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如何防范信用风险

2020-02-15李若侃福建江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营销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商业银行

李若侃(福建江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信息技术的变革与发展,促使金融产品、金融管理手段等也发生一系列的革新。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要素,其信用风险应对能力、市场管理机制的完善程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整个经济发展态势。而商业银行在实际开展管理活动过程中,因市场中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导致其面临不同的风险。无论是信用风险,还是市场风险,都潜伏在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各个流程中。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发生,与客户的资金周转情况、企业的运作手段等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倘若客户无法按期履行还款义务,就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经济风险。而信用风险的发生,会给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造成一定损失,并极有可能引发较大的经济管理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对信用风险防范措施重要性建立正确的认识。并能够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信用风险发生概率。在此诉求下,商业银行相关管理人员,应能从不同视域审视信用风险特征。从而,获取有利切入点构建一套科学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

■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征

(一)信用风险的累加性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发生,通常情况下是在日常的不当管理中逐渐累加的。在市场机制中存在的不同外力作用下,利用信用风险在某一时刻爆发。并可能带来一定的连锁反应,倘若不能对信用风险进行及时应对,但风险值达到一定高度后很可能导致金融危机。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工作,应细致到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与流程中。并能够将其作为长期关注的管理重要要素,能在日常管理中积极探析可能引发信用风险的信息。避免不良要素的长期累加,而引发更大的信用风险。

(二)信用风险不可控性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其通常情况下会隐藏在日常的管理机制。如合作企业的实际信贷水平、国家最新政策等因素,都可能引发相应的信用风险。而商业银行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与商业活动过程,无论是在投放贷款资金,还是项目投资上,都会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而引发相应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只能借助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想要彻底消除信贷风险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商业银行必须以辩证思想看待信用风险防范问题。

■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有效防范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信用风险防范体系

改革开放几十年发展进程中,我国经济获得高速、稳定发展。但中国社会信用体系与商业运作手段尚未形成高度的契合性,目前是在信用风险防范措施上不断进行。尤其在信用工具的应用方面,还需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理念与经验,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体系,能对潜在风险进行能有效预测。从而制定一系列防范标准,能够根据市场的实际变化,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与优化。商业银行应能注重发挥监管机制的作用,结合自身区域性经营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指标与流程。例如,商业银行应对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建立具有系统性与针对性的资信监管机制。能够在源头上及时、准确发现易引发信用风险因素,并能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有效管理。同时,针对发现的失信行为,商业银行充分发挥法律政策的优势,结合政府力量对其进行大力管制与惩治。并能积极完善与发布更具有市场性的信用制度体系,能够更好的对金融市场进行全方位监控与管理。商业银行在不断完善监管体系的同时,还应积极联合不同的商业机构与企业,能够对信用信息档案进行丰富与调整。运用更灵活的市场调节机制,对信贷、投资等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商业银行可充分借鉴我国中央银行等国有单位,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与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管理特征与发展情况,对引进的管理理念等进行适当的优化与调整。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信用风险防范体系,从而能够更好的应对复杂的市场。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能积极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尽量与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局等机构,进行及时的信息对接。由此从中及时发现易引发风险要素,并将其作为重要指标融入到信用风险防范体系中。例如,及时了解银保监局发布的最新政策与规定,并严格进行贯彻与落实。针对商业银行与政策存在的冲突问题,应能及时进行大力调整与改革,避免因政策问题引发信用风险。

(二)善用大数据手段分析信用风险趋势

信息化背景下,商业银行若想大力提升信用风险防范力度,必须能建立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能够将管理视角投射到更大的市场环境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获取更加全面、精准的金融信息。无论是国内的经济发展趋势,还是国外的金融变化等,商业银行都需进行全面的了解与跟进。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可能引发信用风险的要素进行集成与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从根源上切断风险,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但在实际开展经营与投资活动过程中,商业银行还需以动态的管理理念,客观看待信用风险信息。相关管理人员,应明确了解对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归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应对信用风险的效能。但市场变化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与不可控性,所谓切断风险也是相对的。即是对可控风险、可预测的风险趋势,进行全面防范与管理。因此,商业银行应当从不同的维度对信用风险进行大数据分析。例如,商业银行应针对信贷资产问题进行全面了解。探析当前的管理机制,能否有效把控资产的质量。商业银行在实际对相关问题进行调研过程中,应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手段,获取与分析更全面、更有价值的信用信息。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用风险发生概率。同时,商业银行应能对金融市场信息进行全面集成与归纳,能够对抵押品价值下跌风险进行有效预测。而不良资产产生的因素具有多面性,商业银行应能对不同性质的企业进行全面、全方位探究。尽量在发放信贷资金的前期,就能够精准掌握合作企业的信用信息。从而,结合企业实际资产状况科学发放贷款金额。商业银行管理者,应指导基层工作人员正确看待自身的工作。不应因盲目追求信贷业务量,而忽视对合作企业信用资质等进行调研。相关人员应能不断强化信用风险防范举措,并能积极提升大数据应用能力。能够长期关注国家政策、市场发展规律、行业发展态势等信息。商业银行应合理分配信贷资金,不要将其集中投放到同一个领域。基于此,通过大数据手段,对信用风险趋势进行全程关注与分析,不断提高信用风险应对力度。

(三)全方位强化与完善信贷市场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的运作手段与战略规划的制定,都需紧密围绕整个市场发展行情,以及相关企业的发展前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必须能与市场管理进行有效连接。通过创建完善的信贷市场管理机制,能够对相关信用风险进行有效应对。同时,商业银行能够建立积极的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入先进文化理念。一方面,应正视目前商业银行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保守的文化观念。商业银行管理人员,需在内部进行系统性、大力度的培训。对所有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进行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理念。在这个过程中,相关负责人需制定具有时效性的激励机制、惩罚措施。对银行内部人员职业素养、业务能力、市场判断力等进行有效培训,使他们能够以专业化视角开展信贷等商业活动。依托于严格的考核流程,将人才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并能够确保防范信用风险的职责,真正落实到岗位与个人。通过长期、有效的业务培训与思想政治教育,使银行员工能逐渐建立较强的风险意识。将自身工作流程与内容,与实际市场发展动态进行科学融合。管理层需引导内部员工认识到风险防控的价值与意义,结合市场发展态势对他们的综合能力进行科学考核与评价。例如,根据员工操作风险、应对市场变化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衡量他们晋升资格。商业银行可利用内部评级法,对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评析。并能对信用风险进行科学衡量,确保工作岗位与人才的匹配性。这样,当商业银行面对市场突发风险时,能够及时进行应对与防范。从这个层面,也可明显看出培养风险管理人才重要性。因此,商业银行在不断完善信用风险防范体系过程中,必须能够学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大培养风险管理人才的力度。形成良性循环,以正确制度挖掘人才,以人才促进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利用高精尖专业人才,对易引发信用风险要素进行精准分析。并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确保商业银行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 结语

总而言之,商业银行在实际开展经营活动过程中,应明确认知信用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而这种信用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需解决的重要管理问题,必须能够借助科学的管理与经营手段,才能在一定程度内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应能够结合市场发展规律、企业发展前景等,对相关监管机制、信用体系等进行积极的改革与完善。能够建立与时俱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内部各种管理机制。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商业银行
油气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信用风险管理:从理论到实务》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