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0-02-12杨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血钾吸烟史阻塞性

杨芳

(武汉市第四医院心内二科,湖北 武汉 430033)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诱发疾病〔1,2〕。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患病率不断地增加,临床若不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可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增加疾病死亡率,危害患者生命安全〔3,4〕。因此临床积极寻求导致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予以有效处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武汉市第四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老年患者260例临床资料,女54例,男206例;年龄61~86〔平均(72.68±4.11)〕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且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年龄≥60岁;临床资料完整;无恶性肿瘤疾病;无肾、肝、肺等重要脏器器质性损伤。排除标准:合并意识功能障碍、精神系统疾病;合并梅毒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狭窄、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的疾病;伴有血液系统疾病;伴有全身严重感染者;合并严重自身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所有冠心病患者经12 导联心电图、24 h心电图检查分为无心律失常组(n=195)和并发心律失常组(n=65),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4例房室传导阻滞,5例房颤,25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4例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17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

1.2方法 收集所有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病程、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是否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否合并抑郁症、是否存在糖尿病、冠心病类型、是否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否存在心脏扩大、是否存在高血压,同时采取所有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 ml,离心分离血浆、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血钾、血浆脑钠肽(BNP),血钾正常值为3.5~5.3 mmol/L,浓度<3.5 mmol/L为低血钾症;血浆BNP正常值为0~100 pg/ml。分析诱发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χ2、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

2 结 果

2.1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单因素分析 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组患者年龄≥70岁、吸烟史、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经CABG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脏扩大、血钾水平降低概率较非心律失常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组患者病程、性别、合并抑郁症、合并高血压、血浆BNP水平增高概率与非心律失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70岁、有吸烟史、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经CABG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脏扩大、血钾水平降低是诱发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表1 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单因素分析〔n(%)〕

表2 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2.3临床特征 ①临床多表现为活动耐量下降、胸闷、心悸、活动后胸闷、心前区疼痛等,且存在心脏扩大、血钾水平降低;②心电图显示ST段呈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0.05~0.15 mV,或T波双向、低平、倒置;③患者多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变;④多发高龄人群,且存在吸烟史。

3 讨 论

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认为因冠状动脉血流中断引起心肌缺氧缺血,导致心肌细胞除极化、复极化及电信号传导异常,从而诱发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研究指出,心律失常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积极预测诱发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予以规范处理,对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6,7〕。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70岁、有吸烟史、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经CABG术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脏扩大、血钾水平降低是诱发冠心病患者并发症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在于,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患者血管壁弹性呈退行性降低,加之冠心病病理基础的作用,易导致心脏缺氧、缺血,从而降低心肌组织顺应性,从而提升心腔内容量,使心腔内压力增高,进而诱发心律失常〔8,9〕。吸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重要因素,吸烟可增加体内游离自由基水平,损伤内皮功能,同时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增强血小板活性及提升纤维蛋白水平,从而增加血栓形成风险;且烟草中尼古丁可作用于心脏离子通道,可缩短动作电位时程,使心肌细胞除极化,进而诱发心律失常〔10,11〕。冠心病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增加心律失常发生风险,其原因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导致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机体出现感染、低氧血症等,从而易导致心脏出现器质性损害,导致心肌代谢障碍,进而诱发心律失常〔12~14〕。糖尿病患者多存在糖脂代谢紊乱,而长时间的糖脂代谢紊乱可损伤血管内皮,易诱发血管病变,从而加重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易诱发各种心律失常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其原因在于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跨壁复极离散度异常增大,易出现异位兴奋灶或微折返激动灶,从而降低患者室颤阈值,从而诱发各种心律失常发生〔15,16〕。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方式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联系,临床治疗冠心病发生较多,包括药物治疗,如抗凝、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调脂治疗药物等,也包括介入治疗,如PCI、CABG,但患者经药物治疗不理想后,临床多采用介入治疗,其中采用CABG治疗后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可能因术中短暂心肌缺血缺氧、术后循环血量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手术本身损伤等因素有关。血钾水平降低是诱发心律失常重要危险因素,因钾离子是细胞内主要阳离子,在维持动作、静息电位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冠心病发生后,可引起应激反应,激活机体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性,增加儿茶酚胺合成和释放,从而升高Na+泵活性,促使K+内流,降低细胞外血钾水平;同时因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可增加肾小管保钠排钾作用,导致K+大量排泄,从而导致梗死病灶内形成局部高钾环境,与病灶边缘低血钾环境形成电传导梯度,增加折返发生率,从而易诱发心律失常〔17,18〕。

猜你喜欢

血钾吸烟史阻塞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分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如何筛选肺癌的高危人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强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患者血钾水平的影响
心力衰竭患者血钾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及住院死亡的关系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谨防血钾异常与猝死
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