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学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研制与解读

2020-01-18樊亚娟刘承先陈炳和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化工标准职业

周 勇 樊亚娟 刘承先 陈炳和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213164)

《高等职业学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教学标准》)是在教育部的直接指导下,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高职化工技术类专业委员会经过广泛调研、反复研讨、充分征求意见、专家内审、标准成稿等阶段,最终经教育部组织审定通过,于2019年8月在教育部官方网站正式发布。

《专业教学标准》研制修订工作于2017年4月正式启动,标准起草工作组采取了文献调研、实地访谈、专家访谈、网络问卷调查等方式,重点针对行业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人力资源需求情况,从业人员的学历、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以及各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办学保障条件等具体办学数据,面向46家企业、26家高职院校、1家研究机构、232名毕业生组织了深入的调研工作,组织召开了3次研讨会,各类参会人员累计156人次。

《专业教学标准》适用于各类院校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专业教学标准》的研制、发布、实施,对于规范和监管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专业设置、专业教学、专业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专业教学标准》研制的背景和意义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对于加强专业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解决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而言,石化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安全、绿色化工的要求,各专业点教学资源配置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参差不齐则是《专业教学标准》研制出台的主要动力。

1.1 服务产业转型发展是制定《专业教学标准》的外在驱动

“十二五”时期,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化、一体化、集群化加快发展,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石化产业集聚区,建成了渤海湾碱业、云贵鄂磷肥、青海和新疆钾肥等大型化工基地以及蒙西、宁东、陕北等现代煤化工基地。涌现出一批在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国家级示范园区和典型企业,如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为代表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福建泉港石化工业园区、重庆长寿化工产业园区等为代表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

“十三五”期间我国仍将建成投产的“大乙烯”项目有:中海油惠州炼化一体化二期1 000 kt/a、中石化海南乙烯项目1 000 kt/a、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800 kt/a、中化泉州乙烯项目1 000 kt/a、台州东海炼化一体化项目1 200 kt/a、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1 200 kt/a、曹妃甸一体化项目1 000 kt/a。“十三五”期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将发展战略目标定位于“向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跨越”,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产业结构升级为重点,努力开拓市场需求,大力优化供给结构,突出抓好创新驱动、节能减排。化工生产更严格的安全、环保要求,生产管理、技术管理中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对化工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教育部首个《高等职业学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发布于2012年[1]。该标准的实施,对全国各专业点准确把握培养目标和规格,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由于该标准的实际制定时间处于“十一五”期末、“十二五”期初,部分内容和要求过于陈旧,已滞后于“十三五”以来石化行业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的新要求。特别是教育部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2015年)》(以下简称新《专业目录》)中,对专业划分和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原有的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并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将原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职业定位于“化工生产岗位和化工分析检测岗位”,更精准定位于“化工生产技术岗位”[2]。因此,新《专业目录》的颁布亦迫切需要对原专业教学标准进行相应的修订和完善。

1.2 全面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是制定《专业教学标准》的内在需要

关于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质量为王,标准先行”。《专业教学标准》是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对标建设、规范教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有了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各专业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才有“标尺”,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才能有共同遵守的基本规范,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旋律才能真正落地。有了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有利于实现通用且优质教学资源的校际间共建共享,有利于快速提升本专业课程建设水平和解决课程重复建设等问题。同时,《专业教学标准》也为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对本专业的教育质量监督提供了依据。

《专业教学标准》是对本专业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也要为各专业点特色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全国开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办学点共有192个,是化工技术类专业中开设专业点最多的专业,遍布全国各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不允许也做不到“齐步走”。因此,《专业教学标准》需要给予各专业点的专业教学与专业建设一定的自主权,允许其根据自身的办学传统、办学优势、地域产业特色等方面的因素,对《专业教学标准》这张“规划图”准确理解内涵并具体组织实施,以形成更加清晰、明确和适切的“施工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专业特色,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区域人才培养需求,为专业建设提供依据。

2 《专业教学标准》的研制修订原则

在《专业教学标准》的研制修订过程中,《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6〕46号)中所提及的“四大原则”均得到了具体体现。

2.1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全面发展

首先,《专业教学标准》在设计“本专业毕业生应该达到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详见《专业教学标准》“六、培养规格”)时,采用了从单一到综合、从基本到复杂的逻辑顺序,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其次,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教学标准》不仅要求各专业点开设思想政治、传统文化、创新创业、安全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而且进一步要求结合实际将上述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详见《专业教学标准》“七、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以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2.2 坚持服务产业,明确规格定位

