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熏吸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历史沿革与应用进展❋

2020-01-13贾维刚张志恒贾玉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香薰烟熏疗法

贾维刚,徐 庆,张志恒,贾玉梅,王 巍Δ

(1.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南岗分院急症科,哈尔滨 150001; 2.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务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中药熏吸疗法是指经口鼻吸入中药燃烧时产生的烟气或中药煎煮后产生的蒸气,利用药气、药烟或蒸气发挥药性,或作用于呼吸道黏膜产生局部作用,或随呼吸入肺进而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效,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它既是中药熏法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也是通过呼吸系统用药治疗各种疾病的中药外治法之一。其使用方法有药气熏吸法、香炉熏吸法、药烟熏吸法、卷烟熏吸法和蒸气熏吸法。又有学者研发出药粉熏吸法、颗粒熏吸法和熏吸器熏吸法等。其中,以燃烧中药为手段的药烟熏吸法、颗粒熏吸法等烟熏法,因其产生的可吸入颗粒有可能影响呼吸系统功能,已很少应用于非必要情况下的临床治疗中。而包括香炉熏吸法在内的香薰法则大多用以改善空气环境质量。蒸气熏吸法一直广泛应用于以呼吸系统为主的各种疾病治疗中,已发展成为一种方法简便、起效迅速、安全有效、应用广泛的中医治疗技术。

从现有资料来看,熏吸疗法很长时间是以“熏”“烧”“燃”“吸”“烟”“嗅”等名称和形式散记于古籍中,包括熏法、熏香、“渍形以为汗”“灌鼻法”以及苦酒汤、半夏汤法、吹鼻法等[1],尚无“熏吸”一词的明确叙述。包括当代全面总结中医疗法的《中国医学疗法大全》中也只有“香气法”的叙述[2]。直至1984年,张靖敏[3]在《云南中医药》发表的一篇文献中使用了“熏吸”一词后,“熏吸疗法”才开始见诸报端。

1 熏吸疗法的早期应用形式

熏吸疗法是从久远先人生活生产中多种用香方式发展而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简至繁、从繁至简的应用过程。在较为漫长的一段时期内是以烟熏法和香熏法两种形式,而且又是以香薰法的形式占据了保健防病的主导模式。最早使用时期可以追溯至距今六千多年前,多数是利用香材天然的挥发特征以及使用配伍后的炭火燃烧的方法进行。《山海经·西山经》中即有“薰草……佩之可以已疠”[4]的防病方法,且对当时的香药市场有了具体描述。《礼记·郊特牲》:“焫萧合羶芗”[5]以及《封禅记》“列珪玉于兰蒲席上,燃沉榆之香”[6]的记载,印证了简单香薰法在古人生活中的避秽保健应用。《周礼·秋官》中,“翦氏掌除蠹物……以莽草熏之”“蝈氏掌去蛙黾,焚牡菊,以灰洒之,则死,以其烟被之,则凡水蛊无声”[6],用的就是熏香(烟)除虫法。战国灰陶熏炉和竹熏罩等成套设备则将香薰法的应用溯源到四五千年以前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此时期已出现了多种形式的香薰疗法,如焚烧(艾蒿)、佩带(兰)、煮蕙兰、熬兰膏等。《诗经》“取萧祭脂……载燔载烈”[7]、《离骚》“纫秋兰以为佩”[8]以及马王堆汉墓中含有辛夷、佩兰的香囊等均验证了香薰法的应用。需要说明的是,汉及以前香薰法的应用主要目的是祭祀、养德、保健、避秽、除瘴,疗疾尚在其次。

从汉武帝开始至魏晋南北朝,随着岭南、西域等地珍稀“香料”的大批传入,香薰为主的熏吸疗法迅速发展到一个高峰,用香品类不断增多,用香方式也得到多样化发展。香薰不仅成为上层社会的风气,更是日常生活的必需。人们根据香料的各自特性,完备形成了熏、衔、浴、焚、佩、闻等基本香薰方法,还诞生了许多配伍严谨、功效明确的经典香方,广泛应用于不同场合,这些均被记录于《汉宫香方》《和香方序》等书籍中[9]。博山炉等熏香器具的规范化使用以及发掘的盛有安息香绛囊等考古文物,从侧面反映了此时期高度的发展水平[10]。

