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精准施策的探讨

2020-01-17张得心涂申清王志兵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园区农民农业

张得心,涂申清,王志兵

乡村振兴精准施策的探讨

张得心,涂申清,王志兵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如何精准施策?本文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乡村振兴的前提是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乡村振兴的主体应下沉;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加强统筹协调力度;加强农业开发园区的建设;加强乡村振兴的培训和考核。乡村振兴解决乡村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通内循环淤点和堵点以加速内循环,有利于延长战略机遇期,成就中国全域的崛起,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产业振兴;统筹协调;开发园区建设;培训与考核

四十年来,中国快速走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道路,而国家对农业、农村基本上放任市场来管理。在最近十几年,国家才提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政策主张,十九大由习近平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前述政策的集大成者。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国家战略,作为国家战略,它是关系前瞻性、长远性、宏观性且全局性的国家总体布局,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乡村振兴关系到能否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并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关系到中国整体发展是否均衡,能否实现城乡协调、工农一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鉴于“三农”问题的艰巨性和时间的紧迫性,精准施策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乡村振兴的前提是新一轮思想大解放

(一)乡村人才的匮乏

因城镇化和高考制度的虹吸效应,大量青壮劳动力到城镇务工,青少年通过高考的选拔大部分也融入城镇就业,而留在农村的大多为老人、妇女、儿童及少量确实无法离开的青壮劳动力,乡村人力资源都匮乏。关键是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还未结束,优质人口由乡村向城镇单向流动的趋势还在持续,只是速度在减缓,乡村的人才越来越匮乏。

(二)农业农村现代化理念在基层缺乏

四十年来,国家集中精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并取得巨大成就,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必要的财力和技术支撑。但改革以来国家对农业、农村基本上以市场调节为主,农业基本上是以小农业、小农户展开(东北大农场那是例外),造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理念在基层十分模糊和遥远,其实践更无从谈起。

(三)思想解放的标准

思想的解放,是生产力解放的前提。农村的落后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落后,突出表现在缺乏敢为人先的精神、抢抓机遇的意识、敢闯敢试的胆识和气魄。思想观念的落后,直接导致发展环境不优,产业不强,经济活力不足等问题。所以必须解放思想,破除唯上、唯政策、唯条条框框,一定要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当文件与发展相矛盾时,以发展为重;当理论与实践矛盾时,以实践为重;凡是外地先进的做法和经验,都可以借鉴运用;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大胆地探索和试行;凡是政策规定有一定弹性幅度的,都可以千方百计用好用活用足。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和富有创造活力草根的思想解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先导。

(四)乡村振兴的实质

乡村振兴从根本上重塑城乡关系:城乡一体,农村优先。即发挥城乡各自优势、功能互补、分工协作、公平对等、错位发展、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把农业农村的短板和弱项补起来,终极目标是实现乡村现代化。改革的核心是把农村大量闲置的生产要素激活,把沉睡的资源唤醒,把资源盘活,让生产要素重构,把农民组织起来,激活农业的内生动力,完成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通过重塑新型城乡关系,完善农村发展要素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的升级机制,促进乡村全面发展和繁荣,让农民最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红利,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持续发展。

二、乡村振兴的主体应下沉

(一)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对农村工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实施的根本保证。为此,必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严格执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进一步强化重视和支持乡村振兴的鲜明导向。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打造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

(二)充分尊重农民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史就是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基层草根的三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只能靠长期居住、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他们才是农村的真正主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唯一主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不能绕开农民、抛弃农民、忽视农民。当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需要的是掌握了现代农业科技的新型知识型农民。所以要重视和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素质能力,实现由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型,建立人才振兴的长效机制。现阶段的迫切之举是采取针对性措施,把小农户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并引导到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使之分享到现代农业发展红利。

(三)积极引导新的市场主体的进入

实施乡村振兴并不是否定城镇化,一方面要扶持农民的转移,同时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市民下乡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高人口双向流动性。在此过程中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是面向未来的关键,要实施有效政策,引导大学生、复员军人和农业科技专家到农村创业创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新型农业服务组织、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新型市场主体带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这是未来的市场主体。

