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倪毓生肝胃同治法治疗女子乳房病验案4 则

2020-02-14丁晓雯吴金娜

江苏中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天花粉行气胃气

乔 楠 丁晓雯 方 勇 吴金娜

(南通市中医院,江苏南通226001)

指导:倪毓生

1 乳腺增生症

陈某,女,40岁。2019年8月3日初诊。

主诉:双乳胀痛3月。患者3月来时感双乳胀痛,经前尤甚,经后有所缓解,就诊。刻下:双乳胀痛时作,双乳可扪及片状增生结块,外上尤甚,触痛明显,气闷不舒、腹胀纳差。舌淡红、苔白腻,脉弦。双乳超声提示:双乳乳腺结构紊乱。诊断为乳腺增生症,辨证属肝气郁结、胃气壅滞,治以疏肝和胃、行气散结,方用内消乳核汤。处方:

柴胡10 g,醋香附10 g,紫苏梗10 g,焦山楂10 g,神曲10 g,生麦芽30 g,丹参15 g,没药10 g,莪术10 g,全瓜蒌15 g,生牡蛎60g(先煎),僵蚕16 g,猪苓15 g,茯苓15 g,淫羊藿30 g,女贞子10 g,延胡索1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复诊(8月10日):患者双乳胀痛明显缓解,结块减轻,气舒闷伸,腹胀减轻,纳食渐佳,舌淡红苔白,脉弦。中病得效,守方继进。后每2周复诊1次,经期量大时去莪术,以减活血效力。服药6周后双乳结块明显减轻,无乳痛症状,遂停药,至今未再复发。

按:倪师认为若肝气失于疏泄而郁结,则易引起胃的气机失调。胃气郁滞,阻于中焦,致不欲饮食、腹胀等症状;肝脉挟胃上行,肝胃之气郁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致乳房结块及疼痛。西医之乳腺增生症属于中医学“乳癖”范畴,治疗上需疏肝理气与行气和胃并重,恢复肝与胃的气机升降,则经气自通。本案中患者为典型的肝郁胃滞型乳癖,方用疏肝行气之柴胡、香附,紫苏梗、焦楂曲行气宽中、消食和胃,紫丹参、没药、莪术、延胡索活血祛瘀、止痛,全瓜蒌、牡蛎、僵蚕化痰散结,猪茯苓健脾利水,女贞子、淫羊藿一阴一阳调摄冲任。全方共奏疏肝和胃、行气散结之效,疗效显著。

2 浆细胞性乳腺炎

林某,女,32岁。2018年3月25日初诊。

主诉:发现右乳肿块1月,红肿热痛1周。患者1月前自行发现右乳肿块,初起于乳头上方,鸽蛋大小,后肿块逐渐增大,近1周来出现红肿热痛,遂来就诊。刻下:患者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口气臭秽,右乳乳头下方可及大小约8 cm×6 cm大小肿块,界限清,推之可移,触痛,局部皮肤焮红,肤温升高,无波动感。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穿刺病理送检结论为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辨证属肝气郁结、胃热壅盛,治以疏肝行气、清热散结,方用疏肝散结汤。处方:

柴胡10 g,醋香附10 g,丹参15 g,全瓜蒌15 g,没药10 g,生牡蛎60 g(先煎),僵蚕16 g,茯苓15 g,猪苓15 g,蒲公英30 g,炒黄芩10 g,焦栀子10 g,金银花10 g,连翘10 g,陈皮10 g,青皮10 g,生麦芽30 g,天花粉10 g,知母1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R 2.1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使用Shapiro-Wilks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用Probit分析方法分析丙泊酚ECe的量效关系,计算对50%(ECe50)、95%(ECe95)产妇有效的诱导丙泊酚ECe;有效的ECe为能在到达预定ECe后的45 s内提供足够的镇静深度(BIS<60),且镇静深度能维持到插管后ECe重置为3.0 μg/mL。检验水准(α)为0.05。

二诊(4月8日):患者局部红肿热痛好转,肿块大小无明显变化,无波动感,触痛减轻,舌红苔白腻,脉弦。是以火热之邪渐去,行气之力不足,胃气壅滞。上方去银翘减清热之力,予紫苏梗10 g行气宽中。14剂。

