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融入大学通识课程《数学文化》

2020-01-15王国卯

科技资讯 2020年35期
关键词:爱国情怀科学精神数学文化

王国卯

摘  要:新时期对中国高等院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全国各高等院校纷纷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教育教学新目标。《数学文化》因课程特点而比较适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我们选取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作为这门课程的育德育人目标。利用一些典型的思政融入点,采用讲授、讨论、研讨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达成育德育人目的。通过受教学生的反馈和感悟来了解育德育人效果。

关键词:数学文化  课程思政  爱国情怀  科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2(b)-0201-03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new requirement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put forward. At pres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l across the country t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s of curriculum as the new goal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Culture of Mathematics is more suitabl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We choose patriotism and scientific spirits as the goals of this course. Using some typ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points, we adopt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lectures, discussions and seminars, guid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class, to achieve goals of moral education and educating people. Through the feedback and impressions of the students, the effect of moral education and educating people are understood.

Key Words: Culture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Patriotism; Scientific spirits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和机构,对其人才培养的机制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全国各高等院校纷纷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教育教学新目标,下大力气将思政教育融入通识课、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去。笔者执教通识选修课程《数学文化》多年。从2019年上半年开始,我们进行《数学文化》课程思政改革尝试,尝试在完成《数学文化》原有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前提下融入若干思政教育元素。该文就是总结两轮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做法,以便与同行交流。

1  《数学文化》课程简介及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优势

当代大学生学习数学,除了形成理性思维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的美丽,知道数学应用的门径。《数学文化》这门通识选修课程就是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开设的。通过学习《数学文化》这门课程,使具备一定数学基础的学生能够换个角度思考数学,使得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从而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课程使用的教材是顾沛教授的《数学文化》[1],主要介绍和研究概述、若干数学问题中的数学文化、若干数学典故中的数学文化、若干数学观点中的数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课程围绕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以及数学与人文的交叉等展开。课程不涉及过多过细的数学理论,以阐述思想为主。《数学文化》在一学期内完成,共有16次课。

由于通识性特点,课程内容时间和空间跨度比较大,再加上涉及面宽,《数学文化》这门课程中思政德育元素还是比较多的。因而,在《数学文化》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自然有一定的优势。为了突出重点,我们选取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作为《数学文化》课程的育德育人目标。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古今中国数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6],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与创造。在数学史上以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和高斯为代表的数学大师们的不畏艰难困苦、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和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也值得学习[3-4]。课程就以古今中外数学家们的鲜活故事为载体,对选课学生进行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与熏陶,希望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2  思政教育融入《数学文化》课程中

数学中的中国元素,包括中国古代数学思想和数学成果、近代和现代中国数学家的各项成就贯穿在课程的始终,这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古代中国数学的辉煌,感悟到中国古代优秀的数学文化传统,了解到近现代中国人在数学上的贡献,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认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作为中国人应该有的自信。课程有很多数学史上著名的案例,如阿基米德、牛頓、欧拉、高斯等名家的事迹出现多次。这些经典案例与事迹放在课堂上让学生研讨,可以分析数学大师们是如何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和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日历,下面列举出该课程中的几个典型思政融入点及教学安排。

2.1 爱国精神方面

第一次课数学发展史祥细介绍古代中国的代表性数学著作《周易》《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四元玉鉴》等,讲授赵爽、刘徽、祖冲之、秦九韶、李善兰等古代中国代表性数学家的成就,也要谈谈陈省身、周炜良、华罗庚、冯康等近代著名数学家的贡献。课程既探讨古代中国在勾股定理、圆周率、杨辉三角等问题的研究,也介绍陈示性类等近代数学的创造。为增强教学效果,我们可以让学生推演在大学生理解范围内的数学理论,体会这些中国人创造的数学成就的应用价值。讲到华罗庚时,要说说他身残志坚如何自学成才的故事,更要谈谈新中国刚成立时,面对美国提供的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不为所动,毅然回国为祖国效力的事迹。在第三次课有限与无限的问题中,我们围绕庄子的无穷无限思想和现代极限理论的关系展开讨论式教学,让学生感受庄子思想的博大精深。第七次课韩信点兵与中国剩余定理這一节完美地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世界数学的贡献,这一节采用研讨式教学,让学生由浅到深逐步参与中国剩余定理的推演中,使学生掌握领先西方将近600年的“大衍求一术”,这样能领略到祖国先辈们的创造力,体会到古代中国数学的灿烂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愫。第八次课“田忌赛马”与运筹学体现中国古代运筹学和博弈论方面的丰富案例,如“围魏救赵”“丁谓修皇宫”“沈括运粮”等,可以让学生讨论其中的现代运筹数学思想,让学生通过中国传统典故的熏陶,建立学生对智慧先贤们的景仰之心。第十五次课“数学机械化”的观点,重点研讨以吴文俊为代表的中国数学家在“数学机械化”领域的卓越贡献,这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近现代中国数学家的成就,使学生认为不仅古代中国人在数学上做出过巨大贡献,近现代乃至当代中国人在数学领域也是可以大有可为的。

