畅,积而成块,发为癥瘕。

郁者当舒,闭者宜宣,花类中药气味芬芳,质轻性平,活血作用平和[6],无峻猛攻伐之弊,故可配伍同用。《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补虚时,适当加入活血化瘀之花药,使补而不滞;泻实时,予以轻灵流通之花药,使祛瘀不伤正。气血调和,阴平阳秘,月事自然如期而至。

2.1 代表花类

此类药以蒲黄、红花、凌霄花等为代表,可用于治疗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经行腹痛、闭经、癥瘕积聚等疾病。红花味辛,性温,功擅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田志伟[7]认为,红花黄色素具有显著的抗凝作用,对于血液循环的介导效果十分明显。蒲黄味甘,性平,生用可行血化瘀、利尿通淋;炒炭用可化瘀止血,止血不留瘀。凌霄花功擅破血通经、祛风凉血,江灵礼等[8]发现,凌霄花提取物能显著改善血液循环,抑制未孕小鼠的子宫收缩。

2.2 临床应用

红花常与桃仁配伍,可广泛用于闭经、痛经、癥瘕等的治疗。蒲黄常与五灵脂配伍,主治各种瘀血所致妇科痛证,如痛经、产后瘀血疼痛、经行头身痛等。凌霄花破血作用强,功擅破血逐瘀、消癥散结,可与红花、赤芍、当归等配伍应用,如紫葳散(《妇科玉尺》)。

3 凉血止血类花药

气血运行,遇温则行,得寒则凝。若脏腑阴阳失衡,热邪内生,热扰冲任,迫血妄行,血海不宁,则可发为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月经先期、崩漏等疾病。如《傅青主女科·血崩·血海太热血崩》云:“冲脉太热而血即沸,血崩之为病,正冲脉之太热也。”许多花类中药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因花类中药清轻止血而无耗血伤气之弊,芳香透达而达化瘀止血之功,故在妇科血证中常常辨证配伍用之。

3.1 代表花类

此类药以鸡冠花、槐花等为代表,可广泛用于治疗各类妇科疾病,辨证属血热型者。鸡冠花味甘、涩,性凉,功擅收敛止血,《玉楸药解》言其可治“吐血,血崩,血淋诸失血证”。槐花味苦,性微寒,功擅凉血止血、清肝泻火。刘琳等[9]研究证明,槐花中所含多种药理成分均具有止血作用,其中炒炭使用其止血作用更强。

3.2 临床应用

鸡冠花常与二至丸、乌茜汤(乌贼骨、茜草)等合用,主治月经先期、崩中漏下、经断复来等;槐花常与地榆合用,用于治疗妇科血热,因其亦祛肠中之风,合并痔疮出血者也宜使用,炒炭使用止血疗效更强。

4 清热解毒类花药

经、产之时,血室正开,或金刃所伤,此时体弱胞虚,若摄生不慎,房事不节,邪毒入侵,客于胞宫,滞于冲任,发为盆腔炎、输卵管囊肿等,湿热之邪伤及任带,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湿注下焦,则发为带下病。花药分寒热温凉,升降浮沉,具有寒、凉之性的花药多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因多种清热解毒类花药,如野菊花等,皆有很好的抗细菌、真菌、病毒作用[10],故可广泛用于治疗盆腔炎、输卵管囊肿、带下病等。因其性寒凉,故脾胃虚寒者不可久服,孕妇需慎用。对于带下病、外阴瘙痒等疾病,可煎汁外洗、坐盆、擦洗,以最大可能减轻症状,减少复发率。

4.1 代表花类

此类药以野菊花、木槿花等为代表。野菊花味苦、辛,性凉,功擅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研究表明,野菊花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很好的消炎、抗菌作用,其萜类和挥发油成分有很好的抑制微生物作用[10]。木槿花味甘、苦,性凉,功擅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止痒。

4.2 临床应用

野菊花清热解毒之力强,常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盆腔炎、阴道炎等属热毒者。木槿花多用于治疗赤白下痢、带下病等,由于其止痒力强,故可广泛应用于外阴炎、外阴湿疹等皮肤瘙痒性疾病的治疗。马大正[6]独拟消菌汤(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七叶一枝花、蒲公英、土茯苓),以其清热解毒之功效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取得良好效果。

5 升清泻浊类花药

湿性重浊,易趋下焦。女子胞宫亦在下焦,若脏腑功能失调,水湿失运,流注冲任,亦或摄生不慎,感受湿邪,则极易侵犯妇人,下注冲任胞宫发为妇科病。傅青主曾言:“夫带下俱是湿证。”花类药馥郁升清,有醒脾泄浊之功,可使流注于冲任胞宫之湿邪向上、出外,随药性发越、随气而升,使湿邪祛而带下除[6]。

