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角下委婉语的语用模糊现象分析

2020-01-19敏,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模糊性听者礼貌

范 敏,李 娜

(蚌埠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一、引言

当说话者不愿意直接表达自己想要说的内容时,通常会采用一种间接的、迂回曲折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意图,这就是委婉语(euphemism)。委婉语最初来自于希腊语“euphemismos”,前缀“eu-”代表的是“好的”的意思,词根部分“-pheme”的意义是“言语”,因此委婉语从总体上来说表达的是“好的言语或者说是悦耳的事情”。一般来说,语言表达应该是准确和清晰的,才能确保交流的顺畅进行。而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则有可能会影响交流的正常进行,有时甚至会导致信息传播错误。然而,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人们却往往发现语言模糊现象非常普遍,不仅没有影响到正常的交流,反而会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委婉语是人们社交过程中追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语言交际手段,也可以算是一种含蓄模糊的语言表达艺术。

语言模糊性是委婉语的特性之一,是促成委婉语交际效果的重要属性。然而,对于委婉语为何具有模糊属性及这一属性如何在语境中体现等问题却鲜有深入的探究。因此,了解委婉语模糊现象的使用原则,从语用角度解读委婉语模糊现象是如何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被恰当地运用的,可以减少语用失误,保障交际的有效进行,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奠定基础。

二、委婉语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委婉语的定义、分类及语用特点

陈望道作为第一个给出委婉语定义的人,在他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把委婉语定义为一种采用隐晦的或者曲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具有隐含意义的修辞。[1]Leech则主要是从语义学的视角,在词汇层面来对委婉语进行定义的,其中涉及到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后来一些学者在Leech的基础上从更加宽泛的视角去提出定义,极大地拓展了委婉语的研究范围。[2]

鉴于以往的定义没有清晰地解释委婉语的具体范畴、委婉语与文化的关系及语用功能等。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委婉语重新定义:人们在日常交流的过程中有时会通过违反合作原则、遵守礼貌原则来产生一些附加的意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委婉语。这意味着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将通过使用一些间接的、礼貌的、温和的、愉悦的表达方式来代替直接的、尖刻的、粗俗的表达方式从而促进人际交流的顺利进行,当然有时候也会借助一些非言语的方式来实现成功的交际。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委婉语可以划分为不同的范畴。根据涉及到的主体是否和禁忌语有关,委婉语可以划分为传统委婉语和文体委婉语;从语义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否定委婉语和肯定委婉语;[3]根据词汇原来的意义是否被记得,可以划分为有意识的委婉语和无意识的委婉语。委婉语的形成需要不同的方式和机制,一般来说,主要包含语法手段(否定/时态的变化/人称代词)和修辞手段(隐喻/转喻/低调陈述/迂回说法/拟人)。

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具有模糊性的语用特点。一般来说,语言的使用应该是准确的,但是特殊的情境下,隐晦的、模棱两可的语言能够更好地实现成功的交际。语言的模糊性本身属于一种交际策略。[4]

2.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交际语用原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H.P.Grice在1967发表了题为“Logic and Conversation”的论文,他从德国哲学家Immanuel Kant那里借用了四个范畴: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通过研究,他发现大多数的会话确实违反了合作原则,合作原则作为一种基本原则存在于大多数的会话参与者的心中。[5]

合作原则具体内容:(1)质的准则。说话者不要说自己认为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2)量的准则。会话中的说话者需要提供听者恰当数量的信息,换句话说,说话者提供的信息数量应该既不多于听者要求的,也不要少于听者要求的。(3)关系准则。说话者所说的应该和上下文情景保持高度的相关性、一致性。(4)方式准则。说话者应该采用简洁、清晰、条理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尽量避免歧义。[6]

