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民间音乐的继承意义与发展路径

2020-01-18唐冰莉

潍坊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民间音乐文化

唐冰莉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民间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代表着独特的民间生活趣味,更表达了我国普通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新时期民间音乐要在传承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得到继承。对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要注重音乐艺术传播和创新的科学规律,注重依托现代学校教育,深入挖掘民间音乐中的文化内涵,总结民间音乐在创作、教育、传播等方面的特征,为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摸索出一条创新路径。

一、影响民间音乐继承和发展的相关要素

(一)人文要素

民间音乐最本质的特征是民族性,无论是民歌、民间器乐、民间戏曲还是民间歌舞都深深植根于民间的生产生活,是以劳动人民的生活为土壤培育出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但是进入新时期,我国民间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农民不再延续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旧有农村生活体系逐渐瓦解,民间音乐赖以生存的土壤发生了巨大变化,民间艺人纷纷离开民间音乐,年轻人更是将民间音乐视作老古董,而依托于传统节日、民间婚丧嫁娶的民间音乐逐渐丧失其功能和现实意义。因此,人文环境的变化成为影响民间音乐传承和发展的首要因素。[1]

(二)社会要素

民间音乐和农村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诸多民间音乐作品表达的是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因此保护民间音乐和保护传统的民间生活特色密切相关。农村生活是培育民间音乐的土壤,更是牵系乡土文化发展的核心。其中人和人之间的故事为民间音乐提供了素材,但是新时期由于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二元格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导致传统的邻里式人际交往模式发生巨大改变,民间音乐的题材少了,观众少了,给民间音乐的发展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可以说现代社会结构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音乐艺术的组织形式。[2]

(三)民间音乐自身的特点和限制

民间音乐植根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更是长期受到我国社会文化的熏陶,带有典型的小农经济生产特点。比如,有些民歌表达的是普通劳动人民的爱情,感情质朴纯真,往往涉及区域文化中的婚恋特色。而部分民间音乐在表达形式上有特定要求,如,民间戏曲、民间器乐等,对发声方法、演奏技巧等要求较严,导致民间音乐艺人的培养有限,普通人想要深入了解民间音乐有较大的专业制约,因此也就成为影响民间音乐继承和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

(四)经济因素

新时期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导致民间音乐不仅失去了更多的继承者,同时也失去了更多的观众。现代都市文明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音乐审美倾向和审美情趣,和现代都市生活紧密相连,注重时尚性、潮流性的音乐作品层出不穷,而注重乡土文化特征的传统民间音乐则越来越少。由于观众的流失大大降低了民间音乐的经济价值,从而影响了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二、新时期民间音乐继承和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代表了中华民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表达载体之一。新时期当人们欣赏民间音乐时,可以从音调、歌词、节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更能感受中华民族的社会历史变迁过程。如欣赏劳动号子,就能感受到古代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组织形式和在劳动中热情洋溢的情感;欣赏信天游,就可以了解陕北人民的生活方式,从悠扬的曲调中了解陕北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民间音乐是人民情感的真实流露,也是社会历史变迁的见证,以音乐艺术的形式记载和描述了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民间音乐折射的社会性、文化属性和民族特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因此传承和发展民间音乐能强化人们对本民族的文化归属感,增强民族文化观念。[3]人们在研究和接触民间音乐的过程中,能对民间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依托音乐艺术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二)对地域文化遗产的保护

民间音乐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一般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流传,并成为该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如《信天游》是陕北民歌,旋律自由奔放;《爬山调》是内蒙古河套地区民歌,旋律线条粗狂豪放;《山曲》是山西北部民歌,旋律嘹亮悠长;《花儿》是甘肃、宁夏和青海地区民歌,旋律欢快活泼。这些民歌大多在山川、旷野演唱,音调多高亢、绵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部分地区的民间音乐和民族音乐重合,因此,保护民间音乐也是保护本民族、本区域的特色文化。

(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民间音乐来自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和日常情感,是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到处都存在民间音乐的影子,新时期可以将民间音乐作为关联现在和过去,关联个体和群体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在新时期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依托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活动,增强群众活动的凝聚性。[4]通过对民间音乐的继承、发展,让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进程和中华民族的审美思维、文化信仰,增强对祖先的认同和对共同价值理念的追求等。如民间音乐中对爱情、幸福生活的向往,能反应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最普遍的追求,对弘扬社会美德、传承民族文化、增强社会凝聚力、民族向心力有着鲜明的指导意义。民间音乐中的德育、美育功能更能对普通民众的生活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将民间音乐和现代生活娱乐、体育锻炼相结合,能丰富民众日常生活。

三、新时期民间音乐继承和发展的主要路径

(一)对民间音乐的收集和保护

中国民间音乐的生存和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在继承和发展民间音乐工作中,政府部门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开展针对民间音乐的挖掘和保护工作。

其一,开展各种形式的民间音乐素材整理和学术研究工作。学术研究的意义是以系统性的理论来分析从民间收集上来的音乐素材,梳理民间音乐的题材、形式、文化内涵,以书籍、影像制品的形式进行传承,保护民间音乐资源。同时学术研究也可以帮助民间音乐形成体系化,推动民间音乐成为一门科学完善的音乐类学科。

