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巢湖健康旅游发展SWOT分析

2020-01-19沈菲飞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巢湖市巢湖旅游

沈菲飞

(巢湖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健康旅游(health tourism)是健康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目前,国际上对健康旅游的界定仍然存在争议,主要因为健康旅游是界于医疗(系统的医疗设施设备)、旅游(多元化的休闲导向)之间的产品[1]。笔者认为,健康旅游是以治疗疾病、维护和促进健康为主要目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2],包括医疗旅游(medical tourism)和康养旅游(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健康旅游具有高消费性和高成长性,已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国内很多地区大力发展健康旅游,如福建武夷山、四川九寨沟、广东佛冈、重庆遂宁、广西巴马,云南省更以“神奇迷人彩云南,健康安全旅游地”为宣传口号大力宣传健康文化。国内健康旅游市场研究多集中在资源禀赋和知名度高的地区(桂林、海南、贵州、舟山、常州、巴马、重庆等)[3],而资源和知名度欠发达地区较少。

一、巢湖市健康旅游状况

巢湖市因濒临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而得名,2011年,地级巢湖市撤销,原居巢区变为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的县级市。2016 年,合肥制定出台《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工作方案》,提出建成“美丽中国生态旅游”“中国古镇名村文化旅游”“中国研学旅游”、“国际休闲运动旅游”“中国康体养生”等五个示范区。

2017年,《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将旅游业培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意见》中提出,依托湖泊、森林、温泉、湿地等资源,大力培育运动健身、温泉疗养、医药养生等旅游产品[4]。

巢湖虽然有较好的旅游资源与区位条件,但健康旅游还处于初期,配套产品和服务还需完善。本文借助SWOT模型,针对巢湖市健康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希望为巢湖健康旅游开发与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巢湖市健康旅游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

巢湖市处于合肥、南京、芜湖三城之间,位于长三角经济区腹地,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与合芜宁金三角的中心地带。巢湖港是安徽第一大内河港口,经裕溪河可通江达海。巢湖坐动车至全国铁路综合枢纽合肥仅20分钟,境内有京福高铁、商杭高铁、宁西铁路,另有合马城际高铁在建,还有合宁、沪陕、沪蓉高速等20多条公路干线。巢湖汽车站设有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异地候机厅,为游客提供购买机票、班车接送、异地值机等“一站式”服务。凭借日益强大的交通体系,巢湖市更能便捷地联系长三角大中城市,为发展健康旅游产业提供了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和兴旺的人气。

2.资源优势

巢湖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分、无霜期长。自然旅游资源以湖泊、地质、森林景观为主,拥有大面积水域与高品质温泉等水体旅游资源。2009年,国土资源部和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巢湖“中国温泉之乡”称号,温泉度假旅游已成为巢湖旅游业的拳头产品。巢湖市龟山、马家山和平顶山一带,晚古生代至中生代地层岩石出露完整,出土巢湖鱼龙、皖龙、牙形石等多种化石,是三叠纪地层研究的经典剖面。巢湖已形成四季体育竞赛品牌,如环巢湖毅行、环巢湖全国自行车公开赛、中国青年帆船帆板精英赛、中国热气球挑战赛(半汤站)、元旦越野跑和健身走等。巢湖素有江北鱼米之乡美誉,也是国家商品粮油棉生产基地,2018年,拥有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29个,其中绿色食品5家企业11个产品,有机农产品2家2个产品,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3家4个产品(巢湖银鱼、巢湖白虾、中垾番茄、坝镇都督翠茗)。

3.集聚发展趋势明显

巢湖市半汤镇云集了安徽省干部疗养院(安徽省半汤温泉疗养院)、安徽省工人半汤温泉疗养院、安徽省电力职工半汤疗养院、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银行培训中心等14家休养、疗养场地[5]。近年来,中铁佰和佰乐巢湖国际健康部落(安徽首个健康养老产业示范项目)、华侨城巢湖半汤温泉小镇、恒大水世界、华熙LIVE·巢湖文体健康城等健康旅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集聚态势初步形成。自2015年起巢湖市已举办四届海峡两岸健康养老产业合作论坛,通过吸取台湾在照料、医疗器械、医美养生、智慧养老等方面的成熟经验,提升巢湖健康产业发展的水平。

