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追问,“追”出无限精彩

2020-02-02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吴思怡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6期
关键词:桃树算式数学知识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 吴思怡

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不可缺失的环节之一,它可以激励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尤其是恰到好处的追问,更能激活学生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数学知识并不适合机械记忆,需要数学思考,才能真正掌握。教学实践证明,追问是学生思考的催化剂,教师要有效地利用这一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的追问,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适时追问,活跃学生学习思维

学生是有个性的,对数学问题有着自己的认知,有时候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点正是学生的思维矛盾点,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追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打开学生思维空间,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对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在课堂中联系具体学习内容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100-35.6 =?学生纷纷进入问题的思考探究中,有一学生很快得出结果是“64.4”。这时,教师向这位学生提问:“非常准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出了结果呢?用了什么好的计算方法吗?”这位学生回答:“我是将这一算式整理成99.9-35.6+0.1 =64.3+0.1 =64.4。”教师追问:“为什么这么做呢?”学生回答:“这样先算99.9-35.6 不用借位,比较简单,计算起来非常快捷方便。”其他学生也在这位学生讲完自己的想法后,又了解到一种新的快捷的解题方法,无形中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做题结果进行适当的追问,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无形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很好地提升了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有效追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生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思维的发展,教师要注重有效培养。追问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成功地打开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催动学生深入思考,对数学知识形成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教师的追问下能够找准思考的方向,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教师设计了问题:“在某果园里种有多种苹果树、桃树和梨树,其中260 棵为苹果树,比桃树的2 倍还多40 棵,你知道在这个果园中共有多少棵桃树吗?”学生共给出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分别是:(260-40)÷2;(260+40)÷2;260×2+40。教师并没有直接评判学生的这些结果,而是追问:“这三种结果中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学生开始思考,有学生试着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最后发现只有第一个算式是正确的,从中也意识到了一些解题错误。此时,教师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思维,继续追问:“这一数学问题进行怎样的变化,就可以用后面两个算式来解决呢?”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下继续思考,主动编写题目,无形中对这部分知识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很好地开发了自己的思维。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追问,成功地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让学生可以换思维思考,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益。

三、合理追问,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忽略学生这一主体,很少让学生自由思考,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而追问是一种有效的提问技巧,它能够让学生快速且准确地意识到自己思考的不足之处,找到自己的思考方向,并对数学知识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具体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追问,帮助学生确定思考探究的方向,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大胆创新,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巧妙追问,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思考,促进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深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总之,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它的意义重大,而追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指明思考、分析的方向,促使学生进一步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追问,唤醒学生主动求知的热情,推动学生有效发展,进一步建构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桃树算式数学知识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桃树秋管 来年丰收
桃树咋样冬剪好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桃树醒了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