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络”论治缺血性心肌病

2020-01-13柴苗苗曹月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络脉利水心肌病

柴苗苗,曹月娟

(1.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0193; 2. 天津人民医院,天津 300121)

缺血性心肌病(ICM)是指冠状动脉硬化、痉挛、斑块、狭窄甚至闭塞导致长期心肌缺血,血液供应、循环灌注不足,进而引起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泵功能衰竭,心脏扩大,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表现的综合征,多见于三支病变或者多支血管病变血运重建后再狭窄病人。缺血性心肌病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常由慢性疾病发展、迁延不愈导致,属于中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后期表现可归于“水肿、喘证”范畴,其病机不离“虚、瘀、水”,通与荣至关重要,络虚需荣,络瘀需通,因而心络的通与荣在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中占据一席之地。本文从络病理论出发,探讨了缺血性心肌病的病因病机,提出从“络”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思路,并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缺血性心肌病的病机

根据络病学说,络脉的生理功能为渗灌气血,互化津血,环流经气。络脉有经络和脉络,经络主经气运行,脉络主血液运行,两者正常运行达到“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的目的。络脉支横别出、络体细窄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气血在运行过程中易出现血流缓慢易于积滞现象,因而络脉的通畅是气血津液正常运行的基础。ICM病位在心之脉络,病因病机为久病络脉空虚,络脉无以充养,失去血主濡之作用,日久导致络脉瘀阻,津血津液运行障碍。其病机根本在络脉空虚,病机关键在络脉不通、络脉瘀滞。

1.1 络虚为本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提出“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另“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1]。ICM首先涉及气分病变,气虚为发病之本,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久病入络,气血不足,营卫失和,导致络脉失荣,不荣则痛,出现胸痹心痛的表现。正如《素问·举痛论篇》记载:“……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络脉空虚即络中气血不足,也可认为是组织缺血或微循环灌注不足[2-3],因而提出“络虚”为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病之本。

1.2 络瘀为要

王清任《医林改错》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4]”久病入络,气虚日久必然累及血分,气血亏损,络脉充盈不够,运行无力,气虚血停,血脉不利,导致心络瘀滞,加之络脉本身结构特点更会加重瘀滞。另外,心与肺在功能上相互影响,若心血不足,血无气的推动,血失统帅,心络瘀滞,日久传肺,肺朝百脉功能失调,肺络瘀滞,肺助心行血功能失调,进一步加重心络瘀滞,络脉瘀滞反过来也会加重络脉空虚,络脉不通则痛,出现胸痹心痛表现。长期络脉不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影响心泵功能,最终导致心脏扩大、心室重构。笔者认为“瘀”必然存在于缺血性心肌病发病的过程中,络脉瘀阻是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病关键。现代医学认为,缺血性心肌病病变过程中存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即微循环的障碍,与中医络病之络脉瘀阻概念相吻合[5-6]。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提出“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的论述,血瘀日久,络脉不畅,津液运行障碍,导致水液停聚,水液泛溢肌肤甚至水凌心肺,出现水肿、喘证等心力衰竭证候表现。

2 通络法在缺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

缺血性心肌病的病机不离气血水,治疗以补虚养络为先,使心之络脉气血充足,阳气旺盛,发挥其推动温煦作用。活血化瘀通络贯穿始终,使络脉畅通,气血津液运行正常,同时可辅助利水消肿药,使停聚水饮得消,津血互换正常,标本兼治。

2.1 补气通络法

叶天士提出“大凡络虚,通补最宜”。气虚为致病之本,气为血帅,气能行津,气行则推动津血行,气虚则津血停,因而气虚导致瘀血、水饮停聚,瘀血、水饮又耗气伤阳,治疗以补气为先。如人参能大补元气尤其能补益心气,还可和五脏、通百脉;黄芪甘温,味轻气浮,能补益肺脾之气,振奋元气,行血脉,还能利水以布散精微,以助络脉气血充足;附子辛温,能通利,通阳散结,使阳气充裕。现代研究认为,人参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及保护血管内皮作用。

