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况及临床效果的影响

2020-02-06申琼阳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入院个性化护理人员

申琼阳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病情久治不愈,呈持续性进展,不仅对患者肺功能造成严重损伤,还会造成患者心理状态不佳,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和预后的改善[1]。护理干预可针对患者自身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等干预措施,有效配合并保障临床治疗[2]。本研究通过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COPD患者心理状态以及临床效果的影响,以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92例老年COPD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诊断标准[3],排除恶性肿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有肺部手术史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为60~77岁,平均(68.59±5.47)岁,病程为5~19 a,平均(12.55±2.16)a。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60~76岁,平均(67.92±5.39)岁,病程为5~18 a,平均(12.37±2.12)a。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入院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包括入院告知、病情监测以及遵医嘱护理操作。观察组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服务,包括呼吸训练、运动训练、心理干预、健康教育、饮食营养等[4-5]。(1)呼吸训练: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取卧位、坐位或立位,进行缩唇呼吸、膈肌呼吸以及腹式呼吸训练,训练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状况,应立即终止,并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2)运动训练: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基本情况,制定个性化有氧运动训练方案,以患者不感劳累、微出汗为运动原则,每次持续时间在10~20 min,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而进行调整。(3)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以及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应充分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变化以及负面情绪的原因,后与主管医生共同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保持心态稳定,树立坚强的信心。(4)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在入院时、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前全程进行健康教育工作,通过一对一针对性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COPD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增加患者对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善,也有助于家属对治疗的协助和支持。(5)饮食营养:COPD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饮食营养方案,原则上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糖食物为主,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能量占比分别为50%、30%和20%,食物宜软烂,以便消化吸收。

1.3 观察指标(1)心理状况。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第5天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分数越高说明焦虑和抑制越严重。(2)肺功能。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第5天进行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检测。(3)护理满意度。出院前采用自制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态度、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总分均为10分,分数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2.1 心理状况入院时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第5天时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入院时比较,aP<0.05;与对照组入院第5天比较,bP<0.05;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

2.2 肺功能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FVC和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第5天时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均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且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入院时比较,aP<0.05;与对照组入院第5天比较,bP<0.05;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

2.3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态度、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COPD的好发人群多是老年人,随着雾霾的产生和不断加剧,老年人群很容易诱发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程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如治疗不当,可能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等,对患者造成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加上老年COPD患者多对疾病缺乏了解,对住院环境产生一定的陌生感,患者在住院期间很容易出现异常心理状况,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康复都会造成不利后果[6]。个性化护理模式作为护理工作的创新举措,为老年COPD住院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呼吸训练、运动训练、心理干预、健康教育、饮食营养等,充分体现了医护工作中的人文特性,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得到全方位满足,拓展了优质护理的内涵,有利于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改善[7]。观察组患者入院第5天时SAS和SDS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提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老年COPD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在住院期间保持稳定的心态,积极面对和配合治疗,并有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改善[8]。观察组患者入院第5天时FVC和FEV1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且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控制患者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促进肺功能的改善。观察组护理态度、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个性化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热情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个性化护理在老年COPD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可以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增强肺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入院个性化护理人员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