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重要论述的政治之维

2020-01-16秦宁波

红色文化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品德弘扬

秦宁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作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重大时代论断,并将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纳入党的政治建设的题中之义,“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3页。。党内政治生态土壤和党内政治生活伴随社会深刻变革发生着剧变,给共产党人价值观以重大的挑战和冲击,如何在时代变迁与思潮涌流中保持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坚守与底色成为党面临的当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政治智慧,坚持时代问题导向,创造性地将共产党人价值观纳入党的政治建设格局中进行系统思考,阐释共产党人价值观富含的深刻政治属性及精神品质,勾勒出党的政治建设与共产党人价值观融合共生的逻辑理路,新时代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共产党人价值观弘扬,在品德修炼、文化优化、风险防范、问题治理的动态衔接与整体合力中找到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切实增强共产党人的认同共识与价值禀赋。

一、政治品德修炼是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前提

政治品德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基与精神标识,其涵盖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态度、政治意志、政治纪律、政治能力等若干层域,它是无产阶级政党保持自身肌体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将政治品德作为党员干部的首要品德,“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修己最重要是修政治道德”(2)习近平:《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求是》2019年第2期。。中国共产党历来严把德才兼备标准,并将道德修养锤炼视为共产党人的必修课,特别是把政治品德摆在党性修养突出位置。政治品德修养成为整个党性修养的风向标,政治品德修养不足会使党内缺乏政治辨别力和政治警觉性,甚至会迷失政治方向。强化政治品德修养才能使党在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中始终坚守政治本色,不忘初心、奋勇直前。

中国共产党有着9000多万名党员和460多万个基层组织,共产党人政治品德修养的层次、境界、水平、质量整体向好但也参差不齐甚至天冠地屦,一定程度影响到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内生机制与实践养成。“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经得起风浪考验,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3)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43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政治品德”的理论命题,其关于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方向、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生态、政治理想、政治目标、政治追求、政治觉悟、政治能力等系列论述蕴藏着政治品德修养的内涵实质与外延要求。一方面,要夯实共产党人政治品德修养的基础性内涵,共产党人在党内政治生活与党的事业活动中要明晰政治底线在哪、超越政治底线的后果是什么以及如何守住政治底线的接续完整的价值链条,进而在政治活动、社会活动中始终遵守着客观的“度”;另一方面,要追求共产党人政治品德修养的超越性内涵,充分发挥共产党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严格政治高站位、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从而践行主动性、奉献性、敬业性、高尚性的政治行为与政治能力。

第一,政治品德修炼要有机融入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全过程。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走向强起来的历史与实践的逻辑主线,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中要抓牢夯实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的主题,在政治品德修炼中使党保持机体健康和生机活力。“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以强烈的使命感,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跟上时代要求,跟上实践要求,跟上人民要求。”(4)习近平:《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3页。对于党员政治品德修炼,要与当今世界的“时”“势”的变化结合起来,与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结合起来,与党和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结合起来,与共产党人内在要求的初心和使命结合起来,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要在一般性基础上重点把握共产人价值观内涵的特殊性,在广大党员中寻求政治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从而使政治品德修炼成为与共产党人休戚相关的自主活动。同时,共产党人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政治品德与生活之间不是机械被动的关系而是时刻交互作用的,生活化内容的渗透性、潜在性、交互性对政治品德的养成作用是巨大的,进而使政治品德修炼融入到价值观生成培育中。

第二,厘清政治品德的发展衍变阶段和内生增长动力。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基本前提就是共产党人恪守共同的政治价值标准和政治行为准则,而政治品德修炼就是使全体党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意识得到提升,从而在党内政治生活与党的事业中作出理性价值选择和政治判断。但需指出政治品德不会以党员身份及党龄长短成为增减的界点,恰如列宁谈到,共产党必须造就出自己的、无产阶级的“阶级的政治家”,“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费力是掌握不了的”(5)《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89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品德不过关就要一票否决。(6)习近平:《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求是》2019年第2期。要摆正政治品德在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位置,认清政治品德修炼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把握“知”“情”“意”“信”“行”的发展衍变阶段和自我审视、自我警醒、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生增长动力,开展持续性、多样性、情感性的涵养和修炼过程,从而实现共产党人政治品德和价值判断的不断升华。

