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公民意识教育视角的高校思政教学实现选择研究

2020-01-19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公民民主思政

郭 锐

(齐鲁师范学院 学生工作部(处),山东 济南 250200)

高等教育院校中的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主人,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希望,当代大学生素质状况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紧密的联系。但从现阶段高等教育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整体层面进行分析,我国高校内大学生公民意识水平不高,在实际高等教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没有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基于此,为提升大学生整体公民意识水平,对基于公民意识教育视角的高校思政教学实现路径进行适当地分析非常必要。

一、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意识是一种混合型政治意识,由臣民、参与者、村民意识混合而成。从本质上而言,公民意识教育就是将臣民型意识、参与型意识、地域型意识有机交汇,展现现代文化、优良传统文化精髓结合的优势,促使高校大学生形成一种民主政治与职责平衡的政治取向[1]。

二、公民意识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思政教学必要性

1.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在高校改革的进程中,政治课堂也需要不断改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再加上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多为“90后”“00后”,正处于大面积吸收新鲜事物、思想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极易受到社会层面负面信息影响。而通过基于公民意识教育视角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可以塑造大学生敬业乐群、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的性格品质,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的内驱力。

2.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入发展的需要

21世纪,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大学生自身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息息相关[2]。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在公民教育方面起步较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整体水平上也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而且通过在高等教育院校开展基于公民意识教育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全面贯彻落实公民意识及民主政治理念,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切实、有效实施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公民意识教育对高校思政教学的要求

1.贯彻理性处事论事政治意识

从本质上而言,公民意识教育是将理性处事论事政治意识灌输给每位大学生的教育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涵盖诚信友爱、民主法治、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等理念,涉及法律意识、国家认同意识、公民身份意识、参与意识。基于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以国家生活中主体精神在政治行为方面展现为依据,结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核心要求,将法律意识、公民身份意识、参与意识、国家认同意识有效结合,为大学生形成理性处事论事政治意识奠定基础。

2.坚守民主与法治核心价值观

坚持民主与法治核心价值观是政治文明建设核心推动力,也是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行为指导。坚守民主与法治核心价值观是公民意识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基础性要求。通过将政治民主化、社会法治化理念贯彻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可促使高校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及公民意识基础,为其自觉参与社会法治,落实政治民主提供依据[3]。

四、基于公民意识教育视角的高校思政教学现状

1.政治输入与输出不均衡

现阶段,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公民意识教育制度处于探索期,内部并没有形成恰当、适宜的内部治理结构,政治输入(要求、支持)与输出(仁政、德智)不均衡。再加上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过渡时期,在公民意识方面呈现政治价值观差异、政治态度矛盾问题。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考虑大学生对主流政治文化及价值取向双重矛盾情况,没有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学校政治生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政治敏感度,但缺乏政治效能及大学生对学校认同度,也无法更好地为基于公民意识教育视角的现代思政教育制度服务。

2.大学生公民意识薄弱

由于部分高校没有认识到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对公民意识教育理解不当,仅注重公民身份的教育,没有注重参与式公民教育,导致整体院校内大学生公民意识虽然有所增强,但主动参与民主与法治程度较低。再加上新时期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及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公民教育目标定位已与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目标脱离,过分强调大学生奉献社会、高尚道德情操培养,无法有效激发大学生参与兴趣,致使大学生公民意识较为薄弱[3]。

3.对国家政治常识认识不足

现阶段,虽然多数高校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及自我意识、道德意识,但对公民概念、义务及国家政治常识概念认识不足。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道德意识与行为脱节情况,对基于公民意识教育的高等教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五、基于公民意识教育视角的高校思政教学实现路径

1.构建政治输入输出均衡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政治输入输出均衡是基于公民意识教育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选择的前提,为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大学生,高校可以思想政治课堂为主体,逐步拓宽校园内公民教育渠道。随后借助校园媒介,以民主的大学精神文化为核心,构建基于校园内部治理的公民意识教育保障机制[4]。

首先,在现代民主政体构建过程中,公众特别是高校大学生权利意识、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政治系统无法获得民众认同。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以思想政治课程中理论知识为主体,依据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与公民意识教育本质相一致的特点,将政治课程教学重点倾向于主导性意识形态,即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及思想素质。

