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设计竞争力培养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2020-01-19杨建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展馆产品设计文创

杨建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开幕贺信中曾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希望广大青年学生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在创新创业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他强调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如何有效提升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设计竞争力,是当今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是产品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针对博物馆馆藏、文化及空间进行定制设计服务的具体设计课程。该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还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需要从展馆文化、文献收集、藏品研读、空间叙事等前期理论研究工作,到展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研发过程,以及创意产品设计与实体模型制作实验,再到相关产品设计服务工作等全流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一、创新创业型艺术设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分析

(一)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

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是创新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就创新创业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而言,具备从事创新设计工作应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结合课程项目实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内化,再通过设计实践输出等环节逐步构筑扎实的专业素质。“人文”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关于“文化”的概念阐述众多,余秋雨先生将“文化”定义为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1]。集中体现在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等方面。简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人文的核心是“人”,即以人为本。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人类关怀、生命关怀。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学生,在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工作中,能始终以人为衡量一切设计与服务的尺度,以人为本,用心设计,精心服务。因此,拥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将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源头活水。

(二)创新精神与实干品质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2]。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所有青年学子应该具备的素质。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在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拥有不断探索思考、不惧权威的批判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失败的创新精神则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有了创新精神,接下来就需要树立实干品质。实干是一种行动、一种精神、一种优秀的品格,它能带领学生自信大胆地走出学习的舒适区,不断挑战和突破自己,战胜内心对失败的恐惧,勇于迎接各种挑战。与此同时,团队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等也是创新创业型艺术设计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二、基于提升创新设计服务竞争力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新理论、新技术、新思想、新风尚在各学科领域的广泛渗透并产生重大影响,传统的被动接受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下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此,我们基于创意创新设计竞争力培养开展了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首先,课题组成员重点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设计服务竞争力,我们加强创新设计项目实习实训,使学生的创意创新设计服务竞争力在实战设计任务中全面提升。为此,我们将学校特色校史资源以及占地26343平方米的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馆藏资源与教学任务对接,围绕同学们熟知的展馆资源展开文创产品创新设计实践。该馆每年接待来访游客20余万人次,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以及馆藏资源很值得学生去深度解读和开发。除此之外,学校周边拥有极具影响力的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市简牍博物馆、长沙铜官窑博物馆、长沙非遗博物馆、湖南湘绣博物馆等优质特色展馆资源也被纳入课程教学研讨对象。通过从课堂教学案例导入到展馆文化解读再到展馆空间现场教学与深度调研相结合,针对展馆项目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博物馆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竞争力提升训练。

(一)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

为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收的教学方法,课程采用项目制学生小组团队协作探索与教师重点讲述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程将学校就近且有影响力的特色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项目导入课程教学,理论教学以专业教师授课为主,在项目实践过程中邀请展馆负责人或相关专家给学生进行历史文化、馆藏特色专题讲座并下达设计任务,任课教师在全流程授课及项目指导中,根据项目研究需要,除了特约展馆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之外,还以微信或QQ工作组等方式进行线上互动答疑。以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文创产品设计研发项目为例,从项目调研到创意产品的设计探索,都得到了纪念馆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他们从纪念馆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典籍馆藏到纪念馆独特的庭院式布局,迂绕的长廊,配以白色门窗檐框与柱饰的青灰色墙面,集东方文化内涵与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独特建筑样式等诸多方面,为同学们做了深度讲解。同学们在此基础上探寻设计灵感,提取典型符号作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基因,再根据提取出的设计基因进行系列化产品设计以及相关的服务设计。学生最终的设计成果汇报答辩也会邀请专家到场,对同学们的设计成果进行专业点评。

(二)优化教学环节

在教学环节优化探索中,学校采用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系统是一个由人、条件和具体的教学过程等要素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要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必须保证这些构成要素的整体最优化[3]。首先是人的最优化。针对这一点,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要以激发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身辩证思维能力,针对所授班级学生的特点和差异,以自愿组队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3—4人不等的项目实训小组,从而实现从教师到学生小组的最优团队组合。其次,在条件最优化方面。由于导入的研究项目为学生熟悉的展馆,展馆的文化背景和馆藏特色资源等重要信息更容易被获取并被深度解读,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的文创产品也更容易触及读者内心,研发出更多能打动观众、引起共鸣的优秀作品,从而达到项目调研分析及相关可获得资源条件的最优。第三就是教学过程的优化。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结果共同组成的有机体。在对教学目的的把握上,把实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和设计服务能力水平的全面发展作为风向标。在教学内容方面,将文创产品设计理论讲授与项目导入实践教学相结合,做到教学内容必须兼顾完整性和先进性。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最方便检查学习任务和评价教学效果的项目制教学。教学形式采用小班且学生自主分组团队合作制与个别指导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教学评价则依据学生设计成果,与项目来源地导师共同参与作业点评,再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及课程中项目参与积极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这5个环节中,学校应从整体布局出发,细心把握各个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引导衔接各流程,做到环环相扣,从而实现教学环节整体效果的最优化。

(三)案例教学与项目导入相结合

案例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角色,再现案例场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首先将结合项目导入教学,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教师和项目基地负责人共同下达设计任务书,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规定时间(以课程教学大纲实训教学时数为准)内解决问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设计方案,经过团队的多次讨论修改以及指导老师的建议修正而最后得出设计结果,再请项目相关专家和导师组成方案评审小组,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将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知识及原理,对课程相关设计实训实践也会起到很好的直观指导和借鉴作用。因此,把学校所在地周边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定制设计任务作为课程的重点实训项目导入课程,严格遵循设计的工作流程,真实的项目将学生与真实的职场工作状态对接,大大缩短了学生学校教育与职场的过渡与磨合,在培养学生审美、判断、分析、表达和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水平和设计服务水平综合能力。

(四)完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内容应该与教学目的相一致。考核不但可以检查教师课程教学的效果,而且还可以督促学生自主探索、深度学习。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到课情况、平时作业、课堂参与度等几方面组成,期末成绩则是以项目设计过程、最终成果和汇报答辩三部分组成。每一项的成绩占比各有不同,出勤到课情况占10%,平时作业占20%,课堂参与互动占10%,项目设计过程占25%,最终成果占25%,成果汇报答辩占10%。这种考核模式在保证到课率的基础上提升了学生的听课状态,提高了参与课堂讨论发言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成效。在项目实训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团队协作、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及方案陈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促进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深层次理解,在项目实践中,通过综合训练全面提升学生在文创产品设计开发领域中的核心竞争力。

三、改革成效分析

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课程系列教学改革实施两年以来,已取得一定成效。教学改革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期评成绩优良率均超过84%,而且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就业能力与行业竞争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此教学改革基础上,指导班级学生成功申请了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项目1项,项目组对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开发,通过团队协作不断探索,创作出系列文创产品设计,并且申请外观设计专利3项,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篇,小组设计作品集达20余册,设计作品在项目机构进行小型展览交流1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为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的教学务必紧跟时代潮流,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完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创新设计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两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表明,基于创意创新设计竞争力培养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是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的,能有效培养出具有时代特色、符合当下文创产品设计要求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展馆产品设计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智能产品设计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冷·暖》
《教堂之夜》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