此时期,香薰疗法的防病疗疾作用得到医家的广泛使用和普遍重视。烟熏法、烧熏法等其他熏吸疗法开始得到了良好应用。张华《博物志·异产》中便记载了官方香薰法防疫的景象:“长安中大疫……西使……请烧所贡香一枚,以辟疫气……宫中病者登日并差。长安中百里咸闻香气。[11]”《千金要方·伤寒方·辟温》描述东汉建宁时熏烧雄黄丸(含有白芷、芜荑、菖蒲等)治疗南阳大疫的效果:“灵药沾唇,疾无不瘥”[12]。《中藏经》也记有安息香圆“悬衣,辟邪毒魍魉甚妙”的防病方法。在记载明月丹防治肺痿等疾病时,又具体描述了熏香法用于疾病鉴别和用药选择的方法:“烧安息香,令烟起,吸之不嗽者,非传尸也,不可用此药。”还详细说明“干漆,烧令烟出,竹筒子吸烟”的烟熏法治疗“喉闭,闷气欲死者”时“吞之,立效”的治疗效果[13]。《肘后方》则载有防病保健的六味熏衣香方[14],并大量记载了熏吸疗法防病治病的方法,如单用或合用皂角、雄黄、韭薤、菖蒲等熏吹鼻孔、咽喉促醒治魇,熨吸商陆根治疗突发神志异常,烧商陆熏吸咽喉治疗“毒病攻咽喉肿痛”,烧熏豆豉末治疗目翳,“烧艾于管中熏之”治疗“伤寒毒气所攻故”引起的疾病。而在烧熏预防大疫的太乙流金方三角绛囊、虎头杀鬼方中载有的用药有雄黄、矾石、鬼箭草、羚羊角、皂角、菖蒲、藜芦、芜荑等。熏吸荜菝末治疗偏头痛的方法是“左边疼,令左鼻吸一字;右边疼,令右鼻吸一字,效”。其使用梨汁、酥蜜、地黄汁“缓火煎,细细含咽”的治咳方法就是气熏法的另一种应用形式。

此时期医家除了对香药为纯阳之物有扶正祛邪、升发阳气的基本认识有了深刻体悟之外,也对香薰法治病机理有了初步阐述,注意到熏吸香药可以治疗太阳经、阳明经诸疾的重要性。依据《黄帝内经》“风邪外入,令人口眼歪斜,麻木不仁及惊风痫痓,手足抽搦,不省人事”的原因,为“恶气易入”理论以及口鼻乃抵御外邪第一屏障的认识。通过熏吸香药既可以芳香化浊、健运阳明脾胃而强身健体,又可以清香疏散、升发肺卫阳气而辟秽除邪,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秦嘉《重报妻书》曰:“芳香可以馥身去秽,麝香可以辟恶气”,说明当时对熏吸香药预防疾病的方法已有了明确的认识。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既有“阳气怫郁在表,解之熏之”“太阳病,以火熏之”等熏吸法的具体应用,也对误用熏吸法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叙述:“伤寒头痛……形象中风……熏之则发黄,不得小便,久则发咳唾”“伤寒,脉阴阳俱紧,恶寒发热……若熏之,则发黄;若熨之,则呕燥”[1],熏吸法在此阶段逐步起步。

2 熏吸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始于唐、兴于宋、普及于金元

自唐代开始,得益于经济的强盛和交流的加强,具有文人性质的儒医对熏吸法的认识逐渐深刻,熏吸疗法开始走向普及。此时期开发出的新熏法-隔火熏香形式,解决了传统熏法烟雾刺激较大的缺点,对熏吸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历史上第一位使用熏吸技术者当是唐代医家崔知悌[15]。其款冬花蜜拌晾干后点燃熏吸烟气治疗“三十年以来呷咳”的方法被详细记录于诸多医集中直至清末。《千金》首次专辟了“治嗽熏法”,详细介绍了药烟熏吸法和烟熏法的操作过程,记录的3首熏吸方成为后世效选。孙思邈也成为首次命名“筒烟熏吸法”的医家:“治咽喉中痛痒,吐之不出,咽之不入……以青布裹麻黄烧,以竹筒盛,烟熏咽中。[16]”诸医家也从此在书籍中将熏法专列一章进行阐述。《太平圣惠方》记载了3种使用巴豆、蛇蜕皮和麻黄熏吸治疗咽喉肿痛的方法[17],蛇蜕皮的使用是首次载录。书中用案例描述了烟熏法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如觉心少闷,须暂举头,即以指捻筒头,勿使漏烟。”唐代名医许胤宗则是医学史最早记载使用蒸气熏法的第一人,其使用大剂量煎煮“黄芪……置床下,气如烟雾,熏蒸之”[18],治疗柳太后“中风不能言语,口噤不能服药”成为经典,当夜便恢复了说话功能。至此,熏吸疗法被作为一种有效的疗疾手段开始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中。尤其是得益于纸张的充足,很多医家将烟筒熏吸法进行了改良,为卷烟熏吸法应用于临床,极大地促进了熏吸疗法的广泛开展。这在《外台秘要》中展示得最为明显,共摘录了《千金要方》《古今录验》、崔知悌等处的疗咳熏方7首,增录了青木香、钟乳、白石英等多味药物[15],使用也多为“以羊脂涂青纸上,以散药著纸上,卷裹之……烧裹头令烟出,吸取”的方法。而李珣药学经典《海上本草》的成书则对宋以后香药的大量使用影响颇大。