其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民主的大学精神文化教育理念,教师可借助宣传栏、校园网、校园微博、意见箱等校园媒介,详细阐述大学精神意志及学校价值观。并与领导层合作,制订简单易懂、激励人心的宣传体系。如利用幽默笑话、漫画形式张贴在政治教师或者入口位置,并鼓励学生根据阶段学习内容动手设计,以充分利用大学精神意志特殊影响力,达到润物无声激励人心的效果。

最后,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相关内容,教师可根据现有章程,完善班级管理章程[5]。同时,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利用某些与公民教育具有一定关联的内容,进行教育主题设置。随后将社会学、哲学、人类学、法学、政治学等知识融入主题教育体系,并将公民意识教育逐步渗透。如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历史事件及著名人物,组织各专业学生进入实地,根据主题要求,寻访历史事件中蕴含的美德精神。同时通过辅导员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向各专业学生渗透多学科知识。结合人文讲座、时政辩论等活动的开设,可以促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政治常识及人文知识。

2.丰富参与式公民意识教育体系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蕴含的公民意识教育价值,可结合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从主动公民观、参与性美德、民主理念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丰富参与式公民意识教育体系。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为基于公民意识教育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提供保障。

首先,基于21世纪我国内部社会环境、国外环境及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形式变化,高等教育院校应以提升大学生参与行为主动性为教育目标,以主动公民观为教育核心,构建以培养大学生主动公民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学体系[6]。如通过政治课堂,与学生会及校内学生社团合作,鼓励其为政治课堂发展提出恰当建议,并定期组织专业学生代表大会,适时采纳学生代表提出的意见。以激发高校大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生活、学校生活乃至国家生活的主动性,为其主动公民观的形成提供依据。

其次,为民主政治意识宣扬提供相符的政治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培育公民意识的主要目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从参与性美德、训导性美德两个方面入手,为大学生参与性美德形成奠定基础。其中在参与性美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现行教学理念,利用民主方式,主动与大学生沟通,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激发其参与政治诉求及社会承诺感。而在训导性美德教育过程中,政治教师可以采用强制性理论知识灌输的方式,要求多数大学生接受现行体制中蕴含的社会主流文化。

最后,民主理念是大学思政教育的基础内容,与大学使命、功能、精神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政治课堂中,教师应结合本地企业具体制度、目标、手段、活动,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为大学生深入剖析民主管理理念。促使大学生逐步领会到民主的深刻内涵,为大学生树立民主意识奠定基础。

3.强化国家政治常识认识教育

对现阶段基于公民意识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创新意识、权责意识、国家意识、主体意识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

首先,考虑到我国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基础薄弱、培育体系不完善,教师可以爱国主义情怀为切入点。在政治课堂中主动为大学生传达国家大事及我国最新政策,促使大学生主动将祖国未来发展与自身未来发展有机结合,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在公民意识养成视域下,法律意识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综合考虑诚实信用意识、程序法、法治意识、权利意识、专业法律意识等教育要点。在优化创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法律通识知识引入思想政治课堂中,结合网络法律教育体系的开设,可有效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为其政治常识认识的增强奠定基础。如现阶段多数大学生会进入社会中实习、创业,在其创业、实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金钱交易,教师就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开设专门的法制教育模块。结合不同类型经济犯罪案例,如侵犯商业机密罪、冒牌商标罪等,进行解析,促使大学生可以认识到基本法律犯罪形式,进而采取各种防控措施。

最后,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优势,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多数大学生父母或长辈存在较为严重的重视成绩忽视人格培养情况,再加上多数父母及长辈存在知行脱节问题,无法为大学生提供榜样作用,限制了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因此,在思政教育课堂进行的基础上,教师应通过多媒体互联网渠道,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促使其认识家庭氛围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以平等的家庭成员关系为建构目标,主动听取大学生对家庭决策的意见,避免其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逼迫做一些违背自己内心想法事情,促使其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树立民主意识。同时,结合阶段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鼓励大学生家长利用家庭教育的方式,弥补大学生身上出现的公民意识内容缺陷,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

强化高等教育院校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促使高等教育院校大学生树立自由平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提出的核心要求。因此,高等教育院校应加强对公民意识培养研究的重视,为大学生深入解读、剖析公民意识内涵,促使其知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民以身作则参与社会管理的途径,进一步巩固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我国民族凝聚力增强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公民民主思政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