其二,政府组织开展各种民间音乐表演活动、竞赛活动,选拔民间音乐人才,培养民间音乐观众。如花儿民歌电视比赛、南北民歌擂台赛,地方政府也可以结合本区域的特色旅游,开展民歌表演活动,将民间音乐和传统节日、休闲旅游等结合起来,为民间音乐艺人提供表演舞台,挖掘民间音乐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吸引更多人关注民间音乐,欣赏民间音乐。[5]

其三,将民间音乐继承和发展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结合起来,由各省市地区列出需要保护的民间音乐,政府成立专门的民间音乐保护项目,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进去,对民间音乐进行挖掘、开发和保护,刻录民间音乐光盘,制作数字化光碟等,培育地方音乐团体,激发一线艺术团体的活跃力度,开展民间音乐采风活动,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实地考察等。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保护民间音乐

其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民间音乐进行录制,保存珍贵的音响和视频资料,同时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民间音乐数据库,将音频、视频资料导入数据库中,结合学术研究进行整理。

其二,积极利用新媒体宣传和推广民间音乐。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需要改变民间音乐目前的生存现状,重新回到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在现代音乐市场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因此民间音乐应当消除割裂、孤立的发展困境,不再局限于某一区域、特定人群的日常生活中。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媒体、融媒体为民间音乐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平台支持。政府可以引导高校、研究机构和大众媒体合作,依托新媒体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民间音乐,感受民间音乐魅力,宣传民间音乐文化内涵。[6]民间音乐虽然和新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一定距离,但是其人文性和艺术内涵能跨越时代,人们通过感受歌曲的韵味和意境,和歌曲创作者、演奏者产生心灵共鸣。

其三,将现代科技手段和商业音乐模式相结合,对民间音乐进行创新。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民间音乐必须不断地进行变革和创新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才能做到和时代精神相契合。因此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现代商业模式,对民间音乐进行适度的商业包装,挖掘民间音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打造有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品牌。早在二十世纪初期,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大师刘天华先生就提出将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融为一体,实现中西音乐的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新时期也可以借鉴这一做法,将商业音乐模式和民间音乐融为一体,打造特色化的民间音乐作品。如用西方乐器展现民间音乐题材,借助现代音乐理论来创作新的民族音乐作品,融入民间音乐特色,开展商业演出等,让更多观众接触民间音乐,感受民间音乐文化内涵,实现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双丰收。

(三)将民间音乐融入到校园音乐教育体系中

我国学校的音乐教学体系自创立之初,就是以西方的音乐体系为核心的,并一直沿用至今。随着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民间音乐逐渐走进校园,成为重要的学校音乐教育资源。

民间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教学体系融为一体是民间音乐继承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民间音乐的传承需要有一批专业音乐人才发挥作用,而音乐人才也需要特定的教育平台进行培育,因此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要承担为民间音乐培养人才的重任。

首先,制定专业的教学体系,将幼儿、小学、中学和大学音乐教育和民间音乐结合起来,在幼儿和小学音乐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和文化的兴趣以及探索欲望,在中学和大学音乐教育中则要重点培养专业的民间音乐人才。其次,在校园文化和素质教育中,将民间音乐和德育、美育、体育等结合起来,推动民间音乐进校园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了解民间音乐,会唱、会演奏、会欣赏,激发学生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的责任意识。[7]

(四)拓展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

我国民间音乐类型多样、资源丰富,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内涵和题材也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民间音乐可以采取多样化的传承方式,因地制宜,让民间音乐更好地传承下来。

其一,自然传承。在少数民族的村落范围内,通过节日演唱、旅游业表演、日常传唱、社区活动演唱等方式实现口口相传的目标,做到让村落内人人会唱。这种传承方式是最贴近自然,最符合民族音乐发展规律的,虽然不具备明确的传承目标,但是能通过日常传唱焕发出民间音乐的原始生命力。

其二,家族传承。地方政府将民间音乐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合起来,寻找民族村落范围内的民间音乐艺人,以补贴、精神奖励的方式鼓励相关的负责人进行家族传承,实现代代相传。

其三,师徒传承。民间音乐大多采用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师是民间艺人,徒大多是同一社会结构中或同族的年轻人,这种传承方式较为扁平,传承的效率也不高。地方政府可以将这种师徒制和学校音乐教育模式结合起来,依托现代学校教育方式构建新型师徒制,为民间音乐提供表演舞台,提高民间艺人经济收入,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传承人。

其四,符号传承。这种传承方式是以乐谱中的音符为主,指的是将民间音乐的零星素材和完整的音乐作品进行符号化处理,再进行传承。这种方式一般可以针对散落在民间的音乐素材或濒临消失的民间音乐作品进行符号化处理,将处在危险状态中的民间音乐搜集整理出来,扩大传播面积。

总之,民间音乐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新时期,我们要在遵循社会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民间音乐的核心价值,实现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延续。

猜你喜欢

民间音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音乐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