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场域理论的高职院校学生党课培训创新路径研究

2020-01-20陈心远

关键词:参训场域党课

陈心远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高职院校学生党校作为“校中校”,是高职生入党教育的重要场域。学生党课培训在高职生入党过程中起到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作用,对其端正入党动机、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党课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气氛沉闷,参训学生学习不入心、不入脑等现象屡见不鲜。作为高职院校党校管理者和组织者,必须清楚了解到党课课堂场域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真正发挥好学生党校的作用。

1 课堂场域的内涵

场域论是社会学主要理论之一。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这样说过:“我将一个场域定义为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形构,这些位置是经过客观限定的。”进一步说,一个场域的结构可以被看作一个不同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的空间,这些位置是根据他们在争夺各种权力或资本的分配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1]。由此可知,在不同的场域中都有各自的逻辑规则,其中主体之间会出现“资本”的争抢和“权力”的博弈,使场域中出现了各种现象。

课堂场域是以师生交往互动为前提而产生的具体情景生产的场域——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参与者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以知识(knowledge)的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发展、形成和提升为目的的客观关系网络。[2]不难发现,课堂场域功能可简言之为知识生产、品德塑性、文化积累、惯习传承。

课堂场域有效运行依赖于教师的权力和知识资本,从而开展对学生进行理论和价值灌输和传递。不可否认的是,在课堂场域中师生之间关系以知识传递关系为主,学生的角色和地位来源于教师的赋权。学生在接收知识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就是在与知识的互动中存在权力的中介性因素。知识以权力为中介与学生有机结合才形成学生的知识建构。权力和知识是作为课堂场域的重要因素支撑起整个课堂的控制体系。

2 党课场域中存在的问题

个体行动深受其所在场域的影响,个体存在于场域中,也就是存在于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分析场域中的个体各种行为、惯习等需要从关系的视角来掌握个体在场域中的准确位置。

2.1 党课场域中人员关系的特殊性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多元,有提前单招、对口单招、高招、注册入学等多种招生形式。这些学生知识基础不一、学习惯习迥异、学习能力不同。参加党课的学生来源于不同专业和班级,他们在党校临时组建成一个班,在一个课堂中接受党性教育。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党校培训时间相对集中和短暂,由此导致参训学生之间缺乏凝聚力,班级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加上缺乏具有威望的党校教师进行全程管理,培训班比较松散。

不可否认的是,党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课堂中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并非来源于场域内的授课教师,参训学生的党校培训资格受到多方影响,如班主任、辅导员、责任区党员教师、支部书记和党校工作者。党课培训是由多位教师共同完成,然而党课授课教师大部分为临时聘任,基本上不参与对学生的日常考核,对参训学生结业考试通过率也无任何要求。

2.2 党课场域内师生关系之权力冲突

党课与其他课程相同的是,课堂场域中存在两大行为主体——教师与学生。然而党课场域中的师生关系的特殊性,加上参训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并非源于授课教师,造成党课场域内授课教师对参训学生的权威性不足,在课堂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难,对参训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难以形成统一的评价。

党课场域内授课教师因权力的有限性,教学风格和课堂管理往往也受到很大影响。在党课场域中,放任型教学风格比较普遍,党课场域内时常会出现授课教师对学生听课状态无管理措施,课堂纪律相对宽松,加上课堂内学生人数众多,对学生各类的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大多选择视而不见。放任型教学方式,极容易产生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更加不积极、不主动,从而很难确保党课教学质量和培训的有效性。

2.3 党课场域内师生文化资本失衡

学生党课是以传授党史和相关理论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党性教育,因此课堂场域主要涉及师生的文化资本。对参加党课培训的学生来说,是以党校培训教材、课程安排、培训计划等为主的客观资本,这些不仅构成了学生的学习内容,甚至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是决定其能否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

党课授课教师作为课堂场域中的主导者,是党的知识的传递者,是党校所需领域中的知识权威,这就意味着其要比学生拥有更多的文化资本。理论上,党课课堂场域中,师生这两大主体掌握的文化资本存在一定差异。课堂中“较高权威和强资本者”就是授课教师,学生处于相对的弱资本地位,在党课培训中具有较少的话语权,学生难以参与教学过程。在高职院校,由于学生的个性因素和知识结构不完善的特点,加上对授课教师和知识的敬畏,当其有自己的见解时往往藏在心里,不敢公开提出,由此极易产生一些隐性问题行为,譬如有对党课传授的知识不听不信不懂以及似懂非懂等现象发生。