第三,政治品德修炼有一个内化—外化的循环过程。政治品德是共产党人价值观形成的先导和前提,也贯穿于共产党人价值观生成的各个方面。政治品德修炼要处理好基础性与超越性、能动性行为修养的关系,使共产党人既要知道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底线,又要有政治理想、政治目标的价值理念引导,从而形成立体、全面、辩证的共产党人价值观认识。“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7)《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94页。政治品德的养成要有一个内化—外化的循环过程,不能把共产党员视为“被动的客体”,不能用理论识记、政治灌输代替科学锤炼,在政治品德修炼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共产党人的主体性,要契合基本的认知和教育规律。政治品德修炼与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都有赖衔接化的教育体系,建立入党前、入党时、入党后的一以贯之、衔接化的教育体系,发挥好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党性教育基地、红色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态度端正、取向正确、方法有效,扎实有序推进共产党人政治品德和价值观教育。在党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时刻,集中教育活动成为共产党人进行政治提升、理论内化、思想动员、自我改造的有效载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接续展开,使全体党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受到了深刻的启迪和洗礼。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总结大会上指出:“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8)《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92页。党中央加强顶层设计、宏观布局、精心领导,各级党组织要统筹协调、全力配合、扎实推进,把政治品德修炼当做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把新时代对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新要求凝练出来,充分发挥集中教育活动对政治品德修炼的作用,同时,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要由“知之”到“乐之”,由低层次情感向高层次情感转化,“不愿乎其外”“反求诸其身”,真正实现广大党员的情感认同、政治认同、价值认同,从而把共产党人政治觉悟意识转为为行为价值自觉。

二、党内政治文化优化是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基础

文化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深层底色,也是价值观滋养的精神源泉,脱离文化的共产党人价值观就如同无根的浮萍。文化滋养对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起到催化的作用,特别是中华民族精神焕发出巨大感召力,使共产党人体悟到强烈的价值情感。因此,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把与新时代、社会发展、党的性质、马克思主义相一致的文化作为价值观的滋养源泉,摒弃那些不合乎时代发展、背离人民根本利益、有损党内政治生态的落后文化形态。

党内政治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的党内文化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文化方向,以革命、建设、改革实践过程中的党内政治文化对共产党人价值观进行滋养,使共产党人受到无形的、有益的熏陶和洗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58页。。可见,党内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土壤、党内政治生活与共产党人价值观存在直接的紧密联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才能为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提供良性的政治生态环境。

第一,党内政治文化优化要秉持正确方向。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属性和方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又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核所在,其决定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认知、价值取向、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塑造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1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0页。。旗帜鲜明地批判党内存在的不良文化倾向,抵制外来腐朽政治文化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冲击,推动党内政治文化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发展,把它融入到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的各个环节,以优秀党内政治文化凝聚党内共识,使强烈真切的政治忠诚感、政治归属感、政治认同感、政治责任感、政治敬畏感、政治使命感等价值情感追求成为共产党人的组织基因。

第二,党内政治文化优化要具备宽广文化视野。不能视野局限,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纳入到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文化涵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11)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人民日报》2017年1月7日。。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追求,同时也蕴含着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这种共同的精神、价值追求凝结成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就要恪守“党领导一切”的政治生命线,搭建好中华优秀文化与价值观相转化的桥梁,充分挖掘和阐发中华文化体系中内含的价值养分,从而使价值观的文化根基筑深、筑牢、筑久。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2019年1月31日)》指出,党内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扬革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201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2019年2月28日。。以中华优秀文化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可分三个层面展开。首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共产党人价值观。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挖掘对价值观有益的、跨越时空的合理内涵,比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欲当大任,须是笃实”“畏能止祸,足能止贪”等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之与新时代党员价值观培育相融相通。其次,以革命文化滋养共产党人价值观。革命文化就是党领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共产党人在历史记忆中留存的情感共鸣,成为共产党人身份辨识和永葆本色的红色基因。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继承和发展革命文化,做好革命文化价值挖掘与传播展示。最后,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养共产党人价值观。要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发展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以“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特区精神等为共同价值引领,为共产党人价值观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第三,党内政治文化优化要注重情感认同。社会历史条件与特定政治环境的双重影响下孕育的文化,在开放的体系中如空气一般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党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者、传承者、创造者、引领者,要用先进文化为价值观注入情感动力和精神追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2页。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其自身的内生机理和生成逻辑,其中情感认同是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推动要素。情感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生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具有情绪性、非逻辑性、不自觉性的特征,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是弘扬价值观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要抓住情感要素的融入。

党内政治文化内容的理解和选择也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价值观的性质和情感体验的实效。在政治文化内力的作用下会产生两种不同倾向的情感体验,一种是情感体验的同向力,它是与共产党人价值动机和价值选择相吻合酝酿的精神体验;一种是情感体验的反向力,它是与共产党人价值动机和价值选择相背离引发的精神体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决抵制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1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201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2019年2月28日。。共产党人的情感认同,从文化的深层根源讲,就是对绵延五千年中华文化所蕴含的精神营养的汲取,就是对99年健康党内政治文化所内含的强大价值力量的深刻体悟。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滋养让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代代相传,最大程度激发党内集体的情绪共鸣,成为广大党员内心深处的情感认同基础。同时,文化滋养的实现不是偶发的,需要广大党员建立起高度的党内政治文化自觉和政治文化自信,把握文化育人的基本规律,把政治文化要素融入到价值观弘扬的全过程,进而在情感认同中实现共产党人价值观的落地生根。

