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互联网行业并购现状研究

2020-02-15李政洁北京物资学院

营销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规模用户企业

李政洁(北京物资学院)

■ 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历程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互联网企业相较于西方国家的互联网企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数据显示,截至2019 年6 月30 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54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9.6%。而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大致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94-2000 年从四大门户:网易、腾讯、搜狐、新浪到百度等搜索软件的出现;2、2001-2009 年从百度等搜索所软到博客、论坛、微博等社交化网络;3、2010-2019 年从PC 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

通过这25 年的时间,中国逐步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很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首先,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网民。截至2019 年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 亿。其次,中国诞生了世界著名的互联网公司。在2018 年统计的世界上市值排名前十位的互联网公司中,中国公司占据了四席。再有,就是一些新兴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比如,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旗下的余额宝业务、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诞生之日起就拥有了巨大的市场前景,而这些成功的商业模式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以及其他国家的效仿。

■ 我国互联网行业并购现状

伴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应用,互联网经济新时代已经到来。根据CNNIC 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1.2%。互联网服务持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互联网用户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从刚开始无序杂乱的发展,开始逐渐走上正轨,一批优秀的互联网企业遵循着资本市场的规范,开始了上市之路。这些优秀的互联网企业,代表着中国互联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互联网经济新模式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一些发展管理较混乱的互联网企业虽然其发展不尽如人意,但因为其拥有优质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依然被并购市场所重视。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全世界范围内共出现过5 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这五次分别是1883 年的大危机结束后的横向并购浪潮,一战后的20 世纪20 年代的纵向并购浪潮,二战后的60 年代混合并购浪潮,美元危机和石油危机后的80 年代杠杆并购浪潮以及20 世纪末的全球性的跨国并购浪潮。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对并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互联网企业的并购与被并购行为在整个并购市场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

对于国内而言,近几年的并购市场一直呈现着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互联网行业之间的整合不断加速,以阿里巴巴、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都加快了并购行为为其行业内进行布局。作为互联网企业而言,当企业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会面临发展规模进入瓶颈,这个时候企业通常会寻求上市进行融资,扩大企业的规模,同时也有一些企业会选择通过并购其他互联网企业来扩大自己的规模。

■ 互联网行业特色

互联网行业在与传统行业相比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不仅相比于传统行业而言聚集着大量的创新技术和创新型人才,同时相较于传统行业发展节奏迅速、盈利模式新颖。下面列举了相较于传统行业而言三个互联网行业的特色:

(一)用户至上以及领跑优势

梅特卡夫法则指出,网络价值以用户数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长,所以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在通过扩大用户的数量来实现互联网企业网络价值的增长,许多企业纷纷提出了许多优惠顾客的措施,例如:打车优惠、外卖补贴、设立购物节等。滴滴、美团一开始给用户大量的补贴,让更多的用户使用;头条推出极速版,花钱让大家推广和使用,就是把他的用户群做大,这样才有价值,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互联网企业所拥有的使用者的数量就代表着互联网企业的资本实力以及企业的发展未来。当前市场估值高达8000 亿人民币的微信拥有着近10 亿的用户,即平均来看微信的每一位用户能够为它提供800 元的企业估值。所以“用户至上”在互联网行业的重要性,使得互联网企业竞争中率先发展的企业优势就变得更加明显。率先领跑的企业通过其产品性质和企业文化为用户塑造了生活习惯,深入到了用户的日常生活中,以此获得大批用户,同时由于互联网企业的用户粘性这一特性导致了后来的同类型企业很难进行追赶以及超越。例如就微博而言,腾讯微博相较于新浪微博而言并没有本质上的差距,但由于新浪微博的领跑优势使得后来者很难追赶。

(二)盈利模式新颖

克里斯安德森曾提出,网络经济的起点是“免费”。对于传统企业而言,通常是规模从小到大,通过不断的积累资金来扩大企业规模进而扩大所占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利润,从而实现企业增值。而互联网企业则有所不同,通常互联网企业优先考虑的是市场的占领,即通过前期耗费大量资金占领市场之后再实现利润。相比于传统行业,互联网企业在早期有很长的亏损期,在亏损期间内的互联网企业为达到吸引用户的目的甚至会免费甚至倒贴钱来让用户享受提供的服务,从而占领市场。而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与稳定以及市场份额的不断加大,这个时候再通过采取收费的方式,实现利润,进而创造收益。假设互联网企业同传统行业一样,在前期就对用户进行收费,那么很有可能无法达到快速占领市场的目的,从而流失用户。在早期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等方面互联网企业会进行大量的成本投入,而伴随着市场规模以及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边际成本在不断递减,这就使得互联网行业内的企业最终能够实现真正的盈利。

(三)经营风险较高

互联网企业有着轻资产、重创新以及迅速地迭代性,进入这一行业的障碍较低。但是因为一方面互联网技术更新换代快,互联网的技术等有着鲜明的特色,程序的更新迭代很快,而且用户功能可以迅速改变,因此经常采用灰度迭代的方法,先进行一部分用户的功能测试,然后迅速上线;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对市场需求感知灵敏,往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会导致许多互联网企业的产品不再被市场所需要,进而导致许多互联网企业被市场淘汰。所以意味着很多的互联网企业会被淘汰。最典型的即为最近几年兴起的共享单车以及打车软件,短短几年的时间大量的同类型企业迅速占领市场,然而大都被市场所淘汰,许多企业在几个月内相继宣布解散。

