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苏区政治宣传的内容探析
——以中央苏区红色歌谣为视角

2020-01-16肖小华

红色文化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央苏区歌谣红军

肖小华

“红军来了晴了天,红色歌谣万万千;唱个歌子走天下,一人唱过万人传。”歌谣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作为革命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中央苏区红色歌谣不仅风格朴素、特色浓郁,而且政治性强,服务于中央苏区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满足广大军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文化产品,是党教育群众、提高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方式,是党政治宣传的重要途径。以红色歌谣开展党的政治宣传,体现了党的宣传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以中央苏区红色歌谣为视角,可以清晰地探究当时政治宣传的主要内容。

一、中央苏区政治宣传的主要内容

(一)政治理论宣传

“政治宣传和鼓动,乃是党调动群众领导群众兼以训练党员之必需的条件。”(1)柯华主编:《中央苏区宣传工作史料选编》,中国发展出版社2018年版,第38页。而政治理论的宣传,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的普及,又是政治宣传的首要任务。1929年6月党的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宣传工作决议案》明确指出:“党必须在群众中扩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党应纠正一般同志以为只有在党内应当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训练,而忽略在党外群众中这种思想的宣传。”(2)柯华主编:《中央苏区宣传工作史料选编》,中国发展出版社2018年版,第2页。政治上的清醒来自理论上的坚定。加强政治理论宣传,有利于向广大军民诠释清楚党领导革命及革命本身的合理性和价值涵义,从而教育引导人们理性思考和领会革命的意义,觉醒社会角色意识和阶级意识,在思想上强化对革命的认同感进而促进其参与感。但如何使马克思主义这种思想舶来品,在落后的中国农村落地、在文化水平较低的人民脑中扎根,是当时政治宣传的一个难题。以歌谣这种被广大军民所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进行政治理论传播,不仅在情感上拉近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距离,而且能使党的政治理论宣传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容易被根据地军民感知和理解。

“(问):共产党宣言什么人起草,十月革命什么人领导,什么人是中国工农的首领?什么人在中国做农运最早?(答):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起草,十月革命列宁来领导,共产党是中国工农的首领,毛泽东在中国做农运最早。”(《小放牛》)。这首歌谣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介绍了马列主义基本知识。

“苏俄同志,艰辛奋斗,革命数十年。工农专政,劳农政府,如今日实现。十月革命,所得教训,大家牢牢记。中华革命,十月之路,我们来开辟!”(《十月革命歌》)。这首歌谣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赞颂了十月革命取得的成就,表明了仿照苏俄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马克思,倡共产,无产者,被唤醒……其宗旨,真正好,崇列宁,作主脑;普教育,设学校,不要钱,贴油火……”(《共产三字经》)。这首歌谣以老百姓熟悉的内容、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共产主义的美好景象,把原本抽象、难懂的革命道理变成了具体形象、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群众性语言。

(二)政治理念宣传

党的政治理念及其指导下的政治目标只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化为革命的力量。否则,“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4页。因此,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向根据地军民宣传党的政治理念,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党和红军的性质、宗旨、目标、主张、纲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党是“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的政党,红军是穷人自己的军队,进而取得他们的接受、认同、支持、拥护,是当时政治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

为扩大党的政治理念宣传,党、红军、苏区政府先后颁布了《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中国共产党十大纲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布告》《红军第四军第四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布告》《告知识分子》《告全国士兵弟兄书》等布告或政纲,用朴素的语言介绍了党的政治理念,并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军民解释宣传,提高这些布告、政纲在群众中的知晓度。其中,中央苏区红色歌谣发挥了重要作用。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挺进的过程中,沿途张贴了毛泽东亲自撰写的谣体式布告:“红军宗旨,民权革命。赣西一战,声威远震。此番计划,分兵前进。官佐兵夫,服从命令。平买平卖,事实为证;乱烧乱杀,在所必禁。……全国工农,风发雷奋;夺取政权,为期日近。革命成功,尽在群众。布告四方,大家起劲。”(《红四军司令部布告》)。布告把红军的性质、任务、宗旨以及革命的原因、革命目标交待的清清楚楚。

