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时代社会转型看我国的家政学教育

2020-01-17闫文晟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家政研究中心山东菏泽274300

关键词:家政学科教育

闫文晟(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家政研究中心,山东 菏泽274300)

一、引言

家政学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它往往会在经济转型时期兴起,并代表一个时代的生活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家政服务业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改善型消费不断增加,这种矛盾会日益尖锐。 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现实需求强烈呼唤着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而这一切都需要现代家政学的科学指引,需要家政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鉴于此,2019 年6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1],采取支持院校增设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等措施,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 教育部随后要求“每个省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若干所高职院校开设家政专业”。 大家纷纷认为这是家政学教育发展的一个契机,并断言家政专业要“火”。 在2019 年下半年,全国新增72 所高职院校开设家政相关专业[2]。 目前,这些新增设家政相关专业的院校办学效果如何短时间内尚不得而知,但原来已开设家政学专业院校却一直遭遇着办学困境,有的院校停办家政专业,有的院校改制。 截至2018 年年底,仅7 所本科院校、20 余所高职院校在艰难爬行[3]。 由此看来,一边是是大量院校增设家政专业,一边是一些院校家政专业下马或改制,这是一对矛盾体和奇怪现象,如何认识和看待?

众所周知,家政服务业的兴起推动了我国家政教育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家政学学科在我国的重建,对家政学学科是一种发展契机。 也因此有很多人误以为家政学就是培养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实际上,家政服务业只是家政学社会服务推广的一部分,而家政学是为家政服务业提供科学的指导,比如专业培训、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等。但是作为一种培养专业人员的高校教育, 家政学毕业生不应该直接进入家庭从事家庭劳务服务,他们应该有更多的就业选择。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家政学学科毕业生能考取各个领域的资格和证书, 可以从事的职业就有60 多种,美国家政学毕业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育部门、金融部门、商业和企业部门、公民社会与发展、媒体和交流、拓展服务、人类服务等部门工作,也可以从事营养师、食品公司开发、服装设计、健康保健、服务业等工作[2]。 我国家政学教育的先行者王非曼先生①曾说过:“学过家政的人,可以去教书,可以去研究,家政人才可以服务业社会的各个领域。 ”因此,把家政学高等教育与家庭服务行业混为一谈,是一种片面认识,是对家政学学科内涵和价值的理解流于低俗化,不利于家政学研究的深度拓展[4]。这种片面认识已对家政学的学科地位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理性以对,需要认真反思在这种思路下发展家政学学科的逻辑。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万物发展都有规律可循。家政学教育也不例外,我们不妨遵循“从全球着想,从本土做起”的思维方式,从国际视野和历史的长河中,厘清作为家政学发源地的美国家政学教育办学经验以及我国家政教育学办学教训,以便寻求我国家政教育的办学规律。

开展该领域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是要界定清楚家政学的概念,只有把概念界定清楚了,才能真正把握家政学科的内涵和特征,也才能确定我们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向。

(一)科学界定家政学的概念

自从人类出现家庭以来,就出现了家政。家政作为一门学科是近百年的事情,发端于美国。 近年来,国际家政教育发展迅速并日臻成熟,而我国家政学研究明显不足、成果不多,且大多集中在编写教材方面, 学术专著几乎空白。 经过文献梳理,关于家政学概念的界定,目前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是《中国家政服务业发展报告》(2018)[3]指出:家政学是以人类家庭生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强化家庭成员素质、造福全人类为目的,指导人们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感情伦理生活的一门综合型应用学科。

二是陈朋在综合研究美国家政学学科发展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家政学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产物,是一种研究人类生活方式的文化现象。 家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在家庭的日常生活,目的是帮助人们改变传统的以经验性、重复性为主要特点的日常生活方式, 建立起符合现代化进程需要的以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为主要特点的新型生活方式, 从而促进人自身现代化的进程[5]。

前者是目前学术界通用的解释,是一种狭义和静态概念。大多数学者对家政学的解释大都与该解释异曲同工, 缺乏创新。后者从文化和现代性视域给出了一种全新的解释,是一种动态概念,但研究对象仍具有狭隘性。