《专业教学标准》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确定了本专业职业面向的对应行业[3],并在认真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中关于“化工生产工程技术人员(2-02-06-03)、化工产品生产通用工艺人员(6-11-01)、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人员(6-11-02)、化学肥料生产人员(6-11-03)”等主要职业类别[4]的最新职业标准、岗位规范的基础上,对接“化工总控工”“有机合成工”等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要求,科学合理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构建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2.3 坚持工学结合,注重知行合一

《专业教学标准》吸收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研制修订工作,15人的起草工作组包括了10名院校专业负责人或教师、5名行业机构及企业专家。在《专业教学标准》中,明确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对各实践性教学要求进行简要说明,规定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0%。强调实践性教学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以促进学以致用。同时指出各专业点要结合实际,开设关于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社会责任等选修实践课程。

2.4 坚持科学性与可行性,突出先进性与引领性

《专业教学标准》对于专业的普适性和特殊性处理得当,保证了标准内容的科学性、标准宣贯实施的可行性。《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各专业点在确保“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学反应过程及设备”“化工产品生产技术”“化工安全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一致性的基础上,又要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和校际差异,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引领各专业点结合实际灵活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专业教学标准》中强调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要求把动态反馈和定期评价有机结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九个方面:专业名称、入学要求、基本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教学基本条件、质量保障。除了体现本专业基本限定性要求的专业名称、入学要求、基本修业年限等三方面内容外,其他六个方面内容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层次。

3.1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包含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职业面向”阐述了本专业所依存的专业根基是生物与化工大类中的化工技术类,明确了本专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的对应行业,列举了本专业对接的主要职业类别和通用岗位。“培养目标”规定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政治素养、知识理论素养和综合能力素养,明确了本专业人才的主要就业领域及毕业后3~5年的发展前景。“培养规格”从政治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身心素养四个维度规定了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明确了专业人才“精技能、懂技术、能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论结构和基本能力结构。

3.2 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课程设置”规定了本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模块构成,其中专业课程又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专业教学标准》的“课程设置”仅对上述课程模块列举性、建议性地提出了一些主要课程,要求各专业点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灵活开设,对决定专业基本属性的“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学反应过程及设备”“化工产品生产技术”“化工安全技术”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及其实践性教学环节规定了保底且刚性的标准,指出各专业点应根据区域化工产业特点而自行开设特色课程。

同理,《专业教学标准》也仅从宏观层面进行了“学时安排”,要求各专业点的教学总学时大约为2 800学时,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比不少于25%,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比不少于50%,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时间一般为6个月,在很大程度上给各专业点的特色建设留下了空间。

3.3 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涵盖了教学基本条件、质量保障两个主要部分。

“教学基本条件”从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三个主要方面规定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基本开设条件。“师资队伍”中的“队伍结构”明确规定了本专业的生师比不得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比不低于60%,对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等各类教师的职称、专业相关教学和科研能力做了明确规定,对专任教师的定期企业实践提出了最低的量化要求。“教学设施”对各专业点从专业教室基本条件、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概括性的定性要求。“教学资源”不仅以指导性的要求规定了本专业教学的教材选用、图书配备、数字教学资源配置,而且要求各校大力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满足“互联网+”的信息时代对专业教学的更高要求,弥补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

“质量保障”要求各专业点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严明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要求建立毕业生跟踪评价制度,充分利用监测、评价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 《专业教学标准》的突出特点

《专业教学标准》不仅科学把握了与原标准之间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同时也兼顾了全国普适性与区域特殊性之间的矛盾。

4.1 继承与发展相统一

在“继承”方面,《专业教学标准》吸收了2012版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合理内容,采纳了新《专业目录》的类别划分、职业面向、核心课程、职业证书举例等框架内容;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由于受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影响较小,因此也被合理保留。