■ 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特点

1995 年8 月9 日,网景公司在纳斯达克的上市正式宣告了互联网新经济的开始,许多互联网企业都将在纳斯达克登录上市作为企业的最终目的。而中国互联网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疯狂成长到停滞不前最终强势反弹至今,而并购作为资本运作的一种主要凡事也伴随着跌宕起伏的发展而时兴时衰。进入21 世纪以来,互联网行企业间开始逐渐进行并购活动,但并购的原因各不相同,以2003 年为分界点。第一阶段,对于在2003 年之前的并购大多是由于互联网行业整体经济的不活跃,使得许多小型的互联网公司无法继续生存、濒临破产而被迫选择了大量出售。第二阶段,在2003 年之后,我国互联网行业逐步复苏,同时市场环境的改善使得大批的企业完成了上市融资,走进资本市场,为并购规模的不断壮大提供了便利。

(一)并购领域多样化

通常对互联网企业的并购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为互联网企业但属于不同的细分领域之间的企业并购,如阿里巴巴收购OFO,二是相同细分领域的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并购,如携程收购去哪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互联网需求的不断增加,单一性的需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业务被源源不断的发掘出来。而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企业也在积极地拓展自己多元化的业务,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追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互联网行业内通过并购实现了优势互补、技术共享、资源整合以及抢占市场占有率以及用户群体。通过并购提高了互联网企业的知名度以及市场适应力。

(二)马太效应突出

马太效应,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级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很多行业都存在着马太效应,但马太效应在互联网企业中尤为突出。马太效应不仅仅是个经济效应,也是一个社会效应。用户们更喜欢选择目前使用率较高、好评率更高的产品,而往往在行业内有优势地位的企业也更容易获得广告商们的青睐。对于企业而言,综合实力的提升能够更好地吸引优质员工以及对新兴技术的不断研究发展。目前在我国互联网行业内马太效应集中体现代表为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这三家互联网企业公司都是通过对各自领域的市场占有,成为该领域的龙头,进而实现收益,通过大量的资本积累和良好的用户基础等资源来并购其他领域内的互联网企业,分散风险、占领市场、吸引客户,最终发展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的巨头。

(三)互联网行业中的并购多以竞争对手合并

互联网行业的并购中横向并购所占比例较大,互联网企业通过横向并购解决了企业资产配置的不足,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大大增强了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力。因为对于处于同一细分领域的互联网企业而言,用户的增长速度远不及这一行业中企业的增长速度,同时互联网企业的用户又有着用户粘性等特点,所以强行通过打价格战、提供大量活动并不能从根本上扩大企业的规模,也不符合企业的未来发展需求,所以并购这一市场行为就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以快速扩大企业规模以及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方式。所以许多互联网企业也纷纷通过并购来实现企业规模。例如在线打车领域内的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并购,通过并购行为整合了两家企业的资源,占据了在线打车这一领域内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另外在旅游网站领域,也有携程收购去哪儿网、艺龙等经典案例。

我们通过对当前互联网行业特色以及并购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的互联网企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政策以及市场发展的驱动下,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同时互联网企业也将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同时经营压力也加大。

(2)互联网企业技术驱动、“轻资产”、创新能力强特点决定了很多经营状况不佳的互联网企业在并购市场中受到欢迎。

(3)当前我国互联网行业内的并购存在着并购多样化和垄断化。

■ 互联网行业并购动因研究

对于企业并购动因的分析有许多不同角度,但大多数都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的,根据对互联网行业及其并购特点的分析,我们从经济角度和技术角度对互联网行业内的并购进行了探究。

(一)经济角度

我们分别从宏观经济、行业经济以及企业自身财务状况三方面来进行经济角度的探究。首先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并购多数发生于宏观经济上行阶段,因为在市场经济上升阶段,市场经济的繁荣使得企业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也会为达到迅速扩大企业规模这一目的而采取并购的方式。而对于被并购企业而言,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更容易达成并购,因为在此阶段企业的市场价值较低。其次从行业角度来看,成长期的企业由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往往无法通过企业的自身发展扩大企业规模,所以更愿意通过并购其他企业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通常通过并购后的企业可能会迅速扩张规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新增企业利润点。最后企业财务状况来看,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为了立足未来发展,会通过并购来为企业未来储存能量。而财务状况较差的企业,往往因为无法经营而被收购。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前期为占领市场需要消耗大量资金,会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同时互联网企业所需的科研人员以及新技术的研究都需要付出的很大的成本。这就使得互联网行业规模经济效应十分显著。互联网企业中规模较小的公司由于不具备规模经济而无法降低其成本,无法实现真正的收益,但由于其所具有的优秀的人才储备以及技术储备有很大的市场价值,因而变成其他大型企业并购的对象。

(二)技术角度

就并购市场情况而言,技术需求较高的行业发生并购的频率较高。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企业对于创新能力的需求日渐扩大。而互联网企业又是聚集大量创新型人才与技术的领域,这就使得为提高自身研发能力,势必会发生互联网行业的并购,以期提高创新和研发能力的道路。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往往是由于其面临的竞争压力过大以及自身经营不善,它们往往拥有很多的新技术以及创新人才,所以在并购市场中往往更受欢迎。

猜你喜欢

规模用户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规模之殇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