5.1 代表花类

此类药以扁豆花、葛花等为代表。扁豆花味甘,性平,功擅和中健脾、解暑化湿,《四川中药志》云其“和胃健脾,清热除湿”。葛花味甘,性凉,功擅醒脾、解酒、止血。李杲曾言葛花解酲汤“外解肌肉,内清阳明,令上下内外,分消其患,使胃中秽为芳变,浊为清化,泰然和矣”。

5.2 临床应用

扁豆花与葛花在临床中均可配伍应用于妇人带下病。其中扁豆花健脾化湿,《奇效良方》中的扁豆花散独用白扁豆花治疗妇人白崩,症见带下量多、清稀如水。葛花除可醒脾化湿之外,亦可缓解急性酒精中毒胃肠道反应[11],适用于带下病属湿热证者。

6 和胃止呕类花药

部分花类药物具有和胃止呕的作用,常应于妊娠恶阻的治疗。孕后经血不泻,冲脉气盛,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则致恶心呕吐、呕吐伤阴,故恶阻者常见气阴两虚。花类中药质轻性平,既可降逆和胃止呕,又不至耗气伤阴,故在妊娠恶阻时多配伍同用。

6.1 代表中药

此类中药以旋覆花、厚朴花为代表。旋覆花味苦、辛、咸,功擅降气止呕、消痰行水,正所谓“诸花皆升,旋覆独降”。厚朴花味苦,性微温,功擅理气化湿止呕。《四川中药志》云其:“宽胸理膈,降逆理气。”

6.2 临床应用

临床中旋覆花常与葛花配伍同用以升清降浊、和胃止呕。厚朴花似厚朴宽中理气化湿,但药力弱于厚朴,即可行气又可下气,尤擅升降气机、化脾胃湿浊,临证多与扁豆花同用,或以之代厚朴[1]。

7 疏风透邪类花药

经期阴血下注冲任,正气相对不足,外邪乘虚而入,内外相争,发为经行头痛、经行感冒;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肌腠,流注下焦,可发为阴痒、湿疹;浸淫血脉,气血雍滞,灼炼津液,痰热内生,痰热与瘀血搏结于肌肤,聚而成形,可发为前庭大腺脓肿;邪气化热入里,热伤营阴,则可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等营分证。花类中药亦有很好的疏风散邪之功。

7.1 代表花类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功擅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药性赋》云:“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金银花味甘,性寒,功擅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本草正》云:“其性微寒,善于化毒。”

7.2 临床应用

菊花清轻散邪,可引邪外出,芳香化邪,常与桑叶配伍同用于经行头痛、经行感冒等病症,菊花亦可明目,用于更年期女性视物模糊。金银花可疏风解表、清轻透泄,古语云其“止痒必先疏风”,可配伍白鲜皮、蚤休、苦参等祛风止痒,用于治疗阴痒、外阴湿疹等,亦可用于疮痈初起、清热解毒透脓。同时,其可促使营分热邪透出气分而解,正如叶桂所言:“入营犹可透热转气”。金银花常与连翘配伍用于前庭大腺脓肿成脓初期、妇人热入营血等,现因其价格较贵,多以忍冬藤代之。

8 其他功效

其他花药,如百合功擅养阴润肺、益胃清心安神,可配伍用于经行发热、更年期综合征证属虚热者;辛夷花功擅解表散寒、通鼻窍,可配伍应用于经行感冒、过敏性鼻炎等;丁香功擅温中散寒、温肾止痛,可配伍应用于痛经、闭经等证属寒凝者。

9 煎服法

挥发性成分为花类中药主要活性成分,入汤剂煎煮时间过长,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挥发而含量减少[12],因而在临床应用时常泡水代茶频服,或配伍汤剂时后下,以尽其功。

10 结语

花类中药因其功效甚广,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古有云,女人如花。女性因其特殊的生理特点,如秉性柔弱、生性易郁、情绪善变,因此相比峻猛攻伐之品,更适宜于轻灵活泼之花类中药,患者接受度较高,极其适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猜你喜欢

扁豆花经行性平
长黄褐斑喝三花鸡蛋汤
经行
山村(外一首)
影响佛教行像美术形式的因素研究
满架秋风扁豆花
洪雅中草药·低等植物·木耳科名录
满架秋风扁豆花
满架秋风扁豆花
黄精治乏力
莲子灯草饮能治疗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