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大开发,人脑“单向度”

2020-02-04陈丹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信息社会人脑人工智能

陈丹

摘要: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完成了《数字化生存》的写作。25年后的今天,书中他大胆预言的未来数字科技都已成为现实。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我们享受着数字智能带给我们的完美体验。但同时,智能生活的繁荣也引发我们的深思,数字信息以爆炸式增长,技术变革的周期愈来愈短,未来的人工智能会发展到何种境地?与电子脑相对的人脑在未来又会有何种升级?

关键词:数字化生存 人工智能 信息社会 人脑 单向度的人

1994年,那个对国人来说没有Wi-Fi、没有门户网站、没有网购平台、没有社交媒体,更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大洋彼岸的尼葛洛庞帝教授却已经完成了《数字化生存》一书的写作,书中他大胆准确地预言了在未来数字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娱乐等诸多方面带来的智能体验。“计算不再只与计算机有关,他决定了我们的生存。”

25年后的今天,尼葛洛庞帝大师的预测都已成为现实,我们感受着个性点播服务带来的便捷精准,体验着VR虚拟游戏带来的视觉冲击,享用着数字智能家居带来的舒适惬意,就连我们的父母,也沉迷于刷抖音的快感停不下来。但同时,今天智能生活的繁荣也引发我们的深思,数字信息以爆炸式增长,技术变革的周期愈来愈短,未来的人工智能会发展到何种境地?与电子脑相对的人脑在未来又会有何种升级?

1 尼葛洛庞帝预测成功,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开宗明义,指出未来世界的大趋势是实现从原子到比特的飞跃,即时的电子数据传输将会成为主流的信息传播方式。原子是物质世界的组成单位,而比特是信息世界的组成单位。这种不依据物质载体进行的新的传播形式将会帮助信息脱离时空限制,信息成为全人类共享的资源。

当时的天方夜谭,如今已是习以为常。这一切的变化,仅仅发生在20年内。近年来,以移动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如火如荼,并不断向各行各业进行融合渗透,正是比特取代原子成为信息呈现的主要形式所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当年尼葛洛庞帝的预测,“唱片店将让位于多媒体商店”印证了今天的网络音乐、“网络上每个人都是没有执照的电视台”印证了今天的网络电台,“信息由推送给人变为人的拉出自己想要的信息”印证了今天的个性定制,还有头戴式设备、智能家具、导航地图、手指触屏等都契合了当下的机器人写作、算法推荐、虚拟现实、知识经济、原生广告等。

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路径。出门前,打开网约车app预约好上车的时间地点,方便省时;逛淘宝刷抖音,平时你喜欢的英语口语和美妆穿搭等视频就自动在你的播放序列里。不久的将来,语音控制的AI智能音响,自动驾驶的AI智能汽车,根据情绪自控的AI智能灯源等智能家居都会“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天,我们一边享受着数字智能带来的便捷服务,一边阅读着这本书时,从始至终都带着无比的敬佩和崇拜,我们惊讶于尼葛洛庞帝在20多年前就以惊人的远见洞悉到了未来的样貌——今天的智能生活。

2 后信息時代正在到来,新的社会行为类型也正在被创造

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将人类社会分为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从原始社会进阶到农业社会的第一次浪潮离不开语言文字媒介的作用;从农业社会进阶到工业社会的第二次浪潮过程中,报刊和电子媒介发挥了巨大能量;工业社会走进信息社会的第三次浪潮不能没有数字媒介的铺垫,而我们正在步入或其实已经步入的后信息社会,严格来说,算是人类社会进化史上的第四次浪潮。每一次新浪潮的来临,都不可抗拒地侵入并影响了人类的社会行为结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了,人类存在的每一秒的感觉也与以往大不相同。

麦克卢汉在《媒介即讯息》一书中阐释了自己对媒介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互联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成熟催生了人工智能技术,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正在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因为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大环境都改变了,而我们也必须为此做出改变,那便是顺应时代浪潮,与时俱进。这就像是如今中青年人如果不使用智能机就会被视为异类一样,新的媒介技术支持我们享受更美好更充实更便捷的生活,不单单是因为它方便,更多的是因为它能为你提供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洞悉天下事,而非井底之蛙的故步自封。因为在这个时代,信息是金钱,信息的DNA比特可以赚钱。

3 新技术激活了惰性物体,却将我们变成了“单向度的人”

凯文凯利说:“人工智能将激活惰性物体,就像一百年前电力曾经做到的那样。”的确,近两年人工智能取得了非凡的进步,物联网为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城市构建全新连接,惰性物体由于智能技术的激活,正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一员,如苹果公司的语音助理Siri、亚马逊的Alexa、谷歌旗下的家用恒温器Nest等。但智能应用在激活惰性物体时,也将人类变成了惰性物体,最终我们成了马尔库塞所言的“单向度的人”。

信息数字库问世之前,我们搜索信息需要大量阅读文献资料,虽然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知识进行细细咀嚼并内化。但是现在,我们只要通过搜索引擎的关键字查询,就可以在一秒内得到数以万计的储存在网络中的有效信息。我们习惯于快速获取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没有了阅览文献搜索资料的沉稳和耐心。

当算法推荐未普及之前,我们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广泛涉猎。但是电子脑的“用户画像”功能出现之后,我们的阅读偏好和浏览记录被分析归纳,不知不觉我们陷入了自己制造的信息孤岛,作茧自缚。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时代正在远离我们而去,因为当下社会我们已经习惯了热媒介所带来的多感官冲击,尤其是现在的3D、VR、AR、MR等直接延伸了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留给人类的想象空间已经不多了。正如著名科技作家卡尔所说:“我们牺牲了深入阅读的功能,变成只是信息的解码者,形成丰富精神连接的能力被搁置。”

2016年3月15日,谷歌研发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狗以4∶1战胜了世界顶级围棋棋手李世石。[4]这场由人工智能和人类之间擦出的火花,在很多人心里激起了久久未平的涟漪。一时间,“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的讨论通稿随处可见。很多乐观派的观点认为,人工智能其实不过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一直被机器超越,但从未被取代,人工智能也只有设计者给予他目标时才会执行,换句话说,人工智能建立在人类智慧的基础之上,永远被人脑操控。但是,我们似乎忘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机器的设计者和操控者,作为普罗大众的大多数,仅仅只是技术成果的享用者和体验者。

人工智能的前进已是大势所趋,未来还会呈现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人脑的“单向度”危机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如何在不断升级趋向更加便捷的智能生活中保持清醒理智和自我完善自我进化,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30.

[2][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8.

[3]彭兰.万物皆媒[J].编辑之友,2016(3):6.

[4]总分4:1完爆人类!阿尔法狗最终局战胜李世石[EB/OL].引自快科技http://news.mydrivers. com/1/474/474127.htm

[5]陈力丹,费杨生.互联网重新定义了媒体[J].青年记者,2016(13).

[6]陈力丹,费杨生.2015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J].当代传播,2016(01).

[7]彭兰.移动化、智能化技术趋势下新闻生产的再定义[J].新闻记者,2016(01).

[8]张丽霞,袁丽.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内涵与结构解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01).

◇责任编辑 刘晓露◇

猜你喜欢

信息社会人脑人工智能
人脑拥有独特的纹路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让人脑洞大开的建筑
数读人工智能
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
浅析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技术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创意无限的另类汉堡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