三诊(4月22日):患者已无局部红肿热痛,肿块较前缩小,无波动感,无明显触痛,舌红苔白,脉弦。此为火热之邪尽去,上方去天花粉、知母,防寒凉太过之变;肿块仍存,加山楂15 g以行气活血。以此方为基础加减,每2周复诊1次。期间虽因患者不忌口,病情有所反复,服药共计3月后肿块完全消除,至今未再复发。

按:浆细胞性乳腺炎是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一种类型。因肝气郁结日久,生化火之变,横逆犯胃,则胃郁蕴热,病邪循经而上,表现于病灶处一派热象,故治疗时应清肝胃之热、行肝胃之气。该患者初诊时为本病急性肿块期,以乳房红肿热痛为其主要表现,以疏肝散结汤加减。方中柴胡、香附、青陈皮疏肝解郁,全瓜蒌合丹参、没药活血化瘀,蒲公英、黄芩、山栀、银翘、天花粉、知母清肝胃之实火,加猪茯苓、僵蚕、生牡蛎、生麦芽健脾化痰利水、消肿散结。全方疏肝行气、清胃泻热、消肿散结。需注意清热不可太过,寒凉之物不可久服,以防形成慢性僵块,故逐步减去银翘、知母、天花粉。慢性期可酌情加入行气活血之品,如山楂。患者共服3月而愈,且未再复发。

3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

李某,女,28岁。2019年10月7日初诊。

主诉:产后28天,左乳红肿热痛10天。患者28天前于南通妇幼保健院顺产一女,产后14天出现左乳乳汁不畅,排乳减少,10天前出现左乳乳头上方结块,红肿热痛,至私立催乳门诊手法通乳未见成效,遂来我院就诊。刻下:患者发热,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口气臭秽,左乳稍大,乳头上方可及大小约8 cm×8 cm红肿结块,界限不清,推之不移,肤温升高,触痛明显,无明显波动感。舌红苔黄,脉滑数。诊断为急性哺乳期乳腺炎,辨证属肝郁化热、胃有伏火,治以疏肝解热、清胃泄火,方用蒲公英汤。处方:

柴胡10 g,蒲公英30 g,炒黄芩10 g,焦山栀10 g,金银花10 g,连翘10 g,全瓜蒌15 g,天花粉15 g,王不留行15 g,路路通10 g,青皮10 g,陈皮10 g,夏枯草10 g,甘草10 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嘱正常哺乳,手法通乳则排乳务尽。

复诊(10月10日):患者局部红肿热痛好转,肿块较前缩小,排乳较前通畅,无波动感,触痛减轻。此为火毒消退,乳络渐通。上方去银翘防寒凉太过,加紫苏梗10 g行气宽中。此后服用上方,每3日复诊,6日后症状完全消除,哺乳通畅。

按:女子乳房为哺乳之器,或因先天不足,或因感受外邪,致乳汁淤积,经络不通,郁而生热化火,加之肝郁气滞,更添火势,故倪师认为乳痈发病以胃经蕴热为主导,肝郁生火为辅,因此治疗时首清胃火,次行肝气。方中蒲公英性味苦寒,归肝胃经,清肝胃之火热,合连翘清热解毒;金银花、黄芩皆归胃经,善清胃火;焦山栀走三焦而泻肝火;瓜蒌、路路通、王不留行归肝胃经,能疏通乳络;柴胡归肝经,能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青皮归肝胃经,配柴胡同用,偏于疏肝理气,与金银花、蒲公英、瓜蒌、甘草相伍,又能消乳痈肿痛;陈皮擅理气调中,其能行能降;天花粉、夏枯草分别归胃经肝经,前者清胃热,后者泻肝火。全方清泄胃火、兼疏肝调气,更具通乳之功,服药期间不用停止哺乳。服药3剂后热邪渐去,经产妇素体本虚,寒凉药物得效即减,免伤脾胃之气,且寒凉太过易乳络不通,乳汁淤积,形成类似囊肿物体,B超示无回声区,里面皆是乳汁难以消除,俗称“袋乳”,故去银翘,并予紫苏梗行气宽中。继服6剂后痊愈。