三、政治风险防范是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关键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15)《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2019年版,第537—541页。。“防范政治风险”是波谲云诡形势下党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的彰显,也折射出新时代党化解重大风险问题的战略定力。政治风险与共产党人价值观休戚相关,对共产党人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活动选择产生影响,政治风险防范意识差、应对能力不足,共产党人在价值观方面就可能出现战略性、颠覆性的错误;政治风险防范忧患意识强、风险意识强,共产党人价值认识就会理性、积极、健康,进而有效预防背离正确价值动机的行为方式、抵制不健康政治生态带来的诱惑等。

第一,清醒认识政治风险防范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始终伴随着各种政治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党内存在的政治风险严重影响着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和党的执政根基。政治风险防范意识不是党员与生俱来或自然生有的,它需要在党领导的实践活动中进行长期的培养、磨砺,一定程度影响着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政治属性。党的奋斗历史中涌现出政治风险防范意识强的老实人、公道人、实在人、正派人,成为引领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最好动力。但是,部分党员干部也存在政治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软化的现象,政治风险未能做好防范,使一些党员的价值认识和价值取向产生偏颇,最终在错误的价值观指导下走了弯路甚至错路。“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1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23页。要加强自身政治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小事小节上不断打磨完善自己,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17)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16年第1期。要认清政治风险防范的紧迫性,做到正确政治价值认识从观念形态向实践形态的自觉践行,按照社会的价值追求、党的价值追求、党员的价值追求的共识性的行为准则进行实践活动,使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品格成为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第二,做出政治风险防范的科学预判。政治风险防范要从“现实的人”出发去客观分析和认识,要听其言——听其是如何来说的,知其情——知其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查其志——查其意志品质的常态表现,更要观其行——更要看其现实中是如何去做的。“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18)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16年第1期。共产党人政治风险防范要坚持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共产党人根本的指导思想和政治基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是共产党人根本的利益所在和旨归理念;坚持党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这是共产党人根本的价值追求和理想坚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和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共产党人根本的政治准则和价值态度。政治风险防范预判要做到价值动机和行为执行的一致,这种评判尺度根本上讲就是实践的标准。这里面要做好科学预判工作,把共产党人价值观与政治风险防范有机结合,科学预判可以为价值观弘扬提供更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要高度重视并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的转化通道……防止非公共性风险扩大为公共性风险、非政治性风险蔓延为政治风险。”(19)习近平:《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求是》2019年第14期。共产党人要增强政治风险防范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反思政治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政治风险防范意识。

第三,强化政治风险防范能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个别共产党人的能力不足有所显现,特别是风险防范能力不足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问题上犯错误,影响到党内价值观的健康发展。政治风险防范能力强,才能从政治源头上避免错误价值观的取向,才能保持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应对力。“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范政治风险能力。”(20)习近平:《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求是》2019年第14期。共产党人要坚持政治风险红线进行对标反思,少一些“天花乱坠”、去一些“花拳绣腿”,政治标准之下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不松懈,“党员、干部必须严于自我解剖,对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剖析原因,认真整改”(2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35页。。广大党员要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在政治风险防范中积极去做、主动去做、持续去做,在党领导的事业中、党的建设全局中、自我的学习工作活动中形成持续性、自制性、坚韧性的政治行为习惯,构建起健康全面有益的价值行为选择。恰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主张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85页。。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关键就是广大党员在具体行为中切实做到严格自律慎独慎微,提高政治风险防范能力,要讲政治、讲正气、讲规矩、讲大局、讲看齐,要态度明确地反对政治虚无主义,始终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做实政治风险防范中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四、党内政治问题治理的制度融通是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的保障

纵观中国共产党99年的历史,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与政治密切关联。党内暴露出的个别不讲政治、忽视政治、妄议政治、淡化政治、假谈政治、乱讲政治、背离政治、弱化政治等不良倾向仍未完全摒除,特别是与党的政治建设休戚相关的衍生问题,一定程度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要充分厘清党内政治虚无主义样态并展开批判整治,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魄力化解党内政治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真刀真枪解决问题。讳疾忌医、有病不治,本来可以医好的病症就会拖成不治之症”(23)习近平:《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求是》2019年第15期。。如果对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认识不到位或者管治不严,会严重影响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开展和党内政治生态的纯洁,最终会使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受到污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并提出问题破解的路径选择,使党内政治问题治理成为党的政治建设及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关键所在。