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家政学概念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定:

第一,家政学是独立学科而不是边缘学科。因为家政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应用性、操作性等特点。因此,有些学者把他定位为边缘性学科[6]。 也有学者把家政学看作社会学的一个分支[4]。 实际上这都是一种表面性的看法,正是因为这种片面看法,我国13 个一级学科里面一直没有家政学的地位,其理论研究体系和实践体系一直未能构建,这也为我国家政教育陷入困境埋下了伏笔。 家政学不仅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行为主体、根本目的,而且有其自身的内容体系、空间视域、内在机制,更有其独特的客观存在,历史底蕴、时代价值、社会需求。在家庭生活这个极为重要而又十分特殊的领域里,家政学是最能够引领和指导人们行为实践的科学,具有不可替代性。 所以,家政学并不从属于其他学科,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有自己独立的门户和一席之地。

第二,家政学是一种动态概念而不是静态概念。以往学者大都将其固化为家庭生活,实际上家政学是一个动态概念、全球概念。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方式加速现代化、老龄化日益加剧以及全球一体化的到来,家政学研究内涵也应该与时俱进。所以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家政学。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家政服务业研究,而且包括家政产业研究;不仅包括育儿研究, 而且研究养老研究; 不仅包括家庭管理研究,而且包括家政教育研究,本文家政学教育特指高等院校家政教育研究。 其研究目的不仅要促进个人、家庭、国家的和谐发展,而且要促进整个社会、国际的和谐发展。

第三,家政英文是“Home Economics”,直译为“家庭经济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家政学是经济学的前身,是经济学的历史和逻辑起点, 要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视角研究和看待家政学。

(二)美国家政教育发展历史及其经验

家政学起源于美国。基于发源地和学科话语权的优势,美国家政学学科的研究与实践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家政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②。 所以,梳理清楚美国家政学教育发展历史是研究我国家政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关于美国家政学学科的发展, 陈朋先是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创立期(1899—1907 年)、扩张期(1908—1959 年)、反思期(1960—1999 年)、超越期(2000 年至今)[9];后又将其分为五个阶段:萌芽阶段(1840—1890)、建立阶段(1890—1912 年)、扩张阶段(1912—1950 年)、反思阶段(1951—1980 年)、新发展阶段(1980 年—至今)[5]。 笔者在借鉴学习陈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兴起创建期、曲折发展期、成熟稳定期。

1. 兴起创建期(18 世纪60 年代—20 世纪初)

18 世纪60 年代, 开始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波及到了美国,美国经济社会进入转折时期,开始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传统的手工业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 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 家庭劳动逐渐消失,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价值观,许多妇女加入社会劳动者队伍。 这种情况下,急需新的生活方式的引导来帮助人们适应这种剧变, 生活适应教育和职业训练应运而生, 家政教育正是生活教育的表现形式[8]。家政学学科和家政学家以科学技术专家的身份出现, 告诉人们“正确生活的科学”[7],家政学教育和家政学著作应运而生。1840 年皮契尔撰写了《家庭经济学》,1869 年依柯华大学为女生开设“持家学”, 奥屋瓦州州立学院于1872 年开设家政课程,1873 年开塞斯农学院成立家政系,1875 年伊利若思大学开办了世界上第一个4 年制家政专业, 家政学从此在大学正式确立了自己的学科地位并开始授予学位。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美国开始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社会经济的剧烈变化对美国思想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和实用主义兴起,大力倡导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生活适应性教育,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应用科学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家政学作为生活适应性教育和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美国普遍兴起。 将家政学社会化、专业化的代表人物是艾伦理查德,她主持召开柏拉特塞特湖系列会议,创建了家政学学会,确立了家政学学科名称,推动多所高校设立家政系,家政学学科、家政学教育在美国正式确立③。

2. 曲折发展期:(20 世纪初—20 世纪末)