“中国工农起来拥护共产党,彻底赶走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打倒豪绅地主们,农民分田地……增加工资工作八小时,工人得解放……肃清一切反动派,胜利有保障……”(《中国工农起来》)。这首歌谣把党领导下的革命目标说的具体生动、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类似的歌谣还有《红军歌》《建立政权苏维埃》《工农革命》《共产三字经》《抗日反帝歌》《告知识分子歌》,等等。这些歌谣用具体化、形象化、大众化的语言阐述了党的主张和革命理念,契合了广大军民的认知水平和利益立场。

(三)政治形象宣传

政党的政治形象如何,是一个政党能否赢得民众支持及支持程度的第一外在因素。政党良好政治形象的树立,一靠自身的表现,二靠舆论引导。中央苏区时期,党、红军、苏区干部一方面以自身的卓越表现展示了自己的良好政治形象,另一方面又通过舆论宣传扩大了自身影响。

第一,宣传了党和党的领袖一心为民的光辉形象。中央苏区的歌谣中,有许多用“太阳”“福星”“救命星”“东风”“凤凰”“喜鹊”等来比作党和红军及党的领袖,预祝革命事业的兴旺发达,甚至把党、红军、及党的领袖比做自己的再生父母、称之为“大恩人”。“共产党,为人民,南征北战为穷人,打土豪,铲劣绅,帮我穷人闹翻身。毛代表,朱司令,领导穷人闹革命,发我土地证,又分粮和衣,穷人翻身做主人。共产党,大恩人,为穷人天下到处奔,南歼蒋介石,北打日本兵,共产党是我们至亲人。”(《共产党是我们至亲人》)。这首歌谣韵律强,阐述了党领导下的革命内容,突出了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的光辉形象。“毛委员来到三湾村,挥起锄头挖水井;铲除污泥填细沙,挖出井水流不尽。喝在口里津津甜,流在心头甜津津;喝水不忘挖井人,毛委员恩情比海深。”(《三湾红井谣》)。这首歌谣记载了毛泽东带领战士帮群众修水井的故事,反映了毛泽东平易近人的作风。

第二,宣传了党、红军、苏区政府干部勤政廉洁的光辉形象。“苏区干部作风好,事事走在人前头。学习军事他带头,参军作战他带头,执行任务他带头,节约粮食他带头,遵守纪律他带头,参加劳动他带头,优待红属他带头,慰劳捐献他带头,购买公债他带头,供销入股他带头。事事带头作模范,真是穷人好干部。”(《苏区干部“十带头”》)。这首歌谣形象地反映了苏区干部事事走在前面、处处模范带头的优良作风。

第三,宣传了党和红军英勇善战、机智顽强、勇于胜利的光辉形象。“朱军长开会白砂乡,今朝八月十七日,单定妙计打上杭,大家同志快武装。穿上军鞋背上枪,随夜赶过水西渡,暗中集合石牌岗,偃旗息鼓莫张扬……三更云敛月华光,军长再下令三章:今夜口令‘一杀子’,军帽偏斜当证章,多备云梯架城墙。……四月月色十分明,同时发出乱枪声,惊动敌兵暝梦醒,东西南北分唔清,可惜走漏卢新铭。五更月横天大光,杀得白军尽投降,官长跪地求饶命,兵士低头尽缴枪,红旗高插满城墙……”(《打破铁上杭》)。这首歌谣详细地描写了红军攻打上杭的经过,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树立了红军英勇善战的形象。

第四,宣传了党、红军、苏区干部严格自律的光辉形象。“红军纪律重要,战士们皆须牢记,反动豪绅财产,一律没收归公,人人须做调查工作,绝对禁止私人没收。保证最后胜利,服从团结纪律,军事组织系统,丝毫不能忽视,一切命令坚决执行,必须完成各种任务。发动群众斗争,言语态度和平,宣传红军主张,扩大政治影响,不拿工农一针一线,作一完善红军战士。”(《红军三大任务》)。这首歌谣除了宣传了红军“打倒帝国主义、铲除封建势力和实行土地革命”的三大任务外,还用相对较长的篇幅强调了红军官兵必须遵守的战时财经纪律、组织纪律、政治纪律和群众纪律及相关内容。