(二)劣势分析

1.定位模糊

巢湖健康旅游产业没有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形成特色和品牌。境内外一些地区依托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优势,开发出不同主题的健康旅游项目,产品认可度较高,如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学和瑜伽、韩国美容整形旅游、日本的森林疗法旅游、德国的气候疗养与克奈普疗养、舟山海洋健康,巴马长寿养生等。巢湖市主要旅游品牌“巢湖和半汤温泉”的知名度仅限于周边地区。巢湖水质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影响了一些亲水旅游项目开发和游客健康感知。

2资源整合不足

目前,巢湖市共有各级医疗机构408家,其中三甲医院1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2家,二级专科医院1家。卫生机构床位数3 294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8人。敬老院和福利院21个,床位3 989张,养老机构尚不能满足本市老龄人口的需求。高水平、个性化的健康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半汤众多的温泉疗养机构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和企业,仍沿用计划经济色彩极浓的管理模式,规模小、水平低、经营项目同质化,普遍游客稀少,经济效益低下。管理条块分隔使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信息不能共享,制约了巢湖市健康旅游产业的发展。

3.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健康旅游涉及旅游、医药护理、运动康复、农林、翻译、管理、建筑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巢湖健康旅游业发展缺乏具备上述知识的健康管理、养生保健、健康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经营管理、高级医务、专业护理等复合型人才[6],导致巢湖优质资源没有很好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如当地特产巢湖麻鸭和巢湖大闸蟹等由于商标被庐江县蛋鸭养殖协会和无为县水产公司注册,至今都不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巢湖及周边院校培养的主要是旅游、酒店管理、环境设计、体育、医学、护理等常规专业人才。

(三)机会分析

1.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2013 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整合当地优资源,发展养生、体育和医疗健康旅游。2016 年,国务院《“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和《“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文件均提出促进旅游与健康医疗融合发展。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改委、财政部、旅游局和中医药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同意天津健康产业园等首批13家单位开展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工作[7]。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关于在旅游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在健康旅游等九大领域推广PPP模式,完善公共服务供给。《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动长三角城市在医保定点、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区域养老服务等方面合作,推进“互联网+”医联体,患者可在就诊医院实现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和无缝转诊。

2.社会发展催生巨大市场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的完善激发了健康旅游市场需求。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地区)开展健康旅游,超过50个国家(地区)已将健康旅游确定为支柱性产业[8]。2018年,我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国内旅游人数近四成是老年人[9],2018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49亿,占全国总人口17.9%,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健康老龄人口产生巨大的需求。2017年国家工信部、民政部、卫计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推进智慧养老应用,促进现有医疗、健康、养老资源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的提升。

(四)威胁分析

1.国内优势项目的竞争与压力

2015年,《安徽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实施健康旅游项目,在皖中建设中医慢性病温泉康复旅游基地。2016年,国家旅游局发布《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认定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河北以岭健康城、黑龙江五大连池、湖南灰汤温泉、贵州赤水等5个首批中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2018年,国家旅游局和中医药管理局确定北京昌平中医药文化博览园等73家单位为第一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2017年,云南省政府印发了《健康云南2030规划纲要和《云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2018年,桂林市政府正式下发《桂林市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及实施方案,重庆市卫计委也出台《加快推进重庆市健康旅游发展实施意见》。2016—2018年,安徽省先后认定三批共计33家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截至2018年底巢湖市还没有一家健康旅游基地,周边已有庐江金孔雀温泉养生中心、庐江县天地禾、庐江县纽斯康等3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和安徽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2.产业链不完整

