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下电视媒体的跨文化传播

2020-01-25刘晓璐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智媒时代电视媒体跨文化传播

刘晓璐

摘要:随着全球化格局的不断变化,中国开始走进世界舞台中央,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愿意听到中国声音,希望听到中国故事。同时中央有关部门提出“丝绸之路”“睦邻惠邻”等政策,周围各国对中国的发展形势也更加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新媒体就必须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从而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关注中国。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央视俄语频道为例,从多个角度探讨在智媒时代下电视媒体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关键词:智媒时代;电视媒体;跨文化传播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电视是各国进行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体,成为了各国宣传自身民族文化、接收外来文化的主要平臺。但是在跨文化传播领域,我国的电视媒体起步较晚,主流平台上也都是西方媒体较为活跃,这样一来既减少了西方民众对中国了解的机会,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国观众的价值观。因此我国媒体部门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来应对全球激烈的媒体竞争,提升国家形象。

一、跨文化传播需要注重“本土化”

根据国外收听观众的本地特色、收看习惯和生活习俗等因素,为国外观众量身打造相关节目,注重电视媒体的“本地化”是当前跨文化交流部门所采取的主要策略。由于电视节目“入乡随俗”的特点,其表现形式、拍摄手法更容易被国外地区的观众所接受,因此也就受到更多的欢迎。以央视的俄语频道为例,其“本土化”设置主要从节目策划、影视拍摄、后期制作及推广营销几方面与俄语地区展开深入合作,进一步满足俄语地区观众的观赏兴趣。在对外合作交流方面,央视俄语频道与国外有关部门形成了制作人员互访、拍摄组互换、双方联合制作节目等合作交流形式,进一步丰富了其电视节目的内容。例如,央视俄语频道与俄罗斯媒体开展节目互换等交流合作;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的媒体互换节目组,开展人员互访、合办节目等合作形式。

2014年央视俄语频道播出了一档新闻类节目《欧亚新闻联播》。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新闻播报形式,该节目与其他周边欧亚国家的新闻媒体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合作,体现了一种信息集中、资源共享的全新创作模式,为我国跨文化传播领域开辟了新篇章。央视俄语频道借助其他媒体收集的素材,以中国角度讲述故事,同时考虑不同地区受众的观赏需求,编排出适用于电视和其他媒体的不同版本,提高了节目效果,受到观众的强烈喜爱。《欧亚新闻联播》节目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观赏性,不仅填补了俄语地区这类节目的空白,丰富了群众的观看体验,也在周边国家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高了国际形象。

二、跨文化传播要具备主体视点

所有媒体的传播都具有主观视点,对于从事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央视国际频道而言,其主观视点的确立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确立的主体性视点就是中国人的视点。作为中国跨文化传播的国际频道,必须要体现的就是中国角度。为此央视俄语频道打造了一系列电视电影、纪录片、人物访谈和综艺类节目,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出中国特色。其中最为成功的案例就是《问与答》,每期借助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回答外国网友关于中国制度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教育方面、习俗方面等多角度的问题,解答外国观众的疑问。

其次,还要加强中国对外宣传的视点。在将来的工作安排中,中国对外交流进行跨文化传播的节目要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不仅要体现出国际化的意识,更要在不同的事件中坚持自己的特质和原则。以央视俄语频道为例,主打新闻类节目,同时开设综合类、财经类新闻栏目,进一步扩大自身影响力。

最后,还要体现中国电视媒体的观点。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报道中,央视俄语频道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跟踪报道,报道角度呈多元化趋向,体现了其宣传理念的转变。但是在报道内容和形式上缺乏一定的专一性,没有形成系统的格局,针对俄语地区的报道内容极少,未能凸显出该频道俄语内容的特色。“媒介事件”是展示不同媒体实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不同媒体提升自身形象、扩大影响力的绝佳机会。因此我国参与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媒体应当组织好自身的“媒介事件”,进一步树立好自身的媒体形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增强影响力与号召力。

