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教室建设:内涵、价值与路径

2020-01-18赵卫勇

江苏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

【摘要】学科教室作为新型的教学场所,以其新颖的功能、专业化的学科场景、合理的空间分割、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空间等方面的优势,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充分认识学科教室的内涵、学科教室在教学中的价值,形成清晰的学科教室建设路径,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科教室在空间重构、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功能,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学科教室;学习方式;学科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2-0026-03

【作者简介】赵卫勇,江苏省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江苏常州,213017)校长,高级教师。

相比于传统的教室和专用教室,学科教室是集传统教室、专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网络室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学科教学场所,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逻辑起点,以服务师生学科教与学为宗旨,通过浓郁的学科情境和有效的学科资源配置,建设学生主动学习的学科环境。经过多个学科、多个地区、多个学段、多个学校的实践,学科教室的价值与建设路径会越来越清晰,也会越来越发挥其在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实效。

一、学科教室的内涵

1.专业的学科情境。

与传统的教室和专用教室相比,学科教室的空间分割、环境布置、设施配备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科的专业性和情境性,让学生置身于专业的学科情境和氛围,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学科知识,发展核心素养。

2.课程实施的场所。

学科教室兼具实验室、图书馆、网络教室等功能,能够为学科课程的实施提供专业的学科环境、信息化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践的场所,这是传统教室和专用教室所不具备的。

3.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

学科教室将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教室进行了深度整合,使得学科教室呈现教学智慧化、互动实时化、演示生动化、过程记录化、评价在线化,构建了全新的教室学习环境。

4.常态化的教学应用。

学科教室作为学科课程实施的场所,是本学科常态化的教学应用场所。教师日常的学科教学、学生日常的学科学习以及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都在学科教室进行。

二、学科教室的价值

1.重构学习空间。

学科教室的建设致力于教学空间的拓展、教学功能的整合,将数字化、情境化、主题化、信息化等进行融合,让技术与资源、学习者之间紧密联结,变革了传统教室的教学环境,实现了教学环境的创新。

2.推进课程建设。

一方面,教师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融入学科教室元素,课程建设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的基本原则下,整合有关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内容与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依据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拓展国家课程的知识、技能,拓展与社会的联系,开发校本课程,拓宽学生视野,为积淀扎实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生的选择性学习、个性特长发展提供支持。

3.改善学习方式。

学科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营造了专业的学科环境、提供了专业的探索工具,分割了合理的空间布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置身于系列问题中,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情感全面协调发展。

三、学科教室的建设路径

1.理念建构:明确建设目标和方向。

第一,学科教室服务于学科课程建设。课程是学生成长的跑道,好的课程能够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课程的开发、实施需要一定的载体和资源,物化的环境、资源、设施等,都是为课程服务的。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学科教室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学科教室建设必须立足于课程建设的需求,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为课程建设服务。

第二,学科教室服务于学习方式转变。学校要正确处理学科教室与学习方式的关系。学科教室建设要指向打造基于环境的学习方式,以打造具有学科的专业性、空间的开放性、良好的互动性、更好的情境性的学科环境,便于教师的引导,便于个体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便于小组合作学习。学科教室建设还要指向基于学生主体行为的学习方式,学科教室其空间设计、功能区分要基于学生立场,考虑学生的需求,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科拓展学习、综合主题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积极尝试做中学、玩中学。

第三,学科教室服务于核心素养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指向人在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學科教室建设要为学科教学提供学科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服务,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面对真实情境、解决复杂问题奠定基础。

2.环境建设:营造专业的学科环境。

第一,空间分割。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学科教室将空间分割为教学区、实验区、讨论区、查阅区、展示区、办公区等,各区功能区分明显,师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区域进行教与学的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可以在同一间教室且互不干扰的情况下同时进行。

第二,硬件环境建设。包括常规的硬件建设、信息化硬件等。学科教室的硬件环境要根据学科特点、课程建设、空间分割、空间功能的要求进行配置,选择适合整班教学、适合小组讨论、适合自主学习的设施,同时要充分将信息技术硬件设置融入学科教室中,为软件的应用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

第三,软件环境建设。学科教室的软件环境主要是指搭建能够实现智慧的控制、全程的记录、实时的互动、及时的反馈的智慧教学环境,包括以智慧课堂云终端为核心的教学软件、电子书包等系统化课程资源在内的家校协同平台,以满足学生探究学习的需求。

3.内容开发:建设适合的学科课程。

国家课程面向所有师生和学校,具有普适性。但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国家课程在具体实施时必须结合校情、师生的实际进行校本化开发与实施,才能高质量地实现国家课程的目标。因此,在学科教室里,学生学习空间的转变,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开发与学科教室具体的空间分割、环境布置、信息化装备相符合的学习内容,坚持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引领下,结合学科教室的实际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对国家课程进行再认识、再组合、再创造、再实践。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完成的是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内容,对象也是全体学生。但国家课程的实施并不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必须通过开发和实施相应的校本课程进行补充。学科教室本身是学生学科学习的资源中心、体验中心、探究中心和分享中心,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学科教室课程资源,在学校的育人目标框架下,结合学校的课程目标和学科教室环境等因素,拟定目标、设计方案,拓展学科内容,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满足部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4.模型构建:打造规范的教评流程。

第一,建构教学流程。学科教室具有专业的学科情境,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学科课程实施、落实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场所。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学习方式,需要构建区别于传统教室、传统实验室环境下的教学流程,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在体验探究中学会发现、分享和合作。学科教室建成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要求,主动开发学习内容、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第二,制订评估标准。评估标准的制订,既要指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又要指向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协调、沟通、表达等方面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将技术、装备及环境融入评价指标中,设计评估量表,方能构建全面、全程、多元的学习评估方式和评价体系,也才能充分发挥基于标准的评价功能,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创新化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
学好高中物理力学之我见
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