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富英运用清眩膏治疗眩晕的经验总结

2020-01-13李明伟焦富英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2期
关键词:夏枯草赤芍葛根

李明伟,焦富英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110032)

眩晕是脑病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属于现代医学的神经科疾病范畴,眩晕分为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1],临床中眩晕多由非系统性眩晕中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西医多使用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方法单一,仅能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症状,不能根治,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焦富英老师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脑一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名中医,全国第4批老中医专家继承人,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其根据中医经典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制出清眩膏,可治疗各类晕眩。笔者有幸跟随焦富英老师学习,现介绍其治疗眩晕经验,以提供治疗眩晕的新思路。

1 眩晕的历史沿革

眩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上虚则眩”等,认为眩晕与肝风、髓海不足、虚等有关。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中记载“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认为眩晕与痰饮有关。朱丹溪则提出“无痰不作眩”,其将仲景的痰饮致眩理论发扬光大。南宋·杨仁斋在《仁斋直指方论》中云“瘀滞不行,皆能眩晕”,明确指出瘀血可以导致眩晕。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云“脑转目眩者皆由火也”,指出火可致眩。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眩运》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明确了虚与眩晕的关系。总之,眩晕无外乎由风、火、痰、瘀、虚致病。

2 清眩膏的理论依据

焦富英老师认为,眩晕多以风、痰、瘀为标,肝、脾、肾不足为本,虚实夹杂为机。眩晕病多扰中老年人,肝、脾、肾渐虚,脾虚运化无能,津不得布,肾虚膀胱气化失司,故水液停聚于内,聚而为痰;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后天之精不能充养先天之精,肾精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化风。肝肾同源,精不养血,肝血虚,不能涵养肝气,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风、痰、瘀搏结,上扰头目,故头晕目眩,轻者闭目自止,重者如坐车船。

3 清眩膏的组方分析

3.1 清眩膏的组成及方解 清眩膏由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川芎、赤芍、柴胡、夏枯草、菊花、黄芩、葛根、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是以半夏天麻白术汤化裁而来。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平肝息风,二药共为君药,共奏化痰息风之效。陈皮理气健脾、化痰,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健脾,三者理气健脾以消痰,津液得布,故痰无以生。川芎活血行气,赤芍活血散瘀,柴胡和解少阳、调畅枢机,气行则血行,三药共奏活血化瘀之效。夏枯草清肝,菊花平肝,二者共助天麻息风。黄芩清热,以防化热;葛根升阳止眩;甘草调和诸药;生姜温中化痰;大枣振奋胃气。诸药共奏息风化痰、补气活血之效。

3.2 方药分析 半夏味辛,温。《药性论》云:“消痰燥湿,开胃健脾。”其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具有镇静作用[2]。天麻味甘,平。《本草纲目》云:“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乃定风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天麻能抑制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3]。白术味甘苦,温。《医学启源》云:“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其有效成分白术内酯Ⅲ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4]。茯苓味甘、淡,平。《世补斋医书》云:“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茯苓中的有效成分茯苓素可通过拮抗醛固酮发挥利尿消肿的作用[5]。陈皮味苦、辛,温。《药性论》云“开胃……消痰涎。”陈皮具有降脂、抗炎等作用[6]。川芎味辛、温。《本草汇言》云:“芎……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其有效成分川芎嗪可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加强脑灌注[7]。赤芍味苦,微温。《本草经疏》云:“赤芍药,主破散。”赤芍可以减轻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内膜的增生[8]。柴胡味辛、苦,微寒。《本草纲目》云:“乃手足厥阴、少阳必用之药。”柴胡及其提取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9]。夏枯草味辛、苦寒。《本草纲目》云:“能解内热,缓肝火也。”夏枯草的提取物可降低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升高一氧化氮(NO)的含量,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10]。菊花味辛、甘、苦,微寒。《神农本草经》云:“主诸风头眩、肿痛。”菊花提取物能显著舒张血管,改善脑血流[11]。黄芩味苦,寒。《神农本草经》云:“主诸热黄疸。”黄芩具有解热镇痛、清除自由基的作用[12]。葛根味甘,凉。《本经逢原》云:“葛根……鼓舞胃中清阳之气。”葛根可以扩张脑血管,增加脑组织血流供应,从而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症状[13]。甘草味甘,平。《医学启源》云:“调和诸药相协。”甘草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止痛等作用[14]。生姜味辛,微温。《本草拾遗》中云:“去冷除痰,开胃。”生姜能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还能促进NO生成,扩张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15]。大枣味甘,温。《名医别录》云:“补中益气,强力。”大枣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等作用[16]。

4 病案举隅

患者,男,72岁,2018年8月10日初诊。主诉头昏沉1年余,伴加重2个月。曾就诊于某西医医院,血压17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头MRI示:脑白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伴软化灶;头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示:左侧椎动脉狭窄,右侧椎动脉先天发育畸形;心电图、心肌酶谱、脑钠肽(BNP)、离子、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功能、肾功能等未见明显异常。给予降压、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3 d前因情绪不畅、发怒头昏沉加重,遂就诊于我科门诊。现症见:头晕,胸闷,呕吐痰涎,面唇紫暗,纳差,大便黏腻不爽。舌质紫黯,苔白腻,脉细涩。血压:150/90 mm Hg。西医诊断:腔隙性脑梗死;原发性高血压2级(极高危)。中医诊断:眩晕(痰瘀阻窍证)。治法:息风化痰,补气活血。给予清眩膏原方,组成:半夏9 g,白术15 g,天麻10 g,茯苓9 g,陈皮6 g,川芎9 g,赤芍6 g,柴胡9 g,夏枯草6 g,菊花10 g,黄芩片9 g,葛根9 g,甘草片10 g,生姜6 g,大枣1枚。7剂,每日1剂,煎取300 mL,分3次温服。西药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每日1次;非洛地平缓释片10 mg口服,每日1次。2018年8月17日二诊:头晕较前减轻,胸闷,面唇青紫,纳可,二便调。舌质紫黯,苔白润,脉细涩。中药:清眩膏膏剂(上文清眩膏原方剂量减半,1剂煎取膏剂3袋)1袋口服,每日3次。阿司匹林肠溶片同前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剂量减为5 mg。随访半年,患者仅有轻微头昏沉,余症状消失,嘱患者停药。

按语:患者为老年男性,肝、脾、肾渐虚;脾气虚,聚湿生痰,痰阻气机,日久成瘀;肝肾亏虚,加之平素急躁易怒,水不涵木,肝风内动;风、痰、瘀互结,上扰神明,故见头晕;气机不畅,故见胸闷;痰阻中焦,胃失和降,故见呕吐痰涎、纳差;湿性黏腻,故见大便黏腻不爽;瘀血阻滞,故见面唇紫黯。结合其舌质紫暗,苔白腻,脉细涩为痰瘀之象,本病病位在清窍,责之肝、脾、肾。风、痰、瘀互结于上,肝、脾、肾亏虚于下,本虚标实,故应标本兼治,方能药到病除。给予清眩膏化痰息风、补气活血,达清头目之效。

猜你喜欢

夏枯草赤芍葛根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XIONG Jibo’s medication experience in treating arthralgia syndrome through data mining
经常饮酒者喝葛根陈皮茶
葛根药膳用处多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夏枯草的妙用
夏枯草:清热去火的凉茶成分脾胃气虚者慎服
赤芍相关药对配伍比例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清肝散结夏枯草
夏天清热,离不开夏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