及至宋代由于人们崇尚用香,中医治病方剂中香药应用几乎无处不在[19]。熏吸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被越来越多地引用和介绍,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社会上已出现了从事香薰服务的机构和人员,用药品种不断增加,熏吸经验不断丰富。蔡京对无烟之香的推崇也促进了熏吸疗法的改进,有效病案越来越多。尽管宋代医籍多校勘转刊,但均多处散录了熏吸技术,这在《局方》《普济本事方》《史载之方》体现得较有代表性。《新纂香谱》是香药用香的集大成[20],其与《香谱》中的枕麝香辟尸疰、烧迷迭香祛邪、月支香辟疫气以及烧兜末香“疫则止”的记录[21],形成了香薰熏吸疗法防病保健的基本方略。苏轼、黄庭坚等文学家对熏吸法的描述,也从侧面印证了熏吸疗法在此时期的推广和普及程度。此时期熏吸疗法伴随着宋元香药的应用,在医家频繁的相互引用中稳步推广,并从繁入简逐步规范化和专门化。

可以看到,唐至元时期,熏吸疗法这种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防病治病的独特外治法已经普及和丰富,并被不断交流和应用于临床,其使用方式的革新与科技水平息息相关。

3 熏吸疗法兴盛于明清,技术与方法趋于成熟

熏吸法在明代得到重视,经验积累越来越多。《本草纲目》明确记载佛耳草、款冬花、地黄等20余种熏吸药物的用量用法,如“咳逆打呃,硫磺烧烟,嗅之立止”、佛耳草“同款冬花、地黄,烧烟吸,治久近咳嗽”等[22]。《普济方》收录了20余首香熏方[23]。《医学正传》首次命名的“治嗽烟筒方[24]”被《景岳全书》《冯氏锦囊秘录》《奇效良方》等多家医书辗转传抄。《证治准绳》新增3首熏吸方,重点强调熏吸法的应用要求:“须令烟入喉中”“吸烟令满咽之”[25]。《景岳全书》则记录了灵宝烟筒的使用和嗽烟筒吸药烟治疗寒嗽的方法[26]。《万病回春》中“吕洞宾仙传芦吸散”治疗咳嗽以及《寿世保元》中神吸散治疗“年久近日咳嗽哮吼喘急等症”的使用方法,就是现代干粉吸入法的早期实践[27]。其对此法安全性的描述为“速亦不怕。吸药令尽为度”[28]。

迄至清代,熏吸疗法著作蜂涌,其中吴师机与赵学敏的理论探讨对熏吸法的应用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地位。吴师机提出“内治方可移为外治”的理论基础是“皆证也”。其《理瀹骈文》有麝香巴霜卷筒烧熏鼻治疗走马痹,吸烟法烧款冬熟地治疗肺病最宜,温肺膏用“吸烟法装烟筒吸甚便”的记录[29]。赵学敏则将熏吸法分列熏法门和吸法门进行证治,始见成熟的熏吸疗法[30]。其在熏法门中新增了郁金、牙皂2味熏吸药物,提供了多种咳嗽喉痹喉症开关的方法,详细记录了“圣烟筒”的制作方法。吸法门中,更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如伤寒咳逆服药无效者,雄黄三钱,酒一盏,煎七分,乘热嗅其气即止;熏黄、款冬花、熟艾狄管成筒熏吸治疗水肿上气,“咽三十口则瘥”;元参、甘松烧香治痨“常令闻香自愈”;冬月喉痹肿痛不可下药者,蛇床子烧烟吸入,其痰自出;以筒熏吸佛耳草、款冬花、熟地黄治疗昼夜无时之咳嗽,“咽下有涎吐出,两服愈”等。《外治寿世方》对熏法疗肺的操作方法十分详细:天南星、款冬花、石钟乳、郁金、雄黄各等分为末[31],以生姜一片含舌上,用艾含烟入喉中取效。治咳嗽呛逆“用鸡蛋白将雄黄调匀,搽黄纸上晒干,卷成纸管,管或烟筒内。烧燃吸之如吃烟样。少顷呕吐嗽止,一日一次”,为后世提供了重要参考。《急救广生集》增录了芫花、乌龙尾、浓榆皮、楸叶4味药,其转录自《古今录验》《濒湖方》等10部书籍中,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熏吸方法达14种之多,且均验证了其有效性,成为中医急症外治法的精粹[32]。在与瘟病、鼠疫等传染病的斗争中,研制了许多有效的熏吸良方和熏吸避瘟方法,如除秽靖瘟丹、苍降返魂香及治鬼魅魇人法记载于《松峰说疫》[33],辟毒丹、经验辟瘟良方记载于《鼠疫约编》[34],除秽祛疫法记载于《泻疫新论·除秽熏法》等。

