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肝衰竭为首要表现的淋巴瘤2例报告

2020-02-08刘海霞朱跃科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保肝肝移植淋巴瘤

赖 曼,刘海霞,朱跃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肝病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69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好发于淋巴结,但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常表现为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1]。因此,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淋巴瘤合并肝损伤多为轻度肝损伤,引起肝衰竭的报道很少见[2-3]。本文报道了2例以肝衰竭为首要表现的淋巴瘤患者,并回顾近5年的相关文献,总结相关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达到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提高患者生存率。

1 病例资料

病例1:患者女性,65岁,因“乏力、腹胀1个月余,神志改变1 d余”于2019年3月11日入本院。现病史:患者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尿色加深、乏力、纳差等不适,无发热等其他不适,外院查肝功能异常,具体诊断不详,给予保肝、降酶治疗,并予以甲强龙80 mg静点3 d治疗,但病情未见好转,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当地医院诊断为肝性脑病,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脱氨,补充支链氨基酸,甘露醇降颅压等治疗,而后转入本院进一步治疗。既往史:体健,否认慢性肝病史,无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接触史,无输血史。有长期吸烟史,否认饮酒史。入院查体:体温37.2 ℃,神志欠清,呼之能应,反应迟钝,计算力、定向力障碍,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全身散在瘀点,未见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查体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扑翼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病理征未引出。实验室检查:PTA 36%,ALT 34.9 U/L,AST 87.6 U/L,TBil 264.3 μmol/L,DBil 190.9 μmol/L,血NH396 μg/dl,WBC 18.56×109/L,单核细胞百分率17.2%,乳酸 1.88 mol/L,铁蛋白 188.70 ng/ml。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抗核抗体1∶100,余自身免疫性肝炎指标均阴性。腹部CT:肝脾肿大,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图1、2)。骨髓细胞学结果提示淋巴瘤细胞,细胞比例32.5%,考虑诊断为B细胞淋巴瘤(图3)。入院诊断为亚急性肝衰竭,予以积极保肝、退黄、脱氨、补充人血白蛋白、降颅压等治疗,患者于入院第2天意识转清,计算力、定向力正常,治疗4 d后复查PTA 27%,ALT 37.5 U/L,AST 86.2 U/L,TBil 264.3 μmol/L,DBil 190.9 μmol/L,患者自动出院于外院血液科进一步就诊,出院诊断为B细胞淋巴瘤、亚急性肝衰竭。

病例2:患者女性,25岁,因“发热15 d,乏力10 d,尿黄、皮肤黄染4 d”于2019年2月23日入本院。现病史:1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7.5 ℃,未予诊治,3 d后体温自行恢复正常,10 d前出现乏力,当地医院查肝功能异常,ALT 202 U/L,AST 110 U/L,TBil 15.9 μmol/L,DBil 4.6 μmol/L,给予口服保肝药物。4 d前患者出现皮肤黄染、尿色加深,就诊于当地医院,查ALT 88 U/L,AST 305 U/L,TBil 210 μmol/L,DBil 118 μmol/L,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给予保肝治疗,后为求进一步治疗收入本院。既往史:体健,7个月前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孕期规律体检,无特殊不适。入院查体:体温 36.5 ℃,神志清楚,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未见出血点,肝区叩痛阳性,腹部膨隆如孕周,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ALT 1458 U/L,AST 486 U/L,TBil 254 μmol/L,DBil 180.4 μmol/L,PT 39%,铁蛋白 254.50 ng/ml,乳酸 2.21 mmol/L,LDH 302 U/L,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自身免疫性指标均阴性。入院诊断亚急性肝衰竭,宫内孕27+6周等,予以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保肝,补充人血白蛋白等治疗,地塞米松5 mg/d,3 d,促胎肺成熟,患者肝功能好转,ALT 86.1 U/L,AST 57.4 U/L,TBil 158.4 μmol/L,DBil 129.0 μmol/L,PTA 77.0%。2019年3月1日行剖宫产术,娩1女活婴。分娩后患者仍间断发热,体温波动于37.8~38.6 ℃,予以完善胸腹部CT提示:(1)肝脏灌注异常;(2)椎体及骨盆多发低密度灶;(3)胸骨体、肋骨前缘及胸椎椎体多发低密度灶(图4)。骨髓穿刺活组织检查提示:异性B淋巴细胞弥漫浸润骨髓;免疫组化:CD20(+),Ki67(70%+),CD1a(-),S100(少部分细胞+),Mum-1(+),考虑诊断为B细胞淋巴瘤。患者经保肝、输注血浆、补充蛋白等治疗后,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最高体温波动于37.1~37.4 ℃,复查肝功能ALT 128.2 U/L,AST 56.0 U/L,TBil 64.7 μmol/L,DBil 55.0 μmol/L,PT 99%,自动出院于外院血液科进一步就诊,出院诊断为B细胞淋巴瘤、亚急性肝衰竭等。

