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及其文化创新

2020-01-16邬成霞

红色文化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理政党风廉政从严治党

吴 岚 邬成霞

时代是思想之母,伟大的时代创造了光辉的思想,指导着伟大的实践,引领着中国这艘巨轮乘风破浪驶向光明的彼岸。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反腐倡廉斗争伟大实践的光辉结晶,在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境界。

一、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逻辑起点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正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是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中央出台的第一个重要文件。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之行中,身体力行“八项规定”。这个当时并未引起太多反响的“八项规定”,通过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以上率下锲而不舍的贯彻落实,特别是中央纪委的严查和通报以及之后的一系列制度出台,打破了发轫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官本位及其特权思想和附着其身的利益。公车私用、公费出国旅游、公款吃喝等各种公权私用的现象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管束,这些在很长一段时间发了多少文件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开始得到有效遏制。“八项规定”的认真落实正在有力改变中国公权力行使者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重塑执政党和政府红头文件的硬度及执行力。这个“八项规定”深深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中央“八项规定”作为习近平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逻辑起点,主要是想从干部作风问题上解决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北大学生的话意义显得更加深远,其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更高要求是要从为政者的价值观上解决问题,最终回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上。

二、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总遵循和总要求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经验。但毋庸讳言,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党的各级组织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突出,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消极腐败危险更加突出地摆在全党面前。2012年,新当选为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次亮相就明确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1)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页。。“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腐败问题就是自身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之一。2014年,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有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伟大战略思想,并要求协调推进。从“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表述的变化,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想更加成熟。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涉及到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等许多领域。回顾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我们看到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十九大报告给予了全面的肯定,并要求把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贯穿在制度建设的全过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作的报告及自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纪委历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全面从严治党是其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总遵循和总要求。但我们也要看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要义或者说全面从严治党的初始,是紧紧围绕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来展开的。换言之,“打虎拍蝇”强力推进反腐败斗争是功不可没的,这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鲜明特征。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不断得到强化和系统性论述,全面从严治党更是在党的教育、党规党纪建设、“打虎拍蝇”反腐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升华,成为中国和世界政治实践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价值取向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有两句话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句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句是“打铁还需自身硬”(2)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5页。。前一句话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做了非常生动形象的描述,也是其后所概括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文学表达,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和每个领导干部履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后一句话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和每个领导干部为了达成或者实现这个目标在廉政和本领上的要求。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会时讲道:“核心的问题是党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下最大力气解决好消极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3)习近平:《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2013年4月19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91页。。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再一次高度评价人民的历史地位,83次提及“人民”。强调“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4)习近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39页。讲话的出发点是人民,落脚点也是人民,进一步宣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通篇讲话洋溢着强烈的人民观,是其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集中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发展思想,也是一种执政理念,始终指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直接回答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这个根本问题,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对“为人民服务”这一理念的高度彰显,是我们党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重要体现。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所思所说所做,特别是他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系列论述,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表现得非常鲜明,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再次做了高度概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集中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集中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集中体现了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集中体现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贯穿总书记治国理政一系列重要讲话的核心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在价值判断上的风向标,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价值取向。

四、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具体体现和伟大实践

如果说强力推进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实践起点得以成立的话,高强度零容忍惩治腐败、发挥巡视的震慑作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则是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具体体现和伟大实践。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一次全会上明确提出:“我们党严肃查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我们所说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绝不是一句空话”(5)习近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88页。。反腐新序幕从此揭开,力度空前的“反腐风暴”横扫全国。反腐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以实际行动证明:不管是谁,只要违反党纪国法,一样严惩不贷。从党政机关到科研院所,一个个藏在不同领域的腐败分子被连根拔起,这无不突显党中央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另一伟大实践就是发挥巡视的利剑作用,它为高强度反腐败提供了强大支持,形成了巨大的震慑作用。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从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出发,把巡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关于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巡视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发表了一个重要讲话,就巡视的作用、巡视的重点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之后,《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13—2017年)》正式发布,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央巡视工作方针,要求聚焦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发现问题、形成震慑。(6)《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巡视利剑作用重要论述摘录》(2013年4月—2016年1月),《中国纪检监察》2016年第8期。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听取每一轮巡视情况汇报,每次都详细审阅巡视报告,对巡视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评判,对重要的整改、处置工作作出指示,对巡视的目标任务、方式方法、成果运用、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十八届中央12轮巡视发现各类突出问题8200余个,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和辽宁拉票贿选案等重大问题线索都是巡视发现的,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王岐山同志曾发表署名文章总结道:“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届党中央管党兴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政治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利剑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使之成为党之利剑、国之重器”,“巡视监督是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制度优势,凝结着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理论、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7)王歧山:《巡视是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优势》,《人民日报》2017年7月17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会上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党建设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要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要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8)习近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85页。。这深刻揭示了制约监督权力的基本路径。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是建立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根本之策。因此,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目标的最终途径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如何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站在不同视角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政治学家更多地从权力架构上探讨,法学家更愿意从权力制衡理论上论证,但一些学者立足中国国情和当下政治实践来探讨其科学含义和实现路径,我认为更有现实意义。如有学者认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蕴含着五个方面的含义,即保障权力的价值追求、依法治权的法治要义、权责对等的精神实质、令行禁止的铁律之威和惩防并举的反腐败策略。(9)吴建雄、郭太盛、郭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科学含义》,《红旗文稿》2017年第2期。本文认为,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总要求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是在加强党的领导前提下构建科学有序、廉洁有效的权力运行制度体系,十八届以来的党中央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生活的重要举措。要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确保权力规范透明、公正高效行使,更好地为人民尽职尽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完善、制定了一大批把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如《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对伟大实践的总结。

五、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逻辑归宿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10)习近平:《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2013年5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56页。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都充分体现了这个一以贯之的思想,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的一系列讲话都贯穿了中国梦的思想,十九大的主题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充分包含了中国梦的思想。中国梦如何实现,关键的关键就是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因此,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11)习近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2016年7月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3页。,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六、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境界

伟大的实践创新必将带动伟大的理论创新,伟大的理论创新又将进一步推动指导实践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的伟大实践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主张,在指导、改变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以强力推进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其逻辑起点或者说冲击点,以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其总遵循和总要求,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发挥巡视的震慑作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作为其具体体现和伟大实践,始终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为其必然的逻辑归宿。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在指导中国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重大的可验证的作用。如前文所述,中央“八项规定”的认真落实正在有力地改变中国公权力行使者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深深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全面从严治党无论是在“全”还是在“严”上都已经落细、落小、落实,落到了制度层面、操作层面、物质层面、思维层面,一句话落在了政治文化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2页。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在理论自觉文化创新上引领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这必将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开创中国文化的新境界。

猜你喜欢

理政党风廉政从严治党
煤矿党支部如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煤矿企业保卫系统中如何做好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一岗双责”
怎样打造新时代治国理政新平台——以仙居为例,四问当前县级媒体融合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朔州市科协召开全市科协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