在整个20 世纪,家政学教育在百年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女子教育、学科分化、学科改名等阶段,在曲折中向前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政学呈现女子教育形态。1917 年,出台《史密斯修斯法案》,明确提出资助家政业的发展,但这个时期的家政学教育却定位为家事管理,人才培养定位为女子教育,培养贤妻良母。 后来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家政学险些遭遇被撤销的危机。

二是家政学学科出现分化趋势。20 世纪20 年代,开始从自然科学、社会学科、人文学科的视角研究家政学,遂产生出食品与营养学、住房管理、室内设计、服装与织物、人类发展、儿童发展等分支,家政学学科出现分化,这与家政学与生俱来的综合性形成一种张力。

三是出现家政学改名风波。20 世纪70 年代后,家政学家意识到家政学遇到的危机,开始反思家政学出路,试图通过改名带动家政学学科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家政学项目和院系被命名为人类生态学、家庭与消费者科学、人类科学等。 名称的变化说明家政学试图摆脱原来狭窄的范围, 通过一个广泛的学科观和超学科理念, 将家政学学科建设为一个解决当代人类生活问题的大领域或平台,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政学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实际上,女子教育、学科分化、学科改名等是美国家政学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是家政学发展的推动力。

3. 成熟稳定期:(21 世纪初——至今)

家政学教育经过20 世纪百年曲折发展,到21 世纪,美国已有1000 多所大学设有家政系或者家政学院,以美国家政学学会为代表的家政学学科研究力量, 召开了一系列的全国会议,开始从超学科视角研究家政学,确立了家政学学科在新世纪的发展框架、全国性的教育标准和知识标准,并于2010 年将家政学学科作为一个一级学科群, 包括10 个学科和33 个专业,构建了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学术型、专业应用型、职业技术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呈现出层次错落、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布局。

这一时期的家政教育已经突破传统社会中性别分工的框架,从人类发展和消费社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养,目的是通过家政教育向美国公民传递科学的生活理念和方式。

纵观美国家政学教育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美国家政学学科从诞生到发展,再到成熟稳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前进, 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历经百余年,已在美国教育中占据一席之地,在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家政学学科之所以在美国能够发展并壮大起来,与美国本土的实用主义、 进步主义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是分不开的[4]。“从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理念是其产生的理论基础。 生产力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程度是其产生的经济基础。

第三, 美国家政学教育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和需求变化及时作出反应,保证家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适切性,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的一种调试[8]。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类基本物质需求获得满足,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愿望也随之开始增强, 家政学就是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需求的变化来推动家政学教育向前发展的。

第四,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行政手段调节在家政学教育早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17 年美国联邦会议通过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的《史密斯休斯法》,联邦政府每年拨款资助家政职业教育、家政师资培训,从立法层面确保家政教育顺利开展[8]。

第五, 美国工业文明中倡导的人本精神是家政教育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美国家政教育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的对象,使家政教育一直具有神奇的魅力和竞争力,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8]。

(三)我国家政教育发展历史及其经验教训

虽然我国2400 多年前就已有家庭教育传统,但家政教育真正进入我国高校距今不过一个世纪的时间,而且一波三折。上个世纪前半叶曾有过33 年的家政高等教育历史,后来又经历36 年代中断和缺失。虽从再次兴起距今又30 年有余,但我国家政学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明显不足,存在诸多空白,还是一片新天地。

虽然我国家政学研究不足, 但纵观我国家政学科的发展历程,依然有三次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不妨称其为“三次家政教育革命”:第一次家政教育革命始于1919 年,标志事件是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家事部的设立;第二次家政教育革命始于1993 年,标志事件是吉林农业大学创办“家政教育专业”函授大专班;第三次家政教育革命始于2019 年,标志事件是国务院出台《关于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随后教育部要求“每个省至少有一所本科若干所高职院校开始家政专业”。

1. 第一次家政学教育革命(1919—1952 年)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家政学教育的兴起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我国家政学教育的兴起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从内部来说, 一方面由于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受“三从四德”的影响,妇女被紧紧束缚在家庭里面,没有社会地位。 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从家庭到社会都离不开妇女的支持, 妇女的双重身份刺激家政学教育的兴起;另一方面由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清政府也力图变革图强,从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都主张学习外国,学习西方教育体系,一些学堂开设西方课程,家政学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西学东渐”,我国最早的现代家政教育开始于1907 年,清政府在《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女生修习家政课程,在女子小学和中学开设家事、园艺和缝纫诸科。