三、立足新旧媒体进行多平台传播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媒体的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当前电视节目主要分为传统形式和新媒体两种形式,传统形式依旧以电视为主要传播渠道,而新媒体则以手机、平板和电脑等互联网终端为媒介进行传播。因此对外节目具体的播出效果主要受节目的播出形式、观众的收视习惯以及传播渠道等几个因素影响。但是观察当前各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形势,短时间内新媒体并不会代替传统形式的节目传播,而是两种形式互相补充,深度融合,从而共同发展。英国《经济学人》中有文章指出,在科技发达的新时代,传统形式的媒体只有坚持做出观点明确、内容详实的节目,才能够存活下去。不同媒体有自身的定位和优势,传统媒体主要做新闻采访类节目,获取专业领域内的一手信息;新媒体则通过分析观众的兴趣,做出符合观众需要的节目,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由上述分析可得,央视俄语频道在针对俄语地区制作相关的电视节目时,要充分借助不同媒介的优势,制作针对不同媒体形式的传播内容,才能提高节目的播出效果。为促进我国政府“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政策的顺利开展,央视俄语频道开播的全新新闻类电视节目《欧亚新闻联播》,加强了与欧亚各国媒体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具有传统媒体的时效性,还加强了在新媒体方面与观众的互动,打破了不同形式媒介之间的壁垒,同时内容方面包含了欧亚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时政、经济与文化新闻,极大地增强了播出效果。

四、利用社交网络进行国际传播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各个国家传统电视台和网络电视台合二为一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受限于当前网络系统的设备成本、技术难度、推广方式及观众认可度等因素,网络电视台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发展。然而在受众国中,部分电视节目通过社交网络传播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那么由此得出可以转变电视节目的发展模式,借助社交网络进行内容传播,其主要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传播突破了传统方式的地域局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触到网络,网络上没有现实世界中复杂的政策限制。加之互联网商业资本的进入,互联网呈井喷式发展,几乎世界各地都有互联网的覆盖,每个人只要接上网络就能与世界对话。极其便利的互联网为电视节目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在国内就可以将制作好的电视节目上传,而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覆盖互联网的地方,人们都可以打开对应的网站收看节目。这样一来,电视节目真正意义上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因为我们无需再像传统节目那样规避各种限制,进行各种谈判,节省了节目组的时间和精力,可提高节目产品的质量。

第二,对于从事跨文化交流的国际频道,只有关注我国最新动态或是对我国感兴趣的观众才会选择收看,因此在电视节目播送的过程中,可以专门定位这部分群体进行精准投放,这就是社交网络为电视节目的传播进行的首次贡献。收到电视节目投放的群体为受众的第一类群体,如果他们对节目内容感到满意,就会在其社交网络上进行分享,吸引潜在受众前来观看,为电视节目构建第二类受众群体,如此不断反复转发分享、收看关注,就会不断扩大受众基础,增加节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这就是社交网络为电视节目传播所做出的又一次贡献。

第三,社交网络具有便捷性、交互性的特点,不仅为电视节目的海外传播和精准投放提供了有利条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视节目的质量。在传统形式的电视节目中,因时间、地点、政策和资金等因素的限制,没有办法全面了解受众国观众的收看习惯和对不同节目的接受程度,没有办法了解不同地区最新事态的进展,也没有办法及时对观众的观后意见做出反馈,总之不能最大程度满足受众群体的观看需求。但是新媒体借助互联网平台即时性、交互性等优点,可以在节目制作之前通过网络问卷进行数据收集,了解观众的兴趣点。在节目播送之前,在各个平台进行推广展示,吸引更多观众的兴趣。在节目播送之后,通过论坛等平台加强与观众的沟通交流,对观众的意见及时做出反馈,从而在后期的节目中得到改善与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各国的信息媒体竞争更加激烈,电视节目作为中国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主要媒介,應当与时俱进,积极创新节目内容,优化节目形式,不断提高节目质量,在国际媒体的大舞台中发出中国声音,体现中国力量。央视俄语频道在跨文化传播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其传播形式和内容体现等方面还有待提高,相信随着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该频道一定会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不断扩大,进一步提升国家形象,促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智媒时代电视媒体跨文化传播
自然灾害危机的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对新闻伦理的冲击与重建
论融媒体形态演进与智媒时代的开启
未来的“智媒时代”是什么样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探讨
老龄化社会电视媒体惠老服务的反思与对策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都市电影中正面形象所带来的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