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20-01-17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思政

沈 阳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00)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时代发展导向,使教师紧密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群体思考并探究问题的解决思路,引导大学生从生活学习中获得知识、掌握本领。而课程思政则是对思政课程的有效补充,是全新的教育理念,能够更好地发挥我国思政教育理念的时代价值,切实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所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相互补充、相互推动的关系,将其融合在一起,构建出具有实效性的协同育人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一、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育人目标

(一) 彰显价值

在新时代,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深入把握履行新时代社会责任的要求。而课程思政能够帮助高职院校深化并优化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切实发挥高职思政教育的教育功能,使思政教育的思想、理念、方法及内容充分地融入到专业教学中,进而形成合力,使学生群体真正地认识到思政教育的思想魅力、人文魅力。因此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目标一致,彰显了思政教育的思想价值、理论价值,使思政教育全面而有效地融入到高职教育中,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 立德树人

高职院校应以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指引,通过构建思政教育机制培养人才,使学生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建设需求,从而提升学生群体的专业技能、就业能力及实践意识。人才培养体系是多元的、系统的,关系着学生的能力、素养、品质、知识、思维等诸多方面。其中的“品德”在学生培养中拥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是学生职业发展、专业成长的核心与根本,对学生发展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不仅需要复合型、专业型的优秀人才,更需要拥有高素质、高品质的人才,以此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要求,推动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要以加强德育教育、立德树人为目标和根本。

二、构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的条件

(一) 构建合作工作的教育机制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存在着相互协调、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育人关系。将二者充分地融合起来,形成系统统一的整体,需要高职院校不断实现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有效融合,实现辅导员、教师及组织的职能融合,使相关的课程组织与职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构建基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互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创新教育机制,形成多元合作、多方参与的合作教学机制,以此推动学科体系的快速发展,切实改变传统各自为营的教育局面,使其在共同引领学生、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获得进步。而在协同育人机制下,各学科体系间是互相促进与互相合作的关系,譬如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在协同合作下,能够使不同课程的知识与内容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思政教育的思想美与人文美。

(二) 构建评价考核的育人机制

为构建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高职院校应在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强调管理模式与考核机制的重要性,以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凸显思政课程的有效性。其一,高职院校应在加强监督管理力度的同时,建设监督评价机制,检查并监督教育工作的进度、质量与效果。而通过监督管理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规范教师的授课流程,摆正教师的思想观念,提升协同机制的落实质量,使高职院校将立德树人理念,思政教育目标更深入地融入到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提升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质量。其二,高职院校应根据立德树人与思想教育的目标,创新出全新的评价体系,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及评价机制,用评价机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意识,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 明确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将思政课程所拥有的思政知识、思政理念、思政方法渗透到专业课程中,使思政的教育范畴延伸到整个教学体系内,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与效果。然而与思政课程不同的是,课程思政不应以理论知识为导向,不应将具体的思政内容、思政方法作为授课主体,应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政素养及政治素质。而根据课程思政的理念,可以发现,课程思政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政思想、思政能力及思想素质,是与思政课程存在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关系的教学理念。所以可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界定为思政课程的延伸与实践。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使其在学生培养中,发挥应用的教育功能与作用,以培养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 将思政课程资源与课程思政资源有机融合

高职院校要想将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资源,需要在课程资源融合机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引导功能,提升教师认识,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进而在立德育人的指引下,推动课程思政的全面发展。首先,思政教师应整合思政课程资源,从文化、方法、道路等层面,确定思政课程的资源体系,从而使其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与整合。其次,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将思政课程资源与专业课程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提升二者的协同质量。譬如在人文课程中,思政教师应从文化的角度,挖掘专业课程中的人文理念、政治取向及道德体系,努力使其成为思政理念的传播载体。最后,加强教师培养力度。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提升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道德水平、文化素质及思政素养,使其在深入认识马克思思想理念的基础上,实现以身作则、以德育人的教育目标。继而帮助教师以自身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及思想素质引领学生,教育学生,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三) 构建相互交流的思政协同育人模式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是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思政育人的关键与重点,是影响课程思政质量与改变思政课程教育格局的主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在职能工作中,应重点把握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质量,运用全新的考评机制和教师管理机制,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首先,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小组,即以思政教师为主体,根据思政课程的授课进程,明确不同专业教师的思政授课内容与进度,提升二者间的协同性,使课程思政切实地补充并巩固思政课程的教育内容。其次,开展线上线下协同育人模式。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优秀的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专业教师应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使课程思政的内容有效地融入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中。而在此过程中,思政教师可根据专业教师的网络教学质量,评价思政知识、理念及内容的渗透质量,进而给出具有指导性的建议。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