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萨堆谐综述

2020-02-15西藏大学艺术学院2017级研究生850000

大众文艺 2020年3期
关键词:快板歌舞拉萨

(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2017级研究生 850000)

一、堆谐渊源探析

“堆”泛指西藏阿里地区以及雅鲁藏布江上游的定日、拉孜、萨迦、昂仁等县。根据《卫藏道场胜迹志》1一书中记载:“堆巧”:堆为上部之意,古时把拉孜以上阿里地区称为堆。“堆巧”一词最早见于敦煌的历史文献中。”“谐”指歌舞。

关于“堆谐”的渊源目前有两种说法:桂兰岚《探析拉萨堆谐的来源》的论文中提到:

(一)大多数学者认为,“堆谐”发源于13世纪初叶的堆地区,即阿里、定日、昂仁等地的农村圆圈舞——“果谐”。2

(二)“扎念琴”作为西藏地区的一种弹奏乐器,是“堆谐”艺术中一个重要特征。在公元13世纪初叶,民间果谐出现了扎年琴的伴奏,逐渐形成为一种具有乐器演奏的引子,间奏和尾声的完整乐舞。“堆谐”传入拉萨后,随着不断的演变发展,“扎年琴”也成为了拉萨堆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认为伴奏的乐器“扎念琴”的发展对“堆谐”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3。

二、拉萨堆谐的形成与发展

在丹增次仁老师的专著《西藏民间歌舞概说》4中将堆谐舞蹈由堆地区传到拉萨地区,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一)沿街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

(二)拉萨地区是藏传佛教圣地,在“堆”地区虔诚信教的群众来到拉萨,他们能歌善舞,对“堆谐”传播也起到了作用。

(三)17世纪末,在“雪顿节”节目表演中来自各地的藏戏队剧目中穿插了堆谐舞蹈。由于民间艺人的传播和来往,其流传到拉萨和其他地区后,受到当地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后又经过不断创新提炼,最终成为更加完整、活泼富有拉萨特色的“拉萨堆谐”。

(四)原希西藏政府的部分士兵来到拉萨后,在空闲时间时常唱歌跳舞,特别是逢年过节就要表演堆谐,这也是堆谐流传到拉萨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上述四个因素,可以看出“堆谐”由“堆”地区传播至拉萨地区的因素有多种,有民间艺人、虔诚信教的群众、部队官兵以及达官贵族,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由下至上传播的过程,这不仅为拉萨“堆谐”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主要的是因为“堆谐”的舞蹈风格活泼热情,让各层人士所喜爱。

二、拉萨堆谐数据分析

关于堆谐的数据分析,笔者主要从学科、发表年度、研究层次、作者、机构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直观的了解拉萨堆谐的研究成果。

表一:拉萨堆谐数据分析

三、堆谐研究现状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从1987年至2013年关于拉萨“堆谐”的研究论文较少,仅仅只有四篇论文,而且从1987年-2007年、2007年-2012年、2013年至今这几个时间阶段几乎没有新的对于堆谐的研究论文发表。且之前各位专家学者对拉萨“堆谐”的研究大部分是关于拉萨“堆谐”的历史起源、音乐结构、舞蹈动作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进行剖析和解读,而对拉萨“堆谐”的服饰、舞蹈动作、演变进程研究较欠缺,没有更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而关于拉萨“堆谐”的影像资料较丰富,如藏历新年晚会视频、影像教材等都有记录。

笔者认为对于拉萨堆谐的研究应形成一个系统的格局,这样无论是对现在还是今后,将对拉萨“堆谐”的研究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研究大致可从歌舞基本结构、歌舞形态、歌舞服饰以及地理环境、民风民俗等方面进行。后将所有研究成果汇总、整理、编辑,以文本或者电子图书的形式呈现展示。这将对拉萨“堆谐”歌舞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历史演变有一个较为客观的研究结论,并正确认知拉萨“堆谐“歌舞的传统艺术具有基本的、较全面的数据资料,对其传承和保护以及发展拉萨“堆谐”也是一种有效途径。

四、拉萨堆谐论文评述

(一)1987年发表论文为:

白珍《拉萨堆谐囊玛(口丞)待抢救》从总体来看本篇文章主要是从音乐方面对拉萨 “堆谐”的曲式结构“降谐”和“秋个谐”即快板和慢板部分结合舞蹈进行描写,但并未具体的说明拉萨堆谐在哪些方面应该进行抢救,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补救。这篇文章主要唤醒了人们对拉萨堆谐的保护意识、传承意识,这对于拉萨 “堆谐”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2007年发表论文:

