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群体性音乐舞蹈活动女性老年人心理效益、快乐程度及身体活动能力

2020-02-12魏烨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音乐舞蹈群体性效益

魏烨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女性老年人从事的运动项目皆以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音乐舞蹈便是其中一项,通过音调与旋律的变化形成一种规律的声波振动,对人体而言是一种良性的刺激,对大脑有直接的影响,此种物理能量可使组织细胞发生和谐的共振,使个体产生生理及心理反应〔1,2〕。King等〔3〕研究指出从事规律性运动的老年人在主观健康状态方面(自觉健康程度、休养程度、心理健康程度、压力处理程度)显著高于无运动者。李世琦〔4〕对参与广场舞的老年人访谈,得出其快乐指数较高,且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充实的社交生活。Krasucki〔5〕研究指出持续运动的女性老人在健康上的功能限制较少,日常生活功能较好,与运动相关的自我效能感较好,而且较少跌倒。魏烨〔6〕指出随着老年人参与群体性休闲活动的频率增加,其身体、心理健康与活力皆有提升趋势。本文探索群体性音乐舞蹈活动对女性老年人心理效益、快乐程度及身体活动能力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立意抽样法,选择洛阳市(涧西区、洛龙区、西工区)、郑州市(金水区、中原区)、天津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常参与群体性音乐舞蹈活动(3次以上/w)的65岁以上的女性老年人为参与组。发出356份问卷,共回收329份问卷,经问卷整理并删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共计301份,年龄65~73〔平均(67.53±2.45)岁〕。以滚雪球调研法,调研不参与群体性音乐舞蹈活动的65岁以上的女性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无规律运动者或基本不参与休闲运动者,频率为0~2次/w),发出254份问卷,共回收229份有效问卷,年龄65~72〔平均(67.56±2.18)〕岁。

1.2研究工具 课题组自编的问卷,女性老年人心理效益问卷内容包含自觉预期效益、运动评价、教练行为、音乐知觉、成就表现五个层面(其代表符号分别为A1、A2、A3、A4、A5),每个层面有3个条目因素组成。女性老年人快乐程度问卷由4个条目因素组成(其代表符号分别为B1、B2、B3、B4),女性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问卷内容包含日常活动能力、上下肢活动能力层面(其代表符号分别为C1、C2、C3),每个层面有3个条目因素组成。问卷采用Likert计分作答,由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没意见、同意及非常同意5个等级组成,分别给予1、2、3、4及5分。因素平均分高于3分为中等以上程度,平均分等于3分为中等程度,平均分低于3分为中等以下程度。

1.3问卷内容效度 问卷内容由8名体育教师商讨修订4次而成,有较高的内容信度。

1.4探索性分析 数据运用SPSS20.0及 LISREL8.0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模式分析。参与组心理效益问卷、快乐程度问卷、身体活动能力问卷Cronbach α值分别为0.84、0.91、0.82,具有较高的信度。对照组快乐程度问卷、身体活动能力问卷Cronbach α值分别为0.95、0.86,具有较高的信度。研究首先检验样本的适切性,经过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后,各题项的偏态介于0.212~0.488之间(偏态值大于3视为极端偏态)、峰度介于0.883~0.051之间(峰度大于10视为有问题),显示样本符合常态分布。对问卷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最大变异法进行正交转轴,取特征值大于1及因素负荷量大于0.5作为建构效度。参与组心理效益问卷、快乐程度问卷、身体活动能力问卷的因素分别可解释的总变异量的61.52%、60.47%、54.15%,其条目因素负荷介于0.56~0.83之间。对照组快乐程度问卷、身体活动能力问卷因素分别可解释的总变异量的62.52%、56.39%,其条目因素负荷介于0.58~0.85之间,两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原理。

2 结 果

2.1两组心理效益、快乐程度及身体活动能力 参与组心理效益、快乐程度及身体活动能力各层面平均得分皆大于3。心理效益方面以自觉预期效益层面得分最高,身体活动能力层面以日常活动能力最高,其次为上肢活动能力及下肢活动能力。而对照组快乐程度、上肢、日常活动能力得分均显著低于参与组(P<0.001)。见表1。

2.2参与组心理效益、快乐程度及身体活动能力模式分析

2.2.1模式质量检验及分析 理论模式的整体适配度检验结果卡方(CMIN)/自由度(DF)=3.028、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R)=0.049、拟合优度指数(GFI)=0.901、调整的GFI(AGFI)=0.913、标准拟合指数(NFI)=0.902、比较拟合指数(CFI)=0.881、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0.050,整体适配度符合统计学规则,研究模式的外在质量呈现出相当理想的状态。内部质量方面,心理效益、快乐程度与身体活动能力3个潜在因素组合信度皆高于0.6,3个潜在因素平均抽取量也皆高于0.5,整体而言,理论模式可充分解释观察变量。