2.2 活血通络法

气虚致瘀,络脉本身的结构特点以及肺络瘀滞,均能加重心络瘀阻,血瘀又能导致水停,治疗上辛味能行能散能通,可使络中瘀结行,又可制约他药凝闭的弊端, 因而用于络病甚宜。叶天士擅用风药,味辛能发散,行气以活血,如桂枝能温通经脉,善通心阳、行气血、通经络;细辛辛香发散,能通利、祛风止痛;沉香、檀香辛微温,辛香走窜,能行气活血;川芎辛散温通,能 “旁通络脉”,具有通络止痛之功,均为辛温通络药;归尾能行血活血,以助通络之功;桃仁能活血化瘀、辛润通络,有化瘀通络之功,均能入血络以达病所。另外血瘀日久导致水停,治疗可辅助通络利水药,如葶苈子辛寒,能通调水道,利水消肿。

2.3 搜风通络法

血瘀日久,络脉不通,津液、痰饮、瘀血等有形实邪结聚,日久络脉闭塞,气血不通,治疗上非一般通络药能祛除,可选用破血、搜风通络药物。如水蛭能破血逐瘀;麝香辛香,其走窜之性甚烈,可行血中瘀滞,开经络之壅遏;地龙长于通行经络,能息风止痉,清热通络;全蝎、蜈蚣能通达内外,两者相须为用,加强通络止痛之功,均能入血分,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治久病久痛络脉瘀阻。现代研究表明,水蛭具有抗凝、抗血栓作用,亦有扩张血管、解除冠脉痉挛、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3 典型病案

2018年5月25日初诊:患者赵某,男,65岁,既往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病史,2年前于我院查冠脉造影提示三支病变,建议外院搭桥,患者未行搭桥治疗。1周前出现活动后前胸后背疼痛伴喘憋,双下肢水肿难以平卧,夜间尤甚,尿量减少,心悸气短,面色淡白,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四肢厥冷,口唇紫绀,舌淡苔白边有瘀斑,脉弦涩,近1个月体质量增加5 kg。查体体温36.5 ℃,心电监护下BP 120/76 mmHg,HR 92次/min,SPO298%,双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心律齐无杂音,BNP 3889.6 ng/L,TNT 0.025 ng/mL,血钾 4.0 mmoL/L,心肌酶、肝肾功能无异常,心电图提示II、III、aVF导联可见Q波,V1-V5导联T波倒置。中医辨病为胸痹心痛,辨证属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西医诊断缺血性心肌病,方药如下:黄芪60 g,党参15 g,熟附子(先煎)10 g,丹参15 g,赤芍12 g,桃仁10 g,益母草10 g,茯苓10 g,水蛭3 g,川芎15 g,全蝎6 g,蜈蚣6 g,当归15 g,桂枝10 g,炙甘草6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患者诉服用7剂后胸痛、喘憋、水肿减轻,尿量增加,精神较前好转,口干渴欲饮水,余证及舌脉基本同前。复查BNP 2190 ng/L,TNT 0.014 ng/mL,血钾 3.9moL/L,听诊心率75次/min,双肺未闻及罗音。因“水停日久,瘀血必存”,瘀血为病机关键,另外口干口渴则为气有余便是火,黄芪减半加用牡丹皮20 g、葶苈子10 g、地龙10 g,增强活血行气兼以清热利水之效,7剂服法同前。

按:结合患者舌脉四诊合参,考虑患者为久病入心络,导致心络气虚,日久致瘀,瘀血与水饮互结于络中,停聚阻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故口唇青紫,气虚则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气虚日久及阳则面色白光白,四肢厥冷,瘀血稽留于肺,肺之宣降失司,气逆导致喘憋,辨证属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其中黄芪、党参益气养络,附子、桂枝温阳通络,以治络虚之本,祛除络病之因;丹参、赤芍、川芎、桃仁行气活血化瘀,以防壅遏之弊;当归、丹参又能补血行血,以防滞血;水蛭破血化瘀,破积通络;全蝎、蜈蚣搜风通络止痛,直接通络共达络病之所;葶苈子泻肺利水使邪气从小便而出,以减轻心脏负荷;益母草加重活血之力,又能利水消肿,取“血不利则为水”理论,使血行水消;炙甘草调和诸药。

4 结语

缺血性心肌病是因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血管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导致长期灌注不足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后期发展为心力衰竭,为心血管病的终末期阶段。本文根据中医络病理论,缺血性心肌病病机为络虚日久,血络瘀阻,血瘀水停,涉及气血水三分病变。治疗从络入手,补气养络为先,化瘀通络为要,同时配合利水标本共治,可为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缺血性心肌病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络脉利水心肌病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基于“毒生病络”探讨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络脉望诊理论探析*
心肌病的种类有哪些?
肥胖女性易患心肌病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经验