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PSR教学模式下德育教育在体育教育中发展路径研究

2020-01-18谭亮吉林体育学院

环球市场 2020年21期
关键词:责任感责任教学模式

谭亮 吉林体育学院

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大德、大爱、大情怀的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为了顺应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也明确指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育人,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德育优先,立德树人的方针”。体育作为青少年主要课外活动,其道德教育因素逐渐被教育界重视,体育课堂的开放性、社会性、竞争性等特点赋予了体育课程在德育领域中的特殊地位。

一、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主要内涵

如今,青少年儿童在身心成长的过程中面临许多社会信息,这些信息会影响他们的日常行为规范。此中情况下负面信息的影响对青少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如何在学校课程中发展适当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有机结合相关学习生活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在众多课程模式中,什么样的课程模式可以增强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呢?个人与社会责任感教学模式(TPSR)提供了教学指导,以发展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自我认知与成长,协调个人和社会责任的统一发展。TPSR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型,;也是在体育课程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德育教育教学的有效路径。指出了五个价值取向影响了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包括学科的掌握,自我实现,学习过程,社会重建和生态融合。

二、社会责任模式下德育教育的研究综述

许多研究表明,社会责任模式融入体育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尊重、团结、纪律和信任,以及如何用合理的方式化解矛盾与冲突。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教学实践中五个价值观念的表达可以概括出社会责任模式的具体表现,包括学科的掌握,自我实现,学习经历,社会认知和社会融合。后来,在1990年代初,恩尼斯和她的研究团队增加了社会责任,成为第六个价值取向。优先考虑社会责任价值取向的教师可以专注于个人发展和社会文化目标,认为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教学生责任感。哈里森,表示在目标方面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注重与尊重的权利和他人的感受,团队合作,自我成长,帮助成员和提升领导力。在最新的研究中如何把学校所学的知识能够有效的转移到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团队精神,有意识的分工计划,最终能够领导团队达成既定目标,取得成果。

三、社会责任模式在体育课程中的实施

(一)社会责任模式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权

社会责任感教学模式通常在美国应用体育教育,它也被新西兰的学校广泛使用。通过中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师也普遍表示,社会责任感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而且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近年来,更多学者经过研究有一些共同的发现,即在课堂中在加入社会责任模式的课程赋予学生做出更多决定的权利,从而使他们学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重点。

(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提高运动水平

过去,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在德育教育方面进行,而对运动水平的表现的评估则较少。但是,运动能力的提升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基于社会责任课程框架对运动能力水平的体现进行评估。此外,社会责任感可以改善体育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的发展。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融入德育教育的体育教育模式之比较。可以通过教学是测试来验证社会责任感教学教学模式下运动成绩的提升。

(三)体育教育可以促进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曾经在美国的中小学将传统的运动技能作为体育课程的核心。这些传统课程属于每个运动或活动内容的学习期较短,并且运动技能的反复练习常常使学生感到单调和学生之间缺乏团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运动场的训练及各级别的比赛经验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教育体验,体验不同于学生的单一角色。体育教育的融入德育教育的核心功能是教学生承担责任。在体育运动的情境下,这强调团队合作和角色扮演者的作用,例如裁判,队长等。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体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高效提升社会责任感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

(一)合理运用德育教育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注重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环节,把思政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德育教育的培养通过体育活动的进展,通过德育教育转换成运动技术的协调,让学生在体育中感受到更多的合作,配合以及团队领导能力,在师生互动中发展德育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作用。

(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激发体育教育核心的育人功能

深入开展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的同时,通过体育赛事的不的不同分工与角色协作,能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从比赛的参与者到组织者,从比赛的教练员到比赛的裁判员体验不同的职业角色。

(三)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个人的发展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性格特点不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曾强小组之间的合作,培养领导思维,能够成为组织中的领导者并起到示范作用。同时避免刻意的追求运动成绩,而是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培养出体贴、关怀的人文思想情怀。避免只注重技术训练而忽视团队合作,只注重成绩而不估计他人的感受等单一竞技思维。

猜你喜欢

责任感责任教学模式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