Leech于1983年在其著作中提出“礼貌原则”的概念。Leech认为,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并存互补,共同来规范交际主体的言语行为。[7]礼貌原则主要包括:(1)策略准则。说话者使得他人受损最小,受惠最大。(2)宽宏准则。说话者自身受惠最小,受损最大。(3)赞扬准则。说话者把对其他人的贬损最小化,将赞扬最大化。(4)谦虚准则。说话者对自己的表扬最小化,对自己的批评最大化。(5)赞同准则。说话者把自己和其他人之间的一致之处最大化。(6)同情准则。说话者将自己对其他人的同情心最大化。

三、基于交际原则的委婉语语用模糊现象分析

(一)基于合作原则的委婉语语用分析

合作原则要求人们遵守四个范畴的准则,与其他人交流,提供要求的信息,信息的数量不应该多于或者少于要求的数量,信息应该是真实的,信息应该具有相关性,信息应该简短没有歧义。然而在实际的交流活动中,人们不会严格地遵守这些准则,而是使用一些委婉语去表达他们的观点。很多情况下,委婉语的使用,实际上是违反了合作原则。

1.量的准则的违反使信息适量

委婉语的模糊性看起来似乎违背了Grice提出的量的准则和关系准则,但是实际上,语言交际者却遵守了这两条原则。例如:我们经常问别人,“你这件衣服多少钱?”这时对方会回答:“将近六百块”,而不是“五百九十二”。谈话的对方不会去深究价格的具体数字,因为他回答“将近六百块”还是“五百九十二”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在这种上下文情景下,“将近”违反了量的准则,但是却比确切的数字传递了更多相关的信息。

2.方式准则的违反使会话更加顺畅

在日常交流过程中,当说话者缺少具体信息的时候,就会运用委婉语的模糊性,从而保证会话的顺畅进行。例如,当聊起多年前去哪里游玩过,某人会说,“好像是在2006年吧,记不太清楚了”,这种回答表明他可能已经忘记了事情发生的确切时间了。当他不能十分确定的时候,他就会采用模糊语,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可以避免因为表述肯定绝对,而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任。

3.关系准则的违反使言语更加礼貌

许多学者,特别是社会学家,认为模糊语是一种可以有效避免面子威胁的策略,当听者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话,说话者需要避免惹怒对方,此时说话者就会运用模糊语并将其作为将面子威胁最小化的策略,或者说是一种面子保护策略。[8]例如,母亲对儿子说:“你就是个猪!”儿子回应说:“你不也是?”很明显儿子的回答违反了合作准则,因此母亲会很生气,觉得儿子不听话,不服管教,但是反思一下自己对儿子所说的话也违反了礼貌原则,缺乏最基本的礼貌素质。

4.质的准则的违反使说话者能够自我保护

在一些情景下,说话者确实明确听者需要准确的信息,但是他们也会运用委婉语的模糊性从而使得话语模糊不清,而不是直接给予听者想要得到的确切信息。这种情况下,对于听者来说,可能既违反了质的原则也违反了量的原则,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正是说话者所期待的,目的在于自我保护。

例如,一方说:“明天天气怎么样?”另一方说:“我认为明天可能会下雪。”实际上他已经看过天气预报了知道明天会下雪,他使用“我认为”“可能”这样的模糊词汇作为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防止他说的话日后万一被证实是错误的,需要为自己所说的话承担责任。

基于上述讨论,发现委婉语的使用与合作原则是互相排斥的,委婉语似乎是从截然相反的方向去运行的,表面上看起来它们是截然相反背道而驰的,但是实际上它们的交际目标却是毫无差异的,他们都试图去实现最佳的交际效果。基于此,他们又是可以彼此融合的,合作原则可以补充委婉语无法实现的空白,反过来说,委婉语也可以帮助合作原则传达委婉语无法直接明确表达的一些观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彼此可以取长补短,各为其用。

(二)基于礼貌原则的委婉语语用分析

在委婉语的使用过程中,合作原则的违反是为了更好地遵循礼貌原则。很多的委婉语表达虽然违背了合作原则,但却符合礼貌原则,同时也令交际更加顺利地进行,最终交际成功。

1.策略准则的运用

当说话者说话的时候,通常会考虑一下听者的感受,在正式的社交场合下,人们会尽量避免去谈论一些涉及到个人隐私的一些话题,目的在于避免使得会话双方尴尬,例如:I want to powder my nose.(我想去补个妆)委婉地表达她想去洗手间。

