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血管造影术后盐袋压迫法与动脉压迫止血器法效果的比较

2020-02-06郭旭东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并发症发生率

郭旭东

【摘要】目的:比较脑血管造影术后盐袋压迫法与动脉压迫止血器法的效果。方法:将298例脑血管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4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盐袋压迫法止血,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法止血。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压迫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压迫用时为6~8h,平均(7.15±0.64)h,对照组患者压迫用时为12~18h,平均(14.51±2.61)h,观察组患者压迫用时较短,肢体活动受限时间短,组间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造影术后盐袋压迫法与动脉压迫止血器法,动脉压迫器止血用时短,患者肢体活动受限时间短,但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盐袋压迫法,临床应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盐袋压迫法;动脉压迫止血器法;并发症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8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1-241-01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技术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日益广泛,DSA技术具显影清晰,虽有创但可重复检测的优势,是血管病变的检测“金标准”,DSA技术检测时需要穿刺股动脉置入造影剂,术后需要压迫穿刺位置止血操作,常用的压迫止血方法主要有盐袋压迫法及动脉压迫止血器法,两种方法各具优势[1]。本实验观察了脑血管造影术后盐袋压迫法与动脉压迫止血器法的止血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現将实验结果汇总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298例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患者入院后择期接受脑血管造影术检查。排除重症肝肾功能异常者;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及其他影响本次实验结果的病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49例。观察组患者男性105例,女44例;年龄22~69岁,平均(45.54±10.28)岁。对照组患者男性104例,女45例;年龄23~70岁,平均(46.39±10.5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病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伦理学批号:26584),无中途退出病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择期行脑血管造影术,术前均禁食及禁水4~6h,局麻下经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常规肝素抗凝,术后对穿刺股动脉位置局部压迫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盐袋压迫法止血。取出动脉鞘后对穿刺位置局部按压30min,纱布加压包扎后应用1000g盐袋压迫穿刺位置,6h后移去盐袋,12~18h拆除纱布,应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位置。观察组患者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法。取出动脉鞘2cm后,穿刺位置上端饮用无菌纱布覆盖,将动脉压迫止血器压板垂直压于纱布上,压点位于穿刺位置上端,止血器自带绷带固定,旋转螺旋手柄至一定压力后拔出动脉鞘,再加压至无血渗出且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2h后减压l圈,再过6 h后完全减压,观察穿刺位置无出血后,应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位置。两组患者穿刺侧下肢压迫时应确保伸直,嘱患者卧床休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压迫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均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压迫止血用时比较 观察组患者压迫用时为6~8h,平均(7.15±0.64)h,对照组患者压迫用时为12~18h,平均(14.51±2.61)h,观察组患者压迫用时较短,肢体活动受限时间短,组间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经过不同的压迫止血方法,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淤血、血肿、硬结等,不同压迫止血方法,上述并发症发生率也不一致[2]。血肿并发症的出现多为压迫不好或术后穿刺侧下肢制动不良所致;皮下淤血并发症的出现多为压迫不好血液自穿刺位置外漏到皮下组织所致,是最常见的压迫止血并发症;皮下硬结并发症的出现多为皮下血液凝固所致,具压痛感[3]。

传统盐袋压迫法优势在于先手压压迫点,压迫定位准确,熟练操作者并发症发生率通常较低,不足之处在于盐袋压迫法患者下肢需要保持制动时间较长,一般为12~18h[4]。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法优势在于无需手压动脉止血,制动时间短,一般8h就可以完成压迫止血,不足之处在于该方法初用者压迫定位不够准确,血肿及皮下淤血、硬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故需要临床医师加大日常练习,做到精准定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4]。

本次实验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压迫用时为平均(7.15±0.64)h,对照组患者压迫用时为平均(14.51±2.61)h,观察组患者压迫用时较短,肢体活动受限时间短;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淤血、血肿、硬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脑血管造影术后盐袋压迫法与动脉压迫止血器法,动脉压迫器止血用时短,患者肢体活动受限时间短,但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盐袋压迫法,临床应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汝梅,卿胜强,赖智勇,等. 脑血管造影术后五种动脉压迫止血方法的效果比较[J]. 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7) : 2391-2392

[2] 刘晓波,赖智勇,李光勤. 脑血管造影术后盐袋压迫法与动脉压迫止血器法效果比较[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 35(28) : 1-3

[3] 蒋和娣,肖艳林,孔冬梅,等. 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术后股动脉穿刺处局部止血的研究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 12(3) : 29-30

[4] 黄慧芳,黄燕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三种股动脉压迫止血方法的效果比较[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4) : 451-453

猜你喜欢

并发症发生率
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探讨分析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监测与评估、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脑血管介入术围术期介入护士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式对骨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改良Stoppa入路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高危妊娠患者围产期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考察
吸入激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
护理干预在肠造口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髋关节置换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