注:a,冠状面增强扫描可见肝脏饱满,表面尚光整,各叶比例未见明显失调,未见明显强化灶; b,横断面增强扫描可见脾脏增大,密度均匀。

图1腹部增强CT

注:a,横断面增强扫描可见肝门处肿大淋巴结; b,横断面增强x扫描可见腹膜后肿大淋巴结。

图2腹部增强CT

注:可见淋巴瘤细胞(箭头所示)。

注:a,横断面增强扫描可见骨盆结节状低密度灶(箭头处); b,矢状面扫描可见胸骨体、胸椎椎体多发低密度灶(箭头外)。

图4胸腹部增强CT

2 讨论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损伤,导致肝脏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我国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药物[4]。而恶性肿瘤诱发的肝衰竭多见于肝脏肿瘤,淋巴瘤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1],也可出现发热、乏力、体质量下降等表现,可合并有肝损伤,但诱发肝衰竭的报道少见。Rich等[5]回顾性分析了1910例急性肝衰竭患者,其中病因为恶性肿瘤者27例(1.4%),27例患者中11例患者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血液系统肿瘤诱发肝衰竭病例中绝大部分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占80%~90%[6]。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网及PubMed数据库检索近5年相关文献,国内未见相关病例报道,PubMed检索出12例病案报道,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25~72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腹痛、腹部不适(9例),发热(6例),乏力(6例),神志改变(2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方式主要为肝活组织检查(9例),其余确诊方式有骨髓活组织检查、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及胃活组织检查。8例患者病理类型分类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为T细胞淋巴瘤,1例为霍奇金淋巴瘤,1例为血管内淋巴瘤。治疗方案主要有肝移植联合化疗或单纯化疗,化疗方案为RCHOP或CHOP方案,也有使用ICE等其他化疗方案者,总体预后差,8例患者死亡,4例病情好转[2-3,5-15]。

血液系统肿瘤导致肝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种:(1)肿瘤细胞浸润肝窦及肝脏小血管导致缺血性损伤和肝细胞坏死; (2)肿瘤细胞浸润肝内胆管,导致胆管坏死、胆管炎、急性肝衰竭; (3)肿瘤细胞迅速替代肝实质细胞导致肝细胞的大规模破坏[4];(4)肿瘤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如IL-2等,可直接或通过免疫机制破坏小叶间胆管,引起门静脉纤维化[2]。

综上所述,淋巴瘤是一组复杂的异质性肿瘤,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累及肝脏导致肝衰竭的患者报道少见,这类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发热、意识改变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胆红素升高,PTA降低,常有高乳酸血症及高铁蛋白血症,部分患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肝脏肿物[6]。肝脏、淋巴结、骨髓活组织检查或骨髓涂片等均可作为确诊依据。恶性肿瘤诱发的急性肝衰竭,其病死率往往高达94%,通常在入院6 d内死亡[16]。对于肝衰竭难以纠正的患者,肝移植通常是终末期肝病唯一挽救生命的治疗方法,但淋巴瘤为肝移植的禁忌证。

对于临床医师而言,以肝衰竭为首要症状发病的淋巴瘤患者十分少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特征,患者病情进展往往十分迅速,早期识别及诊断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本文报道的2例患者因出现发热、外周血细胞异常等表现,进一步抽丝剥茧,完善骨髓细胞学等检查得以早期诊断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对于存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高乳酸酸血症和高铁蛋白血症的肝衰竭患者,尤其是影像学检查显示多发骨质破环应警惕血液系统肿瘤的可能。如能在肝损伤进展到肝衰竭前明确诊断,则会为患者获得更有价值的早期治疗机会。对于合并肝衰竭的淋巴瘤患者,目前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化疗为首选方案,肝移植为禁忌,既往文献报道均为肝移植术后病理确诊为淋巴瘤,但肝移植可使患者获得病情缓解,对于这类患者是否可适当扩大肝移植适应证仍需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保肝肝移植淋巴瘤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肝移植术后HCV感染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让活体肝移植研究走上世界前沿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
保肝药别随便用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