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MRI诊断在脑内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20-02-15周丹丹李华侨任诗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尾状核豆状代谢性

周丹丹,李华侨,任诗君

(广安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广安 638000)

脑内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其主要疾病特征为基底节区灰质对称性发生损害,病因较为复杂多样,使用不同影像学检查时,疾病特征表现较为隐匿不易察觉,很易造成误诊情况,延误患者病情[3]。因此,针对脑内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患者,采取较为有效的诊断方式,提升检查结果准确性,明确病变情况,有利于提供给医师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医师依据诊断结果,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进行救治,阻止疾病进一步发生发展[1-2]。本次研究,为探讨分析CT-MRI诊断在脑内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遂收集我院40例相应患者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40例患者,其中16例CO中毒、3例霉变甘蔗中毒、6例EB病毒性脑炎、3例维生素B1缺乏、10例肝豆状核变性、2例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40例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6~56岁,平均(34.86±2.12)岁。

1.2 方法

40例患者均给予其CT-MRI诊断检查。研究应用的CT检查仪为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128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测,层厚控制在8mm左右,可适当进行调节,范围一般为5~10mm。研究应用的MRI检查仪由飞利浦公司提供,对患者进行MRI检查,自旋回波序列,T1(TE=30MS,TR=500ms)、加权像与T2(TE=90MS,TR=1900ms)进行加权像扫描,层厚:8~10mm,观察检查结果。

2 结果

40例患者经CT平扫均检查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MRI检查结果显示,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16例CO中毒者病变累及部位达双侧苍白球,7例存在双侧脑室周围白质低密度脱髓鞘的改变。3例霉变甘蔗中毒者均出现双侧豆状核损伤,6例EB病毒性脑炎患者中,3例双侧壳核损伤,2例双侧豆状核损伤,1例同时出现双侧豆状核、尾状核头部、双侧丘脑损伤。2例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患者中,1例发生双侧壳核损伤,1例同时发生双侧壳核与尾状核头部损伤。

3 讨论

脑内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发病原因主要与患者基底节豆、尾状核与丘脑神经细胞发生水肿与变性相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细胞浓缩、结构模糊、神经细胞减少与胶质细胞增生,且在其病变局部大多出现囊变坏死,还可发生邻近白质脱髓鞘改变与不同程度脑萎缩现象[4-7]。依据发病原因,临床将其分为三类。如中毒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本文选取的患者,均属于这三类范畴内,并对其进行了CT-MRI检查,现对其不同疾病类型进行分析[8-10]。

本次研究中维生素B1缺乏即为营养代谢性疾病范畴内,CT检查显示,患者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发生改变,在豆状核累及损伤较多,其次即为尾状核与丘脑,在内外囊与脑室旁脑白质亦有所累及,与本文最终检查结果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为,针对临床脑积液与乳酸显著增高者,应准确与营养代谢性疾病(维生素B1缺乏脑病)区分开,避免出现误诊情况,延误患者疾病治疗,不能快速缓解患者痛苦。

综上,较之CT检查而言,MRI能更为清楚的显示出患者损伤部位,并能掌握上述CT-MRI呈现的疾病范畴,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尾状核豆状代谢性
减肥和改善代谢性疾病或有新途径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尾状核头的弥散峰度成像研究
抗代谢性疾病药物研究专栏简介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与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英语词块研究的进展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表现为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的尾状核出血性脑梗死1例报告
豆状囊尾蚴人工感染家兔效果研究
莱菔硫烷对代谢性疾病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同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