4 乳腺癌术后

景某,女,46岁。2019年2月21日初诊。

主诉: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后1 年。患者1 年前于我院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常规病理示右乳浸润癌,免疫组化ER、PR、HER2 均为阴性,Ki-67∶40%。后行EC-T化疗方案8疗程。刻下:患者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口气臭秽,纳差。舌红苔黄,脉细数。诊断为右乳癌术后,辨证属肝郁化火、胃气不足、阴虚内热,治以益气养阴、疏肝清热,方用疏肝解毒汤加减。处方:

柴胡10 g,醋香附10 g,陈皮10 g,青皮10 g,丹参15 g,全瓜蒌15 g,没药10 g,炒莪术10 g,当归10 g,生牡蛎60g(先煎),僵蚕16 g,茯苓15 g,茯神15 g,山楂15 g,神曲15 g,猪苓15 g,黄芪30 g,蒲公英30 g,炒黄芩10 g,焦栀子10 g,金银花10 g,连翘10 g,生麦芽30 g,昆布10 g,海藻10 g,制马钱子1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复诊(3月6日):患者口干口苦明显好转,夜寐安和,纳食渐佳,舌红苔白,脉细数。以上方为基础,随症加减,每2周复诊1次,服药2月,无口干口苦,纳食可,夜寐安。

按:乳岩发病多由正虚毒炽所致,以手术切除病灶,疾病之标得去,但其本仍虚,据倪师多年经验总结,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肝气郁结而胃气不足,肝火旺盛而胃阴不足之虚实夹杂,治疗上应泻实补虚,疏肝益胃,清热祛火。因此此方综合了内消乳核汤及疏肝散结汤的特点,在疏肝行气清热的基础上予黄芪、茯苓补中益气、健脾益胃,焦楂曲健胃消食,根据疾病特点予茯神安神助眠,昆布、海藻与马钱子同用消肿散结,马钱子碱对消化系统更具兴奋作用。服药半月症状明显改善,2月后诸症解除。长期服用可改善乳腺癌术后状态,对缺乏内分泌及靶向等治疗的三阴乳腺癌尤有意义。

5 结语

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倪师认为女子乳房疾病的治疗,应肝胃同治,并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证型灵活变通。乳腺增生、乳房良性肿瘤等增生肿块型病症多由肝气郁结,胃气壅滞,或气滞湿阻,湿聚成痰,或气滞血瘀,形成结块,辨证属肝郁胃滞,故应疏肝理气、和胃导滞,辅以化痰化瘀;急性哺乳期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急性期、乳头溢液等炎性疾病由肝郁化火,或横逆犯胃,导致胃火炽盛,热盛肉腐,酿腐成脓,或迫血妄行,血溢脉外,辨证属肝郁胃热或肝郁胃火,故以应清肝胃火热之邪为主,辅以透托之法;乳房漏管、非哺乳期乳腺炎瘘管期、乳癌后期及乳癌术后多因久病体虚,或刀恚损伤,致肝郁脾胃虚弱,胃气不足,生化乏源,胃气不复则正气不足,无以行气及抵御邪毒,故应疏肝行气为主,辅以补中益气之法。且虽同属肝郁胃热,乳痈、粉刺性乳痈却有所不同,乳痈多伴乳络不通,故清热同时应疏通乳络,倪师常用路路通、王不留行;粉刺性乳痈常有痰凝血瘀,故用僵蚕、牡蛎化痰散结,丹参活血化瘀,此为两者区别。遣方用药时的变化,关键在于对病机变化的把握,根据胃气滞、胃气虚、胃热等病机的变化调整用药。行胃气,倪师常用紫苏梗配合焦山楂,既能行气宽中,又能化瘀消食;补胃气,倪师常用黄芪合茯苓,补中益气、健脾益胃;清胃热,倪师常用蒲公英、金银花、黄芩、天花粉等品。需注意,在清胃热之时,寒凉之物均宜中病即减,防损伤胃气,或形成寒性僵块,迁延难愈。总之女子乳房病,应重视肝胃同病,肝胃同治,实则泻实,虚则补虚,方能获得最佳疗效。

猜你喜欢

天花粉行气胃气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Yi Qi Jie Du Formula and Salinomycin Combination Treatment Mediate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Stem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Apoptosis via CD44/Ras Signaling Pathway
黄芪和天花粉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和迁移及E-cadherin、N-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天花粉蛋白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腹腔镜术后肌肉注射天花粉蛋白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7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