从外部来说,一方面是工业革命后,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加紧殖民侵略,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 特别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西方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西方传教士试图按照西方教育体系在中国办学,他们先后开办了燕京大学、辅仁大学、震旦大学、圣约翰女修院、福建协和大学、华西协和大学、梅岭教会专修学校等学校,并引入了家政学教育;另一方面,1909 年庚子赔款留学生开始赴美学习,每年派出50 名留学生留学美国,有些留学生在美国学习的就是家政学,比如王非曼、胡彬夏[8]等。他们将家政学教育引入中国,家政学在中国扎根发育。

我国家政学进入高校的标志着是1919 年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家事部的设立,抗日战争前,只有两所学校开始家政学系。 随后,先后有燕京大学、四川大学、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东北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长白女子师范学院、辅仁大学、震旦大学、圣约翰女修院、福建协和大学、华西协和大学、梅岭教会专修学校、湖州专修学校等14 所高等学校相继开设家政学系。 这14 所大学大部分为美国传教士办的学校,具有中西方结合的特点,是个“混血”儿。 一方面其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带有美国血统,具有美国特点,构建了从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家政教育体系。 这个时期的家政教育不仅开启了我国高校教育的一个新领域, 而且也为女子高等教育开辟了一个新途径,起到了解放妇女的巨大作用。通过学习美国模式,科学化、规范化的家政教育体系在我国初具规模;另一方面受封建社会文化、历史、经济以及“男主外女主内”家庭模式影响和国家对于贤妻良母培养的需要, 家政教育被贴上性别教育标签,呈现“女子教育”形态,设有“女红”(gong,旧指纺织、缝纫、刺绣一类的工作及其制成品。 )其设置的家事、园艺和缝纫诸科,是专门为女性和上流社会设立的,以家庭实务为主要学科内涵,专门招收上层社会中的妇女,培养目标是专事干家务和生儿育女的家庭主妇、贤妻良母,具有明显的传统家政教育特征和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家务管理属于当时的贵族,与没有家产的平民毫不相干[10]。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创建了大批的抗战育儿所,家政教育主要是为抗战培养保育员,解放战争结束后,这些育儿所都改为机关幼儿园。

第一次家政学教育革命可谓昙花一现。二战后,世界形成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的冷战对峙状态,受当时意识形态影响,把原来存在于地主和资本家家庭的保姆、 佣人等被看作是剥削阶级的事情,被视作资本主义的温床。再加上我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反对一切剥削和压迫,在与中国旧有的传统文化结合的过程中, 当时的家政学学科成为一种专供权势阶层子女享受的专门培养所谓“贤妻良母”的教育。 由于以上认识的局限性,人们并没有对家政学学科的现代性价值进行分析,而是将其作为阻碍妇女解放与发展的因素而加以批判, 这种落后于时代的弊端在新中国成立后遭到极力批判④。 在当时“顾大家,舍小家”的口号下,1949 年家政教育专业被拆散,分别归属于服装、营养、幼教等多个专业领域。 家政学的各个分支专业逐渐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文学的附属品,家政学学科作为一个整体失去了原有的丰富含义。1952 年对高等学校院系和学科进行了全面调整, 家政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大陆全部被撤销或兼并。此后,这门与国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学科,在中国大陆中断、消亡了36 年。

2. 第二次家政学教育革命(1988 年——2018 年)

上个世纪80 年代,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处于三千年未遇大变革、大转型时代,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度,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度。 家政学的重要意义正是在于改变传统农业文明下的生活方式, 形成适应工业文明需要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共同致力于文化的深层转型[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镇化,家庭小型化,现代化相继出现,人们愈加关注营养饮食、卫生保健、婚姻幸福、亲子教育、 家庭理财、 娱乐休闲和终身学习等与生活质量相关的问题,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新的消费结构,改善型消费随之出现。 家政学学科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开始自发地发展起来,这种发展是社会客观需要的结果,即人们在社会转型期间需要家政学学科来指导新的生活方式。

