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实践与探索

2020-01-17李付有董军刚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专创智能专业

李付有,彭 炜,董军刚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的重要支撑。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生可以进行技术创新训练和企业经营及管理方面的模拟体验,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本文以笔者所在学院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研究对象,在平台构建探索过程中,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基地、教师工作室、大赛备赛室和认知教育基地等创新创业实践硬平台建设与指导教师队伍、实践教学体系、竞赛活动、激励机制等软平台建设相结合,建成集专业课教学、生产、研发、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并应用于智能制造类专业群的实践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意义及目标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的根本举措。而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保障,是实施专创融合教育的支撑点,是锤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演武场和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器,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笔者所在学院根据自身情况,从2013年起开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探索,主要面向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产品开发、汽车智能技术等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在政校企共建的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内,成立校本研发机构——智能检测研究所,逐步搭建起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组建技术创新与服务专门团队,面向京津冀及园区周边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与升级服务。其建设目标是:以专创融合为主线,将平台建设成为“具有创新素养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基地、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培养基地、学生自主研发设计基地和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

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成要素

该平台以国际通行的职业院校DACUM课程开发理论为指导,组织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专业骨干教师、双创教师等共同研讨,分析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学生需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内涵及要求,将其分解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等五项要求。这五项要求可以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参与研发项目、自主技术创新、学科竞赛和创业体验等途径来实现,而以上实现途径需在搭建完成的创新创业实践硬平台和软平台上才可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

三、创新创业实践硬平台建设

(一)建设专创融合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基地

对原智能检测研究所功能进行扩展,采购一批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建设大学生岗位实习中心,以满足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开展课内实习实训的需要。在实训项目的安排上,优先选择实际工程项目或由实际工程项目改造而来的教学项目,使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学习和应用行业主流技术,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为将来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大学生岗位实习中心面积350m2,拥有实习工位数80个,可以满足电气设备及检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等课程的实习实训和专创融合教学需求。

(二)建设创新创业工作室

将原智能检测研究所研发室进行改建,成立教师创新创业工作室。教师创新创业工作室是教师研发新产品和提供技术服务的场所,同时也是学生担任导师研发助理参与技术创新和工程项目的场所。在这里学生可以进行技术创新和服务实战训练,从而提高创新和科研素养。智能检测研究所内共建有教师创新创业工作室3个,每个面积30~50m2不等,设置学生工位共计18个,满足了学生技术创新和科研训练的需求。

(三)建设创新创业备赛室

创新创业备赛室主要适用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创新创业大赛备赛,其主要功能是为参赛团队研讨项目、挖掘主题、模拟训练和路演提供场所。以智能检测研究所会议室为基础进行改建,建成后的创新创业备赛室面积50m2,最多可容纳25位学生进行竞赛研讨,并提供了配套会议桌、办公桌椅,备有计算机、投影仪、白板等演示设备。

(四)建设创新创业认知教育基地

利用智能检测研究所位于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先天优势,学院与入驻园区的300余家创新型企业建立了联系,与其中32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通过安排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沙龙、路演仪式、企业家报告(讲座)、参观优秀企业等形式,使学生在浓厚的创新创业环境氛围中接受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创新创业素养,从而把整个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学生的创新创业认知教育基地。

四、创新创业实践软平台建设

(一)建设优秀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

在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推进专创融合,不仅要求指导教师具备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为此,必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以研究所工程师为骨干,以专业群专任教师为基础,同时聘请企业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共同完成技术创新项目或工程项目,开展专创融合的实习实训指导,指导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目前,组建的专兼结合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共有26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8人、智能检测研究所工程师9人、合作企业工程师9人。校内指导教师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研究所和企业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技术研发和工程项目实践经验,三方密切合作、取长补短,保证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全面开展创新创业人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针对高职智能制造类专业的特点,以专创融合为主线深化教学改革,多措并举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方面体现“培养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相关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在专业课中引入研发项目或工程项目,完成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改造,同时融入行业先进技术,以此培养学生的工程经验及实战能力,提高创新素养;在专业选修课中,增开“TRIZ创新理论与应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理论与方法;丰富第二课堂,吸纳学生担任研发助理,通过协助教师完成创新成果转化和产品研发项目、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听取技术专家和创业明星的创新创业讲座、参观创新型企业等多种方式,提升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从而形成多维度、系统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三)构建开放式管理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

针对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需求,制定《创新创业工作室开放办法》。创新创业工作室实施开放式运行管理,建立预约申请制度,对智能制造专业群学生全天候开放,明确为大学生参与科研、第二课堂创新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提供平台,满足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需要。

为激发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及其所取得的实际成效作为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获得的奖励计入学生综合测评加分项;为学生无偿提供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所需的材料,对参赛获奖的学生给予重点奖励。对指导教师,学院根据其工作情况给予工作量补贴和重点奖励,并对这些教师在年终评优评先、个人职称评定、进修培训、参加学术交流等方面予以倾斜。智能检测研究所还专门制订了《创新创业支持办法》,对于指导创新创业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五、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成效

智能检测研究所自成立以来,以专创融合为主线,紧紧抓住硬平台和软平台两个方面七大要素进行建设,最终建成了集专业课教学、生产、研发、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的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多年来的运行实践证明,该平台的建设很好地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师资水平不高、平台相对单一、职业氛围不浓等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专业建设水平逐年提高,社会影响和辐射力迅速扩大,成效显著。

(一)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学院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学生在“创青春”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硅谷之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年均获省级以上奖项9项,其中由本实践平台师生选送的“风力发电塔杆检修机器人”和“微取能电源关键技术”项目分别获得2018年“创青春”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

(二)教师队伍创新创业能力技术水平大幅提高

五年来,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年均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8项以上,且全部实现了成果转化。2018年12月,在福州召开的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上,本平台教师选送的成果“带用户界面的开关柜故障预警系统终端”入选“高职院校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展”,并获“优秀成果奖”,全国职业院校仅有38项成果获此殊荣。

(三)实践平台得到快速发展

2017年12月,智能检测研究所正式注册成立实体公司——河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公司员工总数由原来的18人增加到了48人,2018年完成了7门专业课程,共计600余学时的教学任务,生产组装了25项1750台(套)电气自动化设备,总产值280余万元;面向企业共完成技术研发项目26项,实现研发收入240余万元,成为河北智恒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保定海纳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亿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小型企业的技术研发部,全面承担了其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服务。

(四)专业建设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智能制造类专业群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在86%以上。工信部、教育部、河北省教育主管部门、保定市主管部门及省内外十余所兄弟院校领导等到现场指导、考察交流平台建设经验,凸显了学院的示范引领作用。

本文探讨了笔者所在学院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问题。近年来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平台的建设对于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实施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锤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巨大作用,很好地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师资水平不高、平台相对单一、职业氛围不浓等问题,形成了一整套可复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具有极大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成效显著,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专创智能专业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