巢湖健康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部门之间、行业之间、景区之间在开发、管理及推介旅游资源方面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产业链各主体协同效应差,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弱化。景区“弱、小、散”的情况普遍存在,主题乐园、夜游、演艺、民宿、田园综合体类等拉长旅游时间的休闲体验类产品不多。2012—2018年,巢湖市星级农家乐数量增加64%,星级宾馆酒店数量减少7家,A级景区只增加1个,接待游客人数从328万人次增长到95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由13.2亿增长到40亿元,总量增长明显。但与其他发展健康旅游的县级市相比,巢湖市旅游经济质量不高,表现在区划调整后7年人均游客收入从402元增长到421元,年均增长速度仅为0.7%,同时期广东佛冈县、广西巴马县、浙江安吉县等县市人均游客收入增速分别是 2.9%、1.4%、9.4%。2018年,巢湖市接待游客数比佛冈县多62%(364.37万人),旅游业总收入仅多4%(1.55亿元);游客数比巴马县多44%(292.15万人),收入却少24.96亿元。2018年巢湖市过夜游客占比不足20%,佛冈县高达38.6%。

三、发展巢湖健康旅游的建议

(一)凝练智慧健康旅游主题

巢湖推进健康旅游业的发展,需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合肥市在区划调整后制定了“一湖(巢湖)两泉(半汤、汤池温泉)”的旅游规划[10],巢湖市要打造成为全国著名的滨湖旅游度假胜地、现代产业发展的高地、山川秀美的生态之城。作为全国唯一的以湖泊命名的城市,巢湖可依托水文化资源在康复、养老、健身三大方向发展智慧健康旅游产业,针对以康复治疗为目的的亚健康疾病人群、以度假养老为目的的老年人群和养生保健追求品质生活的健康人群开发健康、医疗和旅游跨界融合产品。如借助旗山、鼓山、银屏山、紫薇洞、唐咀水下古城等开展极限拓展健身游,依托半汤温泉、疗养院、半汤生物谷开展保健康复、精准医疗旅游。

巢湖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合肥市的内湖,可充分发挥合肥科教资源雄厚、科研力量强大的整体优势,将旅游、健康和医疗保障有机结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信息技术推动健康旅游服务智慧化升级。在景区植入健康服务元素,在医疗养老机构引入游客服务内容。通过智能终端设备收集游客健康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建立健康模型,开展实时监测和预警、运动处方推荐、预防干预、膳食调理、远程问诊等事项,满足不同个体对健康、医疗、社交和购物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菜单展示和物联网可以查询菜谱的配料、营养成分、保健功效、“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情况与溯源,监测营养摄入。

(二)完善配套设施制定健康旅游标准

健康体验设施配套和服务是游客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巢湖的健康旅游景区(点)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景点之间距离较远,散客不易到达,市区和交通枢纽没有直达公交和班车,出租车不打表、随意叫价、短途拒载长途宰客现象比价多,交通通达度有待提高。健康旅游产业处在初级起步阶段,相关产品和服务质量良莠不齐,需加强监督和指导。2019年,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上海市地方标准《健康旅游服务基地建设运营管理规范》,并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提出并组织实施,此外,还有《旅馆服务质量要求》《乡村民宿标准服务质量要求》《体育旅游休闲基地服务质量要求及等级划分》《采摘体验基地旅游服务规范》等一系列地方标准。

巢湖市要借国家政策东风,积极开展健康旅游示范区和基地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制订健康旅游产业重点领域的服务标准,稳步推进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一是通过开展标准验证和应用试点示范,建立标准符合性评估体系,如出台健康旅游服务基地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规范,明确服务、旅游产品和线路、人员、卫生和安全、信息和导览要求;二是积极参与省级和国家层面标准的制定,如健康旅游服务人员医务和非医务岗位的准入和培训标准;健康体验展示标准、游客可通过电子显示牌、互联网实时看到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报告、客流等信息;三是引入如JCI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HIMSS(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医疗卫生信息和管理系统协会)等国际通行的服务标准,培育高端健康医疗中心。

(三)丰富产业链

巢湖客源市场主要是巢湖及周边合肥、芜湖及铜陵等地区的一日游,远道游客不多,呈现出短程、短时、少花费等特点。巢湖市需围绕旅游“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多方面开发产品,开拓健康服务与旅游融合产品,让游客住下来,在目的地停留时间多些,才能拉动经济和文化发展。

