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构教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2020-02-02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实验初中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6期
关键词:原式反比例公式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实验初中 钱 祎

变构教材,是指教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 版)》为依据,以数学教材为载体,基于学生的认知与学情,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变化重构,使数学教学成为基于教材又不断超越教材的一种动态的、富有新意的新常态。

一、生活问题数学化,使教材“活”起来

数学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向学生提供贴近现实生活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帮助学生感悟、领会知识的内涵。

【案例1】人教版“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请看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宽分别为x,y的长方形,假如长方形的面积为6,请问有多少种围法?

学生给出多种答案。

师:也就是说长与宽都不确定,换句话说就是长随着宽的变化而变化。

师:由此大家可以想到一个什么知识?

生(齐答):函数。

师:变是世界上唯一的不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可以用一个关系式来表示这样的变化关系呢?

生:xy=6。

师:这两个量x,y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反比例关系。

师: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反比例函数。(板书:反比例函数)

将数学原理融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形成自然的、动态的预设策略,较好地找到展示新知识的支点和学生知识形成的生长点,推动了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二、体验发现的愉悦,使教材“靓”起来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静态的数学变成活动的、重新建构的数学,真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案例2】 人教版“二次函数(第一课时)”教学片段

师:观察解析式y=x2,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分组交流)师:好的,我们怎样验证这些想法?

众生:画函数图像。先列表,再描点、连线。(过程略)师:观察表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同伴交流)

(出示图1)

(出示图2)

(出示图3)

生:老师,这个图像是不是像跳绳时绳子在空中的样子?

师:对,它也像投篮时篮球在空中的路线,但是开口方向不同。

图3 的曲线即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我们把这条曲线叫作抛物线y=x2,这就是函数y=x2的图像。

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借数猜形、想质,想方设法不断帮助学生提炼结构。经历了这样的函数学习,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能“站起身来、环顾四周”,达到更高的理解层次。

三、整合新课程资源,使教材“精”起来

教师对教材既要做到尊重,又要做到超越。通过精心设计“数学味”更浓的教学环节,带给学生更多的智慧与启迪,促使思维的教学更加到位。

【案例3】《乘法公式》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是什么?

(学生齐声回答略)

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计算(a+b)(c+d)的结果。

师:在式子(a+b)(c+d)中,如果我们取一些特殊情形,如取x=a=c,则原式可变为(x+b)(x+d),其结果又是多少呢?

师:同学们还可以找到其他的一些特殊情形吗?

生:我取x=a=c,y=b=d,则原式可以变为(x+y)(x+y)。

师:根据乘方的定义,(x+y)(x+y)可以写成(x+y)2,算出其结果,我们把这个等式称为完全平方公式。(板书:完全平方式(x+y)2=x2+2xy+y2)同学们能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个结论吗?请相互讨论。

生:我取x=a=c,y=b=-d,则原式变为(x+y)(x-y)。

生:我取x=a=c,y=-b=-d,则原式变为(x-y)(x-y),算出其结果,我觉得这个公式也应该称为完全平方公式,因为(x-y)(x-y)=(x-y)2。

……

上述案例中,教者将几个公式有机融合在一起,打破学生的时空观,实现教材的精确变构,这种变构更加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与需求,教师真正做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卡彭特指出:“为了培养面向21 世纪具有数学素养的公民,课堂必须重构,以使数学能被理解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重新建立面向学习者的变构数学教学观,进一步建构面向学习者的动态的、经验性的、发展性的数学教育范式,推动学生建立深层的、完善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原式反比例公式
上期《〈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参考答案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反比例函数相关的隐含结论及其应用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巧用点的坐标解决反比例问题
一个代数不等式及其应用
二次根式的求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