1988 年2 月武汉现代家政专修学校成立,标志着家政教育在我国再度兴起。 实际上, 家政学教育真正进入高校是1993 年吉林农业大学开办“家政教育专业”函授大专班,1999年开始专科学历教育,2003 年开始本科学历教育。 我国的家政高职教育开始于2000 年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家政服务专业。 截止到2018 年底,仅有7 所本科、27 所高职院校开设家政专业。 如此看来, 在整个第二次家政学教育革命的30 年间,家政学教育发展相当缓慢。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人们思想解放不够,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民众大都将之理解为家务事、美容美发、服装裁剪、培训保姆等,把家政教育简单化、低级化,家政教育的独特价值被贬低、被缩小、被狭窄。这可以从设置的家政服务、家政服务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名称上看出,具有浓厚的服务导向;二是由于我国高校家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不清,方向不明,定位不准,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三是由于上个世纪80 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产生了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的群体, 他们大都娇生惯养, 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不愿选择家政专业,无法从理性上认同和接纳家政高等教育,使家政学专业陷入办学的困境。

3. 第三次家政学教育革命(2019 年—至今)

从当前的家政教育办学层次、办学规模来看,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和需求。 2019 年6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家政“36条”)[1], 提出支持院校增设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等措施,7月,教育部再次要求每个省份至少一所本科院校若干所高职院校开设家政专业,标志着我国第三次家政学教育革命的开始。

第三次家政学教育革命以来,已有72 所高职院校增设了家政专业,国家发改委和青岛市共同投资1100 万元联合打造了全国首个家政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青岛市家政学院,本科院校仅河北师范大学增设家政学专业。由此看来,第三次家政学教育革命并没有带来家政学本科、研究生教育的突破,仍集中在高职教育阶段,家政学教育体系尚未构建,瓶颈尚未破解。但家政学教育革命方兴未艾,家政学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园地。

纵观我国家政教育发展历史,可以形成以下几个事实判断:

第一,我国家政教育兴起、发展、废弃、再兴起的过程,从文化视角来看, 是中西方文化价值及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现代文化价值观相互折中、消长和权衡的结果;从经济视角来看,是小农经济和市场经济相互碰撞、折中、消长的过程。

第二,家政学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变迁,反映出背后我国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即从民国时期政府倡导“由家而国”的教育理念到新中国成立后“有国而家”的教育理念的转变[11]。

第三,第一次家政学教育革命可谓是“兴也政府,废也政府”。民国时期政府过度垄断教育,再加上特殊的历史背景、历史形式,政府进口了美国的家政学教育。这种不注重学科成长规律、拔苗助长的政府行为,导致了家政学产生的畸形,为后来家政学教育的废弃埋下隐患。建国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家政学教育被贴上了意识形态的标签,没有经过科学论证,我国大陆通过行政手段砍掉了家政学教育。而我国香港、台湾由于实行资本主义社会,他们的家政学教育一直延续至今。

第四,第二次、第三次家政学革命在我国的兴起,充分说明了家政学教育既不仅仅属于资本主义社会, 而且属于社会主义社会, 而且我们可以学习借鉴西方国家好的家政学教育教学方法、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成熟的理论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政学教育体系。

第五, 第一次家政学教育革命兴起是自上而下的学习外国的需要,家政学科作为一种美国的舶来品,采用美式家政学学科体系,并与中国传统女学相结合,演变为一种新式的女性教育,没有摆脱培养贤妻良母的模式,这个时期家政教育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4];第二次家政学教育革命兴起是社会、市场的内在呼唤,是生产力本身提出的要求,并开始自发的本土化重建,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鲜有得到民众认可,一度陷入办学困境; 第三次家政学教育革命则是国家行政手段和市场自发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时期,尚未真正超越农业文明形态,家政学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六,我国第一次家政学教育革命历时33 年,中断了36年,第二次家政学教育革命历时30 年,由此看来,基本上大约每隔30 年就会出现一次转折,据此可以断定,到本世纪中叶,即2050 年左右,我国家政学教育将建立起从小学、中学到专科、本科、研究生完备的教育体系;到本世纪末期,即2080 年左右,将构建起完善的家政学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

