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以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为例

2020-01-19姜丽萍万传琦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鄂伦春鄂伦春族黑龙江省

姜丽萍 万传琦 何 冰

(黑河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开启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航程,并对民族制度优势进行阐述。十九届四中全会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繁荣发展意义重大。

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被誉为“北半球渔猎民族活化石”的鄂伦春族作为黑龙江省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民族文化,在共同缔造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发挥其独创精神。因此,传承与发展鄂伦春传统文化,对于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黑龙江省鄂伦春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自古以来,鄂伦春人过着自给自足相对封闭的生活,其文化受自然环境影响凸显出强烈的地域性特色。”[1]经过千年的发展与沉淀,鄂伦春传统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依赖于自然形成的狩猎文化,围绕狩猎文化,又衍生出别具一格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民族歌舞、民族文学、民族服饰、民族工艺、民族节日等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内容对于远离自然的人们极具教育意义。但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鄂伦春传统文化失去了往日的生命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黑龙江省现有7个鄂伦春民族乡,是鄂伦春族的主要聚集地,黑龙江省需要立足区域特征,实现黑龙江省鄂伦春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维护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1.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制度优势,其中“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就是一个显著优势。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该民族能够成为一个独立民族所具备的最独特、最稳定的民族特征,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资源,黑龙江省作为边境省份民族大团结极为重要,通过黑龙江省鄂伦春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实现鄂伦春族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筑牢鄂伦春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因此,推动黑龙江省鄂伦春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是在黑龙江省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民族与文化支撑。

2.维护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世界文明的发展如此,一个国家的文化繁荣也离不开各种优秀文化的交融与互鉴。鄂伦春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鄂伦春传统文化日渐衰落,其民族文化特性也随之减弱,这不但不利于中华民族多元化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因此,实现黑龙江省鄂伦春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是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的多元化的重要民族与文化载体。

3.推动传统文化、生态经济发展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特品格和精神内涵的体现,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建设中仍然具有着独特的作用。”[3]通过黑龙江省鄂伦春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发挥鄂伦春族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激发鄂伦春传统文化中的活性因子,形成独具魅力的黑龙江文化符号。同时,鄂伦春族传统文化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的生态观念,也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指南。因此,实现黑龙江省鄂伦春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通过民族传统文化催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黑龙江省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民族与文化依托。

二、黑龙江省鄂伦春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瓶颈

1.鄂伦春族缺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长期受到农耕生活的影响,部分鄂伦春人把鄂伦春族传统的狩猎文化看作是一种个人的生活娱乐方式,没有站在民族发展的高度看待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失去了鄂伦春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民族生命力与活力。

2.鄂伦春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路存在问题

目前,黑龙江省主要通过发展旅游经济传承和发展鄂伦春族传统文化,忽视鄂伦春族人民的“活化石”属性,从而将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点放在以博物馆式的介绍为主,缺少对其独特生活方式、民族特性的显现。

3.鄂伦春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形式单一、人员缺少

在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主要以“活态传承”为主体,虽然黑龙江有文化传承人,但大都年纪较大,面临无法承上启下的困境,再加上鄂伦春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口述的传承方式简单脆弱,受这些情况制约,无法将鄂伦春族的民族记忆传承下去。

4.鄂伦春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缺少时代特色

随着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刻板的“采集与复制”的方法,“修旧如旧”和“生搬硬套”的文化表现形式也逐渐不被大众所接受。同时,有关鄂伦春传统文化的作品普遍存在深度不够,内容陈旧,传播力度不够,大众关注度不够等问题。

三、黑龙江省鄂伦春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

1.深入开展鄂伦春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

一是政府牵头整合全省资源建立领导工作小组与基金会, 深入鄂民族聚居地,访谈文化传承人,收集整理鄂伦春传统文化相关影音资料,做好原始档案的留存工作,挖掘鄂伦春传统文化的历史特征、民族特性、时代价值,形成与之相对应的传承方式。二是加强与俄罗斯及国内其他地区鄂伦春民族的联系,对共同的文化记忆进行深入研究。三是成立省级少数民族档案馆,记录不同历史时期少数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广泛开展鄂伦春传统文化的技艺推广

一是建立高端鄂伦春族纯手工工艺品的工作室,以民族记忆的形成,将鄂伦春族技艺进行传承推广出去。二是以工厂化的形式,复制民族纪念品,将鄂伦春族的民族符号推广到社会中。

3.加大培育鄂伦春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才

一是在鄂伦春聚集地建立鄂伦春族小学、中学,强化民族记忆的教育,特别注重对热爱鄂伦春传统文化的鄂族青年人的培养,破解后继无人的局面。二是加大对鄂伦春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专业理论研究人员,形成结构合理的研究梯队。

4.不断拓展鄂伦春传统文化的创新经济

一是开展森林经济、旅游经济等相结合的经济新形式,推动鄂伦春族产业经济的发展,以经济的纵深发展带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二是打造系列鄂伦春精品民俗节庆日,树立鄂伦春族特殊形象,树立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实现对鄂伦春传统文化的持续关注度。

5.创新发展鄂伦春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

一是创办鄂伦春民俗展览馆、体验馆、图腾景区,将视觉、听觉与触觉的感观体验融合在一起,形成直击人心的震撼,加深对鄂伦春传统文化的记忆。二是依托新媒体技术,扩大鄂伦春传统文化传播的空间。开创鄂伦春传统文化网络记忆馆,展示及宣传民族文化,扩大影响力。

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创新性地传承发展好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文化,这是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龙江振兴的思想根基,通过不懈努力,让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真正融入龙江转型发展、社会进步的伟大实践中。

猜你喜欢

鄂伦春鄂伦春族黑龙江省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亲亲的鄂伦春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鄂伦春:用一杆枪,作春天的诗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乡长张慧: 擦亮鄂伦春文化生态橱窗
鄂伦春族文化景观变迁及对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凝望鄂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