(四)通过市场利益联结机制重构各市场主体关系

探索政府、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等多方合作模式,形成利益的“命运共同体”,实现抱团发展、合作共赢、利益共享,走出一条农、商、文、旅融合的三产联动的发展之路。形成覆盖全链条的命运共同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从农业内外、城乡两头共同发力,各方的发展才有稳定的长久的驱动力和意愿。适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产区变园区、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店铺变电商、民房变客房。通过订单生产、生产托管、务工就业、产品代销、资产租赁、保护价收购等方式,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分红型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形成产业龙头企业牵头、新型经营主体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产业化联合体,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链增值收益。“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得在农民”,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

(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关键的突破点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全面提升乡村发展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各项事业振兴的前提,只有产业振兴,才能让年轻人体面地留下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尤其是涉农产业应留在产区,农民在家才有活可干,有钱可挣,社会秩序才更加稳定,留守儿童和空心村才能根本性解决,乡村治理才更加有效,基层党组织才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进而加速乡村全面振兴的步伐,所以抓住产业振兴就是扭住各项工作的牛鼻子。因地制宜,发展有本地特色的产业,才能够体现其独特性,也才可持续。也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村才能集聚人气,形成良性循环,充满生机活力。

(二)产业振兴的关键是构建新型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

大力培育与乡村振兴相匹配的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一定要下决心加强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只重视产量而忽视质量、品种、商品化和效益的做法。要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各类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休闲及其他服务业有机融合,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休闲旅游、电商物流等新产业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建设,推行全产业链开发,走三产融合发展的道路。要构建新型农业生产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需要。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组织,让小农户也有机会通过土地流转、要素入股、务工就业、产销对接等形式参与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乡村产业,进一步促进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三)积极培育知名品牌

品牌是提高产品溢价的一个很有效方法。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以质量信誉为基础,创响一批乡村特色知名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重点培育区域公用品牌,明确生产地域范围,强化品种品质管理,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发地域特色突出、功能属性独特的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企业品牌,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将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企业文化注入品牌。培育产品品牌,传承乡村文化根脉,挖掘一批技艺精湛、工艺独特的手工制作的产品,创造一批乡土品牌。加大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区域品牌的支持保护力度,提升农业的品牌溢价效应。

(四)特别关注科技的运用

现代农业应是适度规模经营,要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同时大力推行商品化和市场化,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所有的这些必须强化科技创新来驱动,要真正把发展引导到依靠科技和创新的轨道上来。农业技术体系也要相应转变,主要为三个方面:从围绕粮食生产向围绕整个大农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增长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只关心种养环节向全产业链转变。特别要关注新科技的颠覆性变革,智能化、无人机的数字技术将能替代现代农业中80%以上的体力劳动。

四、加强统筹协调力度

(一)乡村振兴工作统筹协调力度有待加强

农业现代化和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联系不够紧密,急需将这些工作统筹起来,齐抓共管,协调推进,加强各项工作的关联性、协同性和整体性。解决好“三农”问题之所以要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归根到底是因为它是一个具有竞争弱势特征的复合概念,是市场失灵的综合性问题。

(二)加强顶层设计

各省市应立足本区域实际,进行一个全局的谋划,做好规划。科学管用的规划是乡村振兴的施工图、路线图和时间表,在此基础上,探明乡村振兴优选区和优先序,通过实验示范来完善,取得阶段性的成果。顶层设计也有不同的侧重点,中央主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清除影响乡村振兴的制度性障碍,降低“三农”发展的制度成本和风险,地方政府应细化有关方针和政策,制定配套方案,把乡村优先发展原则落到实处。强化制度供给,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各项重大政策举措落地生效。

(三)乡村振兴工作应循序渐进

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在执行过程中要先易后难,有序推进,以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成就感。同时要加强引导,久久为功。坚持乡村优先发展,应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强化政府对“三农”发展的“兜底”作用,将其作为加强社会安全网建设的重要内容。二是瞄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如积极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强粮食主产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载体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帮助农民增加共建共享发展的机会,提高农村共享发展水平。

五、加强农业开发园区的建设

(一)农业开发园区是乡村振兴的先导区

乡村振兴到底如何落实?在当前乡村处于市场弱势的情况下政府千万不能缺位,积极引导和作为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基层不能光出规划、措施、办法。农村工作部门更不可能在办公室里实现乡村振兴,而应像精准扶贫一样真抓实干。所以不能像撒胡椒面一样四处铺开,集中资金和精力先在每个县创办一两个高等级的农业开发园区,先把开发园区建成乡村振兴的先导区,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于开发园区,以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撬动更多民间和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市场的高效和溢出作用。有利于打破各方掣肘、大家观望的局面,摔开制约因素,先行探索,闯出一条改革之路。