(四)关于我国家政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倾听历史与现代的回声,找寻家政学学科成长规律,应答转型与变革的召唤,引领家政学科在我国的重建,是本文的最终目的。

从表面看, 当前我国家政学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是起步晚、招生难、缺乏学科基础、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不清、课程体系松散、教材建设滞后、师资力量薄弱和校企合作不理想等,[2]实则背后深层次原因是由于我国当前家政教育是“无户”教育、悬空教育、脱节教育⑤等。所以,重建一套我国本土化的、现代化的家政学科教育理论体系迫在眉睫。

1. 确立家政学的一级学科地位

家政学是一个综合性、 应用性的学科, 需要借助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家政学的跨学科结构在我国现有的学科体制中无法获得独立的地位,也很难将自己与其他相关学科区分开来[4]。 从而导致目前的家政学专业只能有寄存到教育学、社会学和法学门下,没有独立的家政学学位,没有独立的学科地位,始终在边缘地带徘徊。没有独立的学科地位就好像没有自己的家一样,没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谈何发展,谈何成长。

美国家政学学科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其间经历了改名风波、重组困境甚至是被撤销的危机,于2010 年最终把家政学学科发展为官方承认的一级学科,走上发展正轨,标志着美国家政学教育走向成熟。

家政学科的独特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 家政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应该有自身的理论体系。 所以,要想从根上改变家政学教育发展困境,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给家政学科按“户口”,给他一个“家”。 一要在我国13 个一级学科体系中,增加家政学一级学科地位,确立家政学的学科地位,这是根本。 离开了学科土壤,家政学教育的发展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单纯的开办家政专业,也将无异于断章取义,拔苗助长;二要把原来拆散、分离出来的专业合并过去,恢复家政学科的本来面目;三是尝试开办“家政学教育特区”,无疑不是一个好办法。美国等西方国家家政学教育已领先我们近一个世纪, 我们可以学习欧美家政学教育经验,引进西方国家家政学教育模式,指定一批全国“双一流”高校,举办“家政学教育特区”,给他们优惠政策,以这些“特区”为“龙头”和为依托,带动全国家政学教育的发展。

2. 构建完整的家政学教育序列和体系

构建从初等到中等到高等再到研究生的教育序列, 是学科成长的一般规律, 如果体系不完整就意味着成长通道不畅通,成长通道不畅通,就难以吸引人才聚集。

目前,我国的家政学教育主要集中在高职教育,本科院校开设家政学专业寥寥无几,上几乎没有学士、硕士、博士教育,下没有中等、小学教育,单纯的高职家政教育,无异于空中楼阁,属于缺头少尾的“悬空教育”,不可能获得长足发展,从而也导致了我国家政学教育师资、家政学专业人才的紧缺断层。

而同时期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已构建了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家政学教育序列, 将家政学科全面地渗透进各级教育系统, 并在上百所大学中开展了从副学士到博士层面的各种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成为一门富有强大生命力的学科。

因此,如何填补家政学教育序列的空缺,构建完备的家政学教育体系就成为当务之急。

虽然教育部在2019 年7 月已要求每个省份至少有一所本科院校开设家政专业,但目前看来成效不不,只有河北师范大学增设了家政学专业。 而同时期的国外高校大都开设家政学教育,美国有1000 余所、菲律宾有2000 多所、日本几乎所有大学都设有家政系、家政学院,而且办学规模相当大,有77个国家将家政教育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 组建了从学前、小学、中学、大学到研究生阶段的家政教育体系,家政教育序列相当完备。由此看来,不仅要把家政学教育“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所以,国家层面不妨采取行政命令手段,出台相关文件恢复民国时期原14 所开设家政学专业的高校首先开办家政学专业⑥,因为这些学校有开办家政学的丰富经验。 或者在全国一些指定一批“双一流”院校开办家政学系,建设“家政学教育特区”,因为这些学校有雄厚的家政学科支撑能力和办学吸引力。不仅可以改变我国家政专业专门人才供不应求的状况,而且可以改变职业院校家政专业教师不足的状况, 能够有效破解家政教育办学困境和瓶颈。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专家的可行性分析,又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专业审批,更需要开拓性的制度创新。

