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生活,找寻真谛

2020-01-20王娴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1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念物理实验教学初中物理

王娴

【内容摘要】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日常中的许多现象都与物理学有关,那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将生活教育理念有效引入,可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让物理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平易近人”,从而大幅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  物理实验教学  生活教育理念

引言

伴随着新课改的发展,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被逐渐重视。教师充分意识到,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物理实验对学生来说所存在的重要意义。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充分融入生活教育理念是一项十分有必要的举措。

一、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考试成绩不应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

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成功的物理实验可以在让学生清晰又直接的理解原理。然而许多教师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只注重于考点和易错点的强调,不注重实验的过程和效果,更不重视实验与生活教育理念的结合。

2.物理实验与实际生活间联系十分松散

教师在课程中没有将书本中的物理现象与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类比关联,导致学生将物理与生活剥离开,课堂内外的隔阂十分厚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学以致用。

3.学生极少亲自动手参与物理实验过程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并探究原理是物理实验的最终目的。一些学校因为实验场地、器具等原因无法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进行实验,这样的情况将对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极大打击,进而造成学生对学习物理丧失兴趣。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融入生活教育理念

1.于生活中设计实验,在实验里感悟生活

物理实验教学与生活教育理念相关联,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之外发现和探索物理知识,以便在生活中遇到有趣的现象时,学生可以做到巧妙联想、活学活用。这两种教育方式的交互,也可以使教师充分认识到生活是知识的来源与根基,正如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所述:“生活就是教育本身”。

在《力与运动》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巧妙的设计实验可以让学生们在最大程度上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例如,将学生分为A小组和B小组,在课前进行一场拔河比赛,在激烈的角逐后,在此假设A小组获得了比赛胜利。根据这一比赛结果,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出问题:A小组和B小组之间哪一组的拉力更大呢?相信大多数学生在经过短暂的思考之后会想当然的得到“获胜的A小组拉力更大”这一个答案。但是很明显这个答案是错误的,为了纠正这种错误的认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再进行一次拔河比赛,但是对比赛条件做出修改:要求先在相同的平面上进行一场比赛,分出胜负后,让胜利者站在较为光滑的平面上与挑战者进行第二次比赛。在经过这两次拔河比赛后,学生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站在光滑的平面上进行拔河时,阻力将大大减小。使学生们在脑海中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句话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拔河比赛获胜的关键在于地面产生的摩擦力。教师将物理实验与拔河这一常见的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并汲取新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探究能力是開展这项活动的主要目的。这样的物理实验在设计时就以生活为导向,与生活教育理念充分结合,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并领悟“生活即教育”的真谛。

2.于生活中改进实验,在实验里体会生活

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原理的阐述与物理现象的观察实验环环相扣、牢不可分。由于科学的飞速发展,如今的物理实验在科学手段的协助下也产生了极大的进展和突破,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时,不会再因为实验器材的不完善或是实验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失败。基于生活教育理念对物理实验进行改进,能让学生把学习过的物理知识放进生活中进行类比与分析,学生在日常无时无刻的考察和分析中,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将逐步浮出水面,通过这样的探索,物理知识就可以被学生轻松的理解并掌握,从而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不会把物理与“学起来十分困难”联系在一起。

例如在学习《压强和浮力》时,教师需要以做实验的方式向学生说明“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在一般的教学方式中,压强计通常被用于完成这个实验,在水里三百六十度转动压强计的金属探头,U型管内会出现液面高度差,从而证实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样的实验虽然精密又简单,但是由于学生不熟悉也不明白压强计的工作原理,所以在实验之前教师要先向学生讲解压强计,这样的一个过程会在无形之中消耗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逐渐对实验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舍弃压强计,用一个塑料袋来完成这一个实验。教师将空塑料袋套在手上,再慢慢把手放进水中,塑料袋立即从各个方向把手“包裹”起来。这样就可以利用最简单的材料和最直接的方式,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情况下简单快捷地完成实验。另外,教师在课余时间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可以替代其他物理实验素材的物品,并在家中完成该实验,这样的课后小作业虽然无法批改,但是可以让学生利用手机将实验过程拍摄下来,再在课堂中与同班同学分享讲解,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像这样对原本的实验材料加以改进和创新,不仅突破了课堂和实验的局限,还在拓展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同时,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3.创生活化教学情境,在生活中启发实验

日常生活中物理学无处不在,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是教师需要培养的一大重点。所以教师应该以生活为出发点,合理制定缜密的教学计划并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入手,从课堂的第一分钟开始便牢牢抓紧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例如在讲授《气体与压强》这一章节之前,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拔火罐的过程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这样的一段小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此创立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接着提出疑问:拔火罐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拔火罐相类似?经过一系列的提问,每个学生思维的大门都被悄悄地打开,且在脑海中进行思考和探究。又如,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放置一枚熟鸡蛋以及一个瓶口直径略小于鸡蛋直径的玻璃瓶子,接着把鸡蛋的“外套”剥掉,让纸巾或酒精棉在瓶子底部开始燃烧,鸡蛋立在瓶口上。很快瓶子里的火苗就逐渐燃烧殆尽,而鸡蛋会在学生的注视下,缓缓地被吞进瓶子里。通过设计这样的实验,将物理实验和生活教育理念充分结合,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结束语

总之,教育与生活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生活中处处皆有教育;而教育又造就了质量的生活。正是因为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教育与生活也慢慢地成为一对“连体婴儿”。随之而诞生的是物理实验教学融入生活教育理念的举措,该举措带领物理学真正地走进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现象,这样的创新无疑是顺应了时代的改变,更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推进。

【参考文献】

[1] 李占良. 试论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 中国校外教育,2020(08):82+85.

[2] 肖为明. “互联网+”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究[J]. 中学课程资源,2020(03):60-62.

[3] 王悦.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20(06):47.

[4] 郭秀虎.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 (03):125+127.

[5] 梁喆. 融合STEAM理念的初中物理实验生活化教学——以“光的折射”为例[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02):29-31.

[6] 王金玲.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J]. 才智,2020 (04):100.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东沙湖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理念物理实验教学初中物理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职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探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融入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利用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