巢湖江湖河鲜资源丰富,常见的鱼类90多种、虾8种,可围绕“湖鲜”打造特色营养膳食。巢湖最有代表性的是银鱼、白米虾和大闸蟹巢湖三珍,还有红烧瓦块鱼、槐林氽鱼、锅贴虾饼、馄饨鱼、红烧划水、清蒸梅白、八宝桂鱼、明珠甲鱼等水产菜肴[11]。巢湖除渔捕,还有烔炀草莓、中垾番茄、黄麓葡萄、司集芹芽、槐祥大米、坝镇茶叶、巢湖麻鸭、虾田米和稻田虾等绿色有机农业体验,周边还有杨柳荸荠、金坝芹芽、白湖芡实等水生农作物。巢湖市现有茶园面积3.26万亩,可培育精致规范的中小茶产业企业群,开展采茶吃茶茶疗活动。在批发市场、超市、农家乐和景区设立“三品一标”专柜和专区,销售单位和企业必须出示相应证书和检测报告,鼓励引导开办体验店,从过去的吃农饭看农景向科普教育游、回归自然游转变。

巢湖拥有得天独厚的地质遗迹资源,自20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40多所高校就陆续在此开展野外实习,2008年,被国家自然基金委列为中国三大地质学实习基地之一。巢湖平顶山的三叠纪地层被国际地层委和国际地科联列为“金钉子”候选,可打造成研学和科普旅游的精品。巢湖要打造健康旅游的研究传播平台,开展以健康旅游为主题的学术交流、征文、摄影、骑行徒步、探险等文化休闲健身活动,将健康旅游主动融入巢湖旅游、农产品、服务业等相关会展活动,从而扩大巢湖健康旅游影响。

(四)发展健康医疗保险

健康旅游能否进医疗保险及结算便捷性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游客的决策。巢湖现有健康旅游机构纳入医疗保险的很少,都没有在显著位置悬挂定点医疗机构标牌,仅安徽省半汤温泉疗养院和安徽省工人半汤温泉疗养院两家为安徽省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合肥市职工医保只有安徽省半汤温泉疗养院。巢湖虽然拥有多家疗养院,还没有高水平、上规模、上档次的康复医院,需与江浙沪实力强的医院建立合作,共建康复资源互惠体系,形成高端医疗技术集中区。

对疗养院、养老院等内设医疗机构,符合医疗保险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将康复和养老护理费部分纳入医保范围。在满足域内健康保险保障需求的同时,创新医保支付和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便捷异地就医群众医保结算。提供多样化的“医养游结合”服务的同时,引导保险公司设计开发配套的商业护理保险、健康险、意外险等险种。发挥智能IT服务作用,为游客和卫生管理者提供实时动态数据和健康管理,为医护人员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努力成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加快推进老年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

(五)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

发展健康旅游业,培养人才是关键。巢湖要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引进和培养,可依托巢湖及周边的高等院校,融合医药护理、体育运动、环境规划、营销管理、外语、农业等相关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同时,鼓励高校服务社会,针对健康旅游服务机构相关服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语言培训,提高健康旅游的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鼓励员工到国内外先进地区和机构进修提高。加强服务人员的国际化视野,加深对文化、宗教、习惯等文化的理解,制订多语种的问诊模板、引导标识和宣传资料。

四、结语

巢湖市发展健康旅游,要把握住良好的政策机遇,管理运营向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转型。巢湖需充分依托水文化、地质遗迹和科教资源,开发推出一系列健康主题的旅游项目,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品牌,还要挖掘地方文化元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优化。在旅游中植入健康服务,在医疗养老中引入旅游服务,在游客体验上下功夫,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知名度的拳头旅游项目,如中铁佰和佰乐巢湖国际健康部落是国内首家CCFC(Continuing Care Family Community)可持续照料家庭社区。通过丰富产业链、制定执行健康旅游标准、发展健康医疗保险和加强专业人才培育等措施吸引更多外地游客选择巢湖健康旅游服务,从而,促进健康旅游产业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巢湖市巢湖旅游
巢湖市夏种夏管植保无人机大显身手
巢湖,我的母亲
巢湖,我的母亲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热烈祝贺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建校五周年
安徽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
农村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反思
旅游
巢湖玉卮意蕴长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