因党校的特殊性,目前高职院校的党校大都缺乏专业的师资团队,多由党校管理者和组织者安排好教学计划和专题,临时聘任教师去完成授课内容和任务。虽然有些授课教师从事与党务相关工作,但是在对党校教学内容和传授方式研究不深的情况下,他们的文化资本并不一定强于参训学生。在新媒体和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各类知识便捷,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如果教师的文化资本不充足,讲解方式不能与时俱进,或者对于学生早就熟知的知识不甚了解,远不能满足参训学生对党课的期待,参训学生就可能对授课教师授课内容不感兴趣,同样也会产生较多的隐性问题行为,势必会影响党课培训的成效。

2.4 课堂场域中“惯习”系统的危机

“惯习”是指场域主体以何种方式进行感知、行动、思考和交互作用的性情倾向,是由“积淀于个人身体内的一系列历史惯习所构成的”。[3]“惯习”与场域两者之间互相影响,场域对主体行为“惯习”发挥着行塑的作用;“惯习”往往会因场域的变化而发生主体行为的改变,使主体行为不断地适应场域发展需求。“惯习”作为历史的产物,不可忽视的就是具有惰性的缺点,主体往往容易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从而导致主体自身发展受阻。

首先,授课教师“惯习”。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党校缺乏稳定的授课教师队伍,临时聘任教师授课缺乏科学和系统的教学评估,教学质量优劣难以界定,完全依赖授课教师的职业操守。不可否认的是,有部分任课教师存在以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党课教学,缺乏对党课受训群体以及党课内容的研究,自认为自己所教就是学生之所需,加之党校一直未实行教学评估,导致党课授课教师缺乏主动提升党课教学水平的动力。

其次,参训学生“惯习”。部分高职院校党校培训模式变化较小,传统模式一直在沿袭,通常通过集中培训之后以一场考试画上党课培训的句号。参训学生依据经验,熟知党课考试前会公布考试重点。如此下来,对党史和党的理论等相关知识为主的学习,部分学生依据经验往往不注重课堂听讲和思考,忽视党课课堂学习和端正思想的重要性,焦点却集中于培训后的考试。这种“惯习”的形成,势必违背党校设立和党课培训的初衷。

再次,党课组织者“惯习”。党校培训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主体就是党课组织者。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党课组织者往往依赖过往的经验来组织党校培训,使得整个党课教学安排十分固化,缺少必要研究和创新,使得学生党课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由于一二级党校教学内容缺乏顶层设计,组织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导致一二级党校教学缺乏衔接性,知识内容缺乏层次性,学习内容重复出现,极容易造成参训学生出现学习倦怠和兴致不高等现象。

3 党课场域的优化

党课场域优化是指根据党课培训的特殊性,从其自身的问题着手,实现场域内行动者的良性互动、授课教师资本的有效提高和更新、“惯习”改变与优化。

党课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师生、学校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党校党课课堂中产生的问题的解决对策也应该从多方面着手。

3.1 赋予授课教师权力,加强党课管理

党校授课教师虽然是临时聘任的且往往只上一节党课,但是党校管理者组织者,应该督促每位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应适度使用教师权力,管控好课堂纪律。每位授课教师,都要关注参训学生上课状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对话中,对课堂上学生的不良行为既不能简单呵斥阻止,也不能放纵学生在课堂上隐性不良行为发生,应及时反思产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背后原因。授课教师要让参训学生有机会参与提问、质疑等互动环节,以强化参训学生的良好行为。将参训学生课堂表现按照统一标准汇总给党校组织者,使之成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党课培训不能完全依赖参训学生的自觉性,在党课场域中的教师更不能唱独角戏,授课教师要将授课内容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党课培训的终极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习党的知识能入脑入心,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2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党课任课教师的文化资本

党课授课教师教学手段的改善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减少课堂问题的途径之一。对授课教师来说,在不断地适应学生发展和生源来源的多样性前提下,要跳出灌输式教学模式,多开展对话式和探究式的教学;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党的理论等相关知识的研究,用适合高职生的语言和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对学生党校的管理者来说,要注重党校师资库建设,对师资库的教师要加强教育和培训,要积极组织授课教师共同备课,加强教学研究,不断地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增强党课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要积极推进对党课教师考核和评价机制的建立,对于不符合党课教学要求的教师,要及时予以替换。

3.3 破除传统“惯习”,重塑党课场域

布迪厄指出:“惯习是历史的产物,它是一个开放的性情倾向系统,不断地随经验而变,从而在这些经验的影响下不断地强化,或是调整自己的结构。”[4]在党课场域要重视课堂风气的改造,提高学习要求的标准,重塑场域“惯习”系统。

