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宇《想象后天》漫谈

2020-02-14陈小蕊

文学教育 2020年1期

内容摘要:人类的后天,是自然人类依然独尊?还是智能生命必然挂帅?人类解放生产力,人类会将自己会解放成为“多余人”吗?这是今天的人类对未来必须拥有的科学判断,以及籍此必须做好的足够准备。如斯宏阔遥深的想象,是《想象后天》摇响的木铎:唤醒人心、唤醒世界。

关键词:《想象后天》 人类命运 思考推演

2016年,一位从心所欲的智者,汲汲如鲁中叟,被他的理性思想带着飞向太空,穿过时间的隧道,穿越到过去38亿年前,探索地球生命的诞生;又前行到22世纪后,想象人类的命运。过去←现在→未来,是为序。

结识这位智者,是在3年前,他应邀给我们作报告,我第一次听到了可穿戴设备等概念,着实让我兴奋惊讶了好一阵子,醍醐灌顶,是之谓也。于是乎,他多了一位粉丝,是为缘。

2019年1月8日,我收到了作者发来的一个链接,我知道了《想象后天》一书网售在即,很是期待。不几日,我的案头就有了《想象后天》,粗一浏览,人类·宇宙·智能;好奇者纳·怀疑处生·零一间创,心潮澎湃,一气读完,激动不已,不吐不快,是为起。

封面:匠心独具

一位艺术家的油画,被六岁萌娃雷宛思“贸然添加”几笔,造化天成,“外星生物”的造型让原作更有新锐之气,“后喻文化”时代就这样新颖直观地拉开序幕。新生力量对传统的冲击和改造就这样看似漫不经心轻描淡写地来临,然其后果却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轻慢:如果说萌娃雷宛思之于赵海涛画意的丰富出于无意,那么陈宇将其作为封面显然是匠心使然,爷爷叙述的故事里有来自孙女的启发与灵感,这是陈宇构思的一部分,这种构思为全书定了一个寓意范式:未来究竟还是属于孩子们的,这样的孩子,作者说他们是“算法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很可能天生就具备算法思维方式……”[1]人类有了这样的新生力量,人类必将有能力有智慧应对未知的一切。

我想,孩子的灵气聪慧,打消了作者当初写这本书的隐忧,使作者写作此书有了坚实的人文信仰和生命底气。

想象:立此存照

想象是飞翔,想象是穿越。想象为虚,想象后天更是子虚——

边际成本为零的时代,3D打印无所不能,“连人体器官都可以由自己来更换或者修复,就像给机器人换电池一样,那你甚至可以为自己打印一个肝脏或者一颗心脏,放在那儿备用”[2],这可不是恋人间的“变心”啊。

基因解码成功,基因联网,新新人类的出现,自然人类很可能会逐渐消失。一个尖锐的问题是:究竟要不要把自然人类当作一个濒危物种保护起来?早知现在何必当初,人类后悔了吗?[3]

人类开始向自己的终极目标前行——扮演造物主。“2045年,人工合成生命完成……,直至作为地球物种的人类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作为星际物种或者宇宙物种的新人类,人类在地球上的使命结束了。”[4]这是人类理性的完胜吗?

科学技术只是改变了工作的性质,改变了工人所需要的技能,它实际上是重新定义工作,而并没有消灭工作。……智能时代绝不是产生庞大无用阶级的时代[5]。人类真的不会成为“多余人”吗?

想象后天,本来就是艰难的事情,知其难而敢为先,作者的勇气胆气书生意气以及知性理性男儿本性表现得从容而磅礴,不由人想到“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的恢弘气势[6]。

科学:想象的底色

全书在架构上以科学思想经纬宇宙想象,谋篇疏密得当,收放舒缓自如,“设情以位体,酌事以取类,撮辞以举要”[7],条贯统序,首尾圆合,行于该当行,止于其不得不止,体现了作者审慎缜密的逻辑推演能力和娴熟的文字表达手法。

作者似乎是天马行空般游走在人类的过去和未来,但无处不在的科学理论和定律:安娜·卡列尼娜定律、牛顿经典力学、摩尔定律、扎克伯格定律、库兹韦尔定律、孤立系统熵增原理、不完备定律等等,都让作者的想象和阐述具有科学的逻辑的力量,蕴含严密的论证思维,使《想象后天》的表述既具科学精神,兼胜文辞之美,作者在叙述立场上又尽量接近民间立场,语言准确活泼,没有丝毫深奥艰涩之感,体现出了作者“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叙事能力;轻松简洁而幽默的叙述风格,极富启发性与亲和力,真正是“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矣。

