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建设

2020-01-17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资助精准育人

单 芳

(湖南理工学院经管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0)

在保民生、暖民心角度的资助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生的资助工作,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建立资助体系的关键词。当前我国高校资助的主要方法是提供经济方面的援助,首要关注的问题是高校学生的基本生活保障。然而事实上,经济困难学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往往还会陷入学业落后、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和就业困难等多重困境。而后者极易导致学生在接受资助时,出现心理方面的负向变化。因此,高校资助工程任重而道远。如何在资助高校学生的过程中不忘贯彻落实“育人使命”,保障资助与育人同落实;如何全面顾及学生个人发展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植受资助学生心中,将资助工作做到基本保障与全面发展并重,成为现阶段高校资助体系发展和育人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精准资助是建立发展型资助体系的前提

发展型资助体系建设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精准化要求,即精准资助。作为“精准扶贫”理念的延伸,高校精准资助要求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效果精准。

(一) 党中央高度重视精准教育扶贫

精准扶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的一项重大国策,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各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为依据,就精准扶贫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我国缩小贫富差距和打好脱贫攻坚战,做出了长期规划和格局建设,这些政策在脱贫、减贫实际工作中做出了显著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好扶贫这盘棋就要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同时,还指出,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二) 精准识别贫困生并建立相应信息数据库

高校资助体系要做到精准资助,首先要做到精准识别。精准识别体系的建成需要按照四级资助认定机制要求,以保障精准识别工作顺利完成。在实践中可以结合大数据分析、老师家访以及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等形式确定一个合理的认定标准,形成贫困生档案。目前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立了一个由院务会统一协商认定,同时具体可供操作的流程体系来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其次要确保经济困难学生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以提高援助学生的精确度。在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定时更新数据,通过互联网途径对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实施动态管理。在认定家庭困难学生的条件时,学校可以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利用大数据处理的方式,了解并分析不同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状况和等级,并由此进一步制定出针对性强的贫困学生资助方案。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精准识别贫困生不仅能提高资助精确度,保证更多的贫困生能被顺利资助,还能将资助资金进行合理高效的分配,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采取不同资助力度,从而实现最佳的资源配置。

(三) “互联网+”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新途径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合作的一项新兴技术,具有放大效应。目前“互联网+”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渗透进各个领域行业。“互联网+”理论和技术,为高校精准资助的开展与实施提供了专业信息化的平台,实现了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线上、线下双向共进的精准识别与助困,开通高校资助精准化的快车道,达到以最快速度取得最佳效果。如何利用互联网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献力,完成社会资源有效配置以及资助资金精准发放,已成为高校资助工作需要重点探索与发展的新领域。各工作应融入多学科交叉思维,巧用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帮助高校资助基金实现更精准地发放。学校可以将资助部门以及团委、信息技术部门等部门的数据集合在一起,构建完备的数据体系,定期统计学生在食堂、超市的消费情况,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精准识别判断并认定贫困生,为实施精准资助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发展型资助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 认定精准度不高,存在资金粗放式处理

1.政府资助。自建国以来,国家一贯重视教育资助,为跨入大学校园的寒门学子提供奖、助学金。2019年,国家扩大了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了补助标准,设立了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在提升国家励志奖助学金覆盖面的同时,国家平均助学金金额比例比往常年提高了10 %,同时也更加关注职业教育。政府政策全面公开落实,受到社会关注与监督,高校学生除了通过努力提升学业成绩获得各种奖学金之外,还可以依据自己实际情况申请助学金。政府资助是高校资助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应该严格按比例分配与按金额发放奖学金,以免学生利益受损。基于奖助学金福利都有所提升的现实状况,学校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需要注意学生心理的变化,未获得资助的同学无需气馁,获得的同学也不能骄纵。这些看似容易,但却需要学校正确教育引导。

2.外界金融机构援助。高校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仅靠政府奖助学金帮扶仍然不够,对于家境贫困的学生,他们还可以自行联系生源地商业银行进行助学贷款。作为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学生学费、生活费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该项政策已经帮助数名大学生成功入学,但由于一些高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学生未清楚申报材料和申请流程,助学贷款难以全面覆盖。

3.校方协助。高校学生除了接受政府部门以及社会资助外,学校方出资设立奖学金也有助于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是与学生接触最直接也是最了解学生的一个组织,在关注贫困学生成长方面还有许多的地方可以改进。学校是学生和社会的一座桥梁,在贫困学生生活需要帮助和支持的时候,学校可以动员力量为学生资助。湖南理工学院还特别设立勤工助学中心,优先照顾家庭贫困学生,积极联系正规企业,为学生谋福利。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教育引导,提升学生的自我维权意识,当学生权益受到侵犯时,勤工助学中心可以为学生维护权益。校方还可以通过荣誉校友、校企合作、社会人士捐助等方式获取资金,设立相关奖助学金,并加大宣传力度以促进学生进行申报。校方资助对于学生有很大的勉励作用,学校也可以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更加细分的资助措施。

(二) 现行资助体系重物质轻精神,与新生代学生重视精神发展需求不符

目前高校的群体基本都是95后,2018年第一批00后进入校园,新生代的学生更擅长用网络获取新的知识,对外界事务的感知也更加个性和敏感,他们对价值的诉求也由单一稳定趋向于多元化。同时,新生代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表现出强烈的精神诉求,对学业、技能掌握以及就业指导有着强烈的需求,这与现行的资助体系“重经济轻人文关怀”的现象相违背。