首先,要注重教风和学风的塑造。增强授课教师的责任意识,要让授课教师充分意识到党课的政治意义以及对参训学生的思想塑造的重要作用。对于临时组建的学习班,党课授课教师需要与党校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一起强化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学风。加强引导入党积极分子等受训对象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使他们清楚意识到自己参加党课培训的目的,以及加入党组织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其次,要破除参训学生功利化学习“惯习”。党课授课教师或者党校管理者不仅应该让学生明白党课课程安排的意义和课程学习的价值,更要破除学生存在的不正确的入党动机和功利化的学习取向。党校管理者和组织者要畅通与学生交往的渠道,积极主动倾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诉求和意见,及时为学生提供问题解答和便利的意见反馈渠道,为学生提供有价值和迫切需要的党课课程内容。对党课考核方式需要不断地创新,破除凭一张试卷断定参训学生培训合格或不合格的传统模式,改变学生对党课考核的思维定式认知。

最后,要增强参训学生的角色意识。参训学生作为先进分子,必须强化自身的先进性和榜样性的角色意识,必须明白学会自我约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要端正学习态度,积极投入到党的知识学习中。作为高职群体中的优秀分子,要珍惜每次党课培训机会,积极主动参与每次课堂交流互动活动,参与到教师的课堂讨论中,摒弃不良的学习习惯。

4 党课培训成效创新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党校教育面对着学生和外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等情况,不能继续采用过去灌输式的培训教育方式,更不能将党课培训的场域仅仅局限于教室,否则只能让受教育者生厌,发挥不了党课培训的作用,更不利于培训效果的提升。党校管理者组织者在党课教学安排和要求上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适应高职生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4.1 积极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首先,党课教学模式的翻转。党课的教学传统模式是教师在实体课堂场域中当面集中授课,学生在课堂上吸收知识。党课教学往往都是采取大班制授课,人数众多,学生往往很难有机会与授课教师进行互动。通过翻转课堂模式,可以借助新媒体或者职教云等平台,参加培训的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每次专题课的教学内容并完成部分习题,这样学生就会提前了解到课堂内容的难点,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节省时间,着重讲解学生不易理解或者理解有误的知识点。授课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关注到学生的表现从而有效开展教学。

其次,师生状态的翻转。在传统党校教学中,授课教师关注的问题是在规定的时间中能否完成课前准备的教学内容。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党课授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一旦发现部分学生不在学习状态,授课教师就应该尝试不同手段将学生引入到学习的情景中,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党课培训不是简单地将授课内容灌输给学生,或在规定的时间传授完即可,关键是让学生在每节党课培训中有所收获,思想有正向改变,成为党的合格接班人。

4.2 参训学生应加强自我管理与教育

党课培训一直被局限在一块场地和一段时间之内,过度依赖课堂集中教学,往往忽视了实践教学和日常教育的重要性。党校培训是有别于其他专业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的,党课培训更注重学生的思想改变和先进性的彰显。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党校管理者和组织者往往只关注集中培训的结果,忽视了日常教育,更是忽视了作为学生群体中先进分子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依托党校成立学员自我管理机构。党校作为校中校,不能以一年两次集中培训的形式而存在,而是应作为日常教育的重要机构而存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等群体教育需要将集中培训和日常教育相结合。因此高职院校党校需要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党员和发展对象的学生干部队伍,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构,提高他们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作用,是搞好党校参训学生自主管理工作的前提和有效方法。

根据自我管理组织的需要设立相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协作,完成党校培训各类活动的安排和实施、作业的收缴、协助相关教师做好课前任务布置、课堂活动的准备、意见收集和反馈等等任务,以此缓解党课课堂场域中师生权利之间的冲突问题。

其次,党课课堂外延,发挥党校参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党校集中培训时间虽往往集中在一

个学期一周之内或者半个月以内,但并不因党校培训时间结束参训学生的学习就结束。党校的集中培训和日常督促学习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是提高高职院校党课培训成效的基本手段。

依靠参训学生群体自我管理组织,发挥其在党性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发掘他们自身的教育和管理潜力,使党性教育将学习的场域从教室扩展到校园内外,与校内外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党员发展转正等工作相结合,可以大大强化教育的内化作用,提高他们接受党性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在教育和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综合能力,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同时,突破传统党性教育的场域局限,以及场域中的主体地位的差异,以真正提升党性教育的成效。

猜你喜欢

参训场域党课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