桂兰岚《探析拉萨“堆谐”的来源》,论文主要以拉萨“堆谐”的地理名称概念作为切入点,延伸了拉萨“堆谐”的历史脉络、历史来源、称谓等观点,这基本上是普遍公认的一种观点、认识。由此可以清楚的了解堆谐的历史及变革过程,但是其中关于拉萨堆谐的具体由来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

(三)2012年发表论文:

史贝贝《拉萨堆谐<夏甲措>分析》,“《夏甲措》5是拉萨堆谐中只有快板的形式,相当于慢快兼具结构的快板部分,只有快板部分的曲目给人另外一种简化的美,曲目继承了其快板部分节奏明快的风格。”本文通过对拉萨‘堆谐’的歌词解读及对曲体结构、调式调性、旋律形态、多声形态等音乐形态加以研究,从而揭示出拉萨堆谐《夏甲措》的音乐形态特征及内在规律。

(四)2013年发表论文:

史贝贝《拉萨堆谐的生态与形态研究》6,本篇论文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1)拉萨堆谐及其发展脉络。(2)拉萨堆谐的形态研究。(3)拉萨堆谐的艺术特色。(4)堆谐与堆巴谐之比较。(5)拉萨堆谐部分曲目分析。在梳理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上,对拉萨堆谐的形成源由作出较为初步的整体性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拉萨“堆谐”的研究者提供详实的资料参考。

五、拉萨“堆谐”专著评述

(一)何永才《西藏舞蹈概说》7本书的内容主要分四部分,其中对拉萨堆谐的描述主要从音乐、表演程式、舞蹈动作三方面进行。

音乐主要介绍了拉萨“堆谐”的演奏器具包含:笛子、扬琴、京胡、二胡、扎年琴、串铃。在旋律上的变动主要有三点,分别为:

其一,原民间舞的“谐个”(歌头)部分的前面增添了唱段“降谐”(舒展的慢歌)。“降谐”的歌曲部分,以唱为主,可以伴合舞步。

其二,在原民间舞的“觉谐”(快速歌舞)前面规范发展了一段伴奏,舞蹈上叫它“谐个”(歌头步)。

其三,在原民间舞的“觉谐”后面规范的伴奏舞蹈上叫“谐休”(歌尾步)。

表演程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慢唱的伴奏引子开始,即从“降谐”(慢歌)-“谐个”(歌头)“觉谐”(快速歌舞)-“谐休”(歌尾步)四个部分组成一曲。另一种是直接从歌头开始,即从“谐个”(歌头步)-“觉谐”(快速歌舞)-“谐休”(歌尾步)三个部分组成一曲。

舞蹈动作则注重的是手部动作的介绍,主要介绍了民间常见的四种手部动作,第一种为射箭式,这种手势男性舞蹈时较多。第二种十字手,该动作女性舞蹈时较多。第三种前后甩,多见于“两拍三步点”的跳法之中。第四种绕手腕,往往在“两拍一拖步”中转动手腕,显得温文雅秀。

(二)丹增次仁老师《西藏民间歌舞概说》主要是对西藏地区的舞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其中对拉萨“堆谐”从历史起源、形成过程、舞蹈动作征进行描述,尤其是其传播过程,提出了四个因素。而且提到拉萨“堆谐”的舞蹈风格以脚点为主,轻松活泼、欢快热烈、灵巧大方、轻松活泼、优美含蓄,虽然此种风格是由于流传到拉萨地区后经过加工提炼的,但正是因为这样才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六、结语

拉萨堆谐是西藏人民的艺术瑰宝,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多元文化的冲撞,使其在艺术风格、音乐题材等方面不断融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拉萨堆谐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性,在现今社会发展中也是最受广大西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之一,无论是在校园、广场、田间、村头,都可见到这一民间歌舞。

注释:

1.刘立千.卫藏道场胜迹志[M].民族出版社,2002.09.

2.桂兰岚.探析拉萨“堆谐”的来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04).

3.桂兰岚.探析拉萨“堆谐”的来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04).

4.丹增次仁.《西藏民间歌舞概说》.民族出版社,2014-06.

5.《夏甲措》是拉萨堆谐中只有快板的形式,从歌词内容解读,其属于以宗教为题材的音乐。“夏甲措”为藏语音译,意为“东海”。

6.史贝贝.《拉萨堆谐的生态与形态研究》[J].西藏大学,2013.

7.何永才.《西藏舞蹈通史》[M].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快板歌舞拉萨
谈如何有效提高歌舞导演的创作能力
浅谈快板的创新与发展
西藏“Z 世代”的拉萨记忆与憧憬
为快板艺术正名
拉萨舰,入列
歌舞欢庆“三月三”
快板艺术形式及其发展路径
罗依乡白马藏族歌舞(外三首)
当下的人性如何张扬——以《云南映象》等民族歌舞秀为例
Comments o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by Younghee Sh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