在“发展”方面,《专业教学标准》有效落实了国家教育改革的最新方针政策,增加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素养、工匠精神、安全环保意识、信息化教学、专业诊断与改进等内容要求,体现了时代特征。首次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标准,在“课程设置”中要求各专业点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可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专业职业岗位定位方面,原专业教学标准的职业岗位定位为:初始岗位:主要从事化工生产操作与控制、化工设备维护与保养等岗位群的生产与操作;参与化工产品检验、化工安全防护管理和化学品营销等工作。发展岗位:经过3~10年的努力,可从事化工产品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及质量管理工作。工作岗位群为化工产品分析(品管)、化工工艺操作、化学品营销,“化工设备维护与保养”是化工操作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岗位群的专业核心能力跨度过大。新《专业教学标准》职业面向为化工生产操作人员(现场、中控)、班组长、化工工艺管理人员,专业核心能力围绕化工生产操作与控制技术、生产装置工艺运行技术,专业能力聚焦,培养学生专注、精益的专业能力,契合工匠精神的内涵。

强调教学组织中要求融入安全、高效和绿色理念,设置化工安全技术、化工HSE与清洁生产、绿色化工技术等课程,加强学生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认识,提高生产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质量意识。

教学条件方面,根据训练专业能力从基本操作技能→专项操作技能→综合职业能力不断递进的规律,规范了校内专业实训教学为化学基础技能实训、化工专项操作技能实训、化工综合技能实训三大类别;提出了可选择性地建设部分具有“教、学、做”一体化功能的校内实训场所,购买或定制一些大型化工仿真软件;新建或改造专业实训设施应采用DCS自动控制系统,宜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以对接产业的发展。明确了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类型、装置内容及水平等要求。而原专业教学标准仅规定了实训室名称,提出了主要设备名称及组成,对校外实训基地的要求仅提出了教学要求。

4.2 兼顾普适性与区域性

普适性是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原则,《专业教学标准》是专业建设的最低质量标准,对专业教学提出必须的基本要求。区域性、灵活性是为各专业点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特色留有足够拓展空间,鼓励专业点的特色发展。

在普适性方面,虽然在《专业教学标准》中少有采用具体保底性的数字描述,但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的设置门数、专业教学总学时数、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比、专业生师比等关键内容提出了统一的基准达标要求,这就是对各专业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的刚性底线规定,有利于专业建设的规范化,有利于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

在区域性方面,《专业教学标准》在规定底线量化标准时,采用了“不低于”“不高于”“不小于”“以上”等表述形式,没有封顶限制,允许条件好的专业点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不断改善专业教学条件,打造专业品牌,形成专业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设置等方面也给各专业点预留了足够灵活性,各专业点可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特色,开设化工生产专业特色课程,也可以自身实际条件开设校本课程。这样契合职业教育的区域属性,更有利于专业的特色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5 《专业教学标准》的贯彻落实要点

“职教20条”要求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如何有效利用标准、抓住国家标准中的重点环节和核心指标带动国家标准的全面有效落实已成为了当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者和专业教学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研究的重要问题。笔者在对《专业教学标准》全面梳理解读的基础上认为,全面有效贯彻落实《专业教学标准》应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5.1 适应区域化工发展,制定校本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职教20条”指出: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完善中等、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范职业院校设置。巩固和发展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联合行业制定国家教学标准、职业院校依据标准自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格局。

《专业教学标准》具有普遍性、宏观性、保底型,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而不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本身[5]。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是职业院校的本质属性之一,各专业点的化工产业不一,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各专业点的培养目标应通过所在区域石化行业、企业、毕业生职业岗位调研,分析典型工作内容、工作过程,明确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核心能力,重构课程体系,制定具有校本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此可见,各专业点在贯彻落实标准过程中,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情况进行细化、深化和提高、再造,真正给专业“增值赋能”。

5.2 对标审视专业建设短板,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专业教学标准》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提出了基本要求,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全国192个专业点办学特色不同,专业建设的短板不一,各专业点应对标审视,审视本校专业建设所存在的短板,在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导下,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有效配置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不断完善教学基本条件。

深化校际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国家职业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广泛应用,以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全面提高。

5.3 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在贯彻《专业教学标准》的过程中,各专业点还需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完善质量目标、标准和制度,加快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持续提升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借鉴知识管理理论和零缺陷思维,坚持“共创、共治、共享”理念,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专业建设目标链和标准链,建设智能化信息平台,搭建以阶段改进与常态纠偏相结合的“8字”质量改进螺旋为核心的质保体系架构[6],分别从专业、课程、课堂和教师层面建立常态化、可持续的自我诊改工作机制,形成目标清晰、标准完备、制度完善、执行有力的专业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建设“提质培优”目标。

猜你喜欢

化工标准职业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