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建清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经验总结

2020-02-16唐建清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大肠癌患者

龚 欣,彭 巍,唐建清*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6)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根据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2%和9.2%[1]。对于大肠癌的医治,目前临床主要以手术为基础,同时还包括化放疗、靶向药物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一系列多学科联合诊疗措施,以求达成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的目标。但与此同时,大肠癌术后出现的腹泻等并发症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而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西医学认为这与肛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回盲瓣抗返流功能消失、肠管吻合口炎症、肠道吸收能力减弱、菌群紊乱、内环境改变等因素有关,而对于其治疗西医目前多应用盐酸洛哌丁胺、微生态制剂等药物治疗,临床疗效不甚理想[2-3]。有研究表明[4],医疗干预措施越多、住院时间越长、肿瘤手术位置离肛门越近、手术越复杂,术后腹泻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唐建清教授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三科主任,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治疗大肠癌等相关疾病经验颇丰。笔者(第一作者)有幸跟从唐老师学习,收获颇多,现将唐老师医治大肠癌术后腹泻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在中焦,脏腑同治

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与机体自身正气不足、免疫力低下密切相关,加之环境变化、情志抑郁、饮食不节、劳逸失度、邪毒外侵等因素而诱发。大肠癌患者大多病程已久,素体亏虚,自身正气不足,加之手术耗伤气血,使得正气更虚。明代医家张景岳所著的《景岳全书》中记载有:“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泄泻病变部位在脾胃,脾胃居于中焦,脾虚失运,胃弱失纳,小肠分清泌浊失司,大肠传化糟粕无力,水反滋生湿邪,谷反留为瘀滞,两者相合,则生泄泻。对于大肠癌术后患者,瘀毒积于肠道,淤堵中焦,大肠传导失司,加之术后体虚,脉络不通,以致水行不畅,滋生湿邪。湿为阴邪,易困遏脾阳,脾阳不振,脾失健运,故《医宗必读》有说:“无湿不成泻”。或兼有肝郁,木旺乘土;又或肾阳衰微,脾虚无以濡养先天,凡此种种,皆以脾虚为本,故临证中以运脾化湿为主,兼顾诸脏腑病证。

2 立足后天,随证加减

中医理论认为,脾在五行中属土,统血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滋养各脏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肠癌术后腹泻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故其治则为运脾化湿,临床中唐老师立足后天,在健脾消癌方基础上加减,辨证论治随证加减。例如,肿瘤患者自身多有情志不遂,性格抑郁,加之腹泻所带来的不适,极易形成肿瘤抑郁,是为肝旺乘脾,故临证予郁金、陈皮等行气解郁。若患者泄泻反复发作不已,予乌梅、石榴皮、诃子等酸敛收涩;若患者伴有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肛门灼热,予黄芩、车前子等清热祛湿;若患者伴有腹胀不适,予大腹皮、厚朴、木香等行气宽中;若患者伴有腹痛不适,予白芍等缓中止痛;若患者伴有疲乏、气短、自汗,予黄芪等益气健脾;若患者伴有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可予补骨脂、仙灵脾、菟丝子、杜仲等温肾助阳;若患者伴有午后潮热、口干,可予石斛、麦冬、知母等滋阴养津;若患者伴有纳食差,可予麦芽、鸡内金、建曲、山楂等以消导食积;若患者伴有夜寐欠安,可予夜交藤、酸枣仁、远志、夜台皮等安神助眠;若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可予蛇舌草、半枝莲等以增强解毒抗癌之效。

3 内外同治,重视辅疗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医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热奄包、中医定向透药、中药熏洗、中药外敷、热熨法、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疗法已成为目前医学界关注的热点[5]。中医外治法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具有群众易接受、经济简便、适应范围广、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成为目前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中医外治疗法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等方面疗效较为突出,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及未病先防特色,彰显出了中医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对于大肠癌术后腹泻的患者,中药外敷无疑是最经济便捷的外治疗法,患者只需将煎药后的药渣(留有一些药汁)趁热用纱布包裹,待到温度降到人体可接受的程度后,将药包置于腹部热敷,直至药包温度变冷即可。神阙为治疗泄泻之要穴,天枢为大肠募穴,用温热的药性刺激既能温阳散寒除湿,又能清利湿热。而药性经皮肤腠理,由表向里作用于脏腑和病变部位,亦可温阳缓急补虚。该疗法不仅没有痛苦,而且操作十分方便,容易被患者接受。