第五,宣传了根据地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和模范。“长冈乡,模范乡,兴国县,模范县;参加红军人最多,荒田荒地全开完;‘模范兴国’匾高挂,长冈妇女受称赞。”(《长冈妇女受称赞》)“长冈妇女李玉英,学习农活下功夫。毛泽覃称她为能手,奖给一条‘模范牛’,还奖一条蓝围裙,上绣镰刀和斧头。”(《耕田能手李玉英》)。这两首歌谣宣传了根据建设中妇女特别是长冈乡妇女的光辉形象。

第六,宣传了根据地军民的美好生活。“胡琴拉起来呀,唱只‘苏维埃’。苏区好地方,天下最可爱呀……政权苏维埃呀,代表工农兵。真正个打倒地主与豪绅,推翻么,反动的国民党啊。帝国那个主义,逃走无踪影啊。工人做领导呀,保卫真周到。工钱就加多,工时又减少。老板么,不敢乱赶跑呀,女工青工么,利益特别好啊。农民真快乐呀,勿要缴租谷。平分个土地,享福真幸福呀。米粮么,堆得满仓屋呀,顿顿那个吃饭么,有鱼又有肉啊……”(《苏区景》)。这首歌谣描绘了根据地分田分地真忙的喜人景象与粮食喜获丰收的快乐心情及苏区欣欣向荣的新景象,表达了根据地军民对党和红军他们的感恩之情。同时,号召苏区人民团结起来,“拥护那个政权么,代表工农兵”。

(四)政治形势宣传

加强政治形势的宣传,主要是帮助根据地军民认清革命的发展形势,坚定他们对革命胜利的信心。期间最为权威的政治形势宣传,莫过于1930年1月毛泽东发表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该文详细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宏观形势,描绘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澄清了人们的思想迷雾。为加大政治形势宣传,党还先后发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为打破敌人对苏区的经济封锁告群众书》《为热河事迹告全国民众书》《反对军阀战争宣言》《中国共产党为第一次全国埃代表大会告全国工农劳苦民众》等布告,向根据地军民介绍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分析了于我党我军有利的因素,鼓励大家树立革命必胜的信心。

从中央苏区红色歌谣这个宣传载体来看,当时政治形势的宣传主要集中于三方面:

首先,宣传了红军势如破竹的战争形势。“一月里四军全部出山岗,二月里来太柏山上打一仗,三月里来红军大队到长汀,四月里来红军英勇进了兴,五月里来革命高潮浪不平,六月里来红军三度到龙岩,七月里来贫苦农民有食粮,八月里来加紧练兵上操场,九月里来回师打败张贞部,十月里来回龙岩,十一月来再把梅县来占领,十二月来军民同欢过新年。”(《歌唱红四军》)。这首歌谣以时间为序,描写了1929年红四军在战斗中发展壮大的过程。

其次,宣传了重要战役的胜利成果。“何逆应钦带兵来,下令到处筑炮台……何逆计划很阴险,白军开到兴国城,富田永新都布置,四方八方围红军。……红军计划真正好,持久战术反‘围剿’,青塘会师东固到,等待白军杀一遭。”(《第二次反“围剿”胜利歌》)。这首歌谣反映了第二次反“围剿”中敌我双方的军事部署情况,以及红军如何利用有利条件、“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先打弱敌,自西向东横扫敌军的过程。类似的歌谣还有《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歌》《第三次反“围剿”胜利歌》《第四次反“围剿”胜利歌》以及《打吉安》《攻打上杭城,活捉卢新铭》《打东江》《高虎脑战斗》《夺取漳州的先声》,等等。

最后,宣传了革命必胜的坚强信心。“太阳西落又出来,红军北上会回来,不要怕那反动派,革命胜利终会来。”(《革命胜利终会来》)。这首歌谣简洁明了,既反映了苏区人民想红军、盼红军之情,又表达了苏区人民对革命胜利的坚强信心。