第一,深刻认识党内政治问题的内涵要义。共产党人价值观与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密切相关。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和脉搏,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维度下重点思考党内存在哪些政治问题、政治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哪以及如何对症下药,切实增强价值培育及内化的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4)习近平:《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求是》2019年第14期。。当前共产党人价值观主流是积极的,但党内现实存在的政治观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警觉,比如一些对党不老实的“两面人”还混在党内,个别党员干部热衷于搞“愚忠”的小圈子,有的党员干部热衷于“自我设计”晋升的政治投机,个别党员干部还存有“顺我者上,逆我者下”的毒瘤思想,有的党员干部为政绩而吹起数据的“浮夸风”,个别党员干部为邀约民心而“爱出风头”等。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政治问题的系列重要论述,概括讲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其内涵及实质:其一,从行为主体去认识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的内涵。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既有党组织层面的,也有领导干部及党员层面的政治问题;其二,从内容层次认识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的内涵。“政治信仰、政治领导、政治能力、 政治生态这四个方面,构成党的政治建设体系框架的四梁八柱。”(25)齐卫平:《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两个研究视角:思想意蕴和时代价值》,《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可以从党的政治建设内容体系阐释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重点关注政治信仰、政治领导、政治能力、 政治生态四个层域;其三,从危害程度认识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的内涵。包括潜在性的政治问题、实质性的政治问题等。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要充分认识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如违背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政治使命意识不强、政治目标不明确、政治追求低级化、政治纪律散漫、违反党内政治规矩、政治能力不足,只有认清系列问题的内涵及实质才能增强解决问题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第二,重视党内政治问题治理的价值规约。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与政治相关,“必须清醒看到,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201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2019年2月28日。。不健康政治生态带来的诱惑使个别共产党人背离价值要义的行为方式,这就需要从制度的根本层面上建构外在刚性的价值规约作为补充,进而在理论认知、情感认同、价值规约基础上实现自觉践行,从而形成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有力价值规约体系。需要认清共产党人价值观在三个方面需要价值规约的规范和强化:第一,有无问题,即是否存在正向、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第二,强弱问题,即正向、积极的价值取向是否产生偏颇和弱化现象;第三,前后一致问题,即价值取向的确立与后续的具体执行是否完全吻合。价值规约与共产党人价值观如同“弓”“弦”一般是天然的结合体,其在双向互动中存在一定的张力空间,“弓”“弦”之间空间的合理配置才能产生最有效而持久的力。针对上述存在的系列问题,党员主体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恪守客观刚性制度相结合,特别要重视制度的根本性的规范作用,把二者同向融入到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中,使其在互动的张力空间中产生正向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把建章立制贯穿全过程各方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形成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政治规范体系,真正实现党的政治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2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201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2019年2月28日。以党规党纪为核心的外在规约,形成与共产党人价值观相适应的激励、奖惩、协调性的制度体系,从而使广大党员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

第三,建构党内政治问题治理的成熟、定型制度。新时代进行党内政治问题治理要有正视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勇气,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制度治党的根本导向,在成熟、定型的制度保障中弘扬好共产党人价值观。“我们推动形成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强化依规治党,维护法规制度严肃性和权威性。”(28)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5页。要抓住党规党纪作为制度力量的主体,与党员价值观相关的成熟、定型制度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是根本性的。以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体系建构为例,现阶段进一步出台关于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具体条例、规则、办法,还要完善必要的配套举措,“建立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体系,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各项任务落到实处”(2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39页。。关于党内政治生活,先后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等与共产党人价值观相关的条例,推动了广大党员价值观的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党规党纪与共产党人价值观紧密相连,“要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要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3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41—342页。。制度执行以纪律遵守为前提,制度与纪律构成党员思想和实践遵循的共同体。(31)齐卫平、刘號、李业:《党的建设实践中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四重逻辑》,《红色文化学刊》2019年第4期。无论是普通党员还是领导干部都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党规党纪、制度条例、细则办法,以严格的政治标准规划自己的价值动机和行为选择,让“严”成为一种价值习惯,在党内形成尊崇党章、敬畏党纪、崇尚正道、积极有为的制度氛围,保证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顺利推行。

总之,要从政治之维深化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重要论述,把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与党的政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住政治要素推动共产党人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党内政治文化认同的共产党人是弘扬价值观的决定性因素,要坚定政治方向、坚守政治价值取向、坚持政治问题导向的系统推进,进而在党的政治品德锤炼、政治文化优化、政治风险防范、政治问题治理等若干要素的内聚耦合及统筹协同中实现共产党人政治认同与价值认同的有机统一,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环节中,使共产党人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品德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弘扬先进文化 传承雷锋精神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