4 验案举隅

邹某,男,69岁,已婚。2018年9月27日初诊。患者自诉于2018年6月发现大便带血,伴有乏力不适,随后就诊于湖南省肿瘤医院,完善无痛肠镜及病理诊断示直肠腺癌,于2018年6月26日行保肛根治性手术,手术顺利,术后病检提示中分化腺癌。患者术后未行放化疗,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溏薄,伴有腹胀腹痛不适,经西医多方治疗后疗效欠佳,病情有所加重,为求中药汤剂治疗于9月27日前来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现患者精神欠佳,平素易生气,感乏力不适,大便稀溏,6~9次/d,便中夹有黏液,伴有腹痛腹胀,腰膝酸软,怕冷,偶有头晕,纳食差,夜寐欠安,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腻,脉细弦。中医诊断:泄泻,辨证属脾肾两虚、肝郁气滞证。处方:党参10 g,黄芪30 g,茯苓10 g,白术10 g,灵芝10 g,安痛藤15 g,郁金10 g,陈皮10 g,大腹皮10 g,白芍10 g,补骨脂10 g,菟丝子10 g,建曲10 g,夜交藤15 g,甘草6 g。予上方15剂,并予药渣外敷腹部,嘱患者调畅情志、清淡饮食,注意腹部保温。2018年10月11日二诊。患者乏力好转,大便稍成形,4~5次/d,腹痛腹胀较前缓解,仍有纳食差、夜寐差、精神欠佳等表现。原方加夜台皮10 g、酸枣仁10 g、鸡内金10 g,续服15剂,并予药渣外敷腹部,嘱患者调畅情志、清淡饮食,注意腹部保温。2018年10月25日三诊。患者精神尚可,大便开始成形,2~3次/d,纳寐佳,病情已好转。续予二诊方15剂,并予药渣外敷腹部,嘱患者调畅情志、清淡饮食、注意腹部保温。2018年11月8日四诊,患者精神可,大便成形,1次/d,乏力缓解,无腰膝酸软、头晕等不适,已基本痊愈。二诊方加半枝莲20 g、蛇舌草20 g增强解毒抗癌之效,续予15剂,同时嘱患者调畅情志、清淡饮食、加强锻炼。现病人坚持服中药调理,至今腹泻症状未再出现,情况良好。

按:本案患者为老年直肠癌患者,年老体虚,加之行保肛根治性手术治疗,进而正气更虚,不宜疏利、固涩太过。加之患者肝郁乘脾,肾虚不能固摄,脾胃受损,失于健运,水湿下注肠道,治疗应以疏肝补肾、健脾止泻为主。故方中选党参、黄芪两个性甘温和之品培补正气,茯苓益心脾、补虚劳,白术导行壅滞;陈皮、大腹皮理气宽中,补骨脂、菟丝子温补脾肾止泻,郁金、白芍、安痛藤养血柔肝解郁止痛,夜交藤养心通络安神,建曲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甘草补脾益气协调诸药。患者二诊时仍有纳食差、夜寐差、精神欠佳,故在原方基础上加鸡内金健脾消食,并予夜台皮、酸枣仁以加强宁心安神解郁之效。四诊时,患者基本痊愈,故在二诊方基础上加用半枝莲、蛇舌草以增强解毒抗癌之效,防复发转移。

5 结语

大肠癌术后腹泻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困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唐建清教授在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时,重视顾护中焦,标本兼治,以健脾消癌方为基础方,随证加减,结合外治疗法,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据相关研究显示[6-8],中医药治疗本病符合中医理论,且效果甚佳,在减轻不适症状的同时兼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猜你喜欢

大肠癌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血必净在用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术后ICU脓毒症中的效果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为了患者 永远前行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患者
RECIST1.1标准和RECIST1.0标准对大肠癌肝转移疗效评价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