2.宽宏准则的运用

英文中有很多的委婉语都坚持了宽宏原则。以服务业为例,我们经常听到餐馆的服务员见到你会说“May I help you,Sir?”或者“What can I do for you,Madam?”这些都遵守了宽宏准则,虽然形式上看起来是一个问句,但是说话者并没有期待听者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倾向于实现一种交际目标。

3.赞扬准则的运用

人们一般会喜欢别人夸奖自己。此时委婉语使用的目的在于把对别人的表扬最大化,把批评最小化。例如,人们通常会说,“你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事实”,而不会说“你撒谎!”;再如,通常会倾向于使用“后进生”,“学习吃力的学生”这样的表达,而不是“差生”。

4.谦虚准则的运用

英汉语中的委婉语都坚持了谦虚准则,把批评最大化,把表扬最小化。但是在一些场合中,人们试图去放低自己的身份从而达到谦逊的效果,有时候人们称自己为“Your humble servant”,实际上是为了表达对听者的尊重。谦虚原则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更高,例如,将自己的父亲称为“家父”,自己的女儿称为“犬女”,自己的意见称为“拙见”,等等。

5.赞同准则的运用

在日常交流的过程中,交际双方很难确保在每件事情上总能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使用一些模糊概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坚持赞同准则。例如,我们去听别人演讲,即使我们对这场演讲一点都不喜欢,也不赞同发言者的观点,但是仍然会给他掌声,目的在于让发言者有一种被赞同的感觉。

6.同情准则的运用

当涉及到诸如死亡、疾病、年龄、身体的残障、财富、社会地位、职业、自杀等这些敏感话题的时候,或者遇到对方碰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通过委婉语的形式展示同情心去实现礼貌的交际目标。

在英语中,有很多的委婉语形式,例如,我们会把“AIDS”称之为“social disease”(社会疾病);把“butcher”称之为“meat technologist”;把“housewife”称之为“domestic engineer”等。[9]

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委婉语,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现象,语言交际的过程中无法避免一些相对比较敏感的甚至是一些具有欺骗性的话题。为了尽量做到礼貌并且维护人们的面子,此时交际的参与者能够利用委婉语实现一定的交际功能。同时这种方式可以使关系和谐,更好地避免冲突,同时又发挥一定的幽默和讽刺效果,最终达到交际的目的。

四、委婉语语用模糊性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委婉语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可以在不同的文化中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委婉语的创造和使用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文化价值、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及行为准则等。鉴于英汉委婉语在表达方面的不同很可能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困难甚至是障碍,如何教会学生恰当地应用委婉语语用模糊现象,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技能至关重要。

1.委婉语模糊语在日常交流中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知道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和其他人交流,恰当地应用模糊语言有助于提高以语用能力为中心的交际技能。为了使得语言表达能够更加容易接受,更加恰当,人们需要根据上下文和一些社会和文化因素去灵活地使用模糊语言。

2.模糊语言教学的策略

模糊语是一种有用的交际策略,但是对于非本族语者来说如何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要比本族语者更难。所以,如何教会学生恰当地应用模糊语言,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技能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中来,教师也可以在课上根据不同的情景恰当地使用委婉语,从而为学生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在真实的交往情境中恰当地使用模糊语,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时间、地点、会话的参加者、文化背景、思考风格、表达习惯等因素,切实提高学生在实际交际过程中的语用能力。

猜你喜欢

模糊性听者礼貌
模糊性程度和模糊性厌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研究
我国传统色名的模糊性
劳工(外二首)
口译语体的顺应性研究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岭南园林声景美研究
礼貌举止大家学 !
礼貌举止大家学!
暗恋是一种礼貌
三人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