我们需要想象,想象是一种瞭望,想象是基于现实的一种预测性判断。《想象后天》的思维风筝无论飘至何等遥杳洪荒的天宇,但科学理论之线始终掌握在作者的手中,这个“风筝”所达到的视域,其实都是人类的科学研究所触及的领域,一些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是这个“风筝”巡视天宇的动力,因此《想象后天》的科普性质远远大于科幻的性质,《想象后天》是一本关于人类未来的科普书,对认识人类的未来具有启蒙性,這也是我极力推荐我的女儿阅读此书的原因。

情怀:圣之任者

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是作者写作的缘起,也是作者勇敢执笔前行的力量。

这让我想起了杞人忧天的故事,我突然有一种感觉,“杞人”一定是一位智者,“杞人”在世人的笑谈中寂寞了千年。

今天,快速发展的科技,把“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统统变为现实,人类命运共同体预设了什么?人类将走向何方?地球将怎样运行?如此众多的终极问题,之于现代的人们,既有不知道所产生的期待,又有知道所带来的担忧,这种担忧,回应了那位寂寞千年的“杞人”,“杞人”在心里一定不止一次地有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呼喊。时至今日,在普通人的思想深处,那种“忧”“还远得很”,因其远得“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因而变得不足为忧,这种担忧被消极地淡化了,这种“忧”又变得没有实际意义了。然而一些思考者,一些研究者,一些先行者,自带光芒,用自己的学识与智慧,自觉地担当起为人类的未来绸缪的责任,他们既着眼于消除人们盲目的多余的恐慌,又着眼于如何应对未来宇宙的挑战,“想象后天”,忧思当下,这是作者的情怀。年过七旬的作者,以“通过故事讲述和理性分析,传给大家一种价值判断能力”为己任,花三年时间而成《想象后天》一书,在2019年伊始送给读者。

想象,易也不易。易者,大话西游般,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以乐为主,无关紧要;不易者,如《想象后天》,在其严肃性,在其科学性,在其前瞻性,在其引领性。孔子曾言:“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历史著作如此,涵盖历史与推演未来的科学性著作未尝不是这样。一部作品一旦和世人见面,就要“任人评说”。未来之事本不好言说,更何况大如全宇宙全人类之事,其不易更增添一重;作者说“讲明白过去、现在、未来,不是靠艰涩的学理论述和新奇的名词堆砌”,就更不易了;回望人类的崛起,展望人类的后天,人类终极的归宿在哪里,这样大跨度的构思也是很考验作者才气才力的,要驾驭好这样的鸿篇巨制更是不易。作者引领我们进入“星空时代”,到达2100年之后,那时,我们现在人类其实“已经消亡,作为地球物种的人类将不复存在……新人类将走向星辰大海……”,这是何等艰难何等悲情的想象,很可能因其“悲情”而遭受人们质疑甚至攻击,这对作者而言是一件有“危险”的事情,很可能因此而影响作者在社会上的学术声誉,给作者带来“晚节”不保的后果,但《想象后天》已然问世,更何况作者本就不想将就一番,张译匀说 “(作者)几度推倒重来,期间种种情绪,也给这部作品注入了百味”这是作者的一种价值坚守,一种学术道义。

知其不可为而为,社会需要这样的担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諤谔”。《想象后天》给我们描述了人类发展的漫长历程,以史为鉴,关乎当下,烛照未来,这是作者的睿智,是作者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今天的人类,必须拥有对未来科学判断,必须做好足够的准备,以迎接应对快速多变的未来。如果缺乏新的价值判断能力,恐怕人类未来的命运会更加多舛,正是这份“启迪世人”的情怀,才使得作者无忧无惧,毅然决然执笔前行,“圣之任者”的可贵正在这种担当与勇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中国知识分子永恒的社会良知和精神品格。

结尾诗:卒章显志

《想象后天》的结尾,作者用了两首诗歌,对人类的历程做了深刻而诗意的总结与展望,也是作者对自己写作初衷的诗意诠释:唤醒人心、改变人心,唤醒世界、改变世界。这两首诗歌都是生命的赞歌,都是对人类抗争精神的至高崇尚,人类从来不能也不会坐以待毙,所以人类永远有希望的明天和希望的后天……

《想象后天》是思想的光源,是心灵的热源。

参考文献

[1]陈宇,想象后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8:289

[2]陈宇,想象后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8:115

[3]陈宇,想象后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8:132

[4]陈宇,想象后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8:188

[5]陈宇,想象后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8:235-237

[6]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180

[7]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326

(作者介绍:陈小蕊,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