(三) 学校重物质关怀轻过程引导

目前的高校资助体系重视学生成长成才的结果引导,也重视学生物质方面的资助,然而却缺乏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支持”。一方面与高校推行的三全育人理念不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的自助,很难形成“解困—育人— 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三、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建设的具体路径

(一) 建立健全资金资助体系

资金资助是落实经济资助的第一步。目前国家出台了各项奖助学金政策,学校应该把各类奖助学金精准发放到需要的同学手中。除此以外,学校和受助学生都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首先,学校应该充分挖掘校友资源。校友是学校宝贵的资源,懂得饮水思源,也乐意回馈母校,为母校发展尽一份力量。例如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于2019年成立的华夏工匠奖学金,是由经管学院的一名校友设立的。该名校友做出承诺,每年将出资10万元用于贫困助学专项用途。其次,学校应利用校企合作争取企业、社会人士对学校困难学生群体的帮助。同时,设立相关咨询部门,为学生勤工俭学提供途径。最后,引导和鼓励受助学生群体助人、自助,建立相应的助学基金,捐助与资助并行,对家庭极度贫困或突发灾祸的学生实施救助。在资助学生的同时还应特别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切勿透露过多学生信息,以防学生由于心理原因不愿接受资助甚至不提出资助申请。总之,应充分发掘校内及校外资源,逐步形成多层面、立体式的资助资金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与完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为更多的高校贫困学子解决生活烦恼。

(二) 建立健全心理辅导体系

贫困生由于承受着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通常会表现出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理,既渴望与同龄人交流,又因心理敏感而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他们的这种特殊的心理状况在外表上可能与普通学生差别不大,但学校的心理咨询处应该及时关注学生心理状况,普及心理健康课程,在学生入校之初就为其建立良好积极的心理环境。因此,高校要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就应从单纯的经济救助观念中走出来,在做好基本经济救助贫困学生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建设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考虑如何建设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体系,并积极贯彻落实,拓展研究,开展形式更加多样化、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度。例如利用互联网的高效便捷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线上联系线下,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专业心理咨询老师可以利用专业知识,采取对于贫困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和心理辅导的方式,做到团队和个人心理帮扶结合,让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拥有客观平常的态度,从而促使学生正视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将扶贫工作与学生精神帮扶工作共同结合开展,将资助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兼顾进行,更有利于家庭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首先,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信仰的养成,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由于大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络,信息接收量大、范围面广。因此,只有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新媒体平台,以高校资助为载体,全面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与实践度。其次,要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借助奖助学金的评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采取召开全校性的表彰会和院系班级主题班会、举行辅导员面对面座谈交流会等形式,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其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其积极进取精神,让获奖大学生认识到这份荣誉的来之不易,从而提高他们对这份帮扶的重视与珍惜,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在接下来的人生中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为社会做贡献。最后,对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使之更加积极进取,自觉追求并培养“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的思想境界。

(三) 完善学业指导体系

家境优渥的孩子从小便在家庭的助力下进行各种学业与兴趣培训,更有各种各样的考前密训和辅导资料为其高考添砖加瓦,他们的起点远远高于家庭困难的学生。而后者的父母通常对孩子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在高考厮杀中脱颖而出,为日后摘掉贫困的帽子铺路。因此,这类学生进入大学后往往会有沉重的学业压力与心理负担,若不能帮助他们疏导压力,长此以往,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甚至厌学、逃学的现象。有效的学业指导迫在眉睫,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成绩,重塑他们的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三观,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具体来说,学校可以设立学习交流中心,通过组织开展学术讨论座谈会、提供创业指导和一部分资金扶助等方式,帮助这些有学业或者学术研究困难的学生提升专业能力。此外,还可以给每一位经济困难的学生安排相应的帮扶导师,导师应当充分了解该学生的心理及生活状况,并定期召开导师探讨会,就如何帮助自己的帮扶对象充分交流意见,以便更好地完成帮扶工作。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型的社会,首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会这类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鼓励他们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这类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的资源自主学习,注重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信息吸纳能力。

(四) 完善能力提升体系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人才绝不仅仅是知识型人才,更注重的是能力型人才,尤其是知识和能力并重的综合型人才。培养受资助学生多方面能力,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校应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充分认识到综合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去培养自己的相关能力与素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提升自己,抓住机会,勇于挑战和尝试,在进取中实现突破性的进步。其次,由于这类学生从小更多地是专注于培养自身学科知识能力,在人际交往等方面能力略显不足,但恰恰只有同时拥有这些能力,才能使社会资源相对缺乏的他们在毕业后的面试中脱颖而出。只有培养其交际能力,才能提高其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具体来说,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社交礼仪选修课程,传授社交经验与技巧,提升社交能力,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让情商也得到提升。最后,学校要让学生意识到最重要的一点,即便家庭情况特殊,也不要产生自卑心理,更不能有过激的行为,而应该培养自己强大的内心和吃苦耐劳的能力,要让他们目光放远,不卑不亢,才能走出精彩人生。

四、结语

精准扶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国策,精准资助是“精准扶贫”在高校的延伸。高校应该立足自身优势,在精准资助的基础上形成发展型资助体系,在解决学生后顾之忧的基础上,更深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技能培养等方面,多角度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此外,高校应该结合各方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推动发展型资助体系的实施和深入合力促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资助精准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