(二)农业开发园区是农业现代化的引领区

通过建立高等级的农业开发园区,全面展示未来的农业景象:土地连片的规模化、耕作和收割的机械化、农业技术的集成化、生产经营的信息化、安全环保、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三产的高度融合、甚至农民想都没想过的专业化、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智能化、标准化、项目化。展望未来,中国现代化农业的本质是人造农业、智慧农业、人本农业、定制农业,要想新的生产方式为市场接受尤其是为老百姓认同还真需要一个抓手,彻底改变乡村的“弱、小、脏、乱、差”的尴尬格局。

(三)农业开发园区是“三农”改革的综合试验区

“三农”问题难就难在它是一个成体系的改革,既要改变旧的涉农各职能部门改变服务的方式,又要大力培育新的市场经营主体,任务繁重,所以要集中精力,精准施策。如确实有政策和实践有失偏颇或有争议,可边实践边改革(相当于试行),把损失降到最小或限制在特定的范围之内,维护农村的大局稳定。当然综合试验区生产体系要以解决粮食安全为主,这是国家战略隐患,改革要解决主要问题。

(四)农业开发园区是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的摇篮

通过开发园区,利用农闲时节,哪怕政府出资培训也值得,因为这为未来农业发展留下宝贵的人才种子。如政府力度稍大一点,扶持更接地气一点,有可能演变成培养农业人才的主战场和摇篮,是为农业转变生产方式提质增效的“黄埔军校”,解决人才培养的瓶颈。

(五)农业开发园区是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的中枢纽带

开发园区有必要建立“上挂中联下辐射”机制以加强开发园区在推广农业技术的中枢纽带作用。即园区内技术人员解决不了,省市的农业大学、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应提供必要的协助与支持,平级的涉农部门应抽调人员在园区内办公,向下则为更多的种养农户提供点对点的服务。彻底解决技术推广中的种植链、养殖链、产业链因某一链条的断裂而全线崩溃,发挥强链、补链作用,解决技术瓶颈,使之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孵化器和创业创新平台。

六、加强培训和考核

(一)完善农民和农业转移人口参与发展、培训提能机制

不管是城镇化还是逆城镇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关键是要加强培训。一方面,帮助农村转移人口降低市民化的成本和门槛,让其获得更加公平、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权利,同时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增强农民参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能力,促进其更好地融入城镇或乡村发展。要以增强农民参与发展能力为导向,完善其培训支撑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人口,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多的新型市民和产业工人。要结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注意发挥新型经营主体、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带动普通农户更好地参与乡村振兴。

(二)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考评

对乡村振兴工作,中央到省、市都非常重视,出台了相应的规划及行动计划。但客观地讲,在县和乡镇一级,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压力传导还需进一步加强,还存在一种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因为实践远比规划要来得困难,所以要加强考核力度,尽快完善考核细则,尤其是乡镇工作如果上面不加强考核,可能就会形成“水不紧,鱼不跳”的现象。也只有在考核中找到实际工作中难以掩饰的困难和矛盾,才能有针对性解决,把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扎扎实实推进。

加强创新创业典型县(或乡、镇)、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产业强镇、粮食主产功能区、农业产业园区等项目的创建工作,以创促建,以评促改,形成上下一心,各方聚力,齐抓共管扎扎实实推进乡村振兴。

国家在2020年7月出台了《全国乡村产业规划2020-2025》文件,强调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

[1]范建华.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J].行政管理改革,2018(2).

[2]王科,王让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什么?[J]人民论坛,2018(17).

[3]周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 什么?[N].中国妇女报,2017-11-18.

[4]郝保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深远[N]. 经济日报,2019-04-01.

[5]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Z].2020-07-17.

2020-09-14

中华职教社课题“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HBZJ2019018)。

张得心,男,湖北黄冈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企业管理、营销管理、会计学、统计学。

F320.3

A

1672-1047(2020)05-0092-04

10.3969/j.issn.1672-1047.2020.05.23

[责任编辑:吴祝平]

猜你喜欢

园区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