(五)政治行为宣传

政治行为是政党政治理论、政治理念的具体化表现,直接反映了政党的政治形象,其核心内容是政党的路线、方针、策略、举措。加强党的政治行为宣传,既可以帮助人们深化对党的政治理论和政治理念的理解,又可统一全党、全军、全体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中央苏区时期,党以红色歌谣为载体,加大了土地革命路线的宣传、扩红政策的宣传、红色政权的宣传、中心工作的宣传。

一是把扩红政策的宣传贯穿于整个苏区时期。这一宣传内容除了扩红工作本身的意义外,还有红军及家属的优待政策。“我们都是小孩,帮助红军砍柴,鼓动青年哥哥,不要开小差。我们发动群众,帮助红军耕种,鼓动青年哥哥,作战不动摇。我们个个努力,帮助红军家里,鼓动青年哥哥,勇敢去杀敌。我们拿些东西,送到红军家里,鼓动青年哥哥,莫挂念家庭。”(《优待红军》)。这首红色童谣从侧面反映了当年优待的政策。

二是土地革命路线的宣传侧重于分田分地。在中央苏区红色歌谣中,反映土地改革的歌谣有很多,如《土地回老家》《我村田牌毛委员写》《分田分地乐陶陶》《分田牌》《欢迎分田众委员》《分田歌》《阿婆领到耕田证》《田是我们的田》《共产党来分田地》,等等,这些歌谣反映了根据地土地分配的情况及农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阿婆苦了几十年,红军来后分了田,田契换上耕田证,土地还家喜连连。香糯酿酒美又甜,酒甜难比有了田;酒甜只能甜一时,有田就能甜年年。耕田证啊放那边?放在铁盒怕锈斑,收到梳奁怕老鼠,装在米瓮怕虫钻!耕田证啊贴胸前,它比金银还值钱,油纸包了几多层,放在枕下最安全。睡前仔细看一遍,三更半夜捻着边,做梦也在大声喊,万岁万岁毛委员。”(《耕田证》)。歌谣把阿婆分到土地后的喜悦心情描写的惟妙惟肖。

三是红色政权的宣传在于激发根据地军民积极投身于根据地建设之中。加强红色政权宣传,既是巩固红色政权的需要,也是红色政权民主性的具体体现。中央苏区关于红色政权的宣传,主要侧重于红色政权的性质、纲领、使命、组织形式的宣传。“听完红区景呀,有点念感情,归根结底政权顶要紧呀,诸位么,快快下决心呀,拥护那个政权么,代表工农兵。”(《唱起革命来》)。这首歌谣在形象地描绘根据地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上,号召大家团结起来,积极参加革命,保卫红色政权。

四是中心工作的宣传在于增强大家的责任感、使命感。中央苏区时期,党和红军在不同时段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如购买公债、筹措粮款、查田、春耕、秋收、卫生、扫盲等,加快开展这些工作的意义、部署、要求的宣传,有利于广大军民明白自己的职责使命,以更好地调动他们参加根据地建设的积极性。实践是创作的来源。上述工作重点可以找到许多相应的歌谣。可见,中央苏区红色歌谣的主题总是与党的中心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推动根据地各项运动的一种重要精神动力。“零星金钱大家有,集腋起来可成裘,组织银行力量大,爱借爱贷容易求。工农银行设起来,实行低利的借贷,借款容易利钱少,大家欢喜心就开。金钱集中本应该,革命群众认真来,全体动员加入去,快快捷捷拿出来。”(《设立工农银行歌》)。这首歌谣由阮山创作,他用大家熟知的语言和形式,向大家介绍了工农银行的性质、作用,歌谣很快在广大群众中广为传唱,闽西工农银行也很快被广大群众所熟知。此外,阮山为配合扫盲运动的开展,还创作了《识字运动歌》,歌中唱道:“有目不识字,好比一瞎子,行不辨东西,要人来指示。有事出门时,看不懂路碑,常常走错路,自己也不知。家信寄到了,拆开看不晓,到处请人读,往往冤枉路。布告贴路边,一张又一张,标语字更大,通通不分详……各乡与各村,农民教农民,总会教分会,督促去进行……老公教老婆,识字更快多,老婆教老公,容易入耳朵……”(《识字运动歌》)。歌谣风趣幽默、生动活泼,把读书识字的重要性及方法说得直白、明了、实在。

