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式太极拳训练对老年衰弱前期衰弱水平和平衡能力的影响

2020-02-12戈玉杰吴庆文高志鹏邢凤梅刘广天王飞刘文超万秋宏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简式表型太极拳

戈玉杰 吴庆文 高志鹏 邢凤梅 刘广天 王飞 刘文超 万秋宏

(1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2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怡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3衡水市人民医院)

衰弱〔1〕在理论上被定义为一种临床上可识别的易受伤害的状态,会导致该人群发生跌倒、认知功能障碍、住院、残疾和死亡的风险性增加,进而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还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经济和医疗照护压力〔2~4〕。衰弱前期是介于健康和衰弱之间的一个可逆的过渡状态,在此阶段进行干预可以防止老年人进入衰弱期。简式太极拳具有增强体能,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平衡能力,预防跌倒,促进心理健康〔5~9〕等作用,且简单易学,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中。国内尚无将简式太极拳训练应用于衰弱前期人群的研究,国外虽然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未探讨对衰弱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对衰弱前期老年人进行为期8 w的简式太极拳训练,研究简式太极拳训练对衰弱前期老年人衰弱水平和平衡能力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筛选唐山市西北井社区、幸福花园社区和乔屯北楼社区内60~89周岁、处于衰弱前期的老年人72例,按入选时的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所有参与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研究经华北理工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18503)。纳入标准:①Fried衰弱表型量表得分1~2分;②可独立步行无须辅助,Berg量表评分40分以上者;③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患有骨质疏松且有骨折史者;②存在严重的肌肉骨骼疾患影响活动者;③患有严重心、肺、肝、肾等重大疾病者;④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或存在严重心理问题者;⑤存在听力障碍和视力障碍,无法配合训练者;⑥研究期间计划参加其他训练项目者。研究过程中干预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及衰弱得分比较

1.2研究方法 干预组给予8 w的简式太极拳训练,每周3次,每次60 min。将干预组分为3组,每组10 ~12例进行训练。根据每组成员的空闲时间协调好训练时间,不能及时参与者另选时间训练,保证每周3次的训练量。对照组不接受任何训练。整个干预过程分为两个时期:(1)动作熟悉期,为期2 w。研究人员带领干预组进行2 w的简式太极拳动作学习,每周3次,每次60 min。首先由研究人员展示动作,然后进行分步讲解,介绍动作要点,一对一辅导,每人发放一本太极拳训练图册,叮嘱参与者勤加练习,保证干预对象能熟练完成各个动作。(2)正式干预期,为期8 w。①热身准备活动10 min,以肌肉拉伸和关节活动为主。②简式太极拳中八式动作训练(40 min),包括起式、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倒卷肱、揽雀尾、云手。③放松活动10 min。

1.3评价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4、8 w由同一名与本研究无关的专业人员对两组参与者进行评估。

1.3.1衰弱水平 采用Fried衰弱表型量表,包括握力下降、易感疲劳、步速下降、体力下降和非自主性体重下降5个指标,总分0~5分,分3个等级,3分及以上为衰弱,1~2分为衰弱前期,0分为无衰弱,分值越高代表衰弱越严重。

1.3.2平衡能力 使用单腿站立测试(OLS)评估静态平衡,功能性前伸试验(FRT)评估动态平衡。OLS时记录受试者单腿站立的时间,左右腿(L/R)均要测,在此过程中不能扶物,时间越长代表静态平衡能力越好;FRT时受试者需要双脚平行站立,上肢向前伸展,与肩齐平,测试身体尽量前伸时的距离,过程中脚跟不能离开地面,距离越长代表动态平衡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 果

干预前,两组Fried衰弱表型得分、OLS和F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8 w,干预组Fried衰弱表型得分低于对照组,OLS和FR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Fried衰弱表型得分、OLS和FRT的时间主效应、干预主效应和干预×时间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干预前后Fried衰弱表型得分、OLS和FRT比较〔M(P25,P75),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Fried衰弱表型得分、OLS和FRT总体比较

3 讨 论

衰弱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10〕,发生机制〔11〕可能为老年人各系统的生理功能随年龄增长下降,退化较为明显的是运动系统,肌肉容积减少、肌肉骨骼的成分和含量发生变化,导致肌肉力量和人体代谢率下降,更易发生不良健康事件。衰弱与抑郁具有相关性,是抑郁的危险因素之一〔12,13〕。本研究结果表明,简式太极拳训练可以降低衰弱水平,防止衰弱前期老年人因身体功能下降而进入衰弱期。太极拳中的牵拉动作有利于提高练习者机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降低练习者发生损伤的概率〔14〕。太极拳训练可能是通过提高混合肌蛋白基础合成率,增加肌肉蛋白质合成量,从而减慢老年人肌肉力量下降的速度,提高肌肉力量,增强肌肉耐疲劳性和下肢的支撑能力,进而提高衰弱前期老年人的体能和步速,改善衰弱水平〔15,16〕。太极拳训练有利于身心放松,通过调理气血来疏导情绪意志,培养老年人不急不躁、不争不狂的心境,排解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平衡〔17〕。Tarazona-Santabalbina等〔18〕研究也证实衰弱在早期是可逆的,并且降低了该人群的入院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简式太极拳训练可以增强平衡功能,使老年人获得更好的功能状态。在太极拳的训练过程中,每个动作都涉及姿势转换和重心转移,身体的负重在一直变化,同时要求训练者眼随手动,由此增加了视觉刺激和头颈部的活动,使训练者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得到强化〔19,20〕。本研究中练习的太极拳动作多以闭链运动为主,增加了对下肢本体感受器的刺激,由此提高了训练者姿势控制的稳定性,Cheng等〔21〕的研究结果与此观点一致。太极拳可能会增加踝部运动并减少过度的髋关节代偿,以此来控制下肢运动,改善前庭功能,提高步态〔22〕。由此得知,太极拳通过提高训练者的感官输入,防止躯体稳定性下降,起到了提高平衡能力的作用。 Sattin等〔23〕对158例衰弱前期患者进行太极拳训练,结果显示太极拳训练可明显减弱处于衰弱前期老年人的跌倒恐惧感,并能提高其平衡能力,减少跌倒发生的可能性。总之,简式太极拳训练对衰弱前期老年人的衰弱水平和平衡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简式表型太极拳
承德所选实生核桃资源果实表型性状评价初报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体型表型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表型及特征分析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土壤盐碱对不同表型猴樟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简析简式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有机合成题中信息迁移题的解题方法
42式太极拳
聚集2008年高考有机合成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