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对居民收入影响作用机制分析

2020-01-14安脩金白家瀛

中国林业经济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均收入居民收入城镇居民

安脩金,白家瀛

(1.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阿拉尔843300;2.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划财务处,哈尔滨150001)

1 研究背景与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据统计1999 年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是2 210 元和5 854 元,2018 年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是14 617 元和39 251元,同比分别增长了5.6和5.7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随之拉大。那么城镇化对我国居民收入影响机制是什么呢?本文试图对其进行分析,为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供理论借鉴。

学者们对于我国城镇化相关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成果较为丰硕,部分学者对城镇化与农民收入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学者姚寿福提出作为解决当前我国“三农”突出问题的重要政策举措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城镇化,让广大农民更好地体会分享城镇化和经济快速长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要着力促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均衡发展[1];王军、陈耿宣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城镇化与农民人均收入及其整体构成各个要素之间仍然存在长期的正向均衡的互动关系[2];谭凤连认为城镇化、经济社会增长、收入三者之间可能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变动关系[3]。

一些学者则就推进城镇化和收入差距的相互关系问题做了深入研究,陆铭认为城镇化对降低收入差距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4];王小华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也将能有效降低农民收入富贫差距[5];学者王森得出了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缩小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间的差距[6];袁伟彦认为城镇化有助于减轻居民实际收入的不平等[7];陈斌开的研究结果分析发现,城镇化有助于缩小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8]。

2 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收入影响机制分析

2.1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作为城镇化的支撑,由城镇化提供各产业务工人员,从而使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相互配合。一方面以小城镇来推动承接经济重心转移发展,增加部分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收入,通过小城镇直接形成经济辐射点也可以有效缓解周边地区承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城镇化工程建设能够带动我国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满足了新型农业城镇化的多种发展方式要求,可以更快的稳步提高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2.2 劳动力转移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劳动力资本多向现代重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转换。出现了较大规模城市劳动力的社会职业劳动转换。在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已从传统工业制造转为现代服务业,生产多元化依赖于对外投资和工业技术上的进步,工业化的劳动力在大中城市快速转移,报酬明显上升,劳动力的各种职业技能转换将逐步达到相对稳定发展状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也将得到明显增加。

2.3 人口集聚

对于中国劳动力生产要素的双向转移,劳动力在中国城乡间的劳力转移,城市中心地区的大型工业部门企业更为容易集聚,更加容易靠近国际市场,具有更高的市场外部性,城市中心地区的大型工业部门往往具有更高的投资报酬率。改革创新开放以后,在人口市场化发展规律论的指导下,人口向大中城市快速聚集,在新型农业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户籍制度进一步逐渐放松,鼓励推进农民户口市民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有利于大幅提高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2.4 基础设施完善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和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集聚,生产和生活消费的城镇主要投入品种和共享经济成本逐渐得到降低,对整个城镇而言使其规模大的经济和综合效益好的递增模式得以基本实现。城镇中道路、水电基础设施、教育、医疗、金融、信息等产业基础配套设施综合建设和公共生活物品的综合共用性,不仅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大幅度降低了城镇生产人民生活的使用成本。城镇化的整个过程发展能够直接使得当地的社会基础配套设施能够进行改善服务业的范围不断扩大,提高了该区域居民整体的社会福利保障水平。

3 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机制分析

3.1 优化居民收入结构

城镇化的发展使部分农村居民的就业得到了更多机会,增加其基本劳动收入,也极大地直接改变着一部分其他农民的基本劳动收入和社会结构。第一,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工资收入所占总收入的基本比例;第二,城镇化增加了部分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直接促进农村居民向城镇中转移,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第三,提高农民固定资产收入。城镇化的快速统筹协调发展使农民能在当地拥有一定比例的转移性土地,并使得农民可可以享受其原有固定资产所带来的福利,使收入增加。而且,一旦农民固定资产被政府征用,将会得到应有补偿。

3.2 提升农村人力资本

提升人力资本对人均固定劳动收入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第一,增加了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劳动力的转移极大地提高了城镇地区劳动力的使用水平。农村居民的文化知识的水平低,“转战”城市后,在工作中学习,不但技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且增加了自身就业机会和收入。另一方面,基于中国现代的社会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的理论,人们既然是生活在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和社会中,必然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之间发生良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带动该劳动力农村家庭周边劳动力进城发展,形成辐射状,带动周边居民就业,提高了农民人均收入;第二,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率。由于大部分农民所拥有的技能相对落后,经过城镇中工作学习,自我升华,进而可加大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3.3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目前我国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实际上都是城镇化发展和建设中为了有效缓解我国农村和城镇内部基础性公共交通的矛盾和压力而发展和建设起来的。为了实现我国农村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地的发展更是迫切地需要一个能够具有完善的基础性公共交通设施网的载体作为其支撑。首先可促进剩余劳动力流动,增加非农的就业机会。我国农村的交通和其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从概念上缩短了城镇和农村的距离,使农民外出打工时间成本降低,从而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其次,农村的基础配套设施的项目建设和农村的经济发展为农村的减贫致富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路径,为更多的农村低技能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快速转移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和收入水平;再次,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力,降低生产和经营的成本;最后,促进农产品的流通,扩大了农业品的生产、销售规模。农村交通生产和运输条件的改善,可以有效地缩短农产品运输的时间周期,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城镇化建设也能够将先进的现代农业设备、加工技术引进到农村等相对落后地区,带动农副产品的销量,增加收入。

3.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保障水平决定了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的整体服务覆盖面、保障的基本服务水平和国家社会保障管理制度结构。适当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有效防止在不幸的情况下再次陷入极端贫困,并对于改变人们生活工作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险可以做到能够有效的减缓高龄贫困,我国的一些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是依靠土地和家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年轻人的压力增加,使其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解决这一问题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使农民减少风险类支出,从而增加居民收入。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4.1 统筹推进城镇化,协调城乡发展

我国重点产业城镇化发展长期存在向一个经济中心城市或一个农村地区发展呈现过度产业集聚的城镇化现象,导致城镇化在医疗、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的恶化等诸多方面发展存在困难,严重地降低了当前我国重点产业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根据不同城市和地区的不同经济发展情况,可以选择相应的一种或多种发展模式,通过重点产业城镇化既能有效地吸引和充分发挥地方的资源优势,又能有效促进地方重点产业的集聚和城镇化发展,充分发挥城镇化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潜力,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和区域式的农村经济起到带动和辐射的作用,带动了周围的农村快速协调和发展。

4.2 继续带动就业,消除收入差异

继续把低技能就业放在首位,提高其就业的质量。就业不协调的问题是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存在的促进企业和个人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促进城镇化发展和提升低技能劳动力的素质,加强对其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低技能就业劳动力的技能,还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我们要大力增加低技能女性中等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和就业机会。

4.3 促进新兴产业深度集聚,提高了居民收入

我国当前主要矛盾之一是城镇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要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首先,利用政策推动城镇化新兴产业的集聚,调整城乡居民经济产业结构,促进城乡居民经济健康稳定有序发展,鼓励新一代企业为城乡居民经济发展创造“效益”,使得居民“有利可图”;另外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在整体收入中的比例,定期调整城乡居民最低工资水平,建立长期有效机制。要切实让我们全体城乡居民都享受得到我国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红利,切实地提高我们全体居民收入的水平和居民生活的质量。

猜你喜欢

人均收入居民收入城镇居民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忠诚村的“棚经济”——村集体资产3025万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中国人均收入差距分析与预测的实证研究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