(六)分化瓦解敌军宣传

“要使革命在农村和城市都得到胜利,不破坏敌人用以向人民作斗争的主要的工具,即敌人的军队,也是不可能的。因此,除了战争中消灭敌军以外,瓦解敌军的工作也就成为重要的工作。”(4)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6页。“红军中官兵夫薪饷一样,白军里将校尉饮食不同。”红军与白军的这些本质区别为党分化瓦解敌军奠定了基础,找到了切入点。中央苏区时期,为消减敌军力量、分化瓦解敌军,党采取了许多宣传措施把一些策反材料传到白军士兵手上。其中,传唱红色歌谣是一条重要的宣传途径。如组织文艺宣传员在前线高声唱红色歌谣,或为起义和被俘的国民党官兵举行文艺晚会。为此,中央苏区诞生了许多策反白军歌,如《士兵叹四季》《白军叹五更》《白军苦》《可怜的白军》《告白军士兵歌》《劝白军士兵歌》《喊话歌》《劝俘虏宣传歌》《劝白军投诚小调》《兵变歌》,等等。这些歌谣,诉说了白军士兵的种种痛苦生活,描绘红军部队中的民主、平等及红军士兵的快乐生活,宣传了共产党的优待俘虏政策。

“白军士兵们,我来告诉你,我们都是工农来出身。苏维埃政府,自由又平等,官长士兵都是一样行。白军士兵们,我来告诉你,当兵莫当国民党兵,官长吃牛肉,士兵吃草根,打起仗来白送命。”(《劝白军士兵歌》)。歌谣通过对比的手法,规劝敌军士兵弃暗投明,或在心理上消解和降低了敌军的战斗力。

“一怕红军刀枪镇,二怕兴国山歌声;刀枪镇来头落地,山歌声来勾掉魂。”这是当年在白军士兵中流行的一首山歌。可见红色歌谣在分化瓦解敌军力量中的作用。

中央苏区时期,国民党反动派还千方百计诬蔑和妖魔化党、红军和红色政权。针对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党予以了针锋相对的驳斥。“共产社会无共妻,唔要银钱结夫妻……共产社会无愚鲁,男女老少有读书……共产社会无相争,农民个个有田耕……共产社会乐如仙,好食好着无牵连。”(《共产社会乐如仙》)。这首歌谣用实实在在的内容描绘了根据地的美好景象,有效破除了国民党的反宣传,恢复和树立了党和红军的良好形象。

二、中央苏区政治宣传的经验启示

1929年6月,中共中央在《宣传工作决议案》指出:“一切宣传工作,仍应尽可能的群众化,与群众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群众自觉的认识接受党的政治主张,决心为这种政治主张奋斗。”(5)柯华主编:《中央苏区宣传工作史料选编》,中国发展出版社2018年版,第45页。后来,《古田会议决议案》又再次强调,根据地的文艺宣传要通俗要明白、要有趣味,无论是语言还是形式,都要符合群众的欣赏习惯,为群众容易接受、容易掌握。通过方式方法创新,把党的政治宣传内容具体化、通俗化、隐形化,从而使之通俗易懂、直白朴素、易记易传,从而为人们所理解、认同,并转化为宣传对象的思想和行动武器,是中央苏区政治宣传一个鲜明的特色。

总结分析中央苏区政治宣传的经验,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如政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必须增强现实性,始终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大局;必须增强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宣传对象选择不同的宣传内容和方式;必须增强斗争性,要勇于同错误的思想观点作斗争,等等。在这些经验启示中,有一条最值得借鉴,即政治宣传工作必须着力提高其大众性、鲜活性和针对性。一是要创新话语系统,使宣传内容通俗易懂、并能融入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二是要综合使用多种宣传方式方法,把外部“灌输”与内部“感悟”、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结合起来,把党的政治宣传内容渗透于人们的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三是要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宣传工作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人们自然而然地接受党的宣传教育,要坚决反对“党八股”宣传教育方式和宣传教育中的形式主义。

猜你喜欢

中央苏区歌谣红军
爱听红军的传说
赣州市审计局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中央苏区青年运动史》图文展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广东原中央苏区参照西部政策的来由
《春天的歌谣》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