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0-02-12陆盛菊金天淑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消化性心脑血管胃镜

陆盛菊 金天淑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多发于胃及十二指肠部位,主要是在多种致病因子共同作用下,使消化道黏膜发生炎症,出现坏死和脱落诱发溃疡,而溃疡黏膜坏死缺损会穿透黏膜肌层,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

诱发消化性溃疡致病因素较多,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服用是众多原因中的一种,NSAIDs是一种不含有甾体结构的具有镇痛、抗炎、解热、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常用于临床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及风湿类疾病治疗中,而NSAIDs诱发相关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主要为抑制体内环氧化酶活性,减少组织内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胃肠道黏膜屏障防御能力及修复作用,促进疾病的发生及发展〔2,3〕。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临床中服用NSAIDs预防及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间接导致服用NSAIDs后出现消化性溃疡人数增加,严重威胁我国老年患者生活质量〔4,5〕。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老年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32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完整资料,男198例,女125例;年龄60~89〔平均(72.38±5.67)〕岁。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入院24~48 h内急诊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者;②出现黑便、呕血及血压下降等症状;③临床资料完整者。(2)排除标准:①病理性检查确诊为恶性溃疡者;②门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③消化道肿瘤及食管病变诱发出血者;④伴有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者;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及脏器功能障碍者。

1.2分组情况及研究方法 根据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前10 d是否服用NSAIDs(阿司匹林、止痛药、消炎药)将其分为NSAIDs组(n=122)、非NSAIDs组(n=201)。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仔细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详细记录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并发症、吸烟史、饮酒史等)、症状(腹痛、黑便、呕血、消化道出血等)、胃镜检查特点〔溃疡部位、形态、大小、数量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结果等〕及NSAIDs患者用药具体情况。分析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NSAIDs组与非NSAIDs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AIDs组年龄、心脑血管例数均高于非NSAI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为自变量,将发生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作为因变量,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可能的影响因素。

表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n(%)〕

2 结 果

2.1临床症状 NSAIDs组腹痛发生率明显低于非NSAIDs组,无临床症状比例明显高于非NSAI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胃镜检查结果 NSAIDs组溃疡多发于胃部,非NSAIDs组溃疡多发于十二指肠部位,发病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窦均为两组胃溃疡的主要发病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AIDs组多发病灶占比高,非NSAIDs组单发病灶占比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临床症状对比〔n(%)〕

表3 两组胃镜检查结果对比〔n(%)〕

2.3用药种类 NSAIDs组122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74例,服用消炎药10例,止痛药38例,服用不同NSAIDs患者胃镜下溃疡形态、大小、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药物种类诱发相关消化性溃疡胃镜下特征对比〔n(%)〕

2.4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两组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及Hp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5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及Hp感染均可能是诱发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6。

表6 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发生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NSAIDs具有抗炎、镇痛、解热、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是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6〕。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天至少约有3 000万人服用NSAIDs,但服用NSAIDs后会存在胃肠道损伤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及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疾病,其中以消化性溃疡最为常见,因此临床中将因服用NSAIDs而诱发的消化性溃疡疾病称之为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7,8〕。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发生机制主要包含以下两个部分:①机体内通过选择性抑制环氧化物酶合成及分泌,继而减少血栓素A2及前列腺素等物质合成,使胃肠道黏膜-碳酸氢盐保护屏障受到破坏,降低胃肠道抵御及修复功能,导致胃肠道黏膜出现脱落及坏死,诱发疾病〔9〕。②NSAIDs药物可通过胃肠道黏膜细胞扩散进入细胞并不断聚集,继而使胃肠道局部发生一定毒性作用,进一步损伤胃肠道黏膜功能,而致病〔10〕。

NSAIDs相关消化性胃溃疡多发于老年人群体,主要因老年人多合并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及风湿性疾病,因此服用NSAIDs药物概率较大,故而发生NSAIDs相关消化性胃溃疡风险更大。本研究结果显示,NSAIDs组年龄、心脑血管例数均高于非NSAIDs组,且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发病年龄中以70岁以上最高〔11〕。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呈多样化,但大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且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NSAIDs组腹痛发生率低于非NSAIDs组,无临床症状比例高于非NSAIDs组,表明与其他类型消化性溃疡相比,该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未出现无反酸、胃灼痛、腹部不适等典型症状。可能与NSAIDs具有一定镇痛作用,因此服用药出现腹痛概率较小,继而使无临床症状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消化性溃疡〔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胃镜下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与其他消化性溃疡表现不同,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多发于胃部,且多发病灶占比较高〔14〕,服用不同NSAIDs均会对胃肠道造成一定损伤。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及Hp感染均可能是诱发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为以下几点:①老年人年龄越大机体各项生理功能越差,肝肾功能及前列腺素合成能力减弱,其中肝肾功能影响药物代谢,导致药物浓度增加,增加药物毒性;前列腺素合成能力减弱,导致胃肠道黏膜防御功能下降;且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年龄越大心脑血管疾病对机体损伤程度越大,因此服用NSAIDs概率及剂量会增加,继而增加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发生风险〔15,16〕。②Hp感染是国内外普遍公认的诱发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而服用NSAIDs同时合并Hp感染患者危险系数会明显增加,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可能与NSAIDs服用后,抑制环氧化物酶合成,提高了Hp诱导胃肠道黏膜损伤的易感性,且Hp感染会促使黏膜局部发生炎症反应,降低黏膜防御功能,使其更易受到NSAIDs损伤,诱发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发生〔17,18〕。

猜你喜欢

消化性心脑血管胃镜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急诊胃镜下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