此时,香薰法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中存留了清宫所用逼虫香、平安丹、避瘟丹等多种香熏方[35]。温病学派筛选、创制了烧醋治狂“闻之即安”、黄蜡烧烟治呃逆“熏二三次即止”的烟熏新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使用透脑闻药方治疗鼻瘜的方法,延续了干粉吸入法的应用[36]。郑梅涧用“煮再熏”消芦散方式治疗叉喉风、双燕口风,则成为延续中药蒸气熏吸法应用的例证[37]。

可以看到,中药熏吸疗法在明清时期取得了大幅进展。尽管有一些不切实用的部分,如甑蒸病人衣服防瘟疫、气熏疫人黄金汤等,但是熏吸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此外,熏吸疗法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可用于偏头痛、中风痰厥、解蜀椒毒、破伤风、衄血、目翳倒睫、牙关紧闭、缠喉风疾、呃逆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从上可知,尽管不断发展,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熏吸疗法始终处于一种应用和辅助使用的状态,既符合技术特性也契合时代发展。

4 雾化吸入技术是熏吸疗法在近代的巨大发展

近代至今,中药熏吸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实践和探索始终进行。一方面发明的药粉熏吸法和颗粒熏吸法丰富了熏吸疗法的应用。实践证明,解毒利咽中药烟熏吸后无不良反应[3],熏吸器吸入灵仙丹烟气治疗中晚期肺癌能延长平均生存期23个月[38]。熏吸疗法能安全应用于肿瘤、血液病、心脑血管等21种疾病的治疗[39]。有研究证实,西麝化瘀丸熏吸治疗老年脑血栓、三香丸熏吸治疗脑出血、化银散熏吸治疗银屑病、鼻吸疗法治疗早博、中药薰吸治疗偏头痛都取得了良好疗效[40-42]。基于有效的技术支撑,中药蒸气熏吸法得到了更好的推广应用。邝国荣鼻腔吸入中药蒸气治疗慢性鼻炎80例,总有效率92.5%,“鼻窒之疾可磋也”[43]。张洁等[44]熏吸结合辨证治疗慢性鼻炎也取得了相同效果。程爵棠壶入吸入蒸气法熏吸止嗽散煎剂治疗支气管炎咳嗽的方法曾成为常用效方[45]。徐川东等中药蒸气雾化吸入治疗喉部疾病治愈率68.4%[46],还有将中药煎剂加入超声雾化器中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哮喘者[47],治疗方便疗效确切。

另一方面,蒸气熏吸技术与现代技术有效结合后形成的中药雾化吸入疗法,极大地推动了熏吸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实用中医独特治疗疗法大全》《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全》等专著的出版,也为本法的普及提供了参考。目前,中药雾化吸入疗法的常用装置有3种,即超声雾化器、喷射雾化器和振动筛孔雾化器。使用的药物既有单味药,又有经方和自制方剂,还有喜炎平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灯盏花素等。治疗病种众多,临床疗效良好,研究应用普遍。雾化吸入疗法研用已多,故此不赘述。

5 展望

尽管实际应用时间不长,但正处于发展升级阶段的中药熏吸疗法,以其独特的治疗方式和产生的治疗效果充分展现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目前,急需有水平的研究成果来指导临床和帮助指南的制定,包括本文拙漏之处还需同道指正。今后诊疗规范标准的制定,将有助于中药熏吸疗法的推广应用。随着科技的提高和设备的改良,利用微粒、药气、药烟防病治病的熏吸技术可能会再次焕发新的活力。如益肺肾化痰浊中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益气安神中药戒烟、治疗药品及毒品依赖,包括除湿活络填精中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心理障碍性疾病等研究,有望产生突破性创新成果。

猜你喜欢

香薰烟熏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北京三里屯观夏香薰体验零售空间
有了这个助眠香薰机,二哥告别了失眠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
香薰有助睡眠吗
香薰要用对原料
烟熏液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烟熏肉的制作及烹饪方法探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