3. 构建完善的家政学理论体系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家政学学科在经济方面的价值固然重要,但一个学科的产生、发展和臻于成熟并在学术系统中扎根还需要其具有严密的理论体系, 这是学科存在的根基和发展的源泉。

目前, 由于我国家政学教育在民国时期的早产、 先天畸形,再加上后天营养不良,家政学缺乏理论建构,对于内在的研究方法、对象、知识体系的建设涉及较少,一直处于学科的边缘地带。再加上人们传统的定势思维和固化歧视,将家政教育视为培养保姆的“低层次教育”,象征价值低,吸引力欠缺,从而使家政学教育呈现出政府重视、民众轻视的不平衡状态。这就从内部根本束缚着家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成为制约我国家政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家政学作为一种超学科,呈现一种伞状结构,整合着家庭生活中包含的家庭关系、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各个不同的学科。所以,我们要构建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的各级各类家政研究机构,选拔一批家长研究专业人才、领军人才,组织专家建立家政学科的框架和学科内容,完善家政学理论体系。

4. 构建开放性的产教研体系

近年来,我国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但是家政教育、家政研究与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同步。

产学研一体化是国外高校家政学教育办学的主要特点,也是他们办学的成功经验。以美国为例,美国开设家政学专业的高校大都有自己的研究机构,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的还有校企合作建立的实体:养老院、医院、幼儿园、酒店、食品厂等。 目前,美国已构建出一个开放性的学科体系,并形成了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合作系统,为美国人生活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整合高等教育机构、研究机构、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合作,构建开放的“三位一体”的产教研体系,是我国家政学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产学研“三位一体”是一个整体,就像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离开了任何一方,都不能稳定发展。

注 释:

①王非曼(1897—1977),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安头乡王举人庄人,在那里接受家学启蒙教育,王非曼出身于教育世家,为山东著名教育家王祝晨之长女。 1923 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山东全官费赴美留学生。 明尼苏达大学获家政学理学士学位,在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家政学硕士学位。 1931 年归国,任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教授。为中国大学设家政学系的开先河者。1937 年抗战中随校内迁,先后执教于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师范学院,王非曼倾心女师教学, 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师范及中学家政学科教师,也通过言传身教,在开启女性智慧,提高女性社会能力和社会地位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77 年12 月在美国病逝,享年80 岁。

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忠魁在陈朋著《美国家政学学科发展研究-现代性的视域》所作序中的一段话。

③关于家政学诞生的标志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是以山东师范大学于洪波为代表的1899 年说:其标志是1899 年贝拉塞特湖会议的召开; 二是以吉林农业大学李玉为代表的1908 年说: 其标志是1908 年美国家政学会的成立。 至于诞生于哪个具体时间暂且不论,但其诞生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这一点是肯定的,这个时期正是西方工业革命后期。

④中华女子学院陈朋老师在其著作《美国家政学学科发展研究——现代性的视域》中序言中一段话。

⑤无户教育:全国13 个一级学科大类设置没有家政学学科,家政学学科归属法学大类;悬空教育:家政教育序列不完备,只有几所本科院校和几十所高职院校开设家政专业, 没有形成家政教育体系;脱节教育:家政服务业需要的人才高校培养不出来,高校培养的家政专业人才很难进入家政服务业。

⑥原14 所大学由于历史的原因, 时代变迁, 有的演变成现在的名校,如北京女子师范高等学校演变成北京师范大学,有的院系被分解,如燕京大学文学院、理学院分到北京大学等,但他们的前身主体都还存在。

猜你喜欢

家政学科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学科新书导览】
农嫂进城——家政行业状态观察
题解教育『三问』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2019年国家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家政未来 个性定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