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2020-01-16曹晓菲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7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劳动学科

曹晓菲

新课标把劳动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劳动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学作为最基础的学科有着较强的劳动特点,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都渗透了劳动教育因素。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丰富劳动教育形式,扩展劳动教育内容,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劳动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课程中数学学科不仅有着较强的“工具性”,更有着极强的“实践性”,这也决定了这一学科不仅有着一定的理论传授价值,更对学生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当对数学知识之中的劳动意识等内容进行充分挖掘、渗透,采用适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地将劳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渗透劳动教育

在人生旅途中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能单纯的依靠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是应当立足于情感基础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数学教育同样也是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所展现出来的情感、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在教学过程中,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状态等都会在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一种直观的美学感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劳动教育。在小學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合理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幽默的数学语言,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劳动责任感,对于后期的劳动教育渗透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实现劳动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水平、素质固然重要,但是教师本身对数学学科的理解也非常关键。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这一学科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挖掘其中潜在的劳动教育理念,并将其合理的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例如:在讲解《整理和分类》这节课时,提前搜集了很多的图片,有学习用品、玩具、家具等等,在学会分类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对小学生渗透劳动教育,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极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生活爱劳动的思想。

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

数学离不开实践操作,更离不开反省、思考和领悟。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开展模拟劳作式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把操作经验转化为思维经验,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进行数学建模,提升学生思维的抽象水平。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课件出示: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需要多少棵树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想需要多少棵树苗,然后为学生创设情境进行验证。可以用小棒代表树苗,搭建模拟劳作的平台,让学生在动手“植树”的劳动过程中“探”出思路,“培”出数学建模、数感等数学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模拟劳作中反省思考,感悟到“小劳动蕴含大道理,简单劳动激发高阶思维”,劳动能促进思维发展,提升思维水平。

五、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展开劳动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构建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借助其强大的感染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之中,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之感。在每一个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等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都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联系、积极的劳动来进行解答,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其次,教师要努力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外部文化氛围,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最后,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错误之后要对其进行指正,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小学阶段劳动教育渗透过程中良好的外部氛围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氛围一旦形成对渗透劳动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劳动学科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热爱劳动
“超学科”来啦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