表1 两组心理效益、快乐程度及身体活动能力分)

2.2.2模式分析 参与组心理效益、快乐程度与身体活动能力的路径关系如下:(1)心理效益正向显著地影响身体活动能力(0.34)。改善女性老年人的身体活动能力,可先提升其心理效益。(2)心理效益正向显著地影响女性老年人的快乐程度(0.41),女性老年人参与群体性音乐舞蹈活动,使自己的生活充满愉悦,因此,群体性音乐舞蹈活动对于女性老年人而言,不仅是一个提升身体活力的活动,也是一个提升其快乐程度的活动。(3)心理效益通过快乐程度变量间接正向显著地影响身体活动能力(0.45×0.41=0.18)。见图1。

图1 参与组心理效益、快乐程度及身体活动能力模式

3 讨 论

Snyder〔7〕认为音乐舞蹈可作为终身运动项目之一,音乐舞蹈具有促进身体健康、舒畅心情的功能,也具有调剂生活、改善人际关系、使人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功能,个体通过练习舞蹈,能增进身体的柔韧性、肌力、耐力、空间知觉能力、节奏感与生命力。心理学家大致将老年人的情绪反应归纳为忧郁、哀伤、焦虑、孤独感、罪恶感、无助感及愤怒感,在认知改变方面归纳为悲观主义、短时间的注意力减退、无望感、无助感、无用感、低价值感,有些老年人甚至会出现妄想、幻想或有自杀念想,老年人比其他年龄层的人易出现此方面的症状〔8〕。根据张丙银〔9〕的调查,可知老人常有短暂的焦虑症状,如果能适当解决心理问题,可减少老年人的负面行为与社会问题。Chracy〔10〕指出音乐舞蹈有其独特的刺激功能,可促使心理产生反应与效益。

Lawton〔11〕指出,音乐舞蹈可以帮助老年人有正向的灵性健康,增加快乐程度。本研究说明,群体性音乐舞蹈活动确实对女性老年人的心理成效有较高的正向影响,促进自我发展群体性音乐舞蹈活动能提升女性老年人的快乐感。

女性老年人是家庭日常事务的主要承担者,因而其日常活动得分稍高,音乐舞蹈具有影响个体情绪、沟通、休闲、娱乐、教化、活化身体的多功能性,所以参与此活动的女性老年人心理健康与体适能都有提升的趋势。本文结果发现在参与群体性音乐活动女性老年人的心理效益方面,以自觉预期效益、运动评价、教练行为因素负荷量较大,此与张中豹〔12〕研究结果相符。女性老年人参与群体性音乐舞蹈活动的动机虽然有自觉预期效益、运动评价、教练行为方面的原因,但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却与群体性人际活动的和谐、活动创新性有密切关系,参与者在学习、练习音乐舞蹈的过程中,音乐旋律让学习、练习的女性老年人有正向的灵性健康感。另外,群内教练员引导协助女性老年人获取正确的健康观念,能帮助女性老年人学习技能及知识,享受音乐舞蹈活动带来的乐趣及培养其终身音乐舞蹈活动的习惯。

规律性运动对于老年人肺耐力、肌力、骨质、柔软度、平衡、反应时间及身体组成产生良好的改善效果,规律性运动计划的实施能提高身体活动量及强度,达到降低疾病发生率,提升器官功能,推迟老化及增进幸福感的目的〔13〕。诸多文献也证明,适度的身体活动有助于个体提升心肺适能,进而减少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董好杰等〔14〕指出,长期适度且规律性的身体活动可以提升身体活动能力,维护人体健康,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也相符合。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可使女性老年人保持生命活力,群体性音乐舞蹈活动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相互倾诉、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其提供一个崭新的社会角色展示平台,有效缓解了老年的孤独感,增加快乐程度。

对于女性老年人而言,能够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身体活动能力似乎是最重要的,包括能够上街购物、准备家人的餐点、整理家务、清洗衣物、搭乘大众运输工具等,此与个体身心健康程度有关。音乐舞蹈具有促进身体健康的功能,也具有调剂生活、改善人际关系、使人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功能,个体通过练习舞蹈,能改善身体的柔韧性、肌力、耐力、空间知觉能力、节奏感与生命力。

建议社会相关部门经常组织群体性音乐舞蹈活动,利用群体性音乐舞蹈活动的功能促进女性老年人的灵性健康、体适能发展,社区、公园、广场要规划音乐舞蹈活动场所,有助于建立区域性音乐舞蹈活动文化,让女性老年人有更好的环境与机会参与。

猜你喜欢

音乐舞蹈群体性效益
钢琴舞曲在音乐舞蹈课伴奏中的应用探究
《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合作治理模式研究》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当当鼓
农民维权行动的逻辑进路与分析框架*——基于对浙北优新村“群体性上访”的调查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基于音乐舞蹈融合的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思考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黑人音乐舞蹈文化对桑巴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