2.2 科学精神方面

第一次课数学发展史讨论阿基米德对曲边三角形面积的求解过程以及他的科学研究的故事,也要讨论欧拉等的科研事迹。如谈到阿基米德时,可以讲授他为保卫自己的祖国绞尽脑汁日以继夜发明御敌武器,讲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讲述他在被入侵士兵杀死前挺身保护研究几何的沙盘,讲述他判断皇冠是否掺假的故事,还讲述他为数学献身的精神。讲到欧拉时,可以说说欧拉在彼得堡科学院面对断粮、断水、断电的恶劣情况下,仍没有动摇攀登数学高峰的信心,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论文,为俄国政府解决了很多科学难题。欧拉双目失明以后,没有消沉,与黑暗整整搏斗了17年。他说:“如果命运是块顽石,我就化作大铁锤,将它砸得粉碎。”他凭着超人的才智与顽强的毅力坚持科学研究,完成了一生半数以上的著作。第三次课有限与无限的问题研讨数学先贤们对无限概念的不断的探索过程,介绍伽利略、康托等人不畏压迫和牺牲仍追求真理的事迹。例如,1633年,伽利略以“反对教皇、宣扬邪学”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终生监禁以后,早年的力学研究再次成为他的主要工作。1638年以后,伽利略双目逐渐失明,仍然研究论如何应用摆的等时性设计机械钟,还讨论过碰撞理论、月球的天平动、大气压下矿井水柱高度等问题。关于康托,1884年,由于连续统假设长期得不到证明,再加上与老师克罗内克的尖锐对立,康托精神上屡遭打击。到当年5月底,康托支持不住了,第一次精神崩溃,他的精神沮丧,不能很好地集中研究集合论,不过每当他恢复常态时,他的思想总变得超乎寻常的清晰,继续他的集合论的工作。第五次与第六次课历史上的3次数学危机,讨论了数学家们如何敢于冲破原有认识,导致数学危机,但是仍对真理矢志不渝的事迹,培养学生敢于创新、挑战权威、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学生可以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形成和联系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第二次数学危机涉及到牛顿,可以谈论牛顿献身科学的一些故事。第十六次课“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全性”的观点,研讨了数学家们对公理化方法的永无止境的追求,让学生体验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使学生体会真理的绝对性和对真理认识的相对性。

3  《数学文化》中思政教育的实施情况

2019年3月至今,已经正式开课两轮,我们将上文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纳入到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中。为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我们收集了和编制了若干体现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的趣味问题,作为课程中间的讨论主题或随堂测验题目。学生的讨论表现与测验情况作为平时成绩。我们收集了学生研讨记录、学生学习感悟和学习效果评价等资料。再结合课程期末论文,我们完成对思政教育目标的考核。

课程思政教育学对学生的影响可以从学生反馈和感悟中看出。例如,一位学生写道: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坚持努力学习,艰苦奋斗,有爱国主义精神。一位学生写道:我国的数学家都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数学文化课给我们认识他们的机会,我们一定会带着感激之心敬畏之心学好数学,以他们为榜样,为祖国为世界推动数学的发展。一位学生写道:我们这一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一代,要不断努力,为中国崛起而奋斗。另一位学生上完课程后说:“折服于先辈数学家们的魅力,我们更应学习和继承他们的精神,不断创新,实事求是,坚忍不拔。”等等。

4  结语

正当全国各高等院校纷纷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教育教学新目标之际,《数学文化》因课程特点而比较合适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我们选取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作为《数学文化》课程的育德育人目标。我们期待通过自然融入的思政德育元素的教学内容,实现既能完成课程原有任务,又能培养学生具有爱国情怀与科学精神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鹏飞,陈志飞.新时代在数学课程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再认识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39.

[2] 陈晓春,陈彦恒,胡焱.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讨[J].智库时代,2019(6):169,175.

[3] 张亚群.培育完整的人——大学通识教育的性质、课程与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53-59.

[4] 王远山.关于数学的100个故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1-223.

[5] 钱宝琮.中国数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473.

[6] 聂迎娉,傅安洲.课程思政: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8(5):38-43.

猜你喜欢

爱国情怀科学精神数